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施工期产污流程分析 项目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生产,本次环评属于补评。项目施工期主要为设备安装与车间隔离,根据现场调查和建设单位回顾,项目施工期并无遗留环境问题,也未发生环境污染纠纷和市民环保投诉等现象,因此,本评价不再对施工期进行叙述。 二、营运期产污流程分析 1、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本项目产品为遥控器塑胶壳、机顶盒塑胶壳及汽车塑胶配件,仅根据客户需要更换模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变,详见图5-1。本项目具体工艺如下: (1)搅拌: 原料拆包后将原料ABS树脂、色母按一定比例(1:0.02)投入拌料机中搅拌均匀。搅拌机位于项目破碎区内。原辅材料均为颗粒状,颗粒粒径为0.03cm。本工序会产生机械噪声N1、废原料包装材料S1、废气G1。 (2)投料: 将搅拌均匀后的原料进行袋装,袋装后人工搬运到生产区,通过人工将原料加入到注塑机的料斗。本工序会产生废气G2。 (3)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工序均在全自动注塑成型一体机内进行。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温度的地方主要有机身和机头,热量来源为注塑机机身部位的摩擦热和电加热,以及机头部位的电加热,机身主要包括螺杆和机筒。注塑机螺杆分3个区段:加料段(送料段)、熔化段(压缩段)、计量段(均化段),这三段相应的对物料组成了3个功能区:固体输送区、物料塑化区、熔体输送区。固体输送区的料筒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40℃。物料塑化区的温度控制在170-190℃。熔体输送区的温度应略低一些,一般为160-180℃(ABS热降解温度为250℃以上)。在加热(加热过程为密闭)的同时,通过螺杆转动,将原料向前推移挤压,使之逐渐熔融状塑化带,进入模具内成型,循环冷却水通过管道进入模具内管道对产品进行冷却,冷却后输送出塑料制品。本工序产生注塑废气G3、噪声N2。 成型工序需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4)修整、检验: 通过人工对注塑产品进行修整,通过修整剔除边角余料。再对修整后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即为成品。不合格产品通过破碎机破碎后重新注塑,