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1.1、项目情况简介
(1) 名称:毕节市杨家湾煤矿(新设矿权)15万t/a项目;
(2) 性质:新建(新设矿权);
(3) 地点:毕节市杨家湾镇三合村;
(4) 投资:矿井建设项目总投资2363.19万元,吨煤投资为157.5元;
(5) 规模: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
(6) 服务年限:15.2a。
1.2、地理位置
毕节市杨家湾煤矿位于毕节市杨家湾镇。地理坐标:东经104°59′28″~105°00′46″;北纬27°11′01″~27°12′01″。煤矿西侧700m外有毕节至赫章县的326国道线经过,工业场地有简易公路与326国道相通,交通方便。
1.3、井田境界
本项目位于毕节市杨家湾镇,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8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5200000711400)划定的井田范围,该矿井田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为2.5642km2。开采深度由1840m至1540m标高。
1.4、建设项目组成
建设项目新建13200m2的工业场地,主要占地类型为梯坪地和坡耕地,在新建的工业场地内新掘主斜井、副斜井,改造原毕节市长地煤矿的主斜井作为建设项目的回风斜井,该回风斜井位于原毕节市长地煤矿工业场地内。工业场地内除建有主斜井、副斜井外,还建有储煤场、机修车间、绞车房、澡堂、材料库房、变电所、生活水池、消防水池等。
2、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本工程施工规划,本项目施工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
(1) 施工期的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地面爆破材料库等场地平整,地基开挖将会破会地表植被,弃土弃渣的临时堆放会产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施工场地“五通一平”、“土石方移动”、“三材”准备将增加当地交通运输量,对当地交通运输状况,以及道路两侧及施工场地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 施工期施工人员的聚集,将对当地粮食与蔬菜供应,饮食服务业、文化设施等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4) 散状物料堆放、平整场地形成的裸露地表、施工过程与交通运输等扬尘,以及施工期生活炉灶排烟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5) 施工队伍生活排污与施工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体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井筒施工过程将揭穿部分地下水含水层,加之井下初期的少量涌水和巷道改造过程中原有井筒排水,对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定影响。
4、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产污环节、作业场所均设置在井下,对地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地下煤层采空引起的地表移动或变形,井下采掘排出的煤矸石、井下排水和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产生的影响、地面生产系统产生的噪声、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将向社会提供优质动力用煤;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的要求,提供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用煤的需要,同时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建设是必要的。
项目组成、选址、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公众支持率高;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要求进行综合利用;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报告和开采方案设计所提出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他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是可行可靠的,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就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生态建设。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