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2||
环评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明天?这恐怕是近两年圈子里谈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一边部里环评司领导公开发声力挺环评,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也明确会保留环评,似乎有官方撑腰,另一边各省市在简政放权指挥棒引导下,对于环评开展了若干简化、弱化的试点,双方的角力最终会导致一种什么后果,似乎还难以预计,甚至会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即政策层面保留环评,地方则通过某种方式事实上淡化乃至取消项目环评。
对于这些可能性,应该说绝大部分环评人都没有能力左右,环评作为一种依靠政策而产生,严格仰仗政策而发展,同时又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可以说管环评的不做环评项目,做环评的也管不了环评的未来,呈现一种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奇怪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还将长期存在。
那么面临这种大环境,环评人该如何抉择。我认为,如果是把环评当作职业,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尽快转行,作为一种职业环评确实有些糟糕,作为基本依据的上层政策不断变化、技术标准缺失或者频繁修改,工作强度很大社会认知度低,个人收入一般晋升空间狭窄。一般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知识结构有所老化,至少经验还可以作为补充,环评却没那么幸运,知识要不断更新,经验的保质期很短,甚至需要不断自行颠覆。看不出环评作为一种职业跟其他职业相比有什么太多优势,能离开宜早不宜晚。
但是,如果把环评作为一种事业,观感或许有所不同。环评作为一项污染预防制度,无论其操作层面出现了哪些问题,其基本价值无可否认,现阶段的环评无论是技术上的粗糙,还是管理上的混乱,或是民众对环评的误解,都无法推翻环评这项制度的基本合理性,现在环评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恰恰说明环评这个行业还需要加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把一些八股文式的内容从环评编制工作剔除出去,把真正有助于环境质量改善的内容积极纳入。抱持这样的心态,无论环评具体操作方式如何变化,环评人在这个行业中都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每一个项目保持敬畏之心,努力把自己的才能融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既养家糊口,更努力服务社会,相信环评作为一项事业必能基业长青。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4-30 13:24 , Processed in 0.0450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