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17 发表于 2011-3-14 11:22

鞍山市自然环境概况

鞍山市概貌地理位置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靠辽阳县,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市毗邻,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公东,东距铁煤之城本溪市96公里,南距大连市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地理坐际位于北纬40°27′,~41°34′,东经122°10′~123°13′。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总面积为9252.425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624平方公里。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盘海高速公路连接东西。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地势地貌鞍山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米~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主峰海拔931米。山区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米~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米~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气候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春季(3~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6~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9~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次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距海远近)不同而有差异。年降水量为640毫米~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气温偏高2008年,鞍山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于历年,波动幅度较大;降水略少于历年,日照时少于常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9.8℃,比历年高1.0'C。其中,鞍山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0.9℃,比历年高1.2℃;海城市年平均气温为9.9℃,比历年高1.0℃;台安县年平均气温为9.5℃;岫岩县年平均气温为8.7℃,均比历年高0.7℃。降水分布不均2008年,鞍山市平均降水量为715.2毫米,折合水量66.16亿立方米,比上年多0.4%,比多年均值少7.6%,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53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35.0%,比多年平均值少11.6%。其中,鞍山市区年降水量为678.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6.2%;海城市平均降水量620.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1.3%;台安县平均降水量608.4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3.3%;岫岩县平均降水量810.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6.6%。全年市区总降雨日数为67天,比历年均值的91天少24天,比2007年少2天;降雪日数为8天,比历年均值的21天少13天,比2007年少12天;全年市区没有大风和沙尘天气出现。市区出现27个雷暴日,雷暴最早出现在3月13日,最晚为9月7日。日照少于常年2008年,全市各地日照时数均明显少于常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8小时,比历年均值少179小时;其中,鞍山市区日照时数为2639小时,与历年少118小时;海城市日照时数为2348小时,比历年均值少249小时;台安县日照时数为2195小时,比历年均值少332小时;岫岩县日照时数为2049小时,比历年均值少253小时。河流水系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35条。其中大型河流6条,为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辽河、大洋河;中型河流2条,为海城河和哨子河;小型河流27条。按流域水资源分为浑河、太子河、大辽河、辽河柳河口以下区间、绕阳河、大洋河、大洋河一碧流河8个四级区。境内河道总长1421.6公里,其中,大河长度248.7公里,中小河流长度1172.9公里。自然资源鞍山市自然资源丰富,市区周围铁矿石储量逾百亿吨,是全国储量的1/4。滑石矿是全国三大产地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乡”的美誉;此外,土地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矿产资源鞍山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1种,开发的有37种。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宝玉石矿产和矿泉水等六大种类。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油、然气和地热水。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钨、钻、镍等有色金属矿产;岩金、砂金、银等贵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菱镁矿、红柱石、萤石、黏土等非金属矿产;硫铁矿、硼矿、磷矿等化工非金属矿产;滑石、水泥大理岩、水泥灰岩、硅石、长石、白云母、石墨、方解石、水镁石、膨润土、石棉、理石、硅灰石、白云岩、花岗岩、蛇纹岩、闪长岩、水晶、蛭石、制砖黏土、河道沙、建筑石、磨石等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主要有:镉、铈、铍居石等。宝玉石矿产主要有:玉石柱石。土地资源鞍山市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形成了西北平原农林渔土地利用区、西部冲积平原农渔土地利用区、城市土地利用区、中部波状平原农林果土地利用区、东南低山丘陵林果农土地利用区、南部低山林农土地利用区。土地总面积为925235.05公顷,其中,农用地为738563.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82%;.建设用地97003.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8%;未利用地8966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0%。水资源2008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5.3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35.0%,比多年平均值少11.6%。