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6250|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1概述        4
1.1项目由来        4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
1.3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5
1.4分析判断相关情况        5
1.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6
2总则        7
2.1编制依据        7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9
2.3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11
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13
2.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4
3工程概况        17
3.1项目概况        17
3.2矿山地质概况        23
3.3矿山地形地貌        24
3.4水文地质条件        24
3.5工程地质条件        25
4工程分析        26
4.1生产工艺流程        26
4.2物料平衡        29
4.3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29
4.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0
5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8
5.1自然环境        38
5.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0
5.3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43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4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4
6.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6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7
7.1动植物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7
7.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58
7.3矿山闭矿期生态影响分析        62
7.4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62
7.5生态保护措施        64
8环境风险评价        69
8.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69
8.2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69
8.3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        70
8.4源项及后果分析        72
8.5风险防范措施        73
8.6应急预案        76
8.7小结        77
9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78
9.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78
9.2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80
9.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        81
9.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81
9.5排土场污染防治措施        83
9.6卫生防护措施        83
10清洁生产分析和总量控制        85
10.1清洁生产        85
10.2总量控制        88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9
11.1环保投资        89
11.2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89
11.3 项目环境效益        90
11.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90
12产业政策、规划相符行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92
12.1产业政策及相关政策相符性分析        92
12.2选址可行性分析        93
12.3排土场设置合理性分析        94
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95
13.1环境管理        95
表 13.1-1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表        96
13.2环境监测计划        96
13.3 排污口管理        98
13.4竣工验收环境监测和调查要求        98
13.5 竣工环保验收清单        99
13.6 闭矿期生态恢复验收要求        100
14结论与建议        101
14.1结论        101
14.2 建议        109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3: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附图4: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附件:
附件1:环评委托书
附件2:标准函
附件3:质保单
附件4:国土意见
附件5:储量报告
附件6:租赁协议
附件7:水利局文件
附件8:采矿许可证
附件9: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

1        概述
1.1        项目由来
随着永州市宁远县城乡建设和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各种石料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前景良好。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区域石灰岩储量丰富,当地采石业随之发展,石灰岩的开采适应市场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宁远县胡金龙石场矿区为其中一个采石场。
宁远县胡金龙石场于2009年在此建矿,属私营企业,开采矿种为石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2013年4月18日,宁远县国土资源局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311262009047130034363,有效期为1年,划定矿区面积0.015km2,开采标高+525~+480m,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2014年4月18日,宁远县胡金龙石场采矿许可到期,停止采矿。
2017年初,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法人代表胡柏军等人在“宁远县胡金龙石场”周边区域进行现场调查,确定该区域石灰岩矿储量较多。经过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储量调查,胡柏军等人拟接转“宁远县胡金龙石场”矿权,并申请获得其东北面区域矿权,新建“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
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开采矿种为石灰岩,设计生产规模为年开采和生产3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为0.019km2,开采标高为+525~+475m。采矿许可证及国土部门意见,详见附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委托湖南道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公司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调研和收集资料,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2-1。









































图1.2-1  评价工作程序
1.3        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营运期矿山的开采、产品的运输和固废处置,对评价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工程营运期矿山的开采、废石的堆存将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服务期满后进行植被绿化和生态恢复对环境有所改善。
1.4        分析判断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石灰岩开采加工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视为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2)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分析
a、与城市规划符合性分析
选厂址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该区域属于乡村偏远区域,项目选址不在宁远县的城镇总体规划范围内,不与城市规划冲突。
b、交通
项目场地临近S216省道,路况较好,项目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c、环境敏感程度
项目周边居民区距离本项目在300m以上,受粉尘影响也较小,矿区不在风景名胜区内,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及古树名木,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学校、医院、特殊文物保护单位和水源保护区。
但根据《湖南省水土流失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公告》及附件《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图表》,本项目拟建地处在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
因此,本项目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较为敏感。
d、占地
项目占地为荒地,属未利用地。
从与城市规划符合性分析、交通、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占地等四个方面分析,项目选址合理。
1.5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属于合理开发国家矿产资源,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地方矿产资源开采规划;项目平面布置基本合理。项目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16年7月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2008年7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  12月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
(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8月1日;
(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
(1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
(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4日;
(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20)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21)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2)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6年  31号);
(23)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5年  17号);
(24)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5年  17号);
(2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3年  37号;
(26)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生态[2016]151号)。
2.1.2        地方法规、规划
(1)《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 43/023-2005);
(2)《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
(3)《湖南省水土流失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公告》及附件《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图标》(湖南省水利厅 2017年2月3日);
(4)《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5)《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6)《宁远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1.4        其它编制依据和工程资料
(1)环评委托书;
(2)《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方案》。
(3)《关于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永州市环境保护局)。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及项目排污特征,本次评价工作的评价因子确定如下:
表2.2-1  评价因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因子
1        污染源分析        废水        COD、NH3-N、SS

                废气        颗粒物
                噪声        Leq(A)
                固废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固体废物
                环境风险        排土场、飞石
2        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环境
空气        现状调查        TSP、PM10、SO2、NO2
                        影响评价        TSP
                地表水        现状调查        /
                        影响评价        分析污水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噪声        现状调查        等效连续 A声级
                        影响评价        场界噪声及敏感点处噪声LAeq
                生态
环境        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类型、物种
                        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植被、生态系统、物种、景观
2.2.2        评价标准
2.2.2.1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废水不外排。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农村地区,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2.2-2。
表2.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单位:ug/m3
项目        小时平均值        日平均值        年平均值        备注
SO2        500        150        60        GB3095-2012 二级
PM10        -        150        70       
TSP        -        300        200       
NO2        200        80        40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地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环境噪声限值,具体见表2.2-3。
表2.2-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类别        昼间        夜间        标准
2类噪声标准值        60dB(A)        50dB(A)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2.2.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生产废水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菜地施肥。项目废水不外排。
(2)废气排放标准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见表2.2-8。
表2.2-8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1.0
(3)噪声控制标准
本项目建设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值见表2.2-9,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二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2-10。


表2.2-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        夜间
70dB(A)        55dB(A)
表2.2-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类别        昼间        夜间        标准
2类        60dB(A)        50dB(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要求;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3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2.3.1        评价工作等级
2.3.1.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可知主要污染物为凿岩、爆破、装卸、排土场、运输排放的无组织粉尘及柴油发电机产生的SO2、NOX。由于各污染源产生污染物排放量小。根据拟建项目工程特点,对比国内同类项目情况,本评价对环境空气影响仅进行简单影响分析。
2.3.1.2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生产废水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或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由员工菜地消纳,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确定该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作简单的影响分析。
2.3.1.3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知,本项目属于Ⅳ类建设项目。根据本项目矿山地质评估报告中相关内容可知,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本项目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小;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项目可不做地下水评价。
2.3.1.4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周围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存在,项目营运噪声对敏感目标产生影响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3.1.5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可知,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见表2.3-1。
表2.3-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本项目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0.019km2,远小于2km2,工程影响范围较小。评价区域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但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判定为三级。
2.3.1.6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可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见表2.3-2。
表2.3-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有柴油、炸药等,项目不设炸药库。经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项目所涉及的化学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明确列出的危险品,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根据本项目的物质危险性、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等级划分基本原则,确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2.3.2        评价重点
本项目以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及风险评价为评价重点。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4.1        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2.4-1。
表2.4-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序 号        环境要素        评   价   范   围
1        环境空气        以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为轴向,拟建项目为中心,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2        声环境        项目区内及界外200m内
3        地表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周边1km
4        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工程区内以及所涉及的完整生态单元
5        风险        距离项目风险源点3km范围
2.4.2        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村,项目周围最近的居民居住点为东南面310m的南木桥居民区和西北面400m的太平铺村居民区。本项目1km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2.4.2.1控制污染目标
(1)根据当地地形,做到固体废物合理堆存或综合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堆存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服务期满后废石场进行植被复绿,将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2)项目废水不外排;评价范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不因项目的建设而改变,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大气环境质量功能;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不因项目的建设而改变,保持《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质量功能。
2.4.2.2环境保护敏感点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项目最近的居民居住点为东南面310m的南木桥居民区和西北面400m的太平铺村居民区,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见表2.4-2和附图4。
表2.4-2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点与本项目的关系
环境
要素        目标名称        规模        位置距离        环境功能及
保护级别
环境
空气        南木桥        居住,约5户        东南面310m        GB3095-2012中二级
        刘家坪        居住,约20户        东南面1240m       
        胡家村        居住,约30户        南面800m       
        候坪谢家、蒋家        居住,约35户        西南面800m       
        太平铺村        居住,约20户        西面偏北400m       
        月亮塘(属太平铺村)        居住,约15户        西北面400m       
        候坪完小        学校        南面550m       
        本项目生活区        居住,2人        场区内西南面       
声环境        本项目生活区        居住,2人        场区内西南面        GB3096-2008中2级
生态环境        矿区周围的植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        场区周边1000m        不得随意破坏、不降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使水土流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5.1        相关规划
2.5.1.1宁远县城总体规划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该区域属于乡村偏远区域,根据《宁远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本项目不在宁远县的城镇总体规划范围内,不与城市规划冲突。
2.5.1.2矿山资源规划
    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功能分区”,永州市划分了5个限制开采区和33个禁止开采区。
    “5个限制开采区”包括:冷水滩黄阳司-祁阳黄泥塘煤炭限制开采区;零陵区东湘桥锰矿限制开采区内;河路口钨稀土限制开采区;道县湘源-江华大旗鼓钨锂铷铯限制开采区;蓝山太平-毛俊铁锰铅锌限制开采区。
    “33个禁止开发区”包括:东安舜皇山森林公园、东安高岩水库资源地保护区、东安县城区、东安黄金洞省级森林公园、祁阳县城区、祁阳小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祁阳李家大院景区、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永州市城区、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双牌县城区、双牌水库水源森林保护区、双牌打鼓坪省级森林公园、新田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新田县城区、新田淡文溪古村景区、新田龙家大院-武当山景区、宁远县城区、宁远水市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宁远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庞岭-千家峒自然保护区、道县城区、江永女书园景区、江永大坪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江永县城区、江永上甘棠古村景区、江永源口自然保护区、江华县城区、江华涔天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江华秦岩景区、江华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蓝山县城区、蓝山板塘国家自然保护区。
    本项目不在以上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采区内,符合《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的要求。
2.5.2        环境功能区划
2.5.2.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5.2.2水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地表水。
2.5.2.3声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所在地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2.5.2.4生态功能区划
2017年2月3日,湖南省水利厅发布《关于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公告》及附件《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重点治理区图表》。公告明确在湖南省划定6个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5个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6个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包括湘东南罗霄山南部山地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湘东北罗霄山北部山地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湘西南天雷山~雪峰山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湘西北凤凰山~乌云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洞庭湖平原湿地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以及长株潭生态绿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5个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包括湘水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资水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沅水中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澧水中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以及汨罗江~新墙河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对照划分图表,本项目拟建地属于“湘水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拟建地位置与“湘水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关系图见下图。


插图 2-1 项目拟建地位置与“湘水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关系图




3        工程概况
3.1        项目概况
3.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
(2)建设单位: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5)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0.0306km2,其中矿区占地面积约为0.019km2,年开采和加工3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
(6)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7)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矿山年工作日200天,每天工作1班,每班12小时;职工10人。
(8)开采范围:矿山面积0.019km2,采矿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见表3.1-1。
表4.1-1  项目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系)
序号        X        Y
拐点        1        2870704.00        37592468.00
        2        2870862.00        37592536.00
        3        2870850.00        37592670.00
        4        2870742.00        37592556.00
        5        2870742.00        37592556.00
        6        2870680.00        37592524.00
采高        上限        +525m
        下限        +475m
(9)矿山资源储量
湖南天源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2017年12月编制的《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可知,本项目矿山申请范围内保有资源量为114.5万吨,可采储量为103万吨。检测到的本项目资源储量详见表4.1-2。
表4.1-2  项目石英石检测资源储量结算表
块段号        资源储量类型        矿界面积(m2)        块段体积(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量(t)
                                       
1        122b        14300        44万        2.6        114.5万
(10)产品方案
本项目拟年开采石灰石30万吨,经破碎加工,生产粒度低于90mm的碎石颗粒及少量片石。产品规格为 0~5mm、5~10mm、10~50mm、50~90mm,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不同规格产品产量。矿石成分为CaCO3,含少量MgO、Al2O3、SiO2等。
(11)服务年限
项目可采储量为103万吨,设计年开采30万吨,因此项目服务年限为3.4年。
3.1.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露天采场,设计开采能力为30万t/a。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采矿区、工业广场、排土场以及办公生活区。本项目建设内容见表3.1-4。
表3.1-4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类别        名称        工程内容与规模
主体工程        采矿区        开采面积0.019km2,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方式开采,矿石最大生产能力为30万t/a,开采爆破安全距离为300m
        生产区(工业广场)        堆置开采出的原材料,并设破碎、筛分生产线。布置于矿区西偏南,占地面积约7600m2
辅助工程        供电机房        使用原胡金龙采石场的供电机房,位于矿区西南面,建筑面积为50m2
        生活区        租用原胡金龙采石场的生活区,位于矿区西南面,建筑面积为200m2,包括食堂及休息处。
        办公房        使用原胡金龙采石场的办公房,位于矿区西南面,建筑面积为20m2,用于登记物料运输等。
储运工程        排土场        位于工业广场南面,占地面积2448m2,设计堆高2m
        运输道路        本项目原材料及产品的运送均为公路运输方式,乡道至矿山公路,最大路线长度约350m
公用工程        给排水        给水由1.5km外山泉接管至场区。项目废水不外排。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菜地及绿化施肥。
        供电        从周边村庄引入,项目内设置供电机房
环保工程        废气治理        采用湿式凿岩控制凿岩粉尘;爆破后对爆堆洒水抑尘,采用洒水抑制运输道路的扬尘。破碎筛分工艺采用密闭破碎,进口设置喷雾除尘器;筛分出口设置喷雾除尘器,将粉尘收集后作为商品出售,除尘效率 95%。
        废水处理        生活区设化粪池,处理后用于菜地及绿化施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
        噪声控制        选用噪音小的设备,尽量选用电力设备,采用绿化、建机房、砌筑隔音墙等方式防止噪音外传,操作人员佩带耳塞进行个人防护。对路经村庄的运输道路采用加强管理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        露天开采剥离排弃的覆土送排土场;生活垃圾送到周边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生态保护        采矿区及排土场周围设有防洪沟、挡土墙。开发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服务期满后对采矿区、排土场、进出场道路、生产生活区等进行全面复垦。
3.1.3开采方式
本矿体全部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埋藏浅,厚度大,无夹层,开采技术简单,经济效益尚好,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依据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和开采技术条件,矿山采用露天台阶采法采矿,选用装载机汽车运输开拓布置法,从上往下布置台阶。
    (1)开采深度的确定
目前露天开采设计,通常采用坡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来确定露天矿的合计开采深度,但由于本矿山属于山坡露天矿,矿体厚度较大,且矿体倾向与山坡坡向同向,露天采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因此,无需按境界剥采比来确定开采深度,确定开采最大垂深 50m,即从地表标高+525m至+475m。
    (2)矿界剥采比的确定
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是露天开采费用应低于或等于地下开采费用,即境界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本矿山开采深度是根据经济投入及规模确定的而不是按境界剥采比,其经济合理剥采比按小型矿山开采经验值取值,即≦0.5。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剥采比为0.007:1。
    (3)开采的技术参数
    露天开采时将矿石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从上向下剥离采出矿石,其生产过程中包括爆破、挖掘、装载、运输及排土。开采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a、台阶高度
本矿山矿石为灰岩,设计采用先爆破的采掘作业方式,再采用挖掘机采挖。台阶高度不大于机械挖掘高度的1.5倍,项目选用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为10m,因此,本次设计确定台阶高度为15m。
b、最终边坡角
本矿山岩石主要为未风化石灰岩,属于半坚硬岩石,岩溶不发育。参考《采矿设计手册》,最终边坡角为 60°。
c、最终底部宽度
关于采场最终底盘的最小宽度,一般要求小型矿山不小于 40m。本项目设计最终底部宽度为30m。
d、爆破
本矿山生产台阶高 15m,矿山爆破采用中深孔爆破,炸药用乳化炸药,炸药消耗量约为25t/a,炮泥采用岩粉、粘土、砂土等材料,充分利用穿孔作业产生的岩粉填塞炮孔,严禁使用石块或易燃材料填塞炮孔。爆破每月进行8-10次,爆破作业在白班进行,应放好警戒,确保爆破安全。为了保证工作面能有足够的矿量,以便装运工作的正常进行,每次爆破量不小于7d的生产量。爆破时为减少爆破产生的飞石,震动对周边设施的影响,应严格控制爆破方向和单段起爆药量。本矿山爆破安全距离为300m。本项目爆破工艺请专业的爆破公司进行,不自行爆破,不在厂区内储存炸药。
3.1.4主要生产设备
本工程的主要生产设备列于表4.1-5。
表4.1-5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凿岩机        KQD-70        台        1       
2        空压机        SF-4/5型        台        1       
3        挖掘机        KAT320        台        1       
4        装载机        ZL50        台        1       
5        破碎设备                套        1        含PE-600×800鄂式破碎机1台、ZD1530振动筛分机1台、B3皮带机1台,料仓2个,配套喷淋除尘设备
6        载重车辆        10吨        台        2       
3.1.5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本工程的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列于表3.1-6。
表3.1-6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名称        年耗量(t)        备注
采矿        炸药        25        由爆破公司每次爆破时运入,不在场区内储存
        柴油        50        外购
3.1.6公用工程
(1)给、排水
1)供水
项目用水来自1.5km外的山泉水,由管道接入场地。
①生产用水
包括穿孔冷却用水、爆破抑尘、场地抑尘等需用到少量水。用水量约为15.98t/d。生产用水明细如下:
穿孔冷却用水:项目采石过程中,采用湿式凿岩,对开采作业面喷水降尘,降尘用水大部分直接自然蒸发消耗。单台钻机消耗水量为8-12L/min,取10L/min。打钻每天工作有效时间取 4h 计算,钻机数量为 2 台。则运营期间钻机耗水量为 4.8m3/d。
    爆破抑尘用水:本项目采用水封爆破,爆破次数为 3天 1 次,运营期内每年爆破 67次,水封爆破用水按每次 4m3计算,则用水量为 1.33m3/d。
    破碎筛分除尘水:根据本项目破碎筛选系统除尘设计方案,破碎筛选系统降尘用水标准为0.25m3/h,用水量为2m3/d。
    道路及场地抑尘用水:矿山加工场地及道路在运营期需要洒水抑尘,工业场地面积7600m2,扣除设备占地等,堆料场地及道路占地面积约 5400m2,按 1L/m3•d标准,日洒水量为 5.4m3/d。
排土场抑尘用水:本项目排土场面积为2448m2,洒水按每天1L/m2,日用水量约为2.45m3/d。
②生活用水
拟定矿区工作人员10人。其中2人在厂区住宿,按每人150L/d计算,其他员工在厂区内吃中餐,回家住宿,按每人80L/d计算,整个矿区生活用水需求量为0.94t/d。
由以上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明细可知,项目营运后总用水量约为15.98t/d。其中部分用水蒸发等损耗,部分沉淀后回用。另外考虑雨水淋溶等水经收集沉淀后可回用于生产。项目需补充新鲜水约为2.1t/d。具体水平衡情况见图3.1-1。

