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957|回复: 15
收起左侧

[原创] 交通噪声预测讨论——技术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6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ialiujian 于 2010-9-16 18:35 编辑

按HJ2.4-2009并参考交通部2006导则计算的交通噪声值出现衰减距离很长才能达标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预测公式中的噪声衰减系数是按线声源考虑的,即距离增倍,噪声下降3dB,致使提出的规划达标距离都很大,有的远远超过200m,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
1、噪声衰减模式:近距离按线声源计算我认为比较合理,远距离是否合适?是不是应该按线声源到点声源过度?
2、行车速度:行车速度是模型根据车流量和道路设计参数计算出来的,这个参数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于一些有限定时速的道路,如何考虑?根据我的初步研究成果,按模型计算出来的时速一般接近于高速路水平,当然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模型有速度使用条件的原因之一。
3、衰减项:大气衰减和地面衰减通常易被忽略,但若将其考虑,会有助于解决达标距离太大的问题。

最后,再附一张我最近接触的一个立交项目的等声值线图,供讨论。

立交.jpg
发表于 2010-9-17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交通部2006导则计算?
不是环保部不承认这个2006年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用什么软件计算出来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线声源的声波是遵循圆柱面发散规律的,因此即使在远处还是遵循这个规律,远处还是要按线源模式计算,个人认为不能简化为点源或向点源过度
2关于行车速度,模型用参数计算还是有意义的,对这方面没仔细研究,总感觉模式给出的计算方法太过复杂,最好能给个简化的
3大气衰减和地面衰减还是很重要的,应该考虑,大多数时候就是因为考虑了这些才会刚好达标,尤其当距离比较远的时候,衰减量还是比较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68 收起 理由
木竹禾 + 1 + 68 热心解答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粗看了下,交流几个问题:
1、等声级线图中的比例尺、风向标、等高线等为何没有?
2、等声级线图为何不与周边概况图等叠层,不叠的话,超标影响不易下结论;
3、关于模式方面的东东,还是严格按照导则做的好,06导则尽量避免提及,源强可以类比监测;
4、我常按限速考虑。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5 收起 理由
eialiujian + 45 积极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iaodameikai200


    是不承认,所以只是参考,因为HJ2.4-2009中有些东西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word8126345


    自己编程计算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线声源的声波是遵循圆柱面发散规律的,因此即使在远处还是遵循这个规律,远处还是要按线源模式计算,个人 ...
153918798 发表于 2010-9-17 10:14


1、至于能否简化,我认为你的观点不对,首先是关于声源定义时就有尺寸之别,其次根据我们的监测结果,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满足线声源的衰减模式。
2、关于行车速度,为什么有实际意义?
3、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木竹禾
1、2这里不讨论,本贴主要讨论模式衰减。
3、06是环保部不承认,但是缺少这个东西恐怕光靠导则是算不出结果的。
4、按限速考虑,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很小,与实际监测结果的相符性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竹禾 于 2010-9-20 08:39 编辑

回复 9# eialiujian


    源强的确定不鼓励理论计算,这是新导则没有给出的原因。最好用类比监测的数据。从最近出的很多文件都可以看出这个倾向。

    新导则中对影响源强的道路因素等另有考虑。

   可以按照超速50%进行校核。
   
   建议没有有足够说服力的根据,不要更改模式。新声导则是强制性的,而且,没有像大气导则一样留尾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eialiujian


    参考也得参考之前的那个啊,好像是91年的,交通部废止的,你应该参考那个,我感觉,环保部也认可那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导则是要按每个车道来单独计算的,而2006导则对这一块进行了简化,可使用等效车道。
理论上,新导则比较准确(尤其是对上下坡的时候),但计算难度太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5 收起 理由
eialiujian + 45 积极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木竹禾

1、源强类比监测故好,但可操作性欠佳,因为源强受影响因素很多,如车流量、车型比、车速、坡度等,且监测时很难测取近距离数据。
2、车速对整个源强的确定以及最终计算结果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若以超速50%校核,恐该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正常预测结果相比差别较大,评价时以什么为基准进行评价?
3、根据导则A 2.1.2 交通噪声预测公式,Leq是V的减函数,即速度越大,噪声越小,这与常理相悖,也再次说明通过类比方法确定源强时,不能简单比较,一定要考虑行车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否则类比结果的可信性值得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eialiujian


    这种源强我这边都常采用来自于资料的类比监测数据,但根据赵老师说,的确存在条件方面的问题。不过,就我们目前用过的数据,差别很小。

    设计车速和校核车速都评价。

    我常进行速度纠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交通噪声的预测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也没一个大家公认的版本,谁会打破僵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9 06:33 , Processed in 0.11201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