其中,鞍山市区水资源总量0.638亿立方米,海城为3.059亿立方米,台安为1.829亿立方米,岫岩为13.24亿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12.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7.9%,比上年多5.7%。地表水资源量21.4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35.5%,比上年少13.7%。入境水量58.1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3.2%,比上年多148.2%,比多年平均值少14.2%;出境水量81.9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8.6%,比上年多55.5%。地下水资源量9.38亿立方米,比上年多29.7%,.比多年平均值少14.2%;平原区年末地下水水位比年初上升0.15米。水资源总量为18.7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1.3%,比多年平均值少34.5%。全市总用水量11.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09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74.0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7%。市区污水排放总量为15837万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2.10万吨。海城市区污水排放总量为3428万吨。污染物人河排放总量为0.51万吨。生物资源鞍山森林资源比较丰富,野生植物11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繁多,已知的木本植物有47科,102属,252种。牧草地,全市共有4274.05公顷。岫岩和海城的牧草质量较好,西部台安多为风沙碱地,土质薄,草场退化,产量质量较低。岫岩、海城、台安均大力发展养殖业,分别被国家和省列为黄牛生产基地。岫岩饲养的绒山羊被省定为绒山羊育种基地。水生物,境内水域资源较丰富,除大小河流可捕捞鲶、黑、马口、鳌条、麦穗、棒花、泥鳅等20多种河鱼外,水库和星罗棋布的坑、塘、泡、沼可养殖的水面5000余公顷。养殖的淡水鱼种有鲤、鲫、草、青、鲢、鳙、黄鳝、非洲鲫鱼、武昌鱼以及螃蟹、虾、龟和河蚌、水猴等。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蒲草、藕、菱角及各种藻类。动物,鞍山市有野生保护动物370余种。随着人口的增加,矿山的开采,旅游业的兴旺,野生动物如狼、野猪、熊等在千山已绝迹,岫岩、海城山区和台安县自然保护区——西平林场偶有所见,现有动物多为小型、个体。兽类常见的有狍子、狐狸、獾子、山猫、貉、黄鼬、山兔、刺猬等。禽类常见的有啄木鸟、布谷鸟、沼泽山雀、翠鸟、黄鹂、云雀等180余种。其中国家和省规定一类保护的有黑鹳、白鹳、白鹤、大天鹅。植物药材,鞍山境内植物药材蕴藏量较大,品种较多。主要分布在海城东部山区和岫岩境内,共有700余种。其中辽五味子和细辛是地道药材,驰名全国。蕴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藓皮、翻白草、赤勺、合欢、白头翁、苍术、威灵仙、苦参、北豆根、穿山龙、茵陈、车前草等60余种。旅游资源鞍山市的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较全,分布较广,知名度较高及开发潜力大的特点。2007年,全市有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726.5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83%。全市已建立龙潭湾、大麦科、白云山、三岔河、老平顶、西平、九龙川、清凉山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另外,鞍山市还有风景名胜区3处。建立1个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千山)、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山仙人台),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岫岩青凉山、龙潭湾;海城九龙川、白云山;大麦科湿地。此外,还有6个国营林场和6个国营苗圃。国营林场包括岫岩县龙潭林场、东风林场清凉山林场;海城市上英林场;台安县西平林场和鞍山市实验林场。已开发利用的景区有:千山风景区,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17公里处,总面积72平方公里,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四大景区,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3米。千山集历代古刹、自然风光和现代园林艺术于一体,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是辽东佛、道教寺庙的集中地。它以“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和植被繁茂而驰名中外。千山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近年又陆续新建了小黄山、唐代古城、大佛百鸟园、空中索道等300余个景点,每年都吸引百余万中外游客观光游览。千山物产丰富,有百年以上的古松万余株各类动物60余种,特产水果10余种在风景观光区的东北部是温泉休闲娱乐胜地,这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地热水资源占鞍山地区已查明地热水资源50%以上。干山交通十分方便,有公共汽车直通山下。山中有宾馆、饭店。汤岗子温泉,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15公里处,面积为65万平方米。是国家正式命名的AAA级风景旅游度假区。温泉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温度达72℃,并含有钾、镁、氡、钠等30余种微量元素。用温泉水和热矿泥配合按摩、针灸、蜡疗及光电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外伤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疗养院内环境优雅,风格独特。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龙宫温泉”和东北军阀张作霖修建的“龙泉别墅”均保存完好使该温泉成为康复和旅游的胜地。玉佛山风景区,由玉佛苑、二一九公园、东山风景区、动物园、游乐园等景点组成。总占地面积17.42平方公里,旅游从业人员799人。玉佛苑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米,宽66米,纵深58米,红墙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筑钟楼和鼓楼,更显其气势恢宏。殿内有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米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米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2002年,玉佛苑的玉佛荣膺“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荣获“全国知名旅游晶牌”称号。2004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改造。先后完成了占地面积207平方米的景区大山门建设、53946平方米的景区主干道建设、24309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建设及23.27万平方米的绿地建设。