图3.1-1  项目水平衡图
2)排水
项目生产废水除蒸发或下渗等损耗剩余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生活用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菜地施肥。项目生产无废水外排。
(2)贮存与运输
本工程开采出来的原矿采用车辆运至工业广场堆存,再经破碎等加工后,成品采用汽车外运。
本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采用铲车装车,汽车运输。工程矿石运输方案即采用汽车外运,主要为社会运输车辆;运输路线尽量经过区域居民稀少的地方。
(3)供电
从周边村庄引入,项目内设置供电机房,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3.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1-7。



表3.1-7  矿山开发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    目        单位指标        数量        备注
矿井范围                        见坐标点
垂直开采标高        m        +525~+475       
走向长        m        260       
倾斜宽        m        116       
矿山面积        km2        0.019       
矿体厚度        m        15-50       
保有资源储量        建筑石料用灰岩        万t        114.5       
设计可开采储量        建筑石料用灰岩        万t        103       
设计开采能力        万t/a        30        约1500t/d
回采率        %        98       
设计服务年限        a        3.4       
矿石的容重        t/m3        2.6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开拓方式                        台阶开拓
运输方式                        汽车运输
供电                        周边村庄引进
供水                        1.5km外的山泉水
3.2        矿山地质概况
(1)地层
本工程范围内为泥盆系下统棋子桥组(D2q)与第四系(Q)灰岩。岩石(矿体)基本裸露于地表,其节理裂隙较发育。简述如下:
a、第四系(Q)
矿山范围内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低洼处和山坡脚附近,其特征为淡红、浅黄色粘土含少量碎石,呈可塑~硬塑状态。厚度0~1m。
b、泥盆系下统棋子桥组(D2q)
分布于整个矿区,除少部分低洼地段被第四系所覆盖外,大部分地段裸露,该地层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由灰岩与白云质灰岩组成,深灰色,中厚~巨厚层状构造,隐晶质结构,区域地层厚度280~541m,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05°<20°。
(2)地质构造
矿区范围未见断裂,褶皱不发育,矿山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地层产状一般为205°<20°。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类型属简单 类型。总体上,矿山地质构造属于简单类型。
(3)岩浆岩
矿山及其附近区域未见岩浆岩出露。
3.3        矿山地形地貌
矿山所在位置属峰林谷地,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山头,海拔标高534.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方向田地上,海拔标高430m,相对高差104.0m。矿区内未见地表径流。矿山开采最低标高为475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未来采坑在山坡上。山坡坡度为10~35°,平缓区5°以下,局部地方较陡。
矿区地表除零星分布有第四系粉质粘土、粉土层外,无其他地层分布。第四系(Q)岩性为粉质粘土,结构较松散,厚0.5-5.0m。在矿区范围的基岩表面上零星分布少量残坡积、粉质粘土,厚0-1.0m。
3.4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范围属中低山侵蚀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区内无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
矿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赋存在灰岩、白云质灰岩的岩溶管道和溶蚀裂隙中,富水性中等,在矿山准采标高范围内。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其次为少量第四系含水层间接补给,径流方式主要为层流,层流方向由高处流向四周低洼地,主要为泉、井方式排泄于地表。通过周边原采石场开采情况可知,本项目矿区裂隙溶洞水水量贫乏。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处,含水层为第四系含碎石黏土,结构较松散,厚度在0~1m,透水性强,富水性弱,水量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邻近含水层补给。
项目矿区无井泉出露,开采地段开采底界标高大于地下潜水面,岩层含水贫乏,无充水影响,含水量极小。
3.5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采坑揭露的岩性、结构特征及成因,并参考有关岩土体已有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区内可分为土体、岩体两个工程岩组。
松散单层结构土体:由第四系组成,根据成因分为坡积和残积粘性土。残积层广泛分布于矿区,系基岩风化而成,以粘土为主,稍湿,硬塑一较硬,厚度一般 0~0.5m。坡积层主要分布于山坡和低洼地段,为粉质粘土及含碎石粘土等,厚度 0.5~1.0m。
坚硬至较坚硬中厚至厚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为泥盆系下统棋子桥组 ( D2q)深灰色一灰黑色中厚层灰岩,矿体由该岩层构成,矿层厚度稳定。岩石致密块状,岩石表面中至强风化,岩石表层以卜坚硬一较坚硬,抗压强度能达到普通建筑用石料要求,根据岩石抗压测试报告,所采矿石抗变形能力好,不易产生变形。
区内第四系土体较薄,厚度 0~1.0m。岩体工程类型为坚硬中厚一厚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性综合体。新鲜岩石致密,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实验数据分析,其抗压强度为 42.59MP ,抗风化性能强。该岩体(矿体)分布于整个矿山,其浅部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但其深部岩石完整、致密,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总之,矿山地表土体稳定性差,在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采石场最终边坡要素:台阶(阶段)高度≤15m,台阶坡面角工作的70~80°,非工作的 70~75°。最终边坡稳定角度 ≤60°。
注:项目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等勘测资料引自湖南天源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2017年12月编制的《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4        工程分析
4.1        生产工艺流程
    本建设项目矿山的开采工艺为:剥离表土—钻孔—爆破—采装—汽车运输
—破碎筛分—堆料场—装车外运,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如图4.1-1 所示。

图 4.1-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布图
4.1.1 开采方式
根据矿床赋存条件、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大部分已裸露,风化带之下即为矿体,本方案设计矿山开采采用露天开采方式。
4.1.2 采石方法
根据矿山的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台阶式开采工艺,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依次延深。上部第四系覆盖层不需爆破直接采用挖掘机装车,矿岩段采用潜孔钻机钻凿中深孔爆破,挖掘机装载,自卸汽车运输。采剥工作主要包括钻孔、爆破、装载及辅助作业(破碎、平场、清道、洒水、集堆)等作业。
4.1.3 采剥工艺
在开采石材之前,应将山体表层覆土层进行剥离,为采石工序做好准备。采剥工序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工作面沿山体走向布置,岩体开采台阶高度为15m,具体采剥工艺流程如图4.1-2 所示。





图 4.1-2  采剥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表土剥离
覆土清除可以在采矿准备阶段进行,土层和强风化层用挖掘机直接装运,中风化岩层用中深孔凿岩、爆破、装运。剥离前应完成简易公路或阶段斜坡道路的修筑,或与筑路同步剥离。剥离前,矿区应先完成拦挡坝、排土场预防治理和矿区截(排)洪系统、场内污水净化装置等措施工程。
采剥工作的结构要素为:工作阶段高度:10m;工作台阶坡面角:50~65 度,本设计采用 60 度;最小工作台宽度:40m。
(2)穿孔
岩石经过去除覆土之后,在水平面上与四周的矿岩已分离,底面尚与矿体连为一体,采用钻孔机由剖面从外向里钻孔,便于爆破,使得矿岩底面便于脱落。
(3)装药
采用 2号岩石乳化炸药:本产品以硝酸铵水溶液为分散相,以专用碳氢化合物为 连续相,通过表面活性剂经乳化为油包水型乳胶体,再经化学敏化而制成。它爆 炸性能良好,爆速值高,炮烟少,药体形态较硬,不粘手,抗水性强,且在有效期内指标变化幅度较小。
(4)爆破
①爆破器材 一般采用雷管爆破。
②爆破方式
设计采用倾斜孔钻孔(倾角为 75°)爆破方式;设计炮孔布置采用小抵抗线、宽孔距布孔。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采用毫秒延迟微差爆破防止地震波和个别飞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爆破作业安全。
③起爆 采用中深孔、宽边距、小抵抗线多排孔毫秒延时爆破方法。爆破安全距离300m,警戒放哨采用重要路口位置设立固定岗哨和设置警示牌,部分人员实行游动哨;信号采用警笛,分为预备、起爆和解除信号警笛。放炮前清理与爆破作业无关人员及设备、工具撤退到警戒线以外安全地点,派出警戒岗哨,树立警示标志,发出放炮警告信号,然后进行起爆。
④盲炮处理 产生盲炮后迅速封锁现场,找出拒爆原因,一般采用二次爆破法、炸毁法等。
属于漏点火的拒爆药包,找出原导爆管或雷管脚线,确认完好后二次起爆;防水 炸药装填的炮孔,用掏勺细心地掏出填塞物,再装入起爆药包将其炸毁。若拒爆 炮孔周围岩石尚未松动破碎时,可在拒爆炮孔距离大于炮孔直径 10 倍处钻一平行新孔,重新装药起爆,将拒爆孔炸毁。
⑤炸药来源及处理方式
本项目的炸药使用量为 25 吨/年。为安全起见,本项目未来的爆破工作由专业爆破队伍进行(包括装药及引爆)。本项目不设置炸药库,当天爆破时,提前向当地公安部门申请炸药,批准后由当地民爆公司按量派送,炸药在采石场不留夜。爆炸结束后,多余炸药和废雷管当场收走,不得遗留在采石场。
(5)集堆、铲装
本项目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岩石爆破松动后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进行铲装;表土及强风化岩的剥离物用挖掘机直接挖装,或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进行集堆然后铲装。
(6)运输
采剥下来的石料经集堆铲装后由装载机和东风牌载重汽车将石料从开采区运抵破碎筛分地点;各阶段采剥的废石及表土运至排土场堆放。
4.1.4 破碎筛分工艺
根据产品方案要求,将700mm的岩石破碎至产品所需规格,石料从采场用汽车运输至箱体式密闭破碎机受料仓,物料由机器上部垂直落入高速旋转的叶轮内,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另一部分以伞状形式分流在叶轮四周的物料产生高速撞击与粉碎,物料在撞击后,又会在叶轮和机壳之间以物料形成涡流多次的互相撞击、摩擦而粉碎,从下部直接排出,形成闭路多次循环,由筛分设备控制达到所要求的成品粒度。箱体式密闭破碎机属于路面工程机械,石灰破碎仓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输料皮带,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省略干石灰预先水分化的工序,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
4.2        物料平衡
项目矿石物料平衡见表4.2-1。
表4.2-1  项目总物料平衡表
序号        入方(t/a)        出方(t/a)
        名称        数量        物料去向        数量
1        矿石        300000        产品        293928.57
2                        废石        6000
3                        粉尘(爆破、钻孔、破碎筛分、装卸)        71.43
        投入合计        300000        产出合计        300000

4.3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项目施工期包括进出道路平整、防护网布置等。
4.3.1废气污染源分析
(1)施工机械废气
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主要以汽油、柴油等燃烧为动力,排放的尾气、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燃料废气中主要含 CO、NOX、HCH等,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到空气环境中,施工时间短,施工机械废气产生量少。
(2)道路扬尘
道路扬尘主要是修筑场内道路和场外道路产生,由于施工时长短、道路扬尘产生量少。
4.3.2废水污染源分析
(1)生活污水
施工期施工人员为 12人,不在矿区食宿,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50L计算,排污系数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8m3/d,施工期为30天,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4.4m3。通过原有化粪池收集处理,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2)施工机械废水
新修道路施工机械为挖掘机1辆、装载机1辆、运输卡车2辆。一辆施工车辆的冲洗废水为50L/d,需要冲洗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分别是1辆装载机、1辆挖掘机、2辆装卸卡车。则冲洗废水产生量为0.2m3/d,施工期为30天,施工废水产生量为6m3。通过修建临时沉淀池收集,用于施工洒水降尘。
4.3.3固体废弃物
(1)废土石
施工期产生的废土石主要是修筑场区道路和场外道路、剥离部分覆盖在矿体上部的表土层产生的。弃土如不及时运走或被覆不当,遇雨会随地流淌,有一部分沉积地面,遇晴天或大风时就会产生扬尘,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废土石产生量为5t。
(2)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员工定员 12 人,不在矿区居住食宿,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生活垃圾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6kg/d,施工期 1个月,按30天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0kg。
4.3.4噪声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具体 噪声源见表 4.3-1。
表 4.3-1 主要生产设备噪声源强统计表(单位:dB(A))

序号        所在生产单位        噪声源        数量        噪声级        备注
1        采石场        挖掘机        1 台        85~90        间歇性
2        采石场        自卸式卡车        2 台        85~95        间歇性
3        采石场        铲车        1 台        85~90        间歇性
4.4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4.4.1 大气污染源分析
4.4.1.1 工艺粉尘和扬尘
工艺粉尘排放几乎伴随着整个采剥及加工工序,钻孔、爆破、运输、装卸、
破碎、筛分、输送、排土场和堆料场等处会产生粉尘和扬尘,其排放特点是:①排放高度低,属于面源污染;②排放点多,而且分散;③排放量受风速和空气湿 度影响较大。以下分析的粉尘和扬尘点均为无组织排放。
(1)钻孔粉尘
本项目运营期间有2台钻机,根据《露天采矿场粉尘污染及其防治》(张震宇)一文,在未采取防尘措施前,单台钻机产生粉尘强度为4.8g/s,每台平均每天工作 4小时,该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 138.24kg/d,27.65t/a,钻机自带湿法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则该工序粉尘排放量为1.38kg/d,0.28t/a。
(2)爆破粉尘 采石场有两种爆破形式,一是深孔松动爆破,二是解小爆破。前者粉尘产尘量较少,后者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较强的粉尘污染。本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属于前者,经采石行业的经验类比计算,矿山爆破1立方米矿石产尘量为 25g,本项开采量为30万t/a,年开采土石方量为11.5万m3,即爆破产生粉尘量为 2.88t/a。爆破后粒径大的粉尘在近距离内短时间沉降,粒径<10μm的飘尘不易沉降,但 仅占产尘量的 1%以下。为防止粉尘污染,爆破前可先在爆破现场洒水以减少粉 尘污染,在实施水封爆破和在爆破面洒水抑尘后,可使扬尘量减少80%左右,粉尘产生量可降至0.58t/a。另外选择扩散条件较好时间进行爆破,有助于粉尘的扩散。
(3)装卸粉尘
汽车装卸落差的起尘量按交通部水运研究所武汉水运学院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公式为:




Q=0.03u1.6H1.23e-1.28W
式中:Q—起尘量(kg/t)
U—平均风速,取 2.4m/s
                  H—物料落差,取 1.0m
                  W—物料含水率取 4%。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石料装卸机械装卸原料扬尘产生量为 0.12kg/t,则装卸过程中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36t/a。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可降尘 95%以上,粉尘排放量为 1.8t/a。
(4)破碎筛分粉尘
破碎筛分粉尘排放的初始浓度值,具体见表 4.4-1。
表 4.4-1 破碎筛分作业粉尘排放的初始浓度

工序        矿石加湿(g/m3)        取值浓度(g/m3)
粗碎        0.2~1.0        0.6
中碎        0.3~1.5        0.9
细碎        0.5~1.5        1.0
筛分        0.5~1.5        1.0

物料由箱体式密闭除尘器上部垂直落入高速旋转的叶轮内,在高速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另一部分以伞状形式分流在叶轮四周的物料产生高速撞击与粉碎,物料在互相撞击后,又会在叶轮和机壳之间以物料形成涡流多次的互相撞击、摩擦而粉碎,从下部直通排出,形成闭路多次循环,由筛分设备控制达到所要求的成品粒度。无论是粗碎、中碎还是细碎,其产生的粉尘排放浓度取其平均值0.85g/m3,振动筛和破碎机的抽风机风量为3000m3/h,每年工作时间为200天,则工程破碎筛分工序粉尘产生量约为5t/a。
可分别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安装喷雾除尘器,水进入系统后,经过 5 微米级的精密水质过滤器过滤,然后送入设备内置式自动给水贮水箱。利用超高压泵将水加压至 40 公斤以上,经过高压管路至高压喷咀雾化,雾滴的直径仅为 3-15um这些微小的雾化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漂浮在空间,由空气分解,它们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和吸附能力对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特别是直径在 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进行有效的吸附,使粉尘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从而达到抑尘作用,沉降后的 5mm以下粉尘作为产品销售。除尘效率可达 95%,计算排放量为 0.25t/a。
(5)排土场扬尘
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矿石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扬尘;而动力扬尘主要来自于运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造成的扬尘。本项目排土场在堆放过程中,由于风力的影响产生少量的风力扬尘。采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起尘量推荐公式计算,公式为:


