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返回首页

zhchf的个人空间 http://www.eiafans.com/?12282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对于环评现状的一些思考

热度 5已有 764 次阅读2009-10-30 11:44 |个人分类:转贴|

对于环评现状的一些思考(较长,望看完)(转帖)
      一.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现状

我国环评制度始于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至2003年9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我国环评制度法制化地位正式确立。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逐步确立, 20多年来建立起了自成体系的评价队伍和审查方法,截至目前,通过考核的甲级单

位201家,乙级单位 822家,环评师工程师2000人, 每年由国家环保局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达到数百项。环境影响评

价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环境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定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迄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发展变化,有几个明显特点:

1)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环境影响评价专门力量, 至2006年初,持证人数达到21000人;

2)编制了各种评价技术导则

3)成形了基本固定的专家审查队伍和报告书审查方法。

4)成形了基本固定格式和固定内容的报告书。

但是, 同样也应当看到,评价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效果,应该对这

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如何改进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改变单纯为审批项目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二、 项目环评的问题剖析

2.1 缺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

随着规划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现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越来越明显,应当对此进行研究和改

进。

(1)全国有众多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机构,但对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报告书如何编制最为简洁

有效、如何进行审查监督更为合理等等缺乏研究, 报告书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都在循着审查专家的思路来编制。环评制度

和方法虽然具备了十足的中国特色,但报告书作为项目开工建设敲门砖的角色还没有改变。

(2)环境影响报告书在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到底取了多大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重新考量的问题。首先,

项目环评不能描述和处理项目的累积影响和连带影响, 其次,目前的环评报告书充满了本应属于环境审计的大量工程

析的内容, 而涉及项目真正环境影响的内容不多。

(3)相关支撑技术的研究落后。例如:迄今还没有一个官方自有的、适合中国气候特点和基础气象资料大气扩散模

型;在大谈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却少有人研究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和量化指标,更少有人研究气候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

力的决定性要素)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甚至在新修订的导则中在还使用“典型气象条件”等不合理方法等。

2.2 环评重点不突出, 报告书内容繁杂

(1)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十分突出。如:加热炉煤改气、一个大型钢铁企业增加一台RH炉、校园内增加一栋教学楼等也

都要评价一番,一个小小餐馆的烟气也要来个模式计算等, 实无必要。现在,大小建设项目几乎都得做环境影响评价,

故有人戏曰:建个厕所也要做环评!

国家保护局在2004年7月发文(环办[2004]65号),要求简化评价程序,部分项目可以不做评价大纲而直接编制报告书,

但似乎效果不明显。

(2)报告书重点不突出。 纵观20年来的环评报告书,书越编越厚,如百科全书一般,恨不能包罗万象,但重点不突出,

多数章节没有实际意义。无论对于建设单位还是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是可有可无的文字。但为了应对审查会上专家可能提

出的重要和不重要的意见,报告书只有面面俱到。编写出的报告书项目业主不会多看,他们只要求环评报告书具有可批

性,审批部门也无需细看报告书,只需看一看专家评委的意见,专家评委呢,只在会上看报告书中自已专业熟悉的哪一部

分。花费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环评费用、耗费数以百计工作日编制出的报告书往往只供几个小时的环评审查会上翻阅一下。

更有甚者,某些地方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比报告书还要厚。

如:圆明园防渗问题的环评,要说明的其实就是如何合理的补水、防渗更为科学、合理,与海淀区的电力、热力、道路交

通等关系无多,大可不必涉及到这些内容;

(3)评价的重点出现偏差。项目环评的重点应该放在项目对资源的消耗数量和取得方式上、放在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

上、放在在满足各项环保规定的前提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上尤其是不可逆的影响上。至于企业内部如何进行用水分配,采

取什么防治措施达到排放标准等等,不应该成为环评的重点,因为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和法规(各种原料消耗指标,污

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等)来管理。 换言之,应当评价的是在工程本身达到环保要求后,对环境的最大可能影响, 而不是

在环评报告中讨论是否能达标、措施是否可行(换言之,不达标能批吗?),甚至为企业进行相关设计。事实上,目前的

项目环评报告中,罕有有价值的独立于设计文件的建议

2.3 混淆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评价与环境审计是两个概念。而目前的环评中,工程分析的实质是在进行项目的环境审计,其工作量是整个评价工作

