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环境信息公示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重庆市秀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位于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规划范围内西北角边界处,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和截污干管工程两部分,设计近期(2020年)污水处理能力7500t/d,远期(2025年)污水处理能力达10500t/d(本次仅对近期工程及配套管网进行评价)。污水处理厂采用处理工艺为A2/O工艺,拟建污水收集干管全长4.298Km。工程建成后,服务范围为秀山工业园区(拓展区)规划范围8.4km2内各企业的生产生活污废水。本工程总投资约6422.0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38万元,占总投资的2.15%。建设工期共计18个月,建成后厂区劳动定员共计16人。本工程的建设得到了秀山县发改委、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的同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相关规定,现将“重庆市秀山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项目进行第二次公示,内容如下: 2.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石方开挖回填和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施工废水和施工噪声的影响。 营运期:生活污水、尾水排放、恶臭气体、生活垃圾、景观等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① 大气环境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前述分析,项目施工期主要为扬尘及施工机具尾气。 项目施工期采取湿式作业,同时,建设方应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方参照执行《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等文件和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厂区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扬尘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可降到最小程度。 ② 地表水环境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工程的施工废水由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组成。 施工废水及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经施工场地内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洒水抑尘和施工用水,不外排;施工营地内不设职工食堂及设施,工作人员食宿依托附近的居民房屋,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居民已有的污水收集设施,回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 在严格按照以上措施实施施工期污废水管理的情况下,施工场地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区域地表水基本无影响。 ③ 地下水环境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厂区工程开挖深度有限,不会揭露地下水,管网敷设主要沿园区拟建道路进行,不涉及涉水作业。在加强施工废水处理的管理,避免废水外排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后,本工程施工期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小。 ④ 声环境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工程应根据《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施工管理,施工机具定期维护保养,施工作业期间,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周边居民住户,并置于临时隔声罩内;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需连续作业工序,需提前4日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取得临时排污许可证。 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能为外环境所接受。且该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⑤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及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挖方总量约4.37万m3(含表土0.27万m3),填方量约2.23万m3,项目弃方1.87万 m3,临时堆存后及时运至秀山园区(拓展区)进行平场利用。约0.30万m3的表土临时堆存在工程远期预留用地范围后,用于厂区绿化及管网覆土后绿化,弃方或表土临时堆存期间四周建拦挡设施和截排水设施,同时用防尘布覆盖。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在指定堆放点堆放,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占地,将作业区域控制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对占地范围内高大的植被进行移栽;废弃土石方及时清运处置,避免引起水土流失,临时堆场下方设置挡墙及截排水沟;管网采取分段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及时回填管槽并进行绿化修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进行覆土绿化,迹地恢复。 (2)运营期 ①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工程营运期采取了如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厂区周边设置绿化带,发挥绿化带对臭气的隔离防护作用;在污水处理厂格栅井、污泥处理周围的绿化带种植高大常绿乔木。加强操作管理,对附着在设备或设施的污泥增设冲洗设施,及时冲洗。以近期工程产臭单元为边界设置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再新建学校、医院及居住区等敏感点,对该范围内现有居民需搬迁完成后污水处理厂方能投入使用。定期喷洒灭害灵等药水,夏季应增加喷洒灭害灵等药水的频率,以防止苍蝇等害虫孳生。柴油发电机燃油废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引至建筑物超屋顶排放。 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根据预测,本工程无组织排放的H2S、NH3最大占标率分别为8.42%和3.62%,占标率均小于10%,项目废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轻微。 ②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工程营运期厂区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职工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其收纳服务范围内收集的污废水一并汇入本工程各污水处理池中,处理达一级B标后,外排平江河。在加强日常监测,包括溶解氧浓度,活性污泥浓度,处理池处理负荷、污泥可沉降性等多项指标,为污泥回流量、曝气强度等控制指标提供依据,使污水处理厂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优化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确保双电源供电安全,加强设备及构筑物的维护,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尾水达标排放。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确保本工程尾水达标排放。 ③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及影响分析 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处置构筑物及污水管网发生泄露导致废水直接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拟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项目区域进行分区防渗,针对可能泄漏废水的污染区进行重点防渗处理,如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区域及污水管网埋设区域。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或喷涂聚脲等防渗涂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12cm/s),结构厚度不小于300mm;污水管网铺设防渗:应加强地下管道及设施的固化和密封,采用防腐蚀、防爆材料,防止发生沉降引起渗漏,并按明渠明沟敷设。埋地管道防渗,需依次采用“中粗砂回填+长丝无纺土工布+2mm 厚 HDPE 土工膜+长丝无纺土工布+中砂垫层+原土夯实”的结构进行防渗。同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2眼,其中本底井1眼,污水厂上游30m处;污染监视井1眼,设在污水处理厂下游30m处。 本项目在做好相关防渗和防护工作后,可以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降低至最低,对地下水影响小。 ④ 声环境保护措施及影响分析 选址低噪声设备,厂区合理布置绿化,种植高大的乔木;泵类产噪设备均位于污水池内,经水体及池体阻隔后,噪声较小;风机等设备置于专用设备用房内,加装减震基座,并于进出风口处安装消声器;修建围墙,利用其进行隔声处置。 根据预测,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工程运行后,各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能为外环境所接受。 ⑤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工程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预处理间产生的栅渣和沉砂、污泥(经深度脱水处理后,含水率低于60%),以及厂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项目在对污水处理系统调试期间,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根据鉴别结果,确定项目污泥的处置方式。类比分析,项目污泥鉴别期间污泥和格栅渣的产生量约15t,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及修改单的要求设置暂存间暂存。若栅渣及污泥鉴别为危险废物,则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若鉴别为一般固体废物,则应保证污泥含水率小于60%的前提下,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经妥善处置后,污水处理厂的固体废物在营运期间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4.主要评价结论和建议 重庆市秀山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要求。工程实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其不利影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能为环境所接受。工程运行后,项目服务片区的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后将得以更为有效的处理,可大大减少排入平江河的污染物量,项目的建成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实施可行。 5.查阅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查阅报告书简本到秀山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联系人:廖毅 联系电话:15223232332 查阅起止时限为2017年4月12日~2017年4月25日 公众认为有必要向建设单位或者环评单位索取补充信息的起止时间2017年4月12日~2017年4月25日。 6.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主要是针对环评报告中的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污染防治措施和评价结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出公众意见,特别请相关公众对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7.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直接到秀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反映或者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所有公众意见由廖老师收集,收集到的公众意见由环评单位分析处理并负责向公众解释和说明。 环评单位: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福财 联系电话:13320245783 传真:023-63527561 E—mail: 252015116@qq·com 8.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 2017年4月12日~2017年4月25日。 建设单位:秀山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