式中:Q——排土场起尘强度,mg/s;
U——地面平均风速,取 2.4m/s;
Ap——起尘面积,约为 2448m2;
    经计算可知,项目起尘量为75.5mg/s,即为2.38t/a。通过每 2天喷雾洒水1次,可将排土场扬尘的产生量降低80%以上,即产生量约为15.1mg/s,0.48t/a。
(6)道路扬尘
    汽车在采石场转运矿石的过程中产生扬尘,产尘强度与路面种类、季节干湿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选用上海港环境保护中心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Q—汽车行驶的起尘量;
V—汽车行驶速度,km/h;
M—汽车载重量或卸料量,t;
P—道路表面物料量,kg/m2。
由上述公式计算可知,当载重汽车载重 15t,运矿车辆时速为 10km/h 时,通过 1km 路面的扬尘量为 0.184~0.615kg/km&#8226;辆。见表 4.4-2。
表 4.4-2 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下的扬尘量单位:kg/km&#8226;辆
项目        0.1kg/m2        0.2kg/m2        0.3kg/m2        0.4kg/m2        0.5kg/m2
载重15t        10km/h        0.151        0.249        2.334        0.410        0.482
    为减少运输扬尘,将工业广场位置调至临近矿区,具体位置见附图2。运输道路分为场内道路和出场道路,共计0.6km。本项目运输采用15t东风牌载重汽车,路面粉尘量约 0.151~0.482kg/km&#8226;辆,运输量按一天100车次计算,年运输车次为20000次,则道路运输扬尘量为 2.0~6.42t/a,以最大扬尘量计,年产生道路扬尘6.42t,试验结果显示,道路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 80%左右,对轮胎进行清洗使得扬尘产生量再减少50%,因此,道路运输扬尘可降至 0.64t/a。道路扬尘总产生量 6.42t/a,总排放量 0.64t/a。粉尘产排情况见表 4.4-3。
表4.4-3 本项目运营期粉尘产排统计结果

名称        产生量(t/a)        排放量(t/a)
钻孔粉尘        27.65        0.28
爆破粉尘        2.88        0.58
破碎筛分粉尘        4.9        0.25
装卸粉尘        36        1.8
道路扬尘        6.42        0.64
4.4.1.2 机械车辆废气
矿山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燃油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气。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二氧化硫等,其排放形式均为无组织排放。开采1m3矿石需消耗柴油0.84kg,则项目年消耗柴油 96.92t,每吨柴油有害气体污染物排放系数为:CO5.54kg/t,NOx8.35kg/t。年产生废气量见表 4.4-4。
表 4.4-4 矿山机械尾气排放量一览表

污染物        源强        排放量(t/a)
CO        5.54kg/t        0.537
NOx        8.35kg/t        0.809
SO2        3.2kg/t        0.310
4.4.1.3 爆破废气
矿山采用硝铵油炸药爆破,爆破过程会产生废气,主要有害气体为 CO、NOx。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培训教材》中提供的测试数据,1kg炸药产生的有害气体量约107L。本矿区用于爆破的炸药为25t/a,经计算矿山爆破年产 废气量约为 2675m3。根据黄忆龙《工程爆破中的灾害及其控制》一文,岩石炸药爆破产生的CO量为5.3g/kg,NOx为 14.6g/kg,因此本矿区因爆破而产生的 大气污染物为:CO 为132.5kg/a、NOx为365kg/a。
4.4.2 水污染源分析
(1)生产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生产废水主要有穿孔冷却用水,耗水量为4.8m3/d,960m3/a;爆破抑尘用水,耗水量为 1.33m3/d,266m3/a;破碎抑尘水 2m3/d,400m3/a;场地及道路抑尘用水,耗水量为5.4m3/d,1080m3/a,排土场抑尘用水 2.45m3/d,490m3/a。总耗水量为 15.98m3/d,3196m3/a。 用水量详细情况见4.4-5。
表4.4-5 建设项目废水产排明细统计结果

类别        产生量(t/a)        排放量(t/a)
穿孔冷却用水        960        0
爆破抑尘用水        266        0
场地及道路抑尘用水        1080        0
破碎筛分抑尘水        400        0
排土场抑尘用水        490        0
(2)生活污水
本项目运营期员工定员为 10人,其中2人在厂区内食宿,其他仅在厂区吃中餐。在厂区食宿的员工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 150L计算,不在厂区内住宿的员工用水量按每人每天 80L计算,排污系数0.85,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79m3/d,158m3/a。生活污水中,COD 浓度为260mg/L,BOD5浓度为180mg/L,氨氮浓度为30mg/L,SS 浓度为180mg/L。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及菜地灌溉施肥。
(3)排土场等淋溶水及矿坑积水
项目建成后,因降雨排土场等矿区产生淋溶水,大部分雨水下渗,部分雨水在矿坑形成积水。
根据V &#61501;&#61472;&#61542;&#61472;&#61655;&#61472;H &#61655;&#61472;F ,计算矿区淋溶水。
式中:
V——径流雨水量,m3;
Φ——径流系数,取 0.1~0.2,根据本项目地质情况,本次环评取最大值 0.1;
H——降雨量,1.407m;
F——汇水面积,m2。
经计算矿区淋溶水2673.3m3。整个矿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分为四大区域:开采区、道路、工业场地、排土场。项目在周边设置集水沟利用自然地势坡度,排往矿区设有的沉淀池。经沉淀后废水回用于生产洒水抑尘等。按年生产200天计算,平均每天可使用13.37t矿区淋溶水回用于生产。
4.4.3 噪声污染源分析
采石场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和凿岩机等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其主要噪声源强见表 4.4-6。
表 4.4-6 主要生产设备噪声源强统计表(单位:dB(A))测量距离 10m

序号        所在生产单位        噪声源        数量        噪声级        备注
1        采石场        挖掘机        2 台        85~90        间歇性
2        采石场        破碎机        1 台        90~95        间歇性
3        采石场        自卸式卡车        5 台        85~95        间歇性
4        采石场        小型钻孔钻机        1 台        85~90        间歇性
5        采石场        大型游孔钻风暴机        1 台        85~95        间歇性
6        采石场        铲车        2 台        85~90        间歇性
7        采石场        振动筛        1 套        85~90        间歇性
8        采石场        爆破        -        120~140        瞬时性
4.4.4 固废污染源分析
(1)表土剥离物
本项目工程对矿山表面进行剥离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剥离物,本项目在方案服务年限内开挖矿石总量为103t,即39.6万m3,矿山采剥比为0.007:1,表土剥离总量 0.277万m3,表土统一堆放在排土场,用于闭矿期复垦绿化。
(2)废土石
本项目开采规模为30万t/a,矿区矿石总储量量为114.5t,可采石量为103万t。废石量约占总石料的2%,即产生量约6000t/a,废石弃渣混合物可作为填筑路基用料,或者外售给周边搅拌站作为原料。
(3)生活垃圾
本项目员工定员 10人,不在矿区居住食宿,按每人每天产生 0.5kg生活垃圾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5kg/d,1.0t/a。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桶分类收集,送周边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4.4.5 生态
    (1)占地类型
    项目共占地约0.0306km2,其中矿区占地0.019km2,目前为山林,主要植被为灌木,有少量松木、杉木等乔木。其他生活区、工业广场、道路等共占地约0.0116km2目前为荒地,主要为原胡金龙采石场的采坑、工业广场等。
    (2)水土流失
本项目采石场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貌,毁坏或损害原地表植被;采挖过程中必将形成临时堆垫地貌和开采边坡,加速松散土石方的堆放,所有这些生产活动都会增加裸露地面积和裸露时间,有可能引起径流、导致泥沙增多,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采石场、工业广场、废石场及进出道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约30600m2。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工程施工等人为因素。就本项目而言,营运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在正常降雨的条件下,工程施工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并加剧的根源。
工程施工扰动地表新增的水土流失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W = [F×(M2-M1)×T]
式中:   W—新增水土流失量,t;
        F—扰动区域的面积,km2;
M1 —原生土壤侵蚀模数,t/km2&#8226;a;
             M2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8226;a;
        T—预测时段,年,本项目取5年(服务期3.4年+恢复期1.6年)。
根据专家经验值,此类开发项目运行初期土壤侵蚀加速系数为18-22。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确定运行期土壤侵蚀加速系数为18。预测结果见表4.4-7。
表4.4-7  运行期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预测计算结果表
原生水土流失        运营期水土流失        新增水土
流失量
(t)
扰动面积(km2)        原生侵蚀模数(t/km2.a)        水土流失量(t)        加速侵蚀系数        侵蚀模数
(t/km2.a)        水土流失量(t)       
0.030600        500        76.57        18        9000        1378.26        1301.69
经预测,在未采取任何水保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运行期每年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301.69t。
4.4.6污染源汇总
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4.4-8。
表4.4-8 建设项目污染物汇总表

类别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量        排放量








废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        污水量        158t/a        0
                        COD        260mg/L、41.1kg/a        0
                        BOD5        180mg/L、28.4kg/a        0
                        氨氮        30mg/L、4.74kg/a        0
                        SS        180mg/、28.4kg/a        0
       



生产废水        矿坑积水及排土场淋溶水        废水量        2673.3t/a        0
                钻孔冷却水        废水量        960t/a        0
                爆破抑尘水        废水量        266t/a        0
                破碎筛分抑尘水        废水量        400t/a        0
                场地、道路抑尘水        废水量        1080t/a        0
                排土场抑尘水        废水量        490t/a        0






废气       


TSP        破碎筛分粉尘        TSP        5t/a        0.25t/a
                钻孔粉尘        TSP        27.65t/a        0.28t/a
                爆破粉尘        TSP        2.88t/a        0.58t/a
                装卸粉尘        TSP        36t/a        1.8t/a
                道路扬尘        TSP        6.42t/a        0.64t/a
                排土场扬尘        TSP        2.38t/a        0.48t/a
       
车辆废气       
机械车辆废气        NOX        0.809t/a        0.809t/a
                        CO        0.537t/a        0.537t/a
                        SO2        0.310t/a        0.310t/a
        爆破废气        爆破废气        CO        132.5kg/a        132.5kg/a
                        NOX        365kg/a        365kg/a


固废        生产固废        表土剥离        表土        0.277万m3/a        0
                破碎等        废石        6000t/a        0
        生活垃圾        员工生活        生活垃圾        1t/a        0
生态        工程占地        矿区占地        0.019km2
                工业广场、生活区、道路等占地        0.0116km2
        水土流失        新增水土流失量        1301.69t

5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        自然环境
5.1.1地理位置
永州市地处湘南西部,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7′-112°27′,北纬24°40′-26°52′。永州市南北长245km,东西长144km,北临邵阳、衡阳,东接郴州,西临广西桂林,东南与广东连州接壤。
宁远县地处永州市中部,萌渚岭北麓,南有九嶷山,北倚阳明山,东连新田、嘉禾、蓝山,南接江华,西邻道县、双牌,北界祁阳县金洞林场。地处东经111°43′25″-112°15′10″,北纬25°11′39″-26°08′23″之间。土地总面积2510km2。
拟建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东经111.93,北纬25.94,临近S216省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5.1.2地形、地质、地貌
宁远县地处东西向南岭山脉北缘,地形高低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山势陡峭,地势南高北低,山脉水系总体呈南北走向。宁远地貌四周高,中部低。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俱全,其中山丘面积共1591.2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3%。
宁远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通过漫长的地壳运动,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地层,除保留志留系,未见二叠系出露外,古生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该县岩石种类繁多,按地层岩性特点,分为砂页岩、碳酸盐岩、红岩、砂砾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变质岩、花岗岩等七大类。项目拟建地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和红岩类。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显示,宁远县地震基本烈度在6度以下,地壳板块稳定,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
矿山所在位置属峰林谷地,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山头,海拔标高534.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方向田地上,海拔标高430m,相对高差104.0m。矿区内未见地表径流。矿山开采最低标高为475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未来采坑在山坡上。山坡坡度为10~35°,平缓区5°以下,局部地方较陡。
矿区及其附近大面积出露的是花岗岩体,为燕山早期侵入体,地表除零星分布有第四系粉质粘土、粉土层外,无其他地层分布。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的南部,属洪冲积成因。岩性为粉质粘土,结构较松散,厚0.5-5.0m。在矿区范围的基岩表面上零星分布少量残坡积、粉质粘土,厚0-1.0m。
5.1.3气象特征
宁远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性气候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高,积温多;雨季分明,夏秋多旱。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8.4℃;一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5.2℃;7、8月最热,平均最高气温33.8℃,极端最高气温39.4℃。年平均日照时数1644小时,年平均霜日13.2天。年平均降雨量1407.4mm,其中4~6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2~47%,多在600mm以上。
宁远县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二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期。县城(舜陵镇)仅7月多偏南风,其它各月东北风占优势。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25m/s,冬季大于夏季。
5.1.4水系特征
宁远境内长度在5km以上,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大小河流60条,发源于县内的59条,发源于外县的1条。大气降雨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境内主要河流有舂水、泠水、九嶷河等。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周边1k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
全县有地下河42条,流量1282.1l/s,较大泉井326个,流量722.09L/s。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类岩性含水性中等,实地调查岩溶现象不发育,加之矿山面积小,开采矿体位于山坡上,预计未来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
5.1.5土壤、植被
区内土壤主要为板页岩黄壤、砂岩黄壤和砂岩黄棕壤。全县成土母质有5个类型,主要以砂砾岩和砂页岩为主。
桂东县属亚热带山区,气候潮湿多雨,植被为常绿阔叶亚地带。因山地海拔高度不同,山脉走向不一,植被垂直变化明显。高山山顶多为灌木杂草,中部山腰山涧为阔叶经济林带,植物资源丰富。松、杉、竹、油茶、油桐、枫、樟等林木生长茂密。
工程区域内植被较单一,以杉木、杂草为主。区域内野生动物以蛇、鼠类、麻雀等多见,区内无大型渔业、自然保护区,未见珍稀动植物。
5.1.6矿产资源
宁远县处于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北部,湘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资源品种多、矿点多、规模小,全县已发现矿种25种、矿地72处,矿点、矿化点67处。探明有可采储量并经主管部门审批的仅有新开锑矿和清水桥铅锌矿。有色金属矿种多,多数可开采储量少,而储量大的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等非金属矿开采利用少。共(伴)生、低品位,暂难利用的矿多,如钨、锡、铜、铅锌、钒等共(伴)生、品位较低,尚难开发利用,但开发利用潜力大。
    宁远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铅、锌、铜、锑、铁、高岭土、水泥灰岩、砖瓦粘土等十几种。突出开发利用水泥灰岩、建筑用灰岩、砂石、砖瓦粘土铅锌、锑、炭质页岩等。矿产品除锑、铅锌销往外地外,其他均为县内利用。
本项目为建筑用灰岩开采和加工,为宁远县突出开发利用矿类。
5.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委托湖南精科检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6日~22日对项目周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
(1)监测因子和监测时间
监测因子:SO2、NO2、PM10、TSP。
监测频次:测7天,监测日均值。
监测同时观测天气状况、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湿度等相关情况。
其他方面按照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2)监测布点
根据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厂区周边情况,布设2个大气环境监测点:
G1:拟建地上风向300m;
G2:拟建地下风向800m(候坪谢家、蒋家)。
(3)采样和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规定执行。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61569;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61570;评价方法:超标率、超标倍数法
超标率(%)=(超标样品个数/监测样品总数)×100%
超标倍数=(样品实测浓度-标准值)/标准值
(5)评价结果
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见表5.2-1。
表5.2-1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    单位:ug/m3
测点
名称        项目        PM10         TSP         SO2         NO2
G1        浓度范围        78-85        110-118        15-24        25-33
        平均值        82        115        20        29
        超标率(%)        0        0        0        0
G2        浓度范围        89-97        125-135        21-29        32-39
        平均值        94        130        25        35
        超标率(%)        0        0        0        0
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平均
≤150        日平均
≤300        日平均
≤150        日平均
≤80
根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两个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监测因子浓度在监测期内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该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良好。
5.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拟建地周边1k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废水不外排。
5.2.2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布点
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在厂界东、南、西、北外1米处各布设1个监测点。
(2)监测因子和监测时间
监测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LAeq;
监测时间:2017年10月16日,连续1天,每天昼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各监测1次。
(3)评价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4)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项目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见表5.6-1。
表5.6-1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
点位        监测
日期        监测
时间        监测结果        (GB3096-2008) 中2类        超标
情况
厂区东边        2017.10.16        昼        50.3        60        0
                夜        42.4        50        0
厂区南边        2017.10.16        昼        49.8        60        0
                夜        41.9        50        0
厂区西边        2017.10.16        昼        51.5        60        0
                夜        44.8        50        0
厂区北边        2017.10.16        昼        50.7        60        0
                夜        42.7        50        0
由表5.6-1可见,项目厂界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5.2.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期间,对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以收集区域相关生态条件资料和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根据项目周边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植被状况,项目周围0.3km范围内几乎全部为林业生态环境;0.3km之外的主要为农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环境。林业生态系统植被多为马尾松、杉木、栎树、樟木和灌木等混交林,植被覆盖率大于90%。农业生态系统植被主要为水稻、蔬菜等作物。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古树名木、濒危野生植物物种,野生动物均以常见的鸟类、蛙类、蛇类、鼠类等为主,没有受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
评价范围内没有大的地表水系存在。
经现场踏勘发现,评价范围内总体上植被覆盖率较大,但矿区西面及南面原停采采石场矿区覆土后植被覆盖率较小,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
5.3        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经现场踏勘发现,评价范围内总体上植被覆盖率较大,但矿区西面及南面原停采采石场矿区覆土后植被覆盖率较小,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
   
