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安山岩 andesite
一种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其成分相当于闪长岩。呈深灰、浅玫瑰、暗褐等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通常为褐色,具暗化边)和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都有,前者包括透辉石,普通辉石和异变辉石;后者主要见于斑晶中)。依斑晶中的暗色矿物种类,可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等。安山岩是造山带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因大量发育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而得名。多呈岩被、岩流、岩钟侵出相产出。受热液作用,常产生青磐岩化。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锌、金(银)等。安山岩一词来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地区。产状以陆相中心式喷发为主,常与相应成分的火山碎屑岩相间构成层火山。有的呈岩钟、岩针侵出相产出。安山岩火山的高度最大,一般高500~1500米,个别可达
安山岩的色率一般为20~35﹐手标本上呈灰﹑黑﹑红﹑紫﹑褐等色﹐蚀变后呈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其中斜长石以中长石﹑拉长石为主﹐常具环带及熔蚀结构。常见暗色矿物有辉石(普通辉石﹑紫苏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主要为交织结构及安山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由斜长石(更长石﹑中长石为主)微晶﹑辉石﹑绿泥石﹑安山质玻璃等组成﹐碱性长石﹑石英少见﹐仅个别填充于微晶间隙中。副矿物以磷灰石及铁的氧化物为主。气孔﹑块状构造﹐有的气孔被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等充填﹐形成杏仁构造。
安山岩中SiO2含量变化较大(52~63%)﹐平均含量为58.17%。98.5%的安山岩的SiO2过饱和﹐出现标准矿物石英(多小于15%)。安山岩按SiO2含量可分为两种﹕含52~57%的为玄武安山岩﹔含57~63%的为安山岩﹐安山岩的里特曼指数﹐即(K2O+Na2O)2/(SiO2-43)比值﹐一般小于3.3﹐属钙碱性﹐安山岩平均化学成分为SiO2=52.4%﹐Al2O3=17.17%﹐CaO=7.92%﹐Na2O=3.67%﹐K2O=1.11%﹐以SiO2较低﹐CaO较高﹐全碱小于5.5%﹐Na2O>K2O为特征。安山岩与玄武岩常不易区别﹐一般认为﹐SiO2>52%﹐色率<40%的为安山岩﹔反之为玄武岩。
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内部﹐安山岩的碱度一般变大﹐钾质增高。安山岩类在造山隆起区﹐随构造活动的加强﹐多向流纹岩方向演化﹔而在凹陷区﹐随构造活动的减弱﹐常向粗面岩﹐甚至响岩方向演化。
关于安山岩的成因﹐通常有3种看法。分异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分异产物﹐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常与玄武岩共生﹐而且两者的87Sr/86Sr初始值相似。同化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大陆壳的结果﹐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成分介于玄武岩与花岗岩之间﹐而且安山岩主要分布于大陆壳区。从板块构造运动论说安山岩浆起源﹐即当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时﹐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受高温﹑高压影响﹐转变为角闪岩﹑石英榴辉岩﹐再经部分熔融可形成安山岩浆﹔此岩浆上升进入地幔楔形区后可与地幔岩反应成辉石岩﹐再经部分熔融﹐能形成安山岩浆﹔大洋沉积物中水及水化的大洋壳中水﹐在俯冲到一定深度时脱出﹐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使地幔富水﹐富水地幔部分熔融也能形成安山岩。实验资料证明﹐在压力3×109帕时﹐安山岩的熔点最低﹔而且1~1.5×109帕时﹐富水橄榄岩部分熔融即可产生安山质熔体。第三种安山岩成因观点现在被多数人接受。
安山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又是化工上的耐酸材料。有关的矿床有铁﹑铜﹑金﹑银﹑铅﹑汞等,主要与安山岩的青盘岩化有关,如中国台湾省的金瓜石金矿及墨西哥银矿。
产于世界大多数火山区的一大类岩石之任一成员。主要作为地表堆积物出现,其次是作为岩墙和小岩塞出现。许多安山岩堆积物并不是正常的熔岩流,而是岩流角砾岩、泥流、凝灰岩以及其他碎屑岩石。例如罗马附近的白榴凝灰岩和德国艾弗尔(Eifel)地区的浮石凝灰岩。安山岩一名源于安第斯山,北美和中美的大多数科迪勒拉山(平行山)系都是主要由安山岩组成的。实际上整个环太平洋盆地边缘的火山中都有大量这类岩石。培雷(Pelee)火山、圣文森与格瑞那丁的苏弗里耶尔火山、喀拉喀托火山、磐梯火山、富士山、波波卡特佩特尔(Popocatepetl)火山、瑙鲁霍伊火山、沙斯塔(Shasta)山、胡德火山和亚当斯火山等都喷发大量的安山质岩石。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4-30 15:47 , Processed in 0.0459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