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文)的规定,对“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项目名称及概要 1 项目名称 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 2 项目概要 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全线均为新建,全长12.16km,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含互通式立交5座(骑龙岗立交、石笋立交、学堂湾立交、余家咀立交、观音堂立交)。线路南起机场东联络线南线(设骑龙岗立交),向北延伸下穿绕城高速(设石笋立交),继续向北分别连接寨子路(设学堂湾立交)和五横线(余家咀立交),最终止于六横线(设观音堂立交)。全线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双向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36m,红线宽度为54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网工程、照明工程等。 本工程总工期为24个月,计划2018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竣工。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施工期 1) 社会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车辆的进出对现有道路交通系统构成一定影响,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不便。本工程在施工期会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要拆除或占用现有居民的房屋、用地,造成许多市民承受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给生活带来不便,给当地的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2) 生态环境 (1) 占用土地 道路临时占地在施工时,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使作业区周围的植被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影响是短期、可恢复的,施工结束后实施植被恢复。 (2) 水土流失 填方、挖方使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挖方地段,开挖和扰动等都会产生新的创伤面,经雨水淋蚀和水力侵蚀作用将导致水土流失;同时填方路段会因土石方的填筑和弃土也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3) 废气 施工期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及汽车排出含CO、NOx废气。土石方开挖、出土装卸、汽车运输、建材堆放等产生扬尘,可使近地面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升高,达1.5mg/m3~30mg/m3,对环境空气产生局部的、短期的影响。 4) 废水 (1) 运输车辆冲洗废水,水质比较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1500mg/L~2000mg/L;施工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SS,石油类浓度为12mg/L,SS为300mg/L,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循环使用。 (2) 本工程施工期为24个月,施工人员每天需要排放一定数量的生活污水。 5) 声环境 施工期间使用的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有摊铺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声源5m处的声级范围为75 dB(A)~90 dB(A)。因此,这些间歇性非稳态噪声源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6) 固体废物 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期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土方、建筑垃圾和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其中土方、建筑垃圾送填方区进行回填,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小。 7) 振动 本工程施工期振动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振动。 2 运营期 1) 社会环境 道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呈正影响,如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有利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和对当地自然资源有效、合理利用等。 2) 生态环境 运营期间,随着绿化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完成,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破坏得到恢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得到控制。 3) 废气 工程投入使用后,交通量将会逐年提高,公路营运期污染主要由行驶的车辆产生,汽车排出含CO、NO2的尾气将会对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噪声 沿线现状敏感点较少,且规划敏感点距线路较远,营运期交通噪声虽会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控。 5) 废水 汽车路面滴油、轮胎摩擦微粒、尘埃等随路面雨水泾流进入水体。路面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被分散在整个沿线,通过道路及周边路网所配备的完善雨水管网、管涵收集后,不会形成集中的径流污染源。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施工管理、封闭施工、洒水抑尘、绿化等措施。 (1) 施工生产生活区采取的减缓措施 为防治施工生产生活区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 施工工地要采用分段封闭施工方式,尽可能缩短工期,避免大风天气施工。 ② 工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硬质密闭围挡;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沉沙井,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弃土等建筑垃圾即时清运,若48小时内不能清运,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③ 施工现场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 ④ 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完工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和平整场地;工程材料堆场进行覆盖及定期洒水,进入堆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⑤ 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沥青烟散发,但在铺平之后采用水冷降温,沥青烟很快消失;同时在摊铺过程中注意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 (2) 运输建筑材料、土石方产生粉尘的减缓措施 本工程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的措施有: ① 城市道路上运输建筑渣土、砂石和垃圾等易撒漏物质必须使用密闭式汽车装载;建筑工地出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以及专门人员对车辆进行冲洗和监管,保持密闭式运输装置完好和车容整洁,不得沿途飞扬、撒漏和带泥上路。 ②土石方及水泥、砂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泥运输采用水泥槽罐车,避免洒落引起二次扬尘。 ③合理安排内部调运路线,尽量选择调运线路短、远离敏感点的路线进行运输。 2) 声环境减缓措施 根据《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要求,本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施工单位必须按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工15日前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2)尽量采用低噪声、振动小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3)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及材料运输计划,运输车辆尽量避免在主干道和居民稠密区通行,避开行车高峰时间。 (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06:00~22:00),严格控制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运作。 (5)施工机械噪声将对机械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人工作时间,或对操作者及有关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耳塞、头盔等。 (6)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间连续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必须在夜间施工前3日向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核查符合审批条件核发《重庆市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施工单位应当在连续施工作业前将《重庆市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存放施工现场备查,并公告周边居民。 3) 水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生产生活区设旱厕,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由农民清运后用作农肥。 (2)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废弃土石方应及时清运。 (3) 合理安排施工期,施工区域四周设置截水沟,防止降雨冲刷泥土进入水体。 (4) 施工场地及机械冲洗产生的含石油类及悬浮物废水应通过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5) 生产区材料堆放场地设置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回用。 4)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1) 加强对施工沿线施工场地的管理,尽可能减少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植被保护。 (2) 拟建工程人行道通过种树植草进行绿化。 (3) 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生态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 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如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未发掘到的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文物保护单位,待文物发掘和清理完毕后才能恢复施工。 (2) 在施工期间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尽量避开敏感区域,从时间安排上要尽量避开上班高峰期,防止施工车辆造成交通堵塞。 (3) 通过对拆迁对象进行妥善安置,可使拆迁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6) 振动的减缓措施 首先选择振动小的机械设备;对产生振动的设备设置减振基座、橡胶减振垫(块)、弹簧和软木等作为减振元件,采用软接头连接;加强设备保养,使之处于良好运转状态。 上述施工期采取的各项保护环境空气、声环境、振动、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措施均为目前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成熟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工程施工期的各项环境影响。 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 在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工程沿线的边坡整治工程中也应加强绿化。 (2) 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 2)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暂不对其采取工程措施的声环境敏感点,预留跟踪监测费用;对规划居民区提出反馈意见,建议卧室或起居室不设在临道路一侧,每户至少应有一主要卧室背向道路,部分楼栋确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利用临街的公共走廊或阳台,采取隔声减噪处理措施。 加强绿化及维护,栽种行道树,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 加强交通管理,综合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夜间运输城市建筑渣土,其运行线路、运行时段应事先向有关部门备案,严格按照规定时速行驶。 3) 水污染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维护沿线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和排水工程设施(如截排水沟),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4) 生态保护措施 (1) 应按绿化美化设计要求,完成绿化美化工作,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目的。 (2) 定期进行绿化养护。 (3) 营运期应加强沿线植被管理,及时进行绿化植物的补种、修剪和维护,定期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保证区域绿化植被的景观效果。 5)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在施工结束、运行之前,完成各类通道的建设以及安全警示标志、智能交通信号灯、人行过道斑马线的设置。 (2) 在公路运行期间应加强对各种设施的维护,对破损路面及时进行还建,保证其正常通行。 (3) 道路维修清除的废渣等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运,送指定地点填埋处理。 (4) 通过对拆迁对象进行妥善安置,可使拆迁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本工程在施工、运行阶段,评价范围内公众对本工程进行环保投诉或纠纷发生环保投诉纠纷时,业主单位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责任主体,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综上所述,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市总体规划,是《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中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纵线“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东部新城发展,带动两侧土地开发,同时加强龙盛片区与主城核心区的联系。 尽管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以及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进一步了解项目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查阅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方式二:直接到环评单位—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渝中区双钢路1号瀚文大酒店10楼)查阅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 方式三:直接到建设单位—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索取报告书简本或补充信息。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意见范围:征求公众对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营运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 公众范围:受六纵线(机东南至六横线段)道路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设计、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公众对拟建工程的态度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交意见书; 致电至023-68484316(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17年4月12日~2017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