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2638|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内容和要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内容和要求
评价大纲是具体指导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评价大纲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有关的文件要求,在进行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后编制。
一、前 言
简述工程位置、工程简况,立项过程(含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及主要技术文件审批情况,工程开发任务与建设必要性。环评任务委托及大纲编制前已进行的环境初步调查情况。
二、总 则
1、评价任务由来,说明立项要求,环评任务委托单位及评价委托书。评价目的,说明为减缓不利影响,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内容。
2、编制依据要分层次,列出评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技术文件。
3、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环境功能要求,明确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保护目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和防止生态破坏的要求。列出各项环境敏感目标的对象、位置及其与工程的距离,敏感程度。
4、评价标准。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标准,列出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5、评价工作等级及重点。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的规定,针对工程特性和环境状况,列出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说明确定评价等级的主要依据或指标。说明应重点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因子,评价工作的重点。
6、评价水平年。按工程施工建设、运行期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确定本工程现状评价和预测水平年。
7、评价程序。按评价准备、调查、测试、大纲与报告书编制阶段,列出各评价阶段及主要工作,复杂项目可用评价程序框图表示。
三、工程概况
1、流域规划概况
要说明流域规划及开发利用状况,本工程在有关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水利、环保、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建设的必要性。
2、工程概况
主要内容应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编写。说明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规模,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水库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工程运行及水库调度方案等。
(1)工程地理位置。包括流域位置、行政、交通位置等。给出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任务和规模。概述工程开发任务、目标、工程组成及规模。列出工程特性表。
(3)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包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
(4)工程施工布置及进度,包括施工条件、天然建筑材料、施工导流、截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施工总进度与工期。给出施工总布置图。
(5)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列出主要淹没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中,重点介绍生态环境现状、农业及二、三产业安置环境容量,农村移民安置、城镇、专项设施迁建规划中与资源、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如后备土地资源、城镇环境功能分区、生活饮用水源、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规划、绿地规划等。
(6)工程运行。说明水库调度方案,工程修建后径流逐月变化,并用图、表量化表示。
四、环境概况
1、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应阐述工程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区域地质、地震)、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特征。对与环评关系密切的要素应作详细介绍。
生态环境:应分别说明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态体系的组成和特征。工程涉及珍稀物种及生态敏感区,应根据初步调查成果,列出珍稀动、植物类型、栖息地范围及其与工程位置的关系。
社会环境:说明工程区人口、民族、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现状、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概况。
2、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当地环境监测资料,或初步实地监测,列出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监测成果表,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3、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工程区与环评相关的水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洪涝、干旱、风沙)、生态破坏(森林、草场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及社会环境问题等。
五、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内容及重点。工程分析主要是分析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如坝闸阻隔、改变水文情势等)和影响源(施工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工程分析应注意工程与环境的相关性,并通过工程特性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分析的重点;影响源强、污染物排放量应要求定量分析。主要分析以下方面:
(1)工程施工。通过对施工布置(主体工程、附属建筑、料场、渣场)、施工方式(开挖、填筑、运输)、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技术及工艺流程)以及物料平衡、储运的分析,了解各类污染来源、数量、分布和排放方式、时段情况。
(2)淹没、占地。通过水库与工程特性指标(如库容、库面、库深)和工程占地分析,了解淹没、占地对土地资源、植被、动物栖息地、生态敏感区影响程度、范围。
(3)移民。通过移民数量,农村、城镇迁建区域及分布,开发方式、安置去向,分析移民与社会经济、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水土流失、生态、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
(4)工程运行。通过坝闸阻隔、工程调度及水文情势、水资源变化,分析对河流水质、径流、泥沙、水生生物等关系。
2、工程分析方法。应说明拟采用的资料分析、类比分析和物料平衡计算等方法。
六、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成果是评价的基础。本章应重点阐述各项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内容、范围及方法。
