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它相比,其他那些什么添加“COD去除剂”的办法简直弱爆了。
看了看文章底下的评论,不少人也是颇有同感。
▼以下评论来源于公众号“环保工程师”
不过,可惜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牛x的招数,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处罚的结果。
根据通报,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被处罚款48.5万元。
此外,它还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被移交给了公安机关处理。
罚款近50万,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那些“奇葩”案例
回想起来,在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路上,还真是前赴后继,人才辈出,类似的“奇葩”案例一个接一个。
能够想起来的,首先是2016年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事件。
当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例行数据审核时发现,西安市长安子站的PM10数据明显偏低,于是要求第三方运维公司检查,结果发现仪器正常,但采样口内部有纱布堵塞采样口进气孔。
经检查发现,原来是长安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多次进入站房内,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的方法,干扰自动监测系统运行。
当事人供述:“因为手机上都安装着可以看即时数据的软件,第一次去是数据高,领导让去堵。过几个小时看数据低,就把堵的东西拿走。过几个小时高了再去堵,反复地去堵和拿,就是为了保持长安的数据和西安平均数据相同。”
数据高了就去堵,数据低了再拿走,这么造假感觉也挺累的。
不过,如此简单粗暴的操作,还是让长安子站颗粒物监测数据多次出现与周边子站变化趋势明显不符的现象,导致事情败露。
最终,几名当事人因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
事实上,“戴口罩”还算是好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水冲了龙王庙”,就连环保局自己的大楼也因为雾炮车“用力过猛”而被喷成了“冰雕”。
2017年12月,一张“石嘴山市环保局大楼变‘冰雕大楼’”的图片在网上广为流传。
原来,这个环保局大楼上,正好有一个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数据,当地调来了雾炮车,对着这个大楼不断喷洒水雾。谁料那几天宁夏夜间温度低,雾炮车操作人员没掌握好“火候”,结果把整个大楼喷成了一座“冰雕”。
可能是觉得这件事说出去太丢人,图片传出后,石嘴山市环保局还解释说是“水管坏了”,但很快就被“打脸”,宁夏自治区环保厅调查表示:“大楼变冰雕”确因雾炮车喷水改善监测数据所致。
最终,相关责任人被严肃追究责任,处分结果也向社会公布。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4-30 11:44 , Processed in 0.0317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