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为条子河,根据地表水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污染物均不满足Ⅲ类水体功能要求,主要是有机物超标。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通过现状监测可以看出,监测点位各项污染物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说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四平市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值均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标准要求(高铁及开运街两侧30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其它地区执行2类标准),且仍有一定环境容量,声环境质量较好。
2、环境影响
(1)有利因素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变该片土地闲置、杂草丛生的状况,一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客运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绿化率较高,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美化城市有着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不利影响
① 大气环境:
施工期工程机械所排废气以及施工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施工完毕后,该影响会逐渐消除,施工期对大气的影响是短暂的、轻微的。项目投入使用后,以天然气和电为主要能源,废气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不大,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②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通过回用措施不外排。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洗车废水通过沉砂、隔油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废水排放对条子河水质影响较小。
③声环境
施工期工程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营运期主要是车辆噪声、风机运行噪声的影响,通过停车广场采取车辆减速、禁鸣措施;场界四周应种植绿色降噪屏障;合理布设车站停车发车位等降噪措施后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建筑垃圾可送四平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餐厅泔水、废油经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残渣、污泥、废油可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理中心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主要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项目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场地平整、掘土、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是属于可逆的,待施工期结束后将一并消失。应在施工场四周设置围栏,并禁止在大风天作业;高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废水应沉淀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放。上述措施可大大降低施工期环境影响,保证周围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2)营运期:
①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空气预测结果,项目所排汽车尾气经大气扩散及植物吸收后,CO无组织排放最大落地浓度为0.2021mg/m3,NO2无组织排放最大落地浓度为0.004076mg/m3,远小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相关标准(CO:4.0mg/m3、NO2:0.24mg/m3),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餐厅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属于清洁燃料,油烟废气经效率为85%的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外排废气中油烟浓度可达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大型设施标准,对外环境的影响很小。
②地表水
生活废水中,餐饮废水首先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它办公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水质可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要求,并最终可进入四平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不大;项目洗车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车辆冲洗标准后回用于洗车,洗车废水不外排。
③声环境
项目噪声经房屋阻隔、合理引导车辆进出场界、设置禁鸣标志及距离衰减等措施后,场界噪声可达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和4a类标准,对外环境及关心点的影响均不大。
④固废物
项目将场区内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清运;餐厅产生的泔水和废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残渣、污泥及废油经专用容器收集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项目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可达100%,处置方案较为合理,固体废弃物对外环境的影响不大。
4、公众参与结论
在网上公示及张贴公示过程中未有企业和公众通过电话或者其它方式向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提出意见。
5、“三效益”分析结论
公路客运东站的建设,解决了四平市公路客运基础设施不足,与客流量与日俱增的矛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环保投资比例较低,仅占总投资的0.14%,建设单位应保证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各项环保措施一并落实到位,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6、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结论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经查,该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2)规划符合性分析
该项目建设符合四平市整体发展趋势,与四平市总体规划相符。
(3)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本项目在正常工况下无特殊污染物排放,在采取合理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后,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项目的营运对环境影响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改变当地环境质量。
(4)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分析:
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经采取妥善和合理的“三废”处理措施后,都能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并严于标准排放。
(5)选址的敏感性分析
该项目地周围无环境脆弱区,环境敏感点较少,为环境非敏感地区。
(6)公众参与认同性
在网上公示及张贴公示过程中未有企业和公众通过电话或者其它方式向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提出意见,公众参与调查表显示,公众对项目的支持率为100%,可见公众对项目建设认同度较高。
7、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四平市整体规划,处于非敏感地区,公众对项目认同度较高。本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将环保措施落实到位。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在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治理后,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不会改变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在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角度而言,该项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