1、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涵盖工程影响区(水库及上游区、移民安置区、施工区、灌区、受水区、工程下游区等),并明确具体范围、面积。生态完整性评价应按规范要求,延展一定范围。水、气、声环境根据评价要求,确定监测范围及断面(点)。一般环境调查范围应适当大于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调查范围依各自特点确定。
2、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调查。应对工程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资源、土壤及水土流失、陆生生物与生态、水生生物与生态、珍稀濒危动植物,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提出明确要求,必要时列出调查提纲及调查表。并要了解生态环境历史演化及发展趋势,演变的基本特征,对人为、自然干扰破坏的因素进行分析。
3、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应按工程涉及行政区,对人口、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调查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4、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查。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标准和方法,根据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调查和监测。给出监测项目及断面(点)布置图。
5、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调查与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按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提出现状评价技术要求。
七、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在工程分析基础上,分层次全面列出受工程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因子,逐一识别影响范围、影响性质(有利和不利、可逆或不可逆、连续或叠加)、影响程度(大、中、小)、影响时间(长期、短期)等。列出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用行列表示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因子,工程项目及作用因素、影响源、影响区域。用规定符号或图例表示识别结果。
2、评价因子筛选。在影响识别基础上,根据影响程度、性质、影响的重要性(如涉及敏感目标),筛选出评价重点环境要素及因子;一般环境要素及因子。
3、环境影响识别一般采用专家判断法、识别清单、识别矩阵法。用系统分析法,列出评价因子层次系统。
八、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专题设置
本章根据各项评价环境要素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工程特性,详细说明预测内容、预测方法、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拟采用的预测模型及有关参数估值方法。
1、预测内容和方法。按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预测内容和方法。对重点评价项目,提出拟采用的预测模型,并要求定量分析和评价。
各单项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及技术要求:
(1)施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态(动植物)、人群健康等众多环境因子。本节主要提出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的技术要求。其它内容列入相应评价项目。必要时,也可将水、气、声、固体废物作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逐项列出预测内容与方法。
① 水环境
根据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方式,说明砂石料加工废水、基坑废水、砼加工废水、修理系统含油废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及对受纳水域水质的影响预测内容。当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时,说明采用的悬浮物、COD数学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确定污染带分布。污水排放量较小时,说明采用的类比分析方法。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② 大气环境
根据砂石料加工系统,砼拌和系统、土石方开挖的工程量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物料储运、施工机械运行等,说明对粉尘、扬尘、尾气、燃油废气排放量、污染物及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预测内容。工程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预测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粉尘、扬尘说明工程加工系统运行及物料运输方式产生的粉尘、扬尘预测内容。施工机械的燃油废气排放,应提出拟采用的无烟囱排放简化的扩散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
③ 声环境
应根据施工设备布置、规模大小、施工交通线路、车流量,敏感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和距离,说明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运输、爆破等排放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
声环境评价方法,应按声环境评价规范要求,提出拟采用的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预测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要求列表表述不同距离和敏感目标处的噪声值。
④ 固体废物
根据施工方式和工程量,提出施工生产废料、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量。评价固体废物处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
固体废物评价提出拟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分析等方法。
(2)水文情势分析
对工程建设固拦蓄、引水、调水改变河流、湖泊等水体天然性状;引起的径流量、流量、流速时空分布变化、泥沙冲淤变化,工程引起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变化,提出具体分析内容。
预测方法:提出拟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
(3)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特性、环境特点和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以下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①水温:水温结构、下泄水温;
②水质:环境水力学特性,有机质、重金属等污染、水华、富营养化等;
③底质:重金属、有机淤泥等。
水温、水质应提出拟选定的河流零维、一维、二维数学模型,湖(库)、河口水质模型,以及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等技术要求。
(4)局地气候影响预测评价
提出对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的影响,局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内容。预测方法:根据工程特性,确定类比分析,数学模型及实地观测方法。