             项目拟建地                                项目拟建地东南面  
   
   西南面胡金龙采石场开采区(2014年停采)            项目工业广场拟建地
   
            场外道路                                     生活区
图5.3-1  项目拟建地及周边现状图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包括防护网、进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矿区基础设施及矿区道路建设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扬尘、废水、弃土石等的影响。项目施工内容简单,施工时间短,施工期影响较小,下面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做简单分析。
6.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烟气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其中以施工扬尘的产生量较大、影响范围也较广。施工机械的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因施工区废气有一定扩散条件,短时对区域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污染性影响。
在施工场地,建筑材料排土场、运输汽车的行驶均会产生扬尘,扬尘随风飘散而影响区域的环境空气,其产生量与施工方式、施工地点、施工时间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相关。一般而言,大面积施工、高处施工、旱季施工和有风条件下施工,将产生较多扬尘、且对环境的影响较明显。本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工地的扬尘 60%以上是汽车运输材料引起的道路扬尘。道路扬尘量的大小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在大风天气,影响距离可达200m远。此外,排土场等扬尘的产生跟风力的大小及气候等有较大的关系,南方地区空气湿润,降雨量多会对扬尘一定程度上抑制。
由于项目建设内容较少,建设时间短,施工区远离城市和人群聚居地,施工期的扬尘影响较小。
6.1.2 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本项工程施工期主要产生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产生于设备清洗水,废水中因含有水泥,水质碱性、且 SS 浓度值高,就地沿坡下泻会对土壤、植物形成危害,故应在施工点设置废水沉淀池,上清液回用,沉淀泥可作为填方使用。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中含有高浓度的 COD、BOD5以及 NH3-N 和油类,项目施工人员为周边居民,回家食宿,生活污水可经原有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6.1.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噪声和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是项目施工建设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由于施工机械多在露天作业,噪声传播远,影响范围大但有时段性;施工结束后,其噪声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常见的施工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其噪声级在 85~90dB(A),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点50m内的噪声级较大,尤其是部分强噪声机械对环境噪声的影响明显,其噪声级达51~66dB(A),对环境噪声质量可形成较明显的影响;但随着距离的加大,均有明显的衰减,至200m 处的噪声贡献值一般在 50dB(A)以下。
由于施工场地距周围居民居住大于 200m,故可认为,矿区建设施工产生的噪声,昼、夜间均不会对区域农户造成影响,对施工人员产生一定影响;运输道路维修施工,在靠近村庄附近段,施工噪声昼、夜均对区域农户造成一定影响。
6.1.4 施工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废土石
废土石主要包括修筑矿山运输道路产生的废石、剥离部分覆盖在矿体上部的表土层和废石、开挖露天矿周边截洪沟产生的废石。本项目初期主要为挖方,根据项目排土方案,项目排放的弃土量约为5m3,施工弃土若随意丢弃或处置不当,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弃土如不及时运走或堆放时被覆不当,遇雨时,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
②弃土如不及时运走或被覆不当,遇雨会随地流淌,有一部分沉积地面,遇晴天或大风时就会产生扬尘,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建设期废土石用于运输道路建设以及场地回填等工作,废土石经过有效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员工定员 12 人,不在矿区居住食宿,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生活垃圾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6kg/d,施工期 1个月,按30天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0kg。
生活垃圾由施工队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时送周边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6.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废气主要产生于矿山作业和矿石破碎及筛分工序。主要污染源有采矿作业面粉尘、爆破、矿石装卸、破碎、筛分、矿石堆放等处产生的粉尘、矿石运输道路交通扬尘等,扬尘点均为无组织排放,另外,排土场遇大风天气时存在风力扬尘污染。本节主要分析采矿作业面粉尘、爆破废气、矿石破碎、筛分粉尘、矿石堆放扬尘、交通扬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1)无组织排放废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主要有露天采场开采、工业广场(破碎筛分)、装卸、排土场扬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本次评价采用SCREEN3估算模式对露天采场开采、破碎筛分、装卸无组织排放粉尘进行分析。
根据平面布置图,工业广场、排土场、进场道路和矿山露天采场连接成一个狭长的面源,总占地面积约为30600m2。其面源情况见表 6.2-1及图6.2-1。

图6.2-1  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面源等效情况图
表6.2-1 采矿场及生产区面源计算清单

面源 名称        面源 长度        面源 宽度        面源初始 排放高度        评价因子源强
                                TSP
单位        m        m        m        kg/h
露天采矿场        450        68        25        2.015
注:本次评价预测过程将露天采场等效为同等面积下的长方形。采矿场钻孔排放量 0.28t/a、爆破排放量 0.58t/a、破碎筛分粉尘 0.25t/a、装卸粉尘1.8t/a、排土场烟尘0.48t/a、道路扬尘 0. 64t/a,总计4.03t/a。以200d/a,10h/d计,扬尘(粉尘)产生源强为2.015kg/h。根据项目周边地质情况,项目生产区位于高程为+460m以上的山上,周边敏感点在山脚下,高程为+435m,面源相对高度为25m。
无组织排放计算结果见表 6.2-2。
表 6.2-2 无组织排放粉尘计算结果
序号        下风向距离(m)        预测浓度(mg/m3)        占标率(%)
1        100        0.04006        4.45
2        200        0.05217        5.80
3        300        0.06691        7.43
4        390        0.07453        8.28
5        400        0.0744        8.27
6        500        0.07171        7.97
7        600        0.07382        8.20
8        700        0.06987        7.76
9        800        0.06365        7.07
10        900        0.05746        6.38
11        1000        0.05541        6.16
12        1500        0.04279        4.75
13        2000        0.03819        4.24
14        2500        0.03143        3.49

由表 6.2-2 知:
①采石场无组织排放粉尘最大净增浓度为0.07453mg/m3,位于下风向390m,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均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浓度限值 1.0mg/m3。
②根据现场调查,最近敏感点南木桥居民区与本项目距离为310m-500m,在居民区的贡献浓度最大值为最大落地浓度,即0.07453mg/m3。根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区域TSP最大浓度为0.135mg/m3,叠加后敏感点最大预测值为0.20953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标准要求。
③露天开采粉尘的排放量受开采强度、作业设备台数、气象条件、环境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价认为,生产期矿山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受矿山开采规模、气象条件、防尘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要加强矿山的防尘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本项目的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为粉尘,项目防护距离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无组织排放最大净增浓度为0.07453mg/m3,位于下风向390m。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在周边的预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2012)的要求。大气环境周边无超标点,故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具体见图6.2-2。

图6.2-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3)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中推荐的方法, 通过无组织排放的情况,可计算出该项目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其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Cm——标准浓度限值(mg/Nm3);
L——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单位的等效半径(m),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私法数(无因次),根据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及大气污染原构成类别从表6.2-3中选取。



表6.2-3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m/s        卫生防护距离L,m
                L≤1000        1000<L≤2000        L>2000
                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注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A        <2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80        80        80
        2-4        700        470        350        700        470        350        380        250        190
        >4        530        350        260        530        350        260        290        190        140
B        <2        0.01        0.015        0.015
        >2        0.021        0.036        0.036
C        <2        1.85        1.79        1.79
        >2        1.85        1.77        1.77
D        <2        0.78        0.78        0.57
        >2        0.84        0.84        0.76
注:表中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者。
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 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且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 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 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
本项目所在地的多年平均风速为 2.1m/s。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中源强及参数取值、计算结果如表 6.2-4所示。
表 6.2-4  各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
污染源        污染物        排放速率(kg/h)        面源面积(m2)        计算参数        卫生防护距离
                                Cm(mg/m3)        A        B        C        D        L        级差
采石场        TSP        2.015        30600        0.14        470        0.021        1.85        0.84        38.031        50
从表6-11可知,根据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计算,确定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场界为执行边界周边50 范围内。本评价要求在本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范围内禁止新建医院、学校、居住区等敏感点。
总的来说,通过对最大落地浓度、大气防护距离以及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在采取相应措施后,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6.2.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生产所产生废水及淋溶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湿式凿岩、爆堆洒水、装车等工序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菜地灌溉。整个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另外,本项目外引山泉水作为饮用水源,用水量很小,不会对周边地下水储量及水位产生影响。淋溶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且淋溶水只在降雨时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淋滤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生产降尘,本项目对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影响较小。
6.2.3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6.2.3.1 噪声源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于采矿和矿石加工机械设备,矿山主要机械设备噪声 源有潜孔钻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矿石加工主要机械设备噪声源有破碎机、 振动筛等。
6.2.3.2 预测点位置
由于矿山采矿作业设备属于流动声源,距场界距离也不固定,工业场地机械设备噪声为固定声源。本次环评根据露天采场、工业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计算了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
6.2.3.3预测模式

式中:Lp(r)—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dB(A) Lp(r0)—是参考位置的声压级,dB(A)
&#61508;L—各种因素引起的声衰减量,dB(A),距离短忽略。
r—为声源“声中心”与预测点间的距离,m Lpn—第 n 个受声点的声级,dB(A);
Lpni—第 n 个受声点距第 i 个声源,rni 米处的声级,dB(A);
Lwi—第 i 个噪声源的 A 声功率级,dB(A)。
6.2.3.4 噪声影响评价
采用上述计算公示,本次环评根据露天采场、工业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计算了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具体计算结果见表6.2-5。
表6.2-5 主要噪声源及影响范围:dB(A)

  
由上表可知,项目机械噪声影响范围约为100。据现场调查,项目最近居民点为南木桥居民区,位于本项目东南面310m,离矿山噪声影响范围,不存在噪声扰民现象。
项目营运期生产机械噪声对周边居民区影响不大。
另外,项目营运时产品运出会增加沿线交通量。项目年产30万吨建筑用灰岩,预计增加车流量为100辆/d,车流量增加不大。项目运输经过乡道约1.0km后可进入S216省道,沿线不经过居民聚集区。项目营运期运输交通噪声影响不大。
6.2.4爆破振动影响评价
①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中规定了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震动安全性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见表 7.6-1。爆破震动烈度及其与最大振速的关系见表 6.2-6。
表 6.2-6  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振动速度(cm/s)
建(构)筑物类型        安全振动速度
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0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 ~3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5
表6.2-7  爆破震动烈度表
烈度        爆破震动最大振速(cm/s)        振动标志
I
<0.2        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II
0.2~0.4        个别人静止情况下才能感觉到
III
0.4~0.8        多数人感到振动,玻璃作响
IV
0.8~1.5        陈旧的建筑物损坏,抹灰撒落
V
1.5~3.0        陈旧的建筑物损坏,抹灰撒落
VI
3.0~8.0        抹灰中有细裂缝,建筑物出现变形

根据表6.2-6、6.2-7 的资料,对矿山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振速按以下原则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V≤5cm/s;
一般砖房、民房      V≤2.0cm/s。
土坯房        V≤1.0cm/s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爆破震动允许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R=(K/V) 1 / α&#8901; Qm
式中:R——爆破震动允许距离,m;
Q——炸药量,kg;平均每次用药量为 500kg。
V——震动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 1/3;
K 、α ——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与岩石的硬度有关,对于中性硬度,K取值为 150-250,α取值为1.5-1.8,详见表 6.2-8。
表6.2-8    爆区不同岩性的 K、α值
岩性        K        α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        150~250             1.5~1.8
软岩石        250~350             1.8~2.0
经计算,得出矿区爆破地震允许距离:对钢筋混凝土房屋,R=92.6m;对一般砖房、民房,R=170.6m;对于土坯房,R=270.9m。
根据现场调查,离采矿山爆破点最近的居民点在310m之外,因此,爆破地震效应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较小。
②爆破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爆破时附近居民点将有振动感。由于工程每三天爆破1次,且仅在昼间进行,每次爆破时间持续 1~2 秒,对附近居民的爆破振动影响将减缓。为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评价要求严禁夜间爆破,并避开午休时间段。
6.2.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6.2.5.1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采剥过程产生的废土石,另外采石场内的职工的日
常生活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1)表土剥离物
根据《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区可采石量103万吨,合39.6万m3。工程施工前对山地表土进行剥离,采剥比为 0.007:1,表土剥离总量2773m3,排土场容量为4896m3,剥离表土可全部暂存在排土场,生产期结束后全部用于绿化覆土。
(2)废土石
在本方案服务期限内(3.4年)开采过程中将产生废土石6000m3/a,废石弃渣可作为填筑路基用料或搅拌站原料,在本地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项目产生废土石均外售,故本采石场经营期内均不产生弃渣。
(2)生活垃圾
采石场内职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kg/d,1.0t/a,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定时送周边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对环境影响很小。
6.2.5.2 固体废物可能引发的影响
(1)侵占土地:固体废物需要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面积就越多,影响周围景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2)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堆放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渗措施,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破坏微生物与周围环境构成系统的平衡,导致草木不能正常生长。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沥渗水进入土壤则污染地下水。
(4)污染大气:以细粒状存在的废渣和垃圾在大风吹动下随风飘逸扩散到很远的地方;运输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尘埃等。
(5)影响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及种种固体废物清运不及时,便会产生堆存, 严重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6.2.5.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剥离过程的剥离物主要是覆盖在石料表面的植被、表土等,可排放至矿区西南面的排土场,矿山闭坑后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采场供矿山复垦使用,排土场位置应立即植树覆绿,还原成原始地貌。排土场保存期间要防止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分类进行收集、堆放,定时送到周边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并要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
综合分析,项目产生的各固体废物均有相应的处置方式,不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项目认真落实各固废的处置,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落实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对外界环境影响不明显。
6.2.6 放射性污染评价
根据《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材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体内未发现强烈的多金属矿化,矿石耐风化、抗腐蚀能力强,化学稳定性较好,含有害化学元素成分较低,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内、外饰面以及其他一切建筑的内、外 饰面,完全满足建筑用石材一般用途所规定的品质要求。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开采进度定期对矿石的放射性进行检测,确定矿石 的内照射指数及外照射指数及矿石适用的范围。防止放射性对开采作业人员造成 职业危害,同时对使用的工程受到影响。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占地地表表土层较薄,覆盖植被主要为灌木,有少量马尾松、杉树等乔木。项目实施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
7.1        动植物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1.1植物生态环境影响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占地地表表土层较薄,覆盖植被主要为灌木,有少量马尾松、杉树等乔木。项目实施对植被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项目实施前期会剥离表土,连带表土上的植被会遭到破坏。
其次,采石场开采、粉碎和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对附近区域植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粉尘降落在植物叶面上,吸收水分形成深灰色的一层薄壳,降低叶面的光合作用。堵塞叶面气孔,阻碍叶面气孔的呼吸作用,及水分蒸发,减弱调湿和机体代谢功能,造成叶尖失水、干枯、落叶和减产。粉尘的碱性物质能破坏叶面表层的腊质和表皮茸毛,使植株生长减退。植被受到破坏,削弱了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
7.1.2动物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开采石料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以及爆破的噪声对周边地区动物也具有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目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根据历史资料和本次调查,该项目区域野生植物多为当地的常见种,稀有程度低,野生动物除少数的鼠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外,很少有野生动物聚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本项目区域采石场并非突然大面积取石而使动物迁移,所以对栖息的动物是逐步影响的。当然,爆石的响声也会让多数动物自行移走,周围林木面积留有野生动物自行迁走的广阔环境,同时矿山开采区域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群落,分布的野生动物基本上都是山区的广布种类,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强,故对动物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因此石场建设对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该项目对周边动物生态影响时间持续到采矿期结束。
7.2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7.2.1项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本工程范围内为泥盆系下统棋子桥组(D2q)与第四系(Q)灰岩。岩石(矿体)基本裸露于地表,其节理裂隙较发育。矿区表层土层很少,且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较少。项目西南面原停采采石场存在较多细小砂石,且植被覆盖较少,水土流失稍微严重。
7.2.2水土流失预测
本项目采石场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貌,毁坏或损害原地表植被;采挖过程中必将形成临时堆垫地貌和开采边坡,加速松散土石方的堆放,所有这些生产活动都会增加裸露地面积和裸露时间,有可能引起径流、导致泥沙增多,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采石场、工业广场、废石场及进出道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约30600m2。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工程施工等人为因素。就本项目而言,营运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在正常降雨的条件下,工程施工是导致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并加剧的根源。
工程施工扰动地表新增的水土流失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W = [F×(M2-M1)×T]
式中:   W—新增水土流失量,t;
        F—扰动区域的面积,km2;
M1 —原生土壤侵蚀模数,t/km2&#8226;a;
             M2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8226;a;
        T—预测时段,年,本项目取5年(服务期3.4年+恢复期1.6年)。
根据专家经验值,此类开发项目运行初期土壤侵蚀加速系数为18-22。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确定运行期土壤侵蚀加速系数为18。预测结果见表7.2-1。