的一半以上,也是专家审查的重点。

环境审计源于发达国家的一些优秀企业为了提高公司的环境绩效、降低原材料消耗,自行或者委托环境咨询机构进行审计

或ISO环境认证,审计或认证的结果交给企业,以便于更好地发现问题, 改进措施。这种由企业自主进行的“工程分析”

才是企业真实情况的反应,才是企业促进清洁生产、改进循环经济、减少排放采取针对措施的依据。

“斤斤计较”的工程分析应该归于环境审计之中更为合理和有效。因为:

(1)环评基本都是预评价,报告书重点审查的诸多参数如:水量、物料平衡等与建成后的实际参数大多不一样,这既是

一个普遍的事实又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实践中,一项较大的工程要完全按照预想的方案自始至终不加修改地进行到底的

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既如此, 在评价时对工程的一些数据进行过分明细的分析和审查就失去意义了。如:评价中水量平

衡费力颇多,审查也颇严,但可靠性也最差。因此在既没有工程实体又没有设计资料(按要求,评价应在项目立项前完

成)的情况下,明细的工程分析中,并不都是可信的数据;

(2)项目的一些具体参数,应当结合环保设施的施工监理和企业环境审计,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来核定,一方面随时吸

收工程的修改内容,一方便跟踪环保设施按照要求来落实,直到工程结束才形成一本详细的可供验收的报告。这本报告就

可以完全真实反应项目建设的实际内容,特别是环保设施的详细内容,就可以真正作为管理部门今后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

的依据。而在环评报告书中,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内容。

2.4 环评介入的时间滞后

一个项目在委托进行环评以前,大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如:选址、项目规模、资源供应、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调

研、论证会和讨论会等。这些前期工作对评价项目在拟选地建设是否可行是非常重要的,但却少有环境管理部门和环境评

价人员参与。从而大大延迟了评价介入的时间,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环评的作用和有效性。这也正是环评很难从根本上否

决一个项目的原因之一。

以建设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例,首先需要了解以下资讯:
a. 是否满足产业政策?
b. 是否满足环境规划?
c. 项目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否有合理的来源和输送通道?
d. 拟选的厂址是否有难以避免的生态影响和地址灾害问题?卫生防护距离以内是否有大量拆迁移民问题?
e. 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现状,气候资料情况。按照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估计,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否能为当地的环境所承载?

有了这些基本资料,形成一个简要的报告,将其提供给由相关专家(包括环评专家)、相关部门(包括环保审批部门)、

项目提出单位、公众代表等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则项目是否可以在该地建设的可行性基本结论就可以作出了。把这些相

关资讯公之于众,则广泛的公众意见就可以收集了。 所以环评在项目蕴育的最初阶段是完全可以也应该介入的。工艺

节和污染物控制要求都可以在后续的环境审计或者环境管理工作中逐步落实,而不会改变项目能否在此建设的基本结论。

目前,在环评介入的时间点上存在一个悖论!法规要求在评价在可研之前进行,报告书审查又要求十分具体的明细的工艺

参数,而这在项目倡议的早期是没有资料的, 其实也是不必要的。

由于在项目的确立阶段,无需“项目建设在环境上是否可行”的基本结论,建设单位一般不会委托环评,而一旦项目确定

后却又想加快环评速度,给环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环评单位迫于时间和利益,往往迎合建设单位的意图和要

求,使得环评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对企业现状、项目情况、周边环境缺乏仔细调查,其结果往往影响环评分析结论的

真实性。

2.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方法欠科学

现行评价报告书的专家审查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1)审查时间太仓促。审查会上,专家既没有时间对项目的建设单位和现状工程的环境保护状况做详细的了解,也没有

时间对环评单位编制的报告书做详细的阅读,所以审查会基本上就变成了对报告书本身(而非项目)的技术审查,这样既

难以发现真正的环境影响问题,也难以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如果报告书不能反应项目的真实情况, 审查会基本如同虚

设。

(2)没有严格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报告书审查制度和审查程序。审查重心偏离于实际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对环境影响

方面并不重要的工程技术细节关注太多,而较少去发现可能潜在的环境影响问题。事实上,就工程的技术问题而言,无论

是审查专家还是环评人员都不会比设计人员更内行,都难以提出超出设计文件的更为高明的建议。

(3) 专家的遴选缺乏完善合理的机制。高水平的专家欠缺。审查专家之间、专家和评价人员、建设单位之间缺乏对等交流

有的问题就难以深入讨论,专家因而也就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而外行之议亦并不鲜见。