(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特性和生态环境初步调查结果,应确定以下影响预测评价内容:
① 生态完整性评价:对区域生物生产力,景观生态体系稳定状况的影响。
② 对陆生生物与生态的影响: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类型、数量及分布;野生动物种类、栖息地及数量、分布;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状况;珍贵濒危、特有动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等。
③ 对水生生物与生态的影响: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珍稀濒危、特有水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水生生态系统及稳定状况;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主要物种、资源等。
④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包括工程扰动地貌、损坏植被、开挖、弃渣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类型、数量、分布及危害。
⑤ 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包括工程区河滩、湖滨、沼泽等地下水、土壤性状变化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根据工作等级及预测需要,确定拟采用的资料分析、野外调查、生态机理分析、遥感数据图象处理及解译、生态制图以及3S技术等方法。
(6)土壤环境、土地资源的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建设占地、水文情势改变,提出对土地利用、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潜育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等影响预测评价内容等。预测方法:提出拟采取的资料分析、实地调查,遥感分析法等。
(7)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应根据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背景和工程施工、运行特点、确定对诱发地震、水库渗漏、崩塌、滑坡、泥石流、浸没、湿陷等影响预测内容。预测评价方法主要利用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不良地质环境问题提出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和预测评价方法。
(8)社会经济影响预测评价
在分析工程综合效益基础上,提出工程建设对防洪安全、提供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以及改善灌溉、供水的作用;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水产、航运、旅游、城市化进程、人口发展、就业、科技、文化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影响预测内容。
社会经济预测评价的方法,应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拟采用定性分析,或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能源模型,生产、生活、生态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9)移民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淹没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规划,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分析评价区移民环境容量及内迁外迁的环境可行性;对农村移民土地开发、后靠安置结合当地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后备土地资源,分析土地适宜性;发展种植业的生态适宜性;开发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城镇迁建规划,专项设施迁建,应论述环境功能分区,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的环境合理性。预测移民安置后的经济发展,纯收入、生活质量、居住环境质量的状况。列出安置前后人口、耕地、经济收入、环境容量分析表。
移民安置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方法,应针对淹没人口、耕地、林地等数量及生态敏感程度,确定拟采用的资料分析,实地调查、遥感分析等方法。
(10)人群健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情况,结合工程兴建后水环境、居住环境卫生的变化,提出工程建设对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疾病流行对移民、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预测内容。
人群健康影响预测方法,应根据影响程度确定拟采用的环境医学数理统计、疾病传媒生态机理分析、卫生检疫测试、对比分析等方法。
(11)景观与文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根据工程施工活动、蓄水引起的环境改变,说明工程周围风景名胜区、疗养区、温泉等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石刻等文物,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提出对景观和文物淹没或损坏,以及感观视觉的改变等影响预测内容。并从经济、美学、历史、科学价值观进行评价。预测评价方法可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必要时提出现场调查,或数学图像模拟等方法。
2、预测范围。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特性。预测范围的确定应符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并确定具体面积大小。
3、预测时段。一般分施工期和运行期。有的评价项目影响仅在施工期,如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有的评价项目影响在施工期、运行期全过程,如水环境、生态环境。具体说明预测水平年或时段。
九、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对策措施制定的要求
工程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主要是为保护工程区环境功能,减缓由工程引起的不良环境影响而制定。对策措施应有针对性、实用性,简便可行,经济合理,对主要工程、生物措施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制定各项对策措施应明确实施区域的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工程措施的规模及工艺,生物措施的生态适宜性;措施的布置与进度要求;实施的保障措施与预期效果。
2、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技术要求:
(1)对施工生产废水,按砂石料加工废水、基坑废水、砼养护水、机械、车辆冲洗水等生产废水提出拟采用的处理设施及处理等级、处理工艺、处理效果等。
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按污水排放量、排放方式提出拟采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等级、处理工艺及效果等。
(2)为保证工程兴建后区域水环境功能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提出拟采取的污染治理,减免和补偿水环境容量,保证生态用水要求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3)确定拟采取的分层取水等减缓低温水下泄和加快低温水沿程恢复的措施。