表7.2-1  运行期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预测计算结果表
原生水土流失        运营期水土流失        新增水土
流失量
(t)
扰动面积(km2)        原生侵蚀模数(t/km2.a)        水土流失量(t)        加速侵蚀系数        侵蚀模数
(t/km2.a)        水土流失量(t)       
0.030600        500        76.57        18        9000        1378.26        1301.69
经预测,在未采取任何水保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运行期每年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301.69t。
7.2.3水土流失敏感点评价
水土流失敏感点主要是指工程施工建设时如果水土保持措施防护不完善产生水土流失时,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地块功能发生改变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区域。
本项目为采石场项目,周边无地表水体,如果项目区建设时发生水土流失,可能会对以下基础敏感点造成危害为降雨径流的冲刷将夹带大量泥沙进入耕地,对当地农民的财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7.2.4水土保持措施
7.2.4.1 防治目标
项目属建设生产类项目,针对工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工程、 植物等防治措施,预防和治理因建设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在工程完工后第二年末达到以下目标:
(1)扰动土地整治率:建设期对工程建设中扰动的土地进行治理,使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 95%。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范围内,水土流失是治理度在建设期末均达到 87%。
(3)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采矿结束后,工程临时占地范围内遭损坏的区域均需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系数达90%上。
(4)拦渣率:矿山开采的石料均用于销售。山体开挖的表层耕植土必须在指定的堆放场内妥善堆置并加以防护,用于后期绿化覆土,拦渣率达到95%。
7.2.4.2 实施计划
根据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本方案的实施也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步。参照本项目各类工程实际施工进度,提出各区水土保持措施(含本方案及主体工程有水保功能的设施)的实施进度如下:
I 区:采石场防治区 截水沟、排水沟要在开采前进行,开采结束后要及时清场进行植被恢复。
Ⅱ区:临时排土场区 防洪沟设置在临时排土场区启用前完成,表面撒播草籽在耕植土集中堆置后实施,施工场地平整复绿,在施工结束时完成。
Ⅲ区:生产生活防治区 排水沟结合道路布置在准备期前完成,开采结束后恢复植被。
7.2.4.3 防治措施
①开挖采剥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该区的特点是由于建设需要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而且形成了开挖边坡。这些边坡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还产生了新的边坡稳定问题。植被的破坏不仅增加了水土流失量,也恶化了水气环境;而新开挖边坡一旦坍塌不仅危及生产生活设施的安全,对水土流失和环境也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开挖边坡的稳定问题一般都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支挡,锚固、放缓边坡等措施予以保证,露裸稳定边坡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松散表土被雨水冲蚀和风蚀以及区域的生态损坏,对该类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植被和生态平衡,应根据每个工程所在地的土质、环境及工程性质的不同相应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对人群活动较集中的各永久型生产活动设施的开挖边坡治理,应与美化环境 相结合,土质边坡采用人工种植草皮护坡,岩质边坡则采用砌石、喷浆或混凝土面板护坡,各种护坡均要求能美化环境造型和几何图案。
②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排土场的设置均是覆盖了原有植被,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自然堆积的排土场土质疏松,遭遇暴雨时极易流失、坍塌甚至形成泥石流,是矿山水土流失保持的重点。
一般来说,影响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特性和流失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当地降雨量 和特性、排土场地形条件、流域面积、废石性质、排废方法和排土场形态等。对每一个排土场而言,应根据其堆放地点、排放方法和形态、颗粒组成和今后的发 展的不同而应分别予以分析和防治。
本项目排土场处于天然低洼处,自身稳定性较高,淋溶水由集水沟收集至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等。
③矿山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对矿山道路内侧边坡采取浆切片石骨架内种杂草防护,且浆切片石骨架要与上坡植被措施衔接完好。矿山道路外侧边坡采取草灌木植被进行防护。
7.2.4.4 防治效果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后,水土流失量可降至 500t/km2.a之内。
7.2.5 地表径流环境的影响
矿体内重金属含量较少,水土流失所带走的重金属量微乎其微。项目附近无地表水体,运营期为防治水土流失采取了挡土墙、截水沟、绿化和护坡等措施后,流失量可大大降低,因地表径流带走砂石矿物较少,对区域地表水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该项目运营期水土流失主要是废土石堆置,采用挡土墙、防洪沟、绿化和护坡等措施后,流失量可大大降低,属轻度流失,因此对山林地、农田和河流等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矿山服务期满后,由于排土场进行覆土绿化和植被恢复,经过以上措施处理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7.2.6 水土保持建议
(1)进一步优化土石方平衡,使土石方利用更加合理,尽量减少借、弃土石方量。
(2)在下阶段设计中如主体工程出现重大变更,应重新根据变更后的工程情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3)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避开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要加强施工管理,采取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水土流失量。
(4)建设单位需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监理人员需持证上岗,做好水保措施实施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实现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度,对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5)监理工作要严格执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同时与水行政、林业等部门协调规划,从管理、预防、治理着手,改善和控制工程区域及周边水土流失现状。
(6)监测单位需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依据规程规范编制监测细则并实施监测,委派具有监测资质的监测人员担任监测任务,持证上岗。
(7)本方案的水土流失监测单位应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及施工单位发布监测预报。
(8)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安排及时编报年度监测报告,并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工程监测报告。
7.3        矿山闭矿期生态影响分析
露天开采矿山在开采后期至退役期的时段内,与初采期和盛采期相比,对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影响趋于减缓。随着岩矿资源的枯竭,矿山开发涉及的产污设备也将完成其生产服务功能,相关的产污环节也将减弱直至消失,如设备噪声污染、环境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等。
矿山服务期满后,在露天开采境界内将形成阶梯形矿山平台,以及生产办公区占地、排土场占地、道路占地等区域内原有的植被基本消失,原有地貌改变,山体基岩裸露,在遇到强降水等不利气象条件时,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进一步导致周围生态环境恶化。在矿山退役后,矿区植被在采取相应复垦措施后逐渐得以恢复,减轻对自然景观的 不利影响。
因此,开展有效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以弥补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损失是十分必要的。为减少本项目在退役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采取相应地灾防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力求采石、环保综合治理同步进行。
7.4        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受周边采石场的开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环评主要就拟建项目对景观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缓措施。项目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矿山内部景观与外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性。
(1)采石场的景观生态问题
由于采石活动的影响,当地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内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的能力受到破坏,丧失了其正常的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因此,采石场所面临的主要景观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景观异质性增强。
①水土流失加剧
采石活动首先要剥离植被层和表层土壤,开挖后遗留岩质边坡,受雨水冲蚀,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土壤、水分及有机质缺乏,土地几乎无生产力,自然条件下植被极难恢复,没有植被覆盖,下垫面性质特殊,不具备一般土壤所具有的下渗功能,造成水分涵养严重下降,破坏了地表径流的下渗过程。通常情况下,受采石影响而被破坏的植被面积比采石境界面积大。
②生物多样性降低
大面积裸露山体将影响局部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影响区域植被间信息及能量等流通。如作为物种源的大型植被破碎为一些小型的残遗斑块,影响作为跳板的林地斑块的功能发挥,造成生物迁徙受到阻隔。并且乡土植物群落受到破坏, 植被急剧发生向下的演替过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内部物种的数量和质量,造成野生物种如鸟类栖息数量和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种类的减少或丧失给采石区的景观生态恢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③景观异质性增强
采石场表现出比采石前更大的景观异质性。从景观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采石活动实际上就是将原来较为均质的景观进行异质化的过程。开采后的采石场往往包括工业广场、排土场等景观类型和采掘设施以及矿区道路、积水坑等景观要素,原本均质的景观变得破碎化,人为造成景观异质性增强。
(2)本项目矿山内部景观变化分析
本项目开采结束时,采矿区原始地形地貌将发生巨大改变,从开采区剥离出来的废土将堆砌在排土场,这又干扰了部分地段的原始地形地貌。露天采矿会严重扰动地表,使地表变形,采矿弃土堆置也会改变原有地貌,这是本项目发展最突出的景观特征。
项目矿权界内现有的生态景观为山地草地景观。施工期对矿山的基建采准工作面的建设、道路修建和工业场地的建设会改变现有生态环境的功能,随着矿山的开采,山体从顶到底被逐渐重塑为阶梯形外貌(南高北低),原始植物也依次被清除。开采终期,开采境界内除北部边界外,其余三面皆为台阶形山坡。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本项目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7%,随着植被的恢复,动物也将逐渐迁回本地区。当然,矿山用地的复垦和植被恢复只能起到改良矿区生态环境的效果,并不能阻止当地景观环 境的改变。根据不同的土地复垦方案,本地区的景观环境类型依然会从草地景观转变为人工绿地或农业景观。
(3)露天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改善和保护采石场生态环境,协调矿山景观与周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性,采石场必须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重建途径和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对采石场环境水系进行疏导和整治;稳定边坡,修边修复,排除石壁安全隐患;改良或重新覆盖土壤,进行复垦种植,发展种植业(如经济林果),形成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一定工程措施,绿化裸岩、裸地、石壁等。采石场生态重建目的是通过规划设计,进行人工再次干预,使之重新具有某种形式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且与周围景观价值相协调,最终达到生态整体性和谐的目标。
总之,本项目在进行了生态修复与重建措施的前提下,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7.5        生态保护措施
7.5.1 土地复垦措施
本项目为露天开采,需进行复垦的范围主要为露天采场、工业场地、排土场、运输道路和生产办公生活区等。矿山在闭矿期对露天采场、排土场、附属设施区和办公生活区占用的土地进行植树、种草,有计划分步骤地还原其自然生态。因此在矿山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条件积极认真研究和实施利用剥离的表土和废石进行复垦绿化。
(1)采场复垦
本矿山为露天开采矿山,对地表破坏主要集中在露天采场、工业场地、排土场及矿山道路等工程,地表破坏程度相对较大,因此,在矿区开采完成以后,利用矿区剥离的表土、废石对采空区进行复垦,不但可以有效治理排土场安全隐患,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变害为利。因此在矿山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条件积极认真研究和实施利用剥离的表土和废石的复垦造田。并按规定编制专门的土地复垦方案。
终了采场边坡受坡面角度和平台宽度的限制,难以恢复成完整的林地,但可以在平台外沿修筑挡土墙,后回填植土,种植树木及藤蔓植物,以实现最终边坡的绿化。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的复绿工作应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完成,只要形成了终了平台和边坡就应进行复绿工作。
采矿边坡复绿治理的基本方法:保留边坡平台宽度不小于5.0米;清理边坡后,在平台边缘砌筑挡土墙,高度1.0~1.2米,墙内回填种植土壤并施足底肥;平台植树2~3排,1米×1米;边坡线种植爬山虎藤蔓植物,3~4株/米。
边坡和平台要预留泄水系统,一般间隔 80~100米,设置一条坡面泄水吊沟,疏导预计边坡径流,防治种植平台水土流失。
矿山开采形成的凹陷采坑利用排土场废土充填,充填后恢复为林地。
(2)排土场复垦
排土场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乔木品种,并播撒狗牙根草籽。 采矿边坡复绿治理的基本方法是:保留边坡平台宽度不小于5.0m;清理边坡后,在平台边缘砌筑挡土墙,高度1.0~1.2m,墙内回填种植土壤并施足底肥;平台植树2~3排,1m×1m;边坡线种植爬山虎类藤蔓植物,3~4株/m。
边坡和平台要预留泄水系统,一般间隔80~100m,设置一条坡面泄水吊沟,疏导雨季边坡径流,防止种植平台水土流失。
坡顶要建设绿化灌溉蓄水池(利用原有高位水池),专人养护,确保复绿效果。
土地复垦复绿和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7.5.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7.5.2.1 治理目标
根据矿山所处的环境,本次生产期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向为:避免矿业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条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是:
(1)矿山建设不占用和影响耕地。
(2)防止露天采场占用、破坏耕地,防止露天采场在洪水作用下产生废石流,对其下方的耕地产生破坏和影响。
(3)防止矿山结束开采时,露天采场造成矿山型土地荒漠化。
(4)尽量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达到安全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目标和任务,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有:
7.5.2.2对露天采场、废石堆的治理
    矿山未来露天采场、废石堆、道路等总占地面积约30600m2。现对其治理措施进行叙述如下:
(1)进行排土场整治,适当压实。
(2)缓坡至边坡稳定,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
(3)将废石堆平整,平台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 20°。
(4)覆土厚度在0.3cm 以上,覆土的土壤PH 值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进行表土壤改良,然后植树植草。矿部采用穴状挖坑填土植树的方式进行土地复垦,选择当地适合生长树种植,种植规格为2.0×2.0m,栽植时挖坑坑径0.5m,坑深0.5m,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郁闭率≥30%。
7.5.2.3 对崩塌、滑坡的治理 对崩塌、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1)边坡呈多级台阶状开挖,控制边坡坡比在安全坡比内;
(2)边坡开挖成形后,先清除坡面上不稳定的岩体,然后对坡面进行喷浆支护;
(3)在坡顶修建截排水沟,减少降水对边坡面的侵蚀冲刷;
(4)按时设置监测点。
7.8.2.4 其它地质环境影响的保护方案
(1)矿山开采应严格按照有关生产操作规程执行。
(2)重视地表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防止非矿山型水土流失灾害。
(3)对工程建设中存在一定规模的高陡边坡要及时清除危岩,进行砌石坡与喷锚支护。
(4)修建截排水沟,防止山坡汇水直接注入采场之中。
7.5.3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使用国家所有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以及由使用者所有的林木所有权。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负责保护管理。改变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为防止在运营期对周边森林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后期植被修复效果,建议建设方采取以下措施:
(1)在林业主管部门的协助下,在矿区周边设置林业防火设施;
(2)进入矿区范围外的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区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 者损坏为林业服务的标志;
(3)禁止超过批准年限的采矿行为;
(4)在进行开垦、采石过程中,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主动接受由林业主管部门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一至三倍的树木。
7.5.4 闭矿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服务期满后,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后期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工作,为防止工业场地、采区环境污染,应进行关闭并按照复垦方案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绿化等。
(1)工程技术措施 所谓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造地、整地的过程,同时在造地、整地过程中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再造地貌的稳定性,为生态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A.拆除工程措施 工业场地地面建筑、设施临时占用采矿用地及林地,矿山闭坑后需拆除,然后翻耕土壤、植树,复垦。
B.表层土恢复工程 经拆除达到复垦要求后,对矿部及工业广场进行翻松,翻松厚度不小于0.5m,作为复垦植树用土。
C.土地平整工程措施 矿山废石排土场破坏了原有地貌形态,不具备植被的生长条件,需对废石堆进行平整及废石堆高陡边坡进行削坡整地,以达到植被生长的要求。
(2)生物化学工程措施
A.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如果覆盖土壤较贫瘠应增施肥料,种植时可以在坑穴内施基肥或化肥,基肥主要为有机肥料,须腐熟后才能施用;化肥主要选用复合肥。基肥要与土充分混匀,表层覆盖种植土,并充分浇水。
B.植物措施 植物复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植物改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防治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整理和覆土措施后,及时种植树苗、撒播草种,逐渐恢复植被,保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本区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有利于植被生长。通过对该区林地的实地考察,本方案选择生长快、成活率高、适宜本地土壤生长的马尾松作为恢复林地的主要树种。而草种则选择固土力较强,适宜当地生长的狗牙根草种。
(3)管护措施 对于治理恢复与复垦完毕的土地,由于是经过人工干预形成的可利用土地,其土地条件、生态环境等特性比较脆弱,需要3年的管护期,防止复垦土地的退化。
一是加强管护队伍的建设。矿山应设有专门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绿化的管理部门,负责矿区土地复垦区和绿化区的管理工作,并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复垦土地管护中所需的资金、劳动力等问题。
二是宣传到位。对已完工项目明显位置采取设立标志牌、粉刷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项目管护与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相挂钩,与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增强群众管护责任感和利益感,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旱地、林地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制度,明确管护责任,进行挂牌管理。并实行轮流巡查制度,对发现人为毁坏行为及时制止。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施,3年内,使得水土流失的治理率达到87%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可终止闭矿期土地复垦计划。
7.5.5 场区绿化措施
(1)在采矿区边界选种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常绿乔木与速生落叶乔木,如杉木、马尾松、楠竹等以进一步降低采场粉尘向外扩散。
(2)在剥离矿区表土堆放于排土场之后,洒水降尘,在排土场上选中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常绿乔木与速生落叶乔木,如杉木、马尾松、竹等以防止排土场水土流失与降低排土场粉尘污染。

8        环境风险评价
8.1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环境危险及其灾害的认识日益增强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逐渐从正常事件转移到对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研究。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8.2        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8.2.1 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项目矿山不设爆破器材库,所需爆破器材由当地有资质的民爆公司根据矿山需要配送,本项目危险源主要为露天采场和排土场。
露天采场和排土场不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所列举的各种危险物质,不属于《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所列举的项目,因此露天采场和排土场建成后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8.2.2 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评价区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特殊保护的敏感区,露天采场和排土场不属于重大危险源,储存物质废石为Ⅰ类一般固废。根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判别依据(表 8.2-1),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1km。
按照导则要求,评价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表 8.2-1 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判别表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项目实际情况        露天矿及排土场不属于重大危险源,排土场内物质为一般毒性物质
评价等级        二级
评价范围        排土场下游1km范围
8.3        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
8.3.1 生产工艺潜在危险性识别
生产工艺过程中矿山开采可能引起地表和岩石移动,同时排土场的堆放也存 在一定环境风险,风险类型为工程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水等因素造成 的溃坝形成人工泥石流的地质灾害。
矿山发生事故隐患及对策见表 8.3-1。
表 8.3-1 采石场主要事故隐患及对策
序 号        隐患分 类        主要事故隐患        预防对策


1       
采石爆 破        炮烟中毒       
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以及混装乳化炸药装药车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爆破作业
                盲炮处理不当       
                打残眼       
                飞石伤人       

