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中心医疗区、康复保健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第二次公示 (一)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嘉禾县中医医院位于嘉禾老城区,始建于1964年,是嘉禾县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特色医院,也是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拥有三个省级重点专科,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一个国家级建设项目,担负着嘉禾县及周边地区约40多万人口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等任务。 嘉禾县作为湘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人口不断增长,病人不断增加,嘉禾县中医医院现有门诊面积、住院面积、床位编制等已不能满足病人医疗保健的需求。而目前,嘉禾县内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旧城区的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城关镇卫生院5家。根据嘉禾县“东延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向北发展迅速,目前,新区域的医疗设施尚属空白,根据雅克设计院正编制的《嘉禾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期)》(预计2010年9月组织评审和报批),在新城区嘉园路与嘉宾路之间已经规划一块医疗用地,嘉禾县中医医院投资9317万元,对现有嘉禾县中医医院实施整体搬迁至此,建设一个“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的中医特色医院。 (二)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⑴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①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动力式的施工机械作业,施工现场挖掘、混凝土现场浇注、装卸、运输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同时作业时,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源强声级80~105dB(A),声级较高。但由于施工噪声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终止,影响不大。 ②生产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来源于洗砂和混凝土养护等,这些废水特点是悬浮物较高;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周围的水体有一定的影响。 ③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扬尘、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 ④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⑵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工程分析,营运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①营运期大气污染源: 工程气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发电机废气和食堂油烟废气等。 ②营运期水污染源: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医疗废水经一级消毒工艺后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到GB18466-2005表2中的排放标准,排入钟水河。 ③营运期噪声源:项目主要的噪声设备有风机、水泵等,噪声值约85~100dB(A)。 ④营运期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医疗废物、药渣、污泥以及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三)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机动车尾气排放负荷较小,场地扩散条件较好,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发电机只作备用,运行时间甚少,燃料含硫量低,无需设置专门脱硫装置,通过内置排气管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食堂油烟废气采用静电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治理措施可行。 (2)水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建设单位对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设计≥400t/d;一级消毒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采用一级消毒+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对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排放标准。 (3)噪声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停车场的位置设置指示牌,对于一些机械设备减振垫、消声器等,院界噪声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4类标准,防治措施可行。 (4)固废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实行分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收集,清运至城市垃圾中转站;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医发[2003]287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380号令,2003年6月16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和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6号)和本“报告书”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一章)的具体措施进行收集、贮存、转运。 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①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表明,SO2、NO2、PM10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二级标准要求,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②地表水质量现状:钟水河三个监测断面监测因子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较好。 ③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 (2)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 ①本项目发电机废气通过内置排气管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由于项目地上停车场为露天车位或四周无围墙,通风性能好,加之机动车尾气排放负荷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顶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②本项目医疗废水采用一级消毒处理措施后,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排放废水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排放标准,排入钟水河,对水环境影响不明显。 ③本项目产生的噪声经降噪处理,距离衰减后,各噪声源对院界噪声贡献值较小,叠加本底值后,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2、4类标准限值,噪声对声环境影响轻微。 ④本项目一般固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医疗废弃物可自行消毒回用的由中医院高压锅蒸汽消毒回用,其余的按郴州市规划,集中到郴州市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统一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经浓缩、脱水、无害化处理后及时外运,妥善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小。 ⑤本项目属社会福利性项目,在设计时须考虑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建议建设方在项目设计时,对于各大楼临公路的一侧设计为隔音窗或隔音墙,或在院东界内侧种植高大树木,以减小交通噪声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3)环保政策结论 ①嘉禾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二十五条,13、基本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服务设施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②项目建设地位于嘉禾县新城区中部嘉园路与嘉宾路之间,根据雅克设计院正编制的《嘉禾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期)》(预计2010年9月组织评审和报批),在新城区嘉园路与嘉宾路之间已经规划一块医疗用地,现状用地是荒地。该建设用地的水、电、交通、环境、地质等条件均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符合《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和正在规划的嘉禾县新城区总体规划,选址合理。 ③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现有地势,按照功能进行平面布置,井然有序。从整体上看,本项目平面布置合理。 (4)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理控制结论 ①清洁生产:通过采取上述节能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产生间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更好的保护了环境。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迁建后的嘉禾县中医医院医疗卫生水平可达到国内一般水平。 ②达标排放:经过各污染处理措施处理后,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基本可做到达标排放。 ③总量控制:根据本项目行业生产特点及对项目污染源及其源强的分析,结合《“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核查 》(征求意见稿)及嘉禾县“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根据本报告项目污染源排放量结果,本报告确定COD和NH3-N为本项目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工程建成后,总量控制指标建议COD为7.1t/a;NH3-N为1.78t/a。 (5)其他结论 ①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调查表明,100%被调查公众(单位和个人)赞成本项目的建设,并希望工程早日建成运营。 ②工程从项目成立到投产运行及其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公司应成立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及仪器设备,完成日常的环境管理及监测工作,形成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 ③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6)评价总结论 嘉禾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中心医疗区、老年康复保健区)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位于嘉禾县新城区中部嘉园路与嘉宾路之间,符合《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3—2020)》和正在规划的嘉禾县新城区总体规划。环保措施按本“报告书”要求,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现阶段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项目实施后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小,能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当地公众赞成本工程的建设。工程贯彻“清洁生产、污染全程控制、达标排放”的环保方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没有制约因素。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衡量,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查阅简本的起止时间:2010年9月25日至10月11日
(六)征求公众参与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嘉禾县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请简要说明原因 (七)征求公众参与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信件或者E-mail对本项目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1、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嘉禾县中医医院 联系人:刘院长 联系电话:13787759457 2、承担环评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名称: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731-85066890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2010年9月25日至10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