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巴南津雅硅业有限公司
年产5万吨高钛渣技术改造项目
(环评简本)
1 建设工程概况
(1)建设工程名称:年产5万吨高钛渣技术改造项目
(2)工程建设性质:技 改
(3)工程建设地点: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和龙乡徐山村
(4)产品方案及规格:含TiO275%的酸性高钛渣5万吨/年,副产生铁2.5万吨/年。
(5)建设规模:2×12500KVA电炉条及其配套生产设施;
(6)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
2 产业政策分析
项目以外购的钛精矿为原料,采用 2×12500kVA 半封闭式高钛渣电炉生产高钛渣,属于富钛料的生产,不属于铁合金行业。该项目属于高钛渣生产,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因此是允许类。本项目高钛渣电炉炉型为2×12500kVA,不属于铁合金矿热电炉,因此其炉型不在国家当前产业政策淘汰之列。因此,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中规定的范畴;项目属允许类,符合产业政策。同时本项目采用的生产设备也不属于淘汰类、限制类设备。本项目经项目经雅安市雨城区经济和商务局以备案号“雨经商技改备案【2011】7号”准予备案,同意该项目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允许类,无淘汰、限制类设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3 规划符合性分析
雅安津雅巴南硅业有限公司5万吨高钛渣技改项目是将位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徐山村现有厂内的1台6300kVA电炉淘汰拆除,并在厂区内技改建设2×12500kVA电炉及配套生产设备,年产高钛渣5万吨。项目建设符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符合《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内容;符合《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内容;项目建设用地属于工业用地,符合和龙乡当地土地利用规划。
4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徐山村,根据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图(见附图)可知,项目所在地位于主城区规划范围之外。项目位于雅安市主城区东南10km的和龙工业园区;目所在地西北5km为雅安市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西北4.5km为大兴水电站,西北面250m为和龙乡中心小学及徐山村村委会,1km(青衣江对岸)为雅安市草坝工业集中区;项目位于青衣江西南150m处。项目所在的和龙工业园区主要企业有:七鑫科技(锌冶炼)、共和化工(生产工业用碱)、德祥钢丸厂(生产钢珠)、钢钵厂(制造方钢)、天津钢管高能耗有限公司硅铁厂和雅安餐巾纸厂。项目建设地周围零星分布有和龙乡徐山村的部分农户。项目下游10km范围内无饮用水取水口。
本项目为高钛渣生产项目,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污染源均采用了有效的治理措施。根据本报告书第八章“8.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预测结果,本项目外排大气污染物对周边主要保护目标的影响不明显;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项目设备采用合理布局、隔声、减振等防噪等措施。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合理。
5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现状
各监测点位SO2、NO2和CO小时平均值污染指数均小于1, TSP和PM10日平均值污染指数亦均小于1。由此可见项目地区域环境空气中TSP、PM10、SO2、NO2和CO浓度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相关要求。
(2)地表水环境现状
地表水评价因子(pH、SS、DO、CODCr、BOD5、NH3-N、石油类、六价铬、铁、钛、钒、砷、铅)在各监测断面及监测点位上的的单项指数均小于1。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8)Ⅲ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现状
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和环境噪声均分别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6 环保措施及达标排放
6.1 废气污染源环保措施及达标排放
①储存、倒运、输送、配料粉尘
本项目2台12500KVA 电炉共用一套原料准备系统,设计采用机械配料、机械上料、皮带输送的配料准备方式。拟在各产尘点上方设置集气罩,风机抽风,抽风量30000Nm3/h,粉尘捕集率≥95%,粉尘产生浓度2g/Nm3,除尘效率≥99.9%。该系统废气送入产品处理工段除尘系统(袋式除尘器)除尘净化后达标排放,粉尘排放浓度不大于90mg/Nm3。经15m排气筒排入大气,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
②下料点烟粉尘
配料工段的原料由皮带输送到位于电炉炉顶的料仓,每座电炉设一座料仓。对料仓仓口及下料口各设1个集气罩将烟气收集后,送高位料仓烟气净化系统(袋式除尘器)净化。将收集的烟粉尘净化后,由15m
排气筒外排。风量30000Nm3/h,粉尘捕集率≥95%,粉尘产生浓度2g/Nm3,除尘效率≥99.9%。料仓仓口及下料口→集气罩→布袋除尘器→风机→15 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2)高钛渣电炉口及出铁口烟气
用于生产高钛渣的2×12500KVA电炉是本工程的最大废气污染源。在冶炼过程中,废气连续产生,烟气量、烟气成份和烟气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在前期加料、中期捣拨料、后期出炉塌料过程中烟气尘灰浓度较高,烟气温度是随着熔池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半封闭式电炉内部,CO的产生一般为烟气的70%~90%,在到达炉面时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后生成CO2。烟气主要成份为TiO2、CaO、MgO、CO2,同时含有少量SO2、氮氧化物及水蒸气等。炉口烟气采用矮烟罩收集,经过间接水冷后,进入旋风+布袋除尘器除尘。炉口烟气捕集率≥95%,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粉尘,其次有少量SO2和NOx。本项目将电炉口烟气收集后经管道进入水冷器,由循环水间接冷却烟气,使烟气温度从900℃降为150℃,再采用旋风+布袋除尘器对烟气进行净化。电炉除尘系统风量为2×300000Nm3/h,烟尘产生浓度为2000mg/Nm3,SO2产生浓度≤40mg/m3,NOx产生浓度≤1.0mg/m3。经除尘系统处理后,其除尘效率在99.9%以上,烟尘排放浓度≤30mg/Nm3,经20m排气筒排入大气,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
另外,高钛渣电炉在加料时散发一定量的烟气,加料每4-6小时一次,每次时间10~15分钟,烟气为间歇式逸出。出铁/渣口排烟量较少,设计中采用了将烟气引入电炉烟气净化系统一起处理。出铁口烟气量约2×25000Nm3/h,烟气温度约150℃,烟气含尘浓度约1g/Nm3。经除尘系统处理后,烟尘排放浓度≤30mg/Nm3,经20m排气筒排入大气,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
(3)高钛渣破碎、筛分粉尘