2        采石作 业        吸入粉尘        采取湿式凿岩、开采,佩戴防尘面具,适时洒水等
                采场边坡滑坡、
崩塌        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采场边坡监控
3        排土场        泥石流        设置截洪防洪设施
(1)爆破飞石危险识别
爆破过程中产生的飞石是炸药爆炸冲击产生的石子,只要建设单位能做好爆破前的安全工作,可以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爆破飞石指的是爆破物体中脱离主爆堆而飞散较远的个别碎块。由于这些碎块没有具体的飞行方向和距离,并且飞的比较远,对爆区周围的人员、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露天矿爆破时,所造成的爆破飞石事故较多。爆破设计、爆破施工、地形、地质构造、气象(风向和风速)、警戒线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爆破飞石事故。
(2)排土场危险性识别
项目生产期产生的废土石堆放在采矿区东西两侧的排土场设置防洪沟。排土场占地面积约2448m2,总容积约4896m3。台阶坡面角小于30°,总边坡角24°。本项目排土场位于天然低洼处,排土场稳定性较高。
(3)排土场潜在的危险性识别
据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AQ2005-2005)的定义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划分。排土场主要危险性因素包括:
①排土场基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径流及大气降水、排土场设计参数及废弃物堆排控制等;
②堆排高度较大或者废弃物堆排控制不良时可引起排土场边坡滑动排土场基底倾斜或缓倾斜,当基底土层强度低,基底岩石风化程度较高,在排土场压力作用下产生压缩沉降变形就有可能引起边坡失稳;
③地表水、大气降水拦截不好,地下水位过高,使排弃物吸水软化,产生静水和渗流水压力,也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8.3.2 保护目标识别
现状调查,排土场下游无居民饮水点,排土场距离居民点最近距离500m,具体见表 8.3-2。
由表可知,排土场下游生态环境是本次风险所关注的对象。
表 8.3-2 排土场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环境敏感点        相对 位置        距拦渣坝       
规模
                方位        最近距离(m)       
南木桥居民点        排土场        东南        550        居住,约5户
候坪完小        排土场        东南面        600        学校
胡家村        排土场        西南        700        居住,约30户
太平铺村        排土场        西北        600        居住,约20户
8.3.3 扩散途径识别
排土场、细料排土场一旦溃坝,泥石流将涌向排土场下游,会对下游土壤、 耕地、植被、地表水造成污染,对下游居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8.3.4 最大可信事故及风险类型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类型地质灾害。
①泥石流
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沟谷中或山坡地上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必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充分的水动力条件。只有三者出现适当的组合关系时,才可能爆发泥石流。
排土场上游汇水面积较大,具备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当沟内堆积大量的松散物质后,可形成丰富的物源,若遇特大暴雨,排土场沟口具备较大的水动力条件,则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②滑坡 排土场发生滑塌一般为两种情况,即整体失稳和边坡失稳。
排土场整体失稳主要原因:排土场基底地形坡度太陡,剥离物的物理学性质差,与基底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基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差,基底承载力低;排水工程设施不完善;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影响。
排土场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排土场排放剥离物的阶段高度超过了剥离物的稳定高度;场内连续排放了物理力学性质不良的岩石层,从而形成了软弱面,导致边坡失稳;地表水截水不当,流入场内,使岩土含水饱和,降低了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项目在排土过程中和形成后可能引发小规模的崩塌地质灾害。洪水可能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对下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因此排土场最大可信事故为滑坡、泥石流。
8.3.5 风险识别结果
本工程的风险事故包括爆炸飞石和开采边坡风险,排土场最大可信事故为滑坡、泥石流。
8.4        源项及后果分析
8.4.1 边坡风险分析
由于开采方式与方法不当,造成边坡过高、过陡,危石、浮石没有及时消除, 或存在不分开段开采,或从台阶下掏采现象,或由于矿石稳固性差或地质结构变 化,在凿岩、爆破震动、雨水冲刷、强劲风流等外力作用下,引起边坡垮塌、滑坡等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8.4.2 排土场风险分析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本项目属于第 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贮存场可不设置防渗措施,但应选在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 500m以外。根据现场勘查,排土场与最近敏感目标其相距约为550m,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安全防护距 离的要求。
排土场的设计及施工,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可大大降低排土场发生崩塌风险事故发生的机率,但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者废土石排土场施工不当、废土石排放方式不当等人为因素条件下,废土石排土场仍有发生崩塌风险的可能。特别是在超设计暴雨条件下崩塌,废土石夹杂雨水,极易形成泥石流。
废土石排土场崩塌一旦发生,将危害矿山道路、溪沟泄洪,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占山间谷地草甸。
8.5        风险防范措施
8.5.1 排土场风险防范措施
排土场是一个需要永久性稳定的设施,为保证排土场稳定性,工程可研对排土场提出的稳固及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
(1)应对排土场堆积部位的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基软弱层的厚度、分布以及力学参数,对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废石场的区域及时提出治理措施。
(2)在排土场设置防洪沟,以防止山坡雨水进入排土场,影响排土场的稳定性。
(3)为保证排土场的稳定,保护下游道路及行人安全,利用排渣初期的大块废石,在排土场堆高超过一定高度时,在坡角部位设置拦渣坝,以起到拦截滚石,防范泥石流和反压坡角的作用。
(4)在排土场的堆积过程中,对地基较差地段,控制排土场的堆积速度。当排土场堆高超过一定高度时,在坡角部位堆积护堤,以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
(5)在排土场堆积过程中,对含土较多或性质较差的表层松软物料,应采取分区段不集中排弃方式,以免影响排土场的安全。
(6)排土场堆弃作业时,需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严禁人员入内。
(7)布设监测网进行排土场变形监测,预报可能的滑坡。
(8)当排土场堆置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恢复植被,以加强其稳定性和减少污染。
(9)排土场服务期满后,要进行处理,覆土造林或种草。
(11)针对排土场评价进一步提出如下要求:
①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建设排土场,排土场防洪沟和防洪设施应满足《防洪标准》(GB50201-94)要求。
②参照《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设计,制定排土场作业规程。
③对截排水沟软岩基地进行清理,确保截排水沟的基础稳定。
④排土场平台必须平整,台阶顶面应保持 2%的方向坡度,在废石滚落范围内不允许修建道路和建筑物,竖立警示牌。
⑤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在排土场边坡修筑防洪沟。汛期加强防洪沟、挡土墙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安全度汛。
⑥严禁混入生活垃圾等与本排土场接纳性质不一致的固废;严禁排土场超高、超服务年限运行。
⑦建立排土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⑧制定排土场滑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了解汛期水情和气象预报情况,确保下游道路、通讯、供电及照明线路的可靠和畅通,对排土场及细料排土场进行巡视监控。
⑨排土场出现异常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加固并在加固期间停止向排土场内堆放废石。加强汛期巡查。同时要做好以下应急防范措施。
(1)汛前、汛期准备工作
①加强汛前、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安全防汛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②根据汛情情况,做好值班巡查工作,成立一支抢险队伍,明确任务。
③根据汛情规模和险情大小,准备好必备的防汛工具和器材。特大暴雨时要确保人员安全。
④要及时收听本地天气预报的雨量资料来预测洪水。
(2)抢险工作
①单位应成立抢险安全组委会,该组委会应落实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抢险和工程救护,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险情要及时向有关安全生产监察管理部门报告。
②根据水情做好抢险设备。
③加强巡查。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实现转危为安。
(3)建立领导值班制度 矿区领导及值班长在遇有大雨、暴雨、连雨天时,必须到斜坡道、环山渠、截洪沟等容易发生险情的地方进行观察,发现险情及时报告。
8.5.2 边坡滑坡风险防范措施
(1)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设计,保证露天矿开采边坡的稳定性。
(2)边坡设计严格执行开采设计参数,施工采用光面、微差爆破,并控制一次爆破量和按计划进行爆破。
(3)在露天开采境界线外,设立钢丝绳和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4)当矿山生产需要多台阶,同时生产过程中超前距离不小于工作平台宽度。
(5)为了管理到位,在边坡外设观测点,定期观测边坡可能的变化,并随时采取措施。
(6)发现露天边坡局部岩石风化破碎时,应采取喷砼或喷锚网护坡。
(7)在采场开采境界外修筑截排水沟,降低采场内汇水面积。同时在采场外最低处修筑沉淀池,雨季洪水经沉淀达标后再回用于生产。
(8)在各开采水平安全兼清扫平台上设置排水沟,采场汇水经排水沟自流排至沉淀池。
(9)露天矿边坡出现裂缝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加固并在加固期间停止采矿作业。
8.5.3 暴雨淋滤水防范措施
淋滤水产生主要是降雨时堆料场、排土场等渗出的废水,主要夹杂着大量的悬浮物,直接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需要控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1)在项目周边设置排水沟、沉淀池等设施,收集处理项目内的淋滤水。
(2)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一天,巡视排水沟是否疏通,若有杂物堵塞,及时清理疏通。
(3)雨期停止作业生产,必要时提前疏散矿区工作人员,远离矿区,避免洪灾造成巨大灾害。
8.6        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增加对事故 的处理能力所预先制定的应急对策。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评价根据初步的重 大危险事故分析,给出建议的应急预案(见表 8.6-1)。本项目生产前必须有经 专家论证认可的环境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及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应在生产过程安全 管理中具体化和进一步完善。
表 8.6-1 应急预案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总则       
2        危险源概况        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3        应急计划区        排土场及下游


4        应急组织        企业:成立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公司最高领导层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
临近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企业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和疏散

5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
应程序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分析,定出事故级别报告和相应的相应级别
6        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医疗器材。
7        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8        应急环境监测及
事故后评估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        应急防护措施、清除泄 漏措施方法和器材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链锁反应。
邻近区域:控制排土场下游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

10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 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 众健康        事故现场: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11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2        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3        公众教育和信息        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14        记录和报告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
和负责管理。
15        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1)重大事故源的确定 根据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的主要事故源为排土场溃坝、爆炸飞石和边坡滑坡。
(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组成、职责及分工 企业的应急救援中心应成立企业主要领导,以及生产、安全环保、设备、保卫、卫生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建议日常工 作由建设单位安全环保部门兼管。
8.7        小结
8.7.1 主要结论
(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露天采场和排土场均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排土场储存物质为一般毒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2)露天采场边坡发生滑坡,对采场内会形成安全威胁,对下游居民人身安全影响较小。
排土场发生溃坝事故,对影响范围内植被破坏较大,对下游居民区居民影响较小。
在采取有效的安全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 围内。
8.7.2 主要要求与建议
(1)露天采场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执行开采设计参数,保证露天矿开采边坡的稳定性。
(2)排土场严格按照《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设计,制定排土场作业规程。
(3)排土场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排土场防洪设施应满足《防洪标准》(GB50201-94)要求。
(4)露天采场及排土场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为排洪系统。
(5)建设单位是环境风险的责任主体,编制排土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6)建议当地规划部门排土场溃坝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内不得建设新的居民居住区、厂矿企业等。
(7)建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9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9.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采石场采石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矿石的钻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等工序产生的粉尘以及爆破时产生的废气污染,其中爆破、破碎过程的粉尘为主要污染源。根据爆破作业的特点,建议采取洒水、碎石除尘器除尘等方法减少粉尘的污染,特别是在爆破过后定期在矿区洒水喷淋以减少汽车的扬尘 污染。考虑到爆破作业时间短,本项目每3~5天爆破一次,每次爆破时间在10~20 分钟不等,污染物易扩散,且矿区周围300米范围内没有村落,矿区的剥离物较少,开采的矿石纯度高,表层土少,产生的粉尘易于沉降,采取洒水喷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9.1.1 爆破防尘措施
采石场爆破产生大量粉尘,并随风飘扬,为减少飞扬的粉尘,通常采用水封爆破降尘措施。该措施就是将水装入塑料袋填在炮孔里封堵炸药,爆炸使水袋被 炸破,形成水雾,扑获粉尘,以达到降尘的目的。在降尘的同时,由于水袋紧贴炮孔壁,炮孔封堵严密,还可提高爆破效果,节约炸药10%~17%。
操作方法:
(1)水袋充水应充满,水袋内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力,要求使用高于作业地点的大气压力向水袋充水,耗水量与炸药使用量之比为 1:2。
(2)待炮孔装完炸药后,将水袋放入炮孔,然后充填。
(3)水袋的位置放在接近孔口处。
(4)水袋的规格依照炮孔深度和直径而定,并有一定抗拉抗压强度。
由于爆破的复杂性,目前还无法完全消除爆破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降低 所排污染物对局部坏境的影响,在确定爆破的时间上,应选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 扩散的时间爆破。由于早晚易形成低压逆温天气,故爆破时间应选择在上午10点至下午 5 点为宜。最好选择雨后和有风天气,尽可能避开静风或逆温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的天气,以使大气污染物尽快扩散,降低其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防治措施可行。
9.1.2 钻机设备的防尘措施
钻机是露天矿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有关资料表明,在没有防尘措施的条件下,钻机附近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可达129.8mg/m3,最高可达 448.9mg/m3。根据钻机的产尘特点以及露天矿的气温和供水条件,可采取湿式除尘的防尘措施。湿式除尘时主要采用风水混合法除尘,利用压气的动力把水送到钻机底部进行除尘。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去除钻机设备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9.1.3 挖掘机装矿时的防尘措施
挖掘机是露天石场开采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产尘强度与矿石的比重、湿度以及铲斗附近的风速等有关。根据某露天矿的实测资料,潮湿季节挖掘机装矿时,在没有防尘措施的条件下,装车地点附近空气中的粉尘量为8.7mg/m3,司机室内空气中的粉尘量为6.1mg/m3;干旱季节,装车地点空气中的粉尘量为36mg/m3,对下风侧影响范围达 40m以上。由此可见,挖掘机在铲装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数量主要取决于矿石的比重和矿石的湿润程度。
因此,挖掘机在铲装工作前,可向爆堆表面洒水或向矿石爆堆注入高压水,当矿石的含湿量由4%增加到8%时,其铲装工作面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可从 200mg/m3降至20mg/m3,即工作面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可降低90%。
有关资料表明,爆堆不进行喷雾洒水,挖掘机装运矿石时,在装车点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含量为45.1mg/m3,平均为21mg/m3;爆堆喷水后,在装车地点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最高为1.9mg/m3,平均为1.3mg/m3,最低为0.5mg/m3,降尘效果十分显著。
由此可见,对矿石爆堆进行喷雾洒水,是降低挖掘机工作中产生粉尘的主要措施。在挖掘机作业前方的爆堆上安装喷水枪,提前将矿石喷湿,可以大大减少挖掘机作业的粉尘产生量。防治措施可行。
9.1.4 破碎筛分过程的防尘措施
破碎筛分过程是本项目主要产尘工序。根据本工程破碎筛分工序的粉尘排放量,以及厂址地区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在密闭破碎器进口设置喷雾除尘器,筛分出口设置喷雾除尘器,将粉尘收集后出售,除尘效率可达95%,防治措施可行。
9.1.5 运输过程的防尘措施
(1)运输车辆加盖篷布,严禁超载,以免沿路抛洒,造成二次污染;
(2)运矿道路扬尘防治以定期洒水为主,建设单位配备 1 辆洒水车。夏季、干旱季节每半小时洒水作业 1 次,平时每 1~2 小时洒水 1 次。洒水对降低运输道路的扬尘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运矿道路车辆穿越或经过村庄居民点的路段,加大洒水的频次;
(3)对穿越村庄居民点的车辆实行限速,在居民点两端设置限速标志牌,主要内容包括限速10km/h、禁止鸣号等;
(4)禁止夜间运输矿石,矿石运输只在昼间进行,时间控制在6:00~18:00之间。
(5)配备清扫设备和保洁人员,对道路进行保洁;在道路两侧栽植本土速生乔木,维护管养,防尘降噪;道路两侧建设雾化喷淋设施降尘或配备洒水车辆定期洒水。
执行上述措施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措施可行。
9.2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生产废水治理措施
为减少爆破起尘和运输过程的扬尘,采石场内需进行洒水抑尘,另外,在破碎、筛分过程为防止粉尘污染,需进行喷雾降尘。此部分废水绝大部分被矿石吸收或自然蒸发,极少部分随淋溶产生积水,经集水沟收集至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抑尘。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防治措施可行。
(2)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的粪便水,污水成分较为简单,主要污染物为 COD、SS 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于周边林地、菜地灌溉施肥。防治措施可行。
(3)淋溶、矿坑积水治理措施
开采区及其附近的雨水经开采区周围的排水沟排入矿区的沉淀池,由沟渠收集后,利用自然地势坡度,排往矿区的沉淀池收集;矿区内堆料场和破碎场的雨水排入矿区的沉淀池。上述雨水沉淀后上清液通过水泵抽提用于补充生产用水,用作绿化和各产尘环节抑制尘及喷淋。淋溶、矿坑废水等不外排。
9.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
(1)表土剥离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工程对矿山表面进行剥离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剥离物,本项目矿山采剥比为 0.007:1,表土剥离总量2770m3,表土统一堆放在排土场,在闭矿期用于采矿区复垦绿化。
表土运往排土场贮存,注意做好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护以及复绿等生态建设项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落实排土场截排洪设施,做好排土场的防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的排水,消除水对排土场力学性能弱化的影响;排土场严格按设计落实防洪措施,各期防洪沟及排水管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建设。
(2)弃土石处置措施
    本工程在运营时将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土石、碎石加工工序弃料和石粉、废雷管等。
①废石弃渣可作为填筑路基用料,在本地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将外卖于周边搅拌站。
②弃料和石粉是副产品,作为生产建材和建筑用途外售。
③废雷管由炸药提供方-民爆公司收集带走处理处置。
(2)生活垃圾处置措施
生活区垃圾产生量 5kg/d(1.0t/a,按年生产 200 天计),应在矿山办公、生活区设立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定期运往附近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并要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
经分析,评价认为,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弃土石、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措施可行。
9.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9.4.1 爆破噪声防治措施
(1)采用延期爆破
不仅能够降低爆破的地震效应,还能降低爆破噪声。因为它将总药量分成几段小的药量,故减小了爆破噪声。但实际应用时,还应注意方向效应,以免产生噪声的叠加。实践证明,只要布局合理,采用秒或毫秒延期爆破,可降低噪声强度 1/3~1/2。
(2)采用水封爆破
爆破时,在覆盖物上面再覆盖水袋,不仅可以降噪,还可以防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实践证明,水封爆破比一般爆破可以降低噪声强度2/3。
(3)避免炮孔间的延期时间过长,以防出现无荷载炮孔。
(4)安排合理的爆破时间,避免在早晨或下午较晚时进行爆破。
(5)严密堵塞炮孔和加强覆盖,可大大减弱爆破噪声。
(6)通过绿化降低噪声,采用绿化的方法降低噪声,要求绿化林带有一定的宽度,树木要有一定的密度。
执行上述措施后,爆破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措施可行。
9.4.2 设备噪声防治措施
露天采场及矿石加工厂都位于山区地带,周围300m 内无村落等环境敏感点。因此,高噪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对矿山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应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对高噪声设备采用消声、隔声、减震、绿化和个体防护等措 施。
该项目应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隔声措施: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定期维护。
②减振措施:主要以多孔介质做减振垫,可使声源振动强度减弱,频率降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各种噪声设备的噪声值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削减,削减量在15~25dB(A)以上。另外建议采取绿化降噪措施:在矿生活区种植花草、乔灌结合的绿化带,以
消减噪声对矿生活区和项目周围敏感点影响,使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表 1 中的Ⅱ类标准的要求。设计中采用隔声、减振和个体防护等防噪措施是可行的。
9.4.3 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除了加强对运输汽车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应严禁夜间进行汽车运输,禁止超载、超速、超负荷运行,以减少交通噪声对矿生活区和项目周围敏感点的影响。防治措施可行。
9.5排土场污染防治措施
(1)排土场淋溶水处理措施
本项目排土场位于天然低洼处,自身稳定性较高,排土场淋溶经沉淀后用于自身绿化、降尘。
(2)排土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本次评价提出为控制排土场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应对排土场及时平整进行绿化,排土场每 2 天进行一次洒水降尘,防治措施可行。
(3)排土场水土流失风险防治措施
对排土场堆积部位的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基软弱层的厚度、分布以及力学参数,对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废石场的区域及时提出治理措施。项目东西两处排土场堆高坡角部位设置挡土墙,起到拦截滚石及防范泥石流和反压坡角的作用;排土场地势高处距场地 1.5 米处设置防洪沟,以防止山坡雨水进入排土场,影响排土场的稳定性;排土场堆砌作业时,需圈定危险范围设立警戒标志;排土场服务期满后,要进行处理,覆土造林或种草最大限度减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9.6卫生防护措施
(1)防尘和防暑工作
①采场产尘点,也必须采取喷雾、洒水等湿式作业方式;
②接触粉尘人员必须戴防尘口罩,做好个体防护工作;
③露天采场为自然通风,炎热天气必须采取防暑降湿措施。
(2)对新入厂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不适合从事矿山作业者不得录用。矿山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经鉴定不适合原工种的应及时调离。对接尘、接毒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发现尘肺或其他职业病患者,要及时调离从事的接尘、接毒岗位,定期观察,认真治疗。
(3)矿区生活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水质检查,水质不合格时,不准供给饮用,矿山应设浴室、更衣室。
(4)安全专项投资