又建设了天王殿、方丈楼、山门及天王殿内的玉雕弥勒菩萨、四大天王等的造像,玉佛苑的总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以上。全部工程于2006年10月1日竣工并向游人开放。二一九公园是鞍山规模最大的市级综合性公园,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真山真水公园之一。位于市中心东部,建于1950年,为纪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而命名。公园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0万平方米,动物园9万平方米。有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培育区、安静休息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和东山游乐园。东山风景区位于市中心东部,与二一九公园毗邻,属低山丘陵景观,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06米。内有23座山峰,11道沟岔,分为青山宜水景区、万木竞秀景区、野香浸艺景区、瞭美风光景区、杏林春晓景区、层林尽染景区等六大景区。七八公里长的盘山路和20公里长的登山小道蜿蜒山间,十分宜于步行游览。登临山巅,可远眺千山雄姿,近观钢城全貌,饱览城市森林公园的秀色。白云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孤山满族镇松坨子村、蟒沟村、秦家堡村和孤山村山林交界处,距海城市内约45公里。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400余座。海城境内高山——唐帽山,海拔876米,坐落在景区东部。传说中的白猿洞居于唐帽山顶,洞上方有人工,凿琢成的白猿打坐三级。人坐其上,顿生凌空欲飞之感,仿佛置身于仙境。山上珍稀动、植物种类较多,已被列为海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西平林场,位于台安县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总面积4333公顷,包括森林、植物园、果园和人工湖等,植被覆盖率为85%,有100多种木本植物和近百种动物及禽鸟类。该林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丰富,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均低于国家一级疗养区标准。全区分为狩猎区、花卉区、滨湖区、娱乐区、林浴区等,可开展日光浴、水浴、林浴、狩猎、垂钓、采集等多项健身、游乐活动。药山风景区,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的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并列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已部分对外接待。建置沿革鞍山置市是1937年12月,它是随着钢铁生产的发展诞生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在置市之前,今城区境域为一些古城堡和自然村屯,在行政上大部分属辽阳县管辖。1916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鞍山的钢铁资源,以欺诈手段在鞍山“收买工厂用地”,次年建成第一座炼铁高炉,1918年成立“鞍山制铁所”。从此,掠夺不断加剧,一批日本财阀相继涌人,新的工厂陆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商业、文化卫生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市政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增加。根据这一形势要求,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12月1日,将辽阳县第六区(区址为今八卦沟)所辖南、北沙河,前、后立山等8个村屯及第七区所辖柳西屯、八家子、南大路、北大路等5个村屯,共13个村屯,同日本侵略者在鞍山、立山、千山(今旧堡)火车站侵占的“满铁附属地”合并,置鞍山市,隶属伪奉天省管辖。其后,又于1939年、1940年两次扩大市区面积,到1940年6月,市区面积已达150.8平方公里,人口为20.7万人。至1948年鞍山解放,市区面积未变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战争期间,鞍山市曾先后隶属于安东(今丹东)省政府、辽南一专署、辽宁省政府管辖;东北全境解放后,1949年直辖于东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中央直辖,1954年6月19日改由辽宁省管辖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鞍山市的辖区:1953—1965年2月,曾辖辽阳市、辽阳县(辽阳县曾一度并人辽阳市)、海城县。后辽阳市和海城县又分别划归辽宁省和辽南专署管辖。197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辖;1973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l?日,海城县改为海城市(县级市)。1992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决定将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管辖。行政区划及人口鞍山市辖海城市(县级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县(市)区共辖65个乡镇、39个街道办事处、841个行政村、306个社区居委会。2008年底,鞍山市户籍总人口351.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78.1万人;女性人口173.3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77.2万人,占50.4%。全市市区147.3万人。海城市人口114.2万人,岫岩县人口51.9万人,台安县人口37.9万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31459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22243人,死亡率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全年计划生育率98.39%,综合节育率86.89%。全市共有39个民族,即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纳西、土、达斡尔、仡佬、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拉祜族、哈萨克、高山、东乡、仫佬、阿昌、塔吉克、赫哲、独龙。其中少数民族38个。全市共有5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yuyang0412 发表于 2011-3-14 13:20

是鞍山人么,做什么的,了解的这么透彻,学习了

dreamandnow 发表于 2012-2-23 14:35

太好了,正找呢。:hug:

小龙 发表于 2012-5-9 11:04

百度的吧:P

yaoyuting 发表于 2012-12-4 16:46

谢谢楼主啦!!

zeh32181591 发表于 2012-12-3 08:56

收藏收藏!!!!

supermanxx 发表于 2012-8-29 15:30

有没有关于海城的呀?

zeh32181591 发表于 2013-8-26 22:09

突然想到 为什么没有介绍千山风景区呢????鞍山最有名的风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鞍山市自然环境概况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