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_~ 于 2018-5-21 14:00 编辑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1×660MW)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会验收组意见
2018年5月16日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1×660MW)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会议。验收小组由工程建设单位(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环评单位(长春安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验收调查单位(吉林省境环景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监测单位(吉林省新普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及特邀3名专家(名单附后)组成。验收小组现场查看并核实了本项目建设运营期配套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情况。会议听取了建设单位和验收调查单位的介绍汇报。 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条例》以及企业自行验收相关要求,经认真研究讨论和质询,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双辽市郑家屯的西北部,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1×660MW)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部在现有厂区内进行,改造内容不新增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实际投资3933.78万元完成对5号机组原有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该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2018年4月工程竣工。 2017年11月由长春安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1×660MW)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7年12月18日吉林省环境保护厅以吉环审(表)字[2017]145号文予以批复, 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针对5号机组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该工程对5号机组除尘、脱硫、脱硝等相关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满足国家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要求。 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1、废水 本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脱销系统改造后不新增用水量及废水产生量;湿式电除尘位于脱硫塔顶部,产生的除尘废水混入脱硫废水一并处理;脱硫系统改造后石灰石用量不增加,因此脱硫石膏浆液及脱硫石膏脱水过程产生的废水量不增加,混合后的湿式电除尘除尘废水和脱硫废水排入项目厂区内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站处理,企业依照中水回用原则,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浆液制备系统用于脱硫剂浆液等的制备,全部回用不外排。 2、废气 锅炉燃煤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烟尘、SO2等),烟气经SCR脱硝装置(脱硝效率大于90%)脱硝(脱硝剂为液氨),电除尘(对原电除尘器四、五电场进行脉冲电源改造)除尘,再经过石灰石-石膏湿法吸收塔(脱硫效率达98.94%以上),最后经湿式电除尘器(电除尘和湿式电除尘综合除尘效率为99.983%)最后通过210m烟囱高空排放。 三、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1、废水 本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不新增员工,无新增生活污水,其他生产废水均不外排。 2、废气 5号机组锅炉湿式电除尘器后外排烟气中烟,尘、SO2、NOX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9mg/Nm3,10mg/Nm3,22mg/Nm3,监测结果满足《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超低排放要求;汞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为0.0033mg/Nm3;氨最大排放浓度为0.155mg/Nm3,监测结果满足《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6.1.4的标准要求,氨的最大排放速率为0.18kg/h,监测结果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5号机组脱硝装置1侧烟道的两日脱硝效率90.48%—93.88%,平均脱硝效率为92.15%;2侧烟道的两日脱硝效率91.32%—93.88%,平均脱硝效率为92.08%,5号机组脱硝装置的平均脱硝效率为92.11%。 5号机组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913%-99.956%,5号机组电除尘装置的平均除尘效率为99.941%;5号机组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60.87%-81.25%,平均除尘效率为72.39%,双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协同除尘平均除尘效率为99.984%。 5号机组锅炉脱硫塔的脱硫效率为99.08%-99.61%,平均脱硫效率99.37%。 厂界颗粒物最大监测浓度为0.088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要求;厂界氨最大监测浓度为0.236mg/m3,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标准要求。 四、验收结论 根据该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和现场检查,项目环保手续完备技术资料齐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表及其批复所规定的各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外排污染物符合达标排放要求达到竣工环保验收要求。验收组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1×660MW)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五、建议和要求 1、加强运营期环境管理工作; 2、在线监测数据体现工况; 3、完善编制依据; 4、修改、完善验收监测报告,规范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