(4)提出制定工程区水环境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健全工程区相关水环境管理机构,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水达标排放,划定水源保护区等管理措施的建议或要求。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施工区大气污染,分别对钻探、土石方开挖、砂石料加工系统、拌和楼生产、施工材料储运、施工机械燃油废气、车辆尾气排放,提出拟采用的空气净化设备、绿化、洒水、生产装卸粉尘控制等措施,并提出环境空气监测计划和管理措施。
4、声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施工机械、车辆、爆破等污染源,施工场界噪声控制和敏感目标保护要求,提出拟采取的隔声、消声设施,设置声屏障、栽种绿化带,限制夜间施工作业时间以及调整部分施工设备场地布置等措施。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生产废料要求尽量综合利用。对生产弃渣和建筑垃圾提出拟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粪便提出拟采取的设置垃圾桶、定时清运,设置厕所、化粪池等措施。
施工产生的弃渣(弃土、弃石)应在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保护恢复中,提出具体措施。
6、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定期不利影响、潜在影响和叠加影响确定拟采取的制定生态监测、规划和恢复措施。
(2)工程涉及需要保护的陆生植物(重点是珍稀物种),提出拟采取的移栽、防护、引种繁殖、种质库保存措施;对需要保护动物(重点是珍贵、濒危物种),拟采取的原地防护和迁徒,建立新栖息地保护措施。
(3)对需要保护的水生生物(重点是珍贵、濒危物种),提出拟采取的生态用水,产卵场、索饵场保护,人工增殖放流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在施工期、蓄水期临时的水生生物保护措施。工程影响洄游水生生物通道,应对过鱼设施进行论证,提出拟采取的措施。
7、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引起土地资源损失和土地沙化、荒漠化、潜育化、盐碱化等土壤环境问题,应针对影响类型、范围,提出拟采取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
8、水土保护措施
工程造成水土流失,应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生态保护,提出拟采取的拦渣、护坡、土地整治、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
9、人群健康保护
针对工程引起环境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疾病流行,提出拟采取的库底卫生清理、移民安置区卫生规划、疾病预防、治疗、检疫和健全卫生防疫与管理的措施。
十、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1、环境监测
为掌握工程建设前后主要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和规律,监督和检查施工期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根据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环境监测计划、监测项目设置,如水质、水温、环境空气、环境噪声、陆生生物与生态、水生生物与生态、水土流失、人群健康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监测项目、监测时间、频次及内容要求。
监测站点应根据监测项目设置。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应符合有关环境监测规范技术要求。
2、施工期环境监理
根据施工期环境保护任务,确定本工程的环境监理计划、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监理组织和机构的要求。
3、环境管理
根据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要求,提出本工程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任务和实施计划及保障机制。
十一、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应明确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工程所在地区有关工程设计估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确定投资估算项目,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措施、仪器设备及安装、环境保护临时措施等项投资和独立费用。提出编制环境保护估算总表、分年度投资估算及单项工程环保设施估算表的表达方式及编制要求。
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工程建设后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环保措施实施取得的效益。效益分析要求在论述工程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工程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其取得的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效益。
(2)环境损失,应包括工程造成的资源、环境损失,如淹占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栖息地改变的损失,环境保护措施的各项费用。
(3)在全面比较环境效益,环境损失后提出环境影响损益分析的结论。
(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难定量的项目,如物种损失、健康、景观的估值,可采用定性描述。生态损失提出拟采取影子工程法、类比分析法估算。损益分析采用列表说明。
十二、公众参与
1、明确目的。说明发布工程信息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2、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包括受益区和非受益区的当地有关部门、团体、专家学者,与工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居民。
3、说明拟采取的参与方式,拟定征求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征求意见表的格式和意见解决方式。附公众参与征求意见表。
十三、评价成果与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1、列出评价工作成果清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提纲。
2、拟提出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的内容。应包括编写原则,概述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质量问题;简要说明工程的影响源、源强、排放方式;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主要结论;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3、评价工作组织及计划安排。说明评价承担单位、技术负责及参加人员,参加单位及承担的专项研究,评价工作计划安排。
4、评价工作经费概算。说明经费概算编制依据、概算项目及各项费用、总经费。
5、拟提交的附件和附图。
附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环评委托函、评价标准确认函等。
附图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工程平面布置图、枢纽和施工总布置图、环境监测布置图以及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土地利用图、土壤侵蚀图、植被分布图、景观生态图、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目标分布图和其它环境专题图件等。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用处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24 01:44 , Processed in 0.0837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