(4)形成的审查意见、审查信息不在媒体公开,专家意见也不对应具名,专家不必为自己的意见负责;尤其是专家费用

没有标准且由建设单位直接支付,有损于审查意见的公正性。

2.6缺乏评价结果的跟进检查制度

目前,对报告书的审查基本停留在格式、技术审查上,至于报告书中提到的那些措施将来是否落实了并起到作用,无需关

心。所以尽管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很多地方的实际环境状况却仍在进一步的恶化之中。

大多数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是一个预评价,很多数据并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有的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少之又少,给评

价单位的要求只是“怎么样能通过就怎么样写“!有时候明知实际情况可能和报告书的描述相去甚远。所以跟踪项目的执

行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去深究日后建成的项目是不是先前所写的东西。拿到报告书的批文是最终的

目的。环境评价的缺环正在这里:对报告书给出的排放量、甚至是水平衡图非常重视,对拟议的环保设施非常重视, 但

对实施的进程和结果却缺乏跟进检查制度。如:对SO2排放总量核算非常重视,但对项目建成后是不是使用这些含硫率的

矿石和煤炭却不会过问。环评只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手续而已,而没有形成一个监督过程。

三、改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建议

(1)随着规划环评和政策环评的逐步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应当简化。有些地方已经进行过大小多次的

环境影响评价, 后续的建设项目如果不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评价文件的编写就应该简单些。社会经济、地形地

貌、气候气象又没有多少变化,报告书(表)又在同一个地方审批存档,这些与项目环境影响没有多少直接联系的内容应

该省略,说明主要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环保措施即可。

对一些常规建设项目(工艺成熟、污染物排放清楚、治理措施成熟、治理效果可知、原材料消耗明晰等),则不必一定要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要求符合法律规定,满足各项环保要求即可,这里的重点应该在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监督上。

而针对那些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影响难以确定、项目工艺特殊(非常见、样板少、不成熟、新开发等)、当地环境敏感等

建设项目,则当加大评价的力度,使得一个项目的评价报告能够成为评价同类项目的借鉴。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物

力,做好真正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应当在政策和规划环评中关注真正的环境影响问题,而在环境管理中关注项目环保措施的实施和检查;

(2)将评价和审查的重点放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上,强化项目的依托条件和外部条件审查,弱化工艺流程细节的审

查。让工程分析回归到环境审计之中。 另外,“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内容虽然重要, 但目前它们对评价项目对环境

的影响作用不大。 除了有“清洁生产标准”的项目可以对照之外, 报告书中的相关章节基本都是来自设计文本、 或者

东抄西拼,了无新意, 是报告书中典型的应景篇章。 原因是“万金油”似的评价人员不可能对项目的“清洁生产技

术”,“新工艺技术”等有比较充分全面的了解,更遑论“评价“了。 这些内容本应该在项目的设计书中详细体现并受

到严格的审查,在环评报告中详细讨论和审查,是舍本而求末了。

(3) 将评价提早介入, 可行性结论提早给出,对于不可行的项目及时终止, 对于可行的项目,将评价与审计结合起来。大

力加强环保检察的力量,把环评过程化,建立项目环境影响的过程跟进制度,重视结论、结果的监察和修正,重视环保设

施建设的监理,监督项目的实际规模不超过评价的规模、所采取的环保设施达到或者优于报告书中的要求。

(4) 建立质量审查委员会,规范化审查程序和原则。专家的意见应当进行内部讨论,重大项目的报告书和审查意见放在网站

公布,以利广乏收集意见,也有利于各方面的监督;

建立专家考核制度,提高专家的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审查水平;

(5)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网站建设,尤其是专业网站的建设。建立标准化共享数据库。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等

及时更新和公布,并有完备的查询方法,这样利于环评避免许多重复的工作。目前,评价人员对有关标准尤其是来自各部

门的法规上下求索的情况十分常见。


 
在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写的很好,收藏并供分享。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jessiyu 2009-11-4 10:38
现前环评公司为服务部门,没有执法的权力。后续的工作只能靠管理部门来监督跟进。环评公司拿了大额的环评费,所以,一般就是替人粉饰太平。
回复 向阳花木911 2009-11-4 10:55
很有道理!
回复 zjl_8337 2009-12-2 16:16
加油!
回复 wangzisheng 2011-9-8 14:44
路过,你好。认识你很高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6 02:38 , Processed in 0.035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