本矿安全投资包括预防排水和边坡治理等专项投资,约投资30万元,以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5)预期效果
针对矿山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特点,对粉尘、噪声、振动等污染因素,对火灾、水灾、自然灾害及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矿山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矿山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安全可靠的设备,尽可能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减少和消除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安全因素。预计矿山采取上述各项措施后,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0清洁生产分析和总量控制
10.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实施的目的与意义为:
(1)通过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生产措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环保形象。
(2)通过全过程污染控制和污染物综合利用,实现化害为利,有利于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和环境责任风险,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因此,清洁生产是工程建设、运行应优先考虑的一种环境战略行为。
10.1.1 清洁生产分析方法与指标
石灰岩矿开采国家尚未制定相关清洁生产标准,本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分析。本次评价的清洁生产指标选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水泥工业》(HJ467-2009)中涉及采矿部分的清洁生产指标进行分析。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10.1.2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0.1.2.1 生产工艺与装备
(1)矿山开采
参考类比《清洁生产标准—水泥行业》(HJ467-2009)标准与本项目对比见表 10.1-1。
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矿山生产工艺及装备符合《清洁生产标准—水泥行业》(石灰石矿山开采、破碎及运输)中清洁生产指标等级二级要求,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表 10.1-1 参考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石灰石矿山)与本项目对比表
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本项目情况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开采        采用矿山计算机
模型软件技术; 采用自上而下分水平开采方式;在矿山地形和矿体赋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横向采掘开采;中径深空爆破技术,采用自带空压机的穿孔设备,液压挖掘机或轮式装载机,有供电条件的采用电动挖掘机        采用自上而下分水平开采方式;在 矿山地形和矿体赋存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采用横向采掘开采;中径深 孔爆破技术或浅眼爆破技术;采用 自带空压机的穿孔设备或移动式空 压机供气的穿孔设备,液压挖掘机 或轮式装载机,有供电条件的采用 电动挖掘机        采用自上而下分水平开采方式;采用横向采掘开采;中深孔爆破技术;采用自带空压机的穿孔设备;液压挖掘机或轮式装载机
破碎        单段破碎系统,袋收尘        二段破碎系统,袋收尘        设置三段破碎系统,二级电子脉冲除尘器收尘

运输(矿区至厂区)        采用皮带输送机或溜井-胶带联合运输或汽车-胶带联合运输等运输方式,各转运点配备除尘净化设施        采用矿用汽车或
非矿用汽车运输。各转运点配备除尘净化设施        采用汽运输方
式,各转运点设喷洒水装置降尘
10.1.2.2 资源能源利用
①回采率
本矿山属于小型矿山规模,类比《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中回采率指标,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本项目开采回收率为90%,可知本矿山采矿技术指标等级为三级。
②电耗
矿山年电能消耗量为14000kWh,吨矿石电耗为0.047kWh/t(矿石)。类比《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中电耗指标,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0.047kWh/t(矿石)时,指标等级为一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10.1.2.3 污染物产生与排放
①废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不外排,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②粉尘
破碎、筛分环节设置碎石筛分除尘器;矿石及产品堆放、装卸、转运环节设喷洒水装置;运输道路定期洒水、限速车辆、皮带廊采用密闭措施。经采取防尘措施后,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二级标准限值,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③固体废物
本项目设置排土场,废弃土石排入排土场内,部分废弃土用于矿山复垦使用。
④噪声
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要求。
10.1.2.4 废物回收利用率
①剥离废土石综合利用率
采矿山剥离废土石作为排土场内矿山复垦使用,综合利用率为100%。
②废水回用率
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率 100%,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不外排。
从清洁生产分析,这是符合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的原则,
属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10.1.3 清洁生产分析结果
通过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装备、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分析,该项目属于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符合清洁 生产要求。
10.1.4 清洁生产建议
(1)加强管理力度,节约能源,严格维护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回用设施,确保污水全部循环使用。
(2)露天矿采场应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
(3)本项目矿山回收率 90%,在国内小型规模露天矿中处于基础地位还应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平。
(4)矿山开采工作场面大、开采年限长、矿山剥离造成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因此露天矿的开发建设将对当地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运行及退役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当地植被破坏以缓解水土流失的影响,适时适地进行异地生态补偿,以完善当地的水土保持功能。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在矿区建设运行初期就制定多年后矿山生态恢复方案,这是符合矿区开发建设关于清洁生产从源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因素和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的原则。
(5)建立清洁生产管理指标体系 按照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指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管理:
①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②在生产过程中,制定定额管理制度,考核水耗、能耗、回收率、贫化率、废石综合利用率,应居同行业领先。
③对相关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应优先选择生产过程满足环保要求的相关方。
④加强技术基础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落实清洁生产措施的素质。严格岗位责任制,实施节奖超罚的管理制度,使清洁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⑤开展清洁生产审计,通过筹划→评估→方案筛选→可行性论证→方案实施过程的不断实施,深化企业清洁生产。
10.2总量控制
本项目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用于工业场地绿化等,不外排。 本项目运行后无 COD、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零。
由于本项目的废水不外排,废水总量控制建议值:COD为0t/a,氨氮为0t/a。 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均为机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产生量较小,并且基本为无组织排放,排放的污染物均可以被周边的树木吸收,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环评建议,该项目不申请总量控制标准。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衡量建设项目所需投入的环保投资和能收到的环保效果,以评价拟建项目的环境经济可行性。因而在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除计算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资费用外,同时还需估算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以实现增加地区的建设项目、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至于造成区域环境污染,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1.1环保投资
本项目环保设施总投资为 8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50万元的 23.7%。具 体见表 11.1-1。
表 11.1-1 项目环保投资单位:万元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治理措施        数量        投资估算
(万元)


废气        开采区、排土场、运输道路        道路、排土场扬尘        洒水车        1 辆        10
        矿石加工
区        破碎、筛分        喷雾除尘装置        1 套        3

废水       
整个矿区        水土流失        截、排水沟        -        1
                        沉淀池、抽取沉淀上清液水泵        1 座/1 个       
2
        生活区        生活污水        化粪池        1 座        0.5
固体
废物        生产区        堆放场        地面防渗、硬化处理、防洪沟、               
3
        生活区        生活垃圾        垃圾桶        4 个       
0.5
噪声        整个矿区        噪声设备        减震装置        若干       
3

态        整个矿区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土地复垦措施、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闭矿期生态保护措施       
60
合计        -        83
11.2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1.2.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间接经济效益:
(1)本项目的员工人数为 10人,为当地带来10个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2)本项目水、电、物料等的消耗为当地带来间接经济效益;
(3)本项目作业机械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购买使用,将扩大市场需求,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
(4)本项目矿山技术经济效益评价采用潜在价值和总利润法对矿山进行概略性评价如下:
经初步估算,石灰岩毛料开采、加工、及税费总成本约11元/t,目前销售价15元/t,扣除综合成本11元后,每吨矿石可盈利4.0元,按30万t/a 生产规模计算,
矿山每年可盈利 120万元,总盈利408万元,经济效益好。
11.2.2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的开工建设运营过程中,创造了就业机会,开拓了就业渠道,带 动了当地建材生产和销售业的发展,间接地增加了民工和外来工的收入;
(2)项目的建设满足了建筑业、房地产业、桥梁等钢筋混凝土的制造,公路路面、河流、湖泊和鱼塘堤岸的建设等方面及其它基础设施行业日益增长的需 要,将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1.3 项目环境效益
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可以保证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开采终了的复绿措施),保护项目及其附近土壤及生态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到破坏,防止水土流失。
项目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将项目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于矿石加工区绿化、洒水抑尘,起到保护水环境的作用。
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以使项目爆破、筛分、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敏感点的危害。
项目通过各种降噪措施来达到隔声、消声、减振的目的,使噪声值达标排放,避免了项目周围的声环境因项目的建设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11.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工程建设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但工程建设和运行会对周围环境形成一些负面影响,如:施工期施工噪声、废水、扬尘、废气的排放可能造成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程占地、采矿对区域生态环境有影响;运营期的生产粉尘、生产废水、噪声、固废、生态影响、景观影响等,都会给环境受纳体带来影响。
要减弱工程自身带来的环境损失,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尽管会增加工程投入和运行成本,给工程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是,无论从环保角度上讲,还是从工程整体效益方面考虑,必要的环保投入是必需的,这对区域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声学环境都将起到有力的保护作用,以实现工程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与此相比,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带来的部分环境损失是局部的、小范围的,部分环境损失经采取适当措施后可予以弥补。
综上所述,工程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果来看,是可行的。

















12产业政策、规划相符行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2.1产业政策及相关政策相符性分析
12.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建筑用灰岩开采及加工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视为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12.1.2 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其相关内容与本项目符合性分析见表 12.1-1。
表 12.1-1 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对照表
序号        相关规定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分析



1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        本项目矿区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符合

2        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 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        本项目周边主要为县道,不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       
符合

3        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
资源。        经核定本项目不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        符合

4        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冶
炼汞、砷、铅、锌、焦、硫、矾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本项目为石灰岩开采,开采工艺成熟。       
符合

5        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
复利用的、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本项目占地主要为灌草地,生态环境可恢复。       
符合

6        限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和自然保 护区(过渡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 保护区(过渡区)。        符合

7        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
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 矿产资源。        经核定本项目不涉及生态脆弱区。       
符合

8        矿产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要求,选址、布局应符合所在地的区域发展规划。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规划要求。       
符合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2.1.3 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石灰岩开采,属于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沿江、沿河、沿湖、沿库、沿海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造成破坏的,开发者必须限期恢复,已停止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必须及时做好土地复垦。”
本项目矿区划定范围与实际开采范围不在划定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矿区内无有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时采取先剥后采、 水平台阶式开采、微差爆破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艺,闭矿后也将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12.1.3 与《宁远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符合性分析
根据《宁远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本项目不在宁远县城规划范围内,地处清水桥镇胡家村山岭中,不与城市规划相冲突。
12.1.4 与《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符合性分析
    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功能分区”,永州市划分了5个限制开采区和33个禁止开采区。本项目不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采区内。项目与《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相符。
12.2选址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矿山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山岭上,矿区占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公益林,也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开采边界是按照矿区内岩石出露地层及范围进行划定的,边界内无其他矿权设置。
矿区开采强度较小,采取措施后粉尘产生量不大,扩散范围有限,影响主要局限在矿区范围内,对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且矿山附近山体植被成片连续分布,因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较高使得植被以灌木和人工果树为主,开采矿山导致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有限。项目所在区域无其他大中型工业污染源;采石场周边300m内无居民、学校、医院等极敏感目标。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矿区选址合理。
12.3排土场设置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排土场规划设置在采矿区东南面,占地面积达2448m2。为防止排土场水土流失,排土场的上方种植乔木,提高排土场的稳定性,对排土场堆积部位的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基软弱层的厚度、分布以及力学参数,对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废石场的区域及时提出治理措施。排土场堆高坡角部位均设置挡土墙,起到拦截滚石及防范泥石流和反压坡角的作用;排土场堆砌作业时,需圈定危险范围设立警戒标志;排土场服务期满后,要进行处理,覆土造林或种草最大限度减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落实排土场截排洪、拦渣坝及挡土墙等设施,做好排土场的防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的排水,消除水对排土场力学性能弱化的影响。因此,该项目排土场的位置及容量设置合理,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3.1环境管理
13.1.1 环境管理目的
环境管理的目的是对损坏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既达到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量的限制。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运行期的各种生产活动及风险事故。无论是各种生产活动,还是风险事故,都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环保、安全、高效地生产,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落实各项环保和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规范企业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预防,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使企业真正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 益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3.1.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项目生产的实际需要,石灰岩矿项目应设置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定员 1 人,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①贯彻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办法  (包括生态环境管理办法);
②建立建全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并实施检查和监督工作;
③拟定企业的环保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配合企业领导完成环境保护责任目标;
④组织企业环境监测工作,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建立监控档案;
⑤协调企业所在区域的环境管理;
⑥开展环保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素质;
⑦负责厂区绿化和日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⑧接受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督,按要求上报各项环保报表,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13.1.3 环境管理任务
本项目不同工作阶段环境管理计划见表 13.1-1。
表 13.1-1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表
阶段        环境管理主要任务



建设期        ①按照工程环保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②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与年度环境管理工作计划;
③建立施工期环保档案,确保工程建设正常有序进行;
④建立施工期规范化操作程序与环境监理制度,监督、检查并处理施工中偶发的环境污染纠纷;
⑤监督和考核各施工单位责任书中任务完成情况;
⑥认真做好各项环保设施施工监理与验收,及时与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沟通。




试生产期        ①对照环评文件、批复文件及设计报告核查环保设施落实情况;
②检验环保工程效果和运行状况,建立记录档案,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
③检查环保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理资料档案等是否健全;
④试生产前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试生产申请报告,配合竣工检查和验收;
⑤委托有资质环保单位编制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环保设施进行现场检查;
⑥总结试运行经验,针对存在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出补救措施方案;
⑦组织编制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生产期        ①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②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及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③申报排污许可证,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卡,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④按照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开展定期、不定期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⑤完善环境管理目标任务与企业污染防治措施方案,配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⑥加强国家环保政策宣传,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⑦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减污增效;
⑧参与编制企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⑨负责编制企业年度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闭矿期       
①严格执行《土地复垦条例》的规定;
②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③做好闭矿前后的工作管理;
④加强露天采矿场、排土场服务期满后,应对其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并及时封场和复垦;
⑤监控场地建筑物拆除及建筑垃圾清理情况;
⑥监控覆土绿化情况及实施效果,土地恢复面积等;
13.2环境监测计划
13.2.1 环境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工程主要污染源监测分析、资料整理、编制报表、建立技术文件档案,可为上级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规划、管理及执法提供依据。
13.2.2 环境监测机构及职责
环境监测按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进行,应由有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任务,监测时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并定期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监测结果。环境监测机构对本项目的职责主要有:
(1)测试、收集环境状况基本资料;
(2)对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3)整理、统计分析监测结果,出具监测报告。
13.2.3 环境监测计划
本项目环境监测包括两部分:一为竣工验收环境监测,二为营运期常规环境监测。
(1)竣工验收监测
本项目投入试生产后,企业应及时进行验收,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环保“三同时”设施组织竣工验收监测,并编制竣工验收监测方案,报主管环保部门备案后实施。
(2)营运期的常规监测
营运期环境监测分为污染源监测和环境敏感因素监测,具体监测计划见表13.2-1。









表 13.2-1 营运期监测内容及计划
监测内容        主要技术要求        监测点位        报告制
度        监督机构

空气环境       
1.监测项目:TSP;
2.监测频率:每半年 1 次,连续 3 天;        周围环境保护目
标点及采矿场、 排土场、工业场地等场界       
报市环保局       
宁远县环 保局

噪声        1.监测项目:等效 A 声级;
2.监测频率:每半年 1 次,连续 2 天,昼、
夜各 1 次;       
厂界及运输道路 两侧敏感点        同上        同上

固体 废弃物        1.监测项目: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处置方 式;
2.监测频率:不定期;        排土场        同上        同上
水土流失        1.监测项目:水土流失模数、流失量、灾 害监测、水保设施效益监测; 2.监测频率:每年 1 次;        排土场、采场        同上        水利局
13.3 排污口管理
排污口是企业排放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通道,强化排污口的管理是实施污染物控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区域环境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科学化、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根据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将排土场作为排污口管理的重点,实行规范化管理;排土场参照 GB15562.2-1995 的规定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并且标志牌高度距地面不小于2m;使用国家环保局统一印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根据排污口档案管理内容要求,将主要污染物数量、排放去向、立标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纪录于档案。根据前文分析,项目废水均综合利用,本项目不设废水排污口。
13.4竣工验收环境监测和调查要求
矿产开发是以生态影响为主的生态型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的要求主要为:
(1)监测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声学环境质量,确保项目营运后评价区环境质量能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标准。
(2)检查建设项目建设期、生产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工程设计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所提的气、水、声、固体废物等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
(3)调查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措施(绿化面积、截排水沟)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
(4)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期、施工期环境保护满意度,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13.5 竣工环保验收清单
本项目竣工验收环保清单见表 13.5-1。
表 13.5-1 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治理
项目        污染源        主要治理措施        位置        数量与
规模        验收标准







废气 处理       





矿山及 工业场 地        剥离、钻孔、 爆破、铲装等        配洒水降尘装置、湿 法爆破、采矿工作面 进行洒水降尘        爆堆、采 矿工作面进行洒水       

1 套        《大气污染 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破碎、筛分过程产生的粉尘        密闭破碎,进口设置 喷雾除尘器;筛分出 口设置喷雾除尘器, 将粉尘收集后作为商品出售       

生产线       

1 套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排土场扬尘        绿化、定期洒水抑尘        排土场        -       
                运输粉尘        运输车辆加盖篷布、 定期洒水抑尘、限速        运矿道路       
-       
-

废 水 处 理        生活区        生活污水        化粪池        生活区        1 座        综合利用不
外排
        矿山        雨水、淋溶        沉淀池        采矿区        1 座
        沉淀后回用生产降尘
                生产废水        沉淀池                1 座       



固体 废物 处理       

矿山        表土        存放于排土场,作为
闭矿后生态恢复种树植草       
采矿区       
1 个       

综合利用
                废石及沉渣        外卖        采矿区        -       
        工业场 地       
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后由环卫
部门运至垃圾场处理       
生产区       
1 个       
处置率100%




噪声治理       



矿山        爆破噪声        合理安排爆破作业
时间,禁止夜间爆破;采用多排延时爆破,降低噪声       

生产区       
1 套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 类
                设备噪声        选用低噪、消声设备、合理布局,并加强设备保养;破碎机、筛分机安装减震设施        生产区        1 套       
                运输噪声        注意控制车速,禁鸣
喇叭,定期保养和大 修高噪声车辆消声器、刹车机构、发动机罩、车体板件等涉噪设备,合理安排运输时段等        矿区        1 套       

绿化        在采矿区边界与排土场选种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常绿乔木与速生 落叶乔木,如杉木、马尾松、楠竹等。        满足水土保
持方案,与周 边景观要求


生态        矿山开采形成的凹陷采坑利用排土场废土充填,充填后恢复为林地;排土场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乔木品种;工业场地地面建筑、设施临时占用采矿用地及林地,矿山闭坑后需拆除,然后翻耕土壤、植树,复垦;        满足水保要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水土 流失        修建挡土墙、防洪沟;矿区设置沉淀池、截水沟,开采结束后对厂区进行绿化。        满足水土保 持方案及土 地复垦要求
环境 管理        设立环保科,建立环境管理制度。
        环保设施、环境管理规章制度、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
13.6 闭矿期生态恢复验收要求
项目退役期生产办公生活区的建筑回填采空区;退役期排土场产生的废土石 将进行覆土绿化;退役期矿山停止生产,水、气、声、固废等主要污染源将消失, 采空区将进行彻底的生态治理与恢复。退役期总体看来,退役期污染源较少,污染物产生量小。退役后防治措施验收一览表见表13.6-1。
表 13.6-1 项目退役期防治措施验收一览表
治理
项目        污染源        主要治理措施        位置        验收标准
生态        退役期生产生活办公区的建筑将拆除,拆除产生的固体废物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排土场堆放的废土石将用于复垦、复绿;采空区将进行彻底的生态治理与恢复        采矿区、排土场、生活区、场内道路等        满足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地复垦的要求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4.1.1 项目概况
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山岭,距宁远县城直线距离约3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6′,北纬25.56′。
建设单位于2017年12月委托湖南天源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报告》、《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为矿区矿权设置提供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单位提供的资源储量报告,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矿区面积 0.019km2,其标高上限为+525m,下限+475m,矿山范围内,共估算保有122b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石量114.5万吨,可采灰岩储量103万吨。建设单位设计规模为年开采30万吨石灰岩,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服务年限3.4年,开采后加工成90mm以下的碎石,外运出售。
14.1.2 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根据现场监测和调查,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 SO2、NO2、TSP、PM10日均浓度值均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值,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2)地表水
项目周边无地表水体。
(3)声环境
评价区域内敏感点的噪声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Ⅱ类区标准,周围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
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为主,价区域内无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状况良好。
14.1.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在落实相应水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正常工况下不排放污废水;淋溶、矿坑积水经集水沟收集至沉淀池,沉淀后用于矿区降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菜地和绿化灌溉施肥。项目废水不外排,因此项目生产建设对地表水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工程采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很小。采矿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仅局限于各采矿点下局部地段,对区域地下水影响不大。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主要大气环境影响来自于钻孔、爆破、运输、装卸、破碎、筛分、输送和产品运输等处产生的扬尘和粉尘。采用湿式钻孔、凿岩配除尘器技术,中深孔爆破技术降低扬尘产生;对运输、装卸过程的产尘点进行洒水降尘,对破碎、筛分和输送过程中的产尘点采用喷雾除尘器进行行收尘、除尘。
本项目矿区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为粉尘,项目防护距离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矿场开采区无组织排放粉尘最大净增浓均小于《大气污染物 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浓度限值1.0mg/m3。大气环境周边无超标点,故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因此,在采取项目的降尘措施后,项目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粉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在敏感点的预测值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对敏感点影响不大。
(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来自于采矿和矿石加工机械设备,矿山主要机械设备噪声源有潜孔钻机、挖掘机、自卸汽车等,矿石加工主要机械设备噪声源有颚式破碎机、破碎机、圆振筛等。
根据预测分析,本项目矿山采场作业区 3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敏感点远离矿山噪声影响范围,不存在噪声扰民现象。
工业场地3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矿石破碎、筛分生产只在白天进行,环境保护目标居民点距工业场地大于300m,远离工业场地噪声影响范围,不会对居民产生噪声影响。
(5)爆破振动效应影响评价
项目采用多排分段微差爆破,控制每次爆破的最大装药量不超过500kg。按最大装药量估算,爆破噪声传播到200m时,噪声预测值最大为59.66dB(A),因此露天采场场界 200m 以外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中昼间 60dB(A)要求。
矿山周围居民点建筑均在矿山最大安全防护距离之外,爆破噪声、爆破振动对矿山周围居民点建筑影响较小。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剥离过程的剥离物主要是覆盖在石料表面的植被、表土等,可排放至矿区东西两侧面的排土场,矿山闭坑后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采场供矿山复垦使用,排土场位置应立即植树覆绿,还原成原始地貌。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分类进行收集、堆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并要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
只要建设方及时收集,注意存放、保管和综合利用,则这部分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分析,项目产生的各固体废物均有相应的处置方式,不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项目认真落实各固废的处置,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落实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对外界环境影响不明显。
(7)放射性污染分析
根据《宁远县候坪日鸿采石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体内未发现强烈的多金属矿化,矿石耐风化、抗腐蚀能力强,化学稳定性较好,含有害化学元素成分较低,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内、外饰面以及其他一切建筑的内、外饰面,完全满足建筑用石材一般用途所规定的品质要求。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开采进度定期对矿石的放射性进行检测,确定矿石的内照射指数及外照射指数及矿石适用的范围。防止放射性对开采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同时对使用的工程受到影响。
14.1.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开矿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矿山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降到最小,并尽快进行生态恢复。这也是矿山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运营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合理的矿山布局和施工计划。②加强护坡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③边开采边治理的生产模式的形成。④植被恢复方案。
矿山服务期满后,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后期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工作,为防止工业场地、采区环境污染,应进行关闭并按照复垦方案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对场地进行平整、压实、绿化等。矿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开采结束后及时对采矿场工业场地、排土场等生产设施及办公生活建筑及硬化地面进行拆除和清理。②对场地进行平整,完善疏通雨水排水系统,对矿区内凹凸地填平,为场地绿化粗创造条件。③对矿区溪水沟自然水流形态予以保护,清除河道弃渣,应保证不淤、不堵、不漏、不留工程隐患,不阻隔自然水流。④对采矿场建筑占地、裸露空闲地及矿区排土场进行场地整治,由于矿区海拔高,植被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对排土场及矿区工业场地进行挡墙防护和土地整治后,应进行平整和覆土,覆土厚度可考虑 30~40cm,覆土应优先使用基建期剥离保留的草土,植被自然恢复。⑤对采矿场空地采取生物措施时,应事先做植被恢复性试验,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进行优化;同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绿化品种与周围生物群落景观一致。⑥根据“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责任相平衡”的原则,建设单位应缴纳生态恢复保证金;同时企业投入一定资金进行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在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由企业委托专业林业养护机构对矿区植被进行恢复。⑦矿山关闭后,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办理闭坑或停办手续,及时编制矿山闭矿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按规定的时间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并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闭坑或停办,同时可取回矿山恢复保证金。⑧通过矿山生态恢复措施,使破坏的植被和地貌形态基本得到恢复和重建,使矿区在人为努力下,形成新的自然复合体,植被群落和动物种群逐渐趋向多样化,生态系统 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持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单元的连续性、整体性。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不断得到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可基本恢复到开采前水平。因此,闭矿期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14.1.5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本次环评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了防范措施,在采取防范措施后,风险事故概率可降低到最小。
14.1.6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结论
(1)大气环境污染物防治措施
采石场采石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矿石的钻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等工序产生的粉尘以及爆破时产生的废气污染,其中爆破、破碎过程的粉尘为主要污染源。根据爆破作业的特点,建议采取洒水、碎石除尘器除尘等方法减少粉尘的污染,特别是在爆破过后定期在矿区洒水喷淋以减少汽车的扬尘污染。考虑到爆破作业时间短,本项目每 3 天爆破一次,每次爆破时间在10~20 分钟不等,污染物易扩散,且矿区周围 300米范围内没有村落,矿区的剥离物较少,开采的矿石纯度高,表层土少,产生的粉尘易于沉降,采取洒水喷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
(2)地表水环境污染物防治措施
为减少爆破起尘和运输过程的扬尘,采石场内需进行洒水抑尘,另外,在破碎、筛分过程为防止粉尘污染,需进行喷雾降尘。此部分废水被矿石吸收或自然 蒸发,不外排。防治措施可行。
生活用水主要职工粪便排泄水、日常办公生活用水,污水成分较为简单,主要污染物为 COD、SS 等。生活污水经收集池沉淀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于绿化和菜地灌溉施肥,防治措施可行。
矿区淋滤水主要污染物是 SS。为了减少淋滤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排水沟收集矿区淋滤水,将淋滤水收集引入沉淀池处理后,澄清水可回用于生产除尘用水。沉淀池的设置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在运营时将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土石、碎石加工工序弃料和石粉、废雷管和生活垃圾等。
①表土运往排土场贮存,注意做好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护以及复绿等生态建设项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落实排土场截排洪设施,做好排土场的防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的排 水,消除水对排土场力学性能弱化的影响;排土场严格按设计落实防洪措施,各期排水沟以及排水管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建设。②废土石、弃料和石粉是副产品,作为生产建材和建筑用途外售;③废雷管由炸药提供方-鹤民爆公司带走处理处置;
生活区垃圾产生量 0.5kg/d(1.0t/a,按年生产 200 天计),应在矿山办公、 生活区设立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定期运往附近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并要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杀灭害虫,以免散发恶臭,滋生蚊蝇。
经分析,评价认为,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弃土石、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措施可行。
(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爆破时采用延期爆破、水封爆破。避免炮孔间的延期时间过长,以防出现无荷载炮孔。安排合理的爆破时间,避免在早晨或下午较晚时进行爆破。严密堵塞炮孔和加强覆盖,可大大减弱爆破噪声。通过绿化降低噪声,采用绿化的方法降低噪声,要求绿化林带有一定的宽度,树木要有一定的密度。执行上述措施后,爆破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措施可行。
露天采场及矿石加工厂都位于山区地带,周围300m内无村落等敏感点。因此,高噪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对矿山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应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对高噪声设备采用消声、隔声、减震、绿化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另外,建议采取绿化降噪措施:在矿生活区种植花草、乔灌结合的绿化带,以消减噪声对矿生活区和项目周围敏感点影响,使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表 1 中的Ⅱ类标准的要求。设计中采用隔声、减振和个体防护等防噪措施是可行的。
交通噪声加强对运输汽车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严禁深夜(22:00-6:00)进行汽车运输,以减少深夜交通噪声对矿生活区和项目周围敏感点的影响。防治措施可行。
(7)进一步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
尽量减少对工业场地附近的植被破坏,在采矿过程中,应边采边复垦,减少水土流失和加快生态恢复。在运输粉料时应采用密封性好的运输设备,并加盖蓬布,防止沿途洒漏。为进一步减轻噪声对矿区工作人员的影响,建议对重点高噪声设备(如空压机、切石机等)做进一步降噪处理,另外需加强场地的绿化,消减噪声向外传播的强度和范围。为减少采矿废石排放量,尽量实现综合利用,建议进一步调查采矿废石的成分组成,根据废石成分考虑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对排土场进行定期观测,防止排土场滑坡,服务期满后,对排土场及其它工业场地、边坡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14.1.7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结论
本项目开发的矿石原材料和产品都具很高的清洁性,矿山采矿回采率96%,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100%,故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
本项目采用露天开采,对矿体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合理安排废土石堆存方式,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实行清污分流和废水沉淀池处理等措施减少了废水排放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从原材料和能源使用开始,直到产品的应用,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从源头控制了污染,能耗、水耗较低。总体来说,该矿山清洁生产水平在国内中小型矿山采矿生产中属先进水平。
14.1.8 污染物总量控制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按国家总量控制要求,由于本项目的废水不外排,废水总量控制建议值:COD 为0t/a,氨氮为0t/a。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均为机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产生量较小,并且基本为无组织排放,排放的污染物均可以被周边的树木吸收,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建议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标准。
14.1.9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14.1.9.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结论
本项目主要为建筑用石灰岩的开采及破碎加工,属于采矿业中的非金属矿采选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范畴,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其相关内容,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山岭上,不在城区范围内,不予《宁远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冲突。
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功能分区”,永州市划分了5个限制开采区和33个禁止开采区。本项目不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采区内。项目与《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相符。
14.1.9.2 选址可行性分析结论
本项目矿山位于宁远县清水桥镇胡家村山岭上,矿区占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公益林,也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开采边界是按照矿区内岩石出露地层及范围进行划定的,边界内无其他矿权设置。
矿区开采强度较小,采取措施后粉尘产生量不大,扩散范围有限,影响主要局限在矿区范围内,对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且矿山附近山体植被成片连续分布,因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较高使得植被以灌木和人工果树为主,开采矿山导致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有限。项目所在区域无其他大中型工业污染源;采石场周边300m内无居民、学校、医院等极敏感目标。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矿区选址合理。
14.1.9.3排土场设置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排土场规划设置在采矿区东南面,占地面积达2448m2。为防止排土场水土流失,排土场的上方种植乔木,提高排土场的稳定性,对排土场堆积部位的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基软弱层的厚度、分布以及力学参数,对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废石场的区域及时提出治理措施。排土场堆高坡角部位均设置挡土墙,起到拦截滚石及防范泥石流和反压坡角的作用;排土场堆砌作业时,圈定危险范围设立警戒标志;排土场服务期满后,要进行处理,覆土造林或种草最大限度减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落实排土场截排洪、拦渣坝及挡土墙等设施,做好排土场的防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的排水,消除水对排土场力学性能弱化的影响。因此,项目排土场设置合理。
14.1.10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建设单位在环评期间将项目基本情况及环评情况进行了网上公示,并在周边村庄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被调查者均支持本项目的建设(项目公参由建设单位负责,单独装订成册与报告一并送审)。
14.1.11总体结论
宁远县候坪日鸿石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和宁远县城总体规划,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在正常运营后对周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在运营期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不利影响,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前提下,加强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做到污染物的排放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生态环境在闭矿期得到有效恢复。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因此从环保角度出发,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4.2 建议
(1)本项目基础资料均由建设单位提供,并对其准确性负责。建设单位若未来如需增加本报告书所涉及之外的污染源或对其使用性能进行重大调整,则应按要求向有关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并按污染控制目标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2)项目建设的同时,应确保环保设施的建设,落实污染治理方案和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做到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企业开始生产前,应聘请有资质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生产不对周围敏感点造成安全损害。
(4)生态保护是矿山项目必须重视的环保工作。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影响,确保项目建设前后当地生态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本建设项目必须认真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生态恢复和植被复垦等措施。
(5)矿山建设项目与周边民众关系密切。本建设项目需重视开发过程中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专门的部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建议项目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报告书制度,每年度以文字报告形式向社会以及周围民众公布上年度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风险管理以及清洁生产等方向取得的 成效以及拟采取的改进措施等,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6)本项目在未经林业部门批准林业用地许可下不得实施。
(7)项目开始运营前,项目区排土场、生产区、生活区必须到国土部门办理临时用地许可证。
(8)建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9)调整平面工业广场位置。将工业广场位置调至靠近采矿区,具体见附图2。
(10)建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爆破施工,并签订协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5 12:53 , Processed in 0.1545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