huojibfa 发表于 2007-11-26 14:33

[20071126]“能耗评审”切莫步环评后尘

近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在中国电机挑战计划座谈会上透露,明年我国的节能工作将从结构、管理、技术三方面推进,其中有关部门明年将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引入一个类似环评的能耗评审制度;同时,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全面启动,具体方案即将下发。
   
    统计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在这样一个现实境况之下,“能耗评审”制度的适时登场,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这等于给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加了一个“紧箍咒”,使固定资产能耗不再放任自流。
   
    但是,寄望于对一个身单力薄“评审”制度的“单枪匹马”式的突进,就能从根本上扭转一个高能耗的现实,显然是其不能承受之重。众所周知,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经有“环评”,但是在一阵“环评风暴”之后,已经显示其虎头蛇尾、力不从心之感。尽管“环评”也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核和运作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一些地方,办理和补办环评手续,都已经有“走过场”之嫌。而现在,“能耗评审”在强大的地方发展冲动意志之下,究竟能够产生多大“威力”,会不会步环评的后尘,最后“能耗评审”也沦为一种走过场,实在是难以让人乐观。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想从根本上使节能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使节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普适价值”,尚需多重配套措施的跟进。比如,美国从1991年到1998年间,共发布了10项行政令和2份总统备忘录,强力推行节能工作;比如德国《能源节约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时,开发商必须出具“能源消耗证明”;比如日本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倡导下,开展“定时熄灯活动”等。而美国2005年的《能源节约法》更是用总额高达145亿美元的各项节能措施激励企业与民众。而反观我国包括“能耗评审”在内的节能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往往偏重行政管理,却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经济规律引导节约型的能源消耗。因此,在“能耗评审”制度之后,这些配套措施的跟进,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来源:新民晚报 日期:2007-11-25 作者:石子砚

周元凯 发表于 2016-6-14 09:01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配套措施的跟进,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1126]“能耗评审”切莫步环评后尘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