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hua6541 于 2011-3-8 15:52 编辑
千叶·中央街区商业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1、工程概况 千叶·中央街区商业项目位于九龙坡区二郎科技新城L标准分区组团,由L6-1、L5-3、L5-4三个地块组成,建设用地总面积41359m2,拟建总建筑面积为223966.4m2,其中地上面积145832.9m2,地下面积78133.5m2。规划有商业、超高层办公、SOHO办公、广场、绿地、文化休闲娱乐用地、物管及社区配套设施等:L6-1地块主要由1栋31层超高层生态办公楼、3栋31、30、29层的SOHO办公及下沉广场组成;L5-3地块由下沉生态休闲商业和地下车库组成(屋顶标高与渝高地产新城星座小区广场平齐);L5-4地块由4栋6层独栋娱乐中心(地面构筑物高度不超过24m)组成。项目绿地率≥30%,建筑密度≤45%,停车位1195个。 2、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千叶·中央街区商业项目位于九龙坡区二郎科技新城组团L标准分区地块,拟建项目所在地块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规划为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广场和绿地的混合用地,本项目建设符合二郎科技新城组团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总体规划。本项目取得重庆市规划局以地字第[地字第建500138201000001号、地字第建500138201000019号]获得《用地规划许可证》,本项目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3、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渝中区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长江黄桷渡断面2009年1月~2009年10月的监测数据,测断面水质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长江干流重庆主城段水质指标pH、DO、CODcr、CODMn、NH3-N、TP、类大肠菌群的评价指数均小于1,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说明受纳水体长江水质情况良好,有一定容量,对拟建项目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有利。 根据九龙坡区环境监测站提供本项目附近区域的大气和声环境监测资料,拟建项目所在地大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要求;区内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但对本项目南侧火炬大道交通噪声监测结果,交通噪声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对本项目商业、办公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采取措施规避。 4、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①声环境: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施工机具的使用,施工噪声对项目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通过预测,施工机械在无任何声屏障时,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进行比较,昼间影响范围为5~50m,夜间影响范围为50m~158.5m,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进行比较,完全达标距离昼间为28~88.9m,夜间为89~252.2m。项目区周边以小区居住为主,声环境敏感点少,最近居住小区距建筑红线仅40m左右,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对周边居民夜间声环境影响较明显。施工期应采用较先进、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施工单位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机械设备的摆放位置,禁止晚间22点至次日凌晨6点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确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24小时作业时,必须在连续施工3日前向重庆市九龙坡区环境保护局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待其批准后,由施工单位认真实施降噪措施,并将审批的夜间施工手续悬挂在工地显眼处,同时在居民出入地张贴写有施工原因及时间的告示,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取得公众的谅解,并接受公众和环保执法人员的监督。施工过程中做到文明施工。在实施了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减少噪声扰民问题。 ②环境空气:施工期最主要的污染来自施工粉尘,通过预测施工粉尘主要影响区域在施工场地周边100m范围内,会对西北侧的渝高新城星座居住小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减少粉尘的影响,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要求,对施工区定期洒水防尘,实行封闭施工、施工场地周边增设必要的防尘措施,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加强施工区土石方的回填等措施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在落实了这些措施后,施工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另外各种燃油动力机械作业时候产生含CO和NOX的少量废气,对施工区域近距离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对周边居民等影响极小。动力机械设备燃油采用轻质柴油或汽油、加强设备维护等可减少废气的排放。加强管理,切实控制施工扬尘污染。 ③地表水环境:施工期主要污废水为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场地径流水等,施工过程过程中在施工场地内因地制宜的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和沉砂池,经沉砂处理后尽重复利用或排入附近雨水管网;施工人员生活区内设旱厕和化粪池,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使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运输车辆的冲洗设固定场地,在场地附近设隔油-沉淀池,冲洗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做到不外排。施工方有责任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减少施工期污废水排放对区域地表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落实了上述措施后,使施工期污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控制在当地地表水环境可接受水平内。 ④固体废物:本项目挖填不平衡,挖方多余挖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除回填工程区、用于绿地建设外,剩余土石方运到市政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临时土方用塑料膜覆盖,以防雨季发生水土流失。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收集后送废品收购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不得乱倒,必须集中收集后送往指定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固体废物经以上方法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可接受。 ⑤水土流失:对边坡地方做好护坡、护脚工作,且开挖的土石方尽可能及时直接回填到位,最大限度减少临时堆放量;由于工程场地内已开始施工,因此,建设单位应尽快落实水保措施,修建排水沟,尽量减轻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期应尽量避开暴雨季节,对于长时间裸露的开挖面,遇雨时应用塑料布覆盖,减轻降雨的冲刷;施工完成后及时搞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和地面硬化等工作,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 ⑥交通影响:施工期大量工程车辆进出施工场地,会加大该地区的交通压力,容易形成交通堵塞,并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扬尘影响。施工方应合理规划车辆进出路线和运输时间,安排专人指挥交通,以防止交通阻塞,车辆上路前必须将泥土清理干净,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