钛渣产品在磨细、筛分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粉尘主要成分与高钛渣成分相同。本项目拟在各产尘点上方设置集气罩捕集,该系统设计抽风量50000Nm3/h,粉尘捕集率≥95%,粉尘产生浓度1.0~3.0g/Nm3,除尘效率≥99.9%,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90mg/Nm3。收集粉尘送入一套常温布袋除尘器除尘进行净化,然后由15m
排气筒达标排放。
(4)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主要来源于:原料的卸料、转运、称量配料等时逸出粉尘;料仓下料逸出粉尘;;电炉冶炼过程中加料、捣炉、拨料时由炉口逸出的烟气;炉口和出铁口逸出的烟气;高钛渣破碎、筛分、包装时逸出的粉尘等。本工程取无组织排放浓度≤为25mg/Nm3,排放速率0.25kg/h。
6.2 废水污染源环保措施及达标排放
本项目设备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冲渣洗选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化验室废水经经中和池中和后用于补充冲渣冷却用水,不外排;地坪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补充冲渣冷却用水,不外排;本项目不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全厂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补充高钛渣冷却用水。
6.3 噪声污染源环保措施及达标排放
本项目营运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噪声源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有效措施后,其对环境噪声和厂界噪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项目厂界噪声及敏感点均能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6.4 固体废物环保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废和生活固废。工业固废固废主要有除尘器收尘灰、铁渣、废耐火材料和废包装袋;生活固废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该项目产生的工业固铁渣、除尘系统除尘灰、废耐火材料均得到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雅安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可见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分别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去向明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6.5 地下水环保措施
本项目地下水防护措施如下:
1)要求各生产车间地面采用混凝土浇筑,水泥硬化,车间四周修建截流沟和挡墙,防止雨水进入生产车间;
2)原料堆场和临时渣场地面作防渗、防漏处理,设置顶棚,修建挡风墙和挡渣墙,四周修建集水沟和导流沟,接口引入冲渣池。
3)厂区内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
经以上地下水防护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原材料、车间等被雨水淋湿,防止产生渗漏水下渗并污染地下水,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6.6 环境风险环保措施
1、 厂区总体风险防范措施
a.总体布置
设计中总图布置合理,各生产和辅助装置按功能分别布置,并充分考虑了安全防护距离、消防和疏散通道等问题,有利于安全生产。
b.工艺设备
生产系统严格密闭,选用材质性能好的设备和管件,以防泄漏。同时所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施工安装,均严格执行我国现行颁布的“国家压力容器和设备设计验收规范”。
c.电气设备
采用双回路电源,对关键设备、仪表等采用互为备用的双路电源,确保安全生产,并可有效避免因停电造成的污染物事故性排放。
d.消防措施
①设计中按规范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危险区域内选用防爆型电气、仪表及通信设备。各种易燃易爆物料均储存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源,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②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设计按《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规范》,在生产区配置消防栓、各种手提式、推车式的CO2、干粉、泡沫等灭火器。
③构筑物设计考虑防雷、防静电措施和耐火保护。
④凡禁火区均应设置明显标志牌。
e.强化管理及安全生产措施
①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制订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②强化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素质,加强操作人中的上岗前的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消防、环保、工业卫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教育。
③建立健全环保及安全管理部门,该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按规定监测厂内外空气及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时发生,立即处理,避免污染。
④必须经常检查安全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处于即用状态,以备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高效率的发挥作用。
2、煤气泄露防范措施防范措施
1、合理布置总图,综合考虑风向、安全防护、消防等因素,建构筑物尽量留足安全间距,设计遵循防火规范,厂房尽量采取开敞式,设备大部露天布置,避免易燃、易爆气体积聚。
2、采用DCS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判断和报警,提高装置安全性。
3、提高操作技术,使电炉煤气在炉膛内燃烧充分,减少CO产生量;
4、生产现场配制有效的防毒面具、耳罩、防尘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器具。
5、项目主装置设置泄露自动停车装置,降低事故时的煤气泄露量。
6、设置煤气泄露自动报警装置,以便在煤气产生微量泄露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厂区明显处设置风向标,便于事故发生时指导人员疏散。
7、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严格检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8、设置双路供水、双路供电,备足消防用具和事故抢修材料。
9、生产区内严禁烟火,应设置明显标志。
3、煤气泄露应急及防护措施
煤气泄露主要污染物为CO,对人体危害较大,其应急措施:
a、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b、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c、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急救措施:发生煤气中毒时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安全区,注意保暖,轻度中毒,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就近送医院护理;重度中毒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通知救护人员和医生到现场抢救,在其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救护车送往较远的医院。
7 清洁生产
工程在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等方面处于国内较先进水平,该工程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8 总量控制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工业固废送渣场堆存或返回生产工段使用;废气主要为粉尘、SO2、及NOx废气排放。项目建设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求。本项目排放总量为SO2:172.8t/a;烟粉尘:157.32t/a;NOx:14.4t/a。由于最近一次环评报告中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SO2:172t/a;烟粉尘:201t/a;因此,本项目只增加0.8t/a SO2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相应有所减少。增加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雅安市雨城区环境保护局从全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中调配。
9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外排烟粉尘、SO2和NOx预测贡献浓度叠加背景浓度后,在预测范围内不出现超标情况。除此之外,各保护目标的各预测因子地面浓度贡献值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相关要求。
本次环评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为项目电炉车间周围外100m包络线范围,在此范围内有6户散居农户居住,需要实施搬迁。本次环评要求对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6户农户进行搬迁安置;另外,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在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再建与项目不相容的敏感设施。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生产,无生产废水外排;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厂内二级生化处理装置治理达标后外委托当地农户浇田。因此,项目废水不会对区域地表水造成影响。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取地下水防止措施后可防止渣场被雨水淋洗、冲刷,防止渣的流失,防止渣中浸出水下渗污染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4)声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中产生的噪声经过治理,再加上各种物体的屏蔽、林木的吸收、距离的衰减作用,可使厂界噪声低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2类区的标准。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废和生活固废。工业固废固废主要有除尘器收尘灰、铁渣、废耐火材料和废包装袋;生活固废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该项目产生的工业固铁渣、除尘系统除尘灰、废耐火材料均得到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雅安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6)环境风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生产涉及风险物质为电炉冶炼时产生的少量电炉煤气,但风险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整个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电炉煤气的泄露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2.7×10-5次/a,环境风险水平是可接受。因此,只要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管理措施得当,应急预案操作性强,项目建设从环境风险角度是可行的。
另外,雅安巴南公司应根据生产所出现的新问题和不同的情况,不断地建立和健全各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避免非正常生产状态和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应急处理方案以及应急疏散程序,将事故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6)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和龙想徐山村企业现有厂区内,且已建成多年,周围均为已建工业企业,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不复存在。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项目区域内也无野生动物分布。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小(15亩),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10 公众参与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本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必须做好污染治理,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1 建设项目环保可行性结论
本项目在“三废”治理过程中,突出对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或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原料、产品及其他有用物质的流失。本工程环保措施实施后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风险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影响较小。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设计及安全评价提出的环保对策及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2 环评公示意见反馈及联系方式
您对该建设项目有何建议和意见,对项目环评公示内容有何疑议,请与以下方式联系,您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在环评报告中以及项目建设中予以重视和考虑。
项目建设单位:雅安巴南津雅硅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881636904
环评单位: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环评所
联系电话:02868656354,传真028-66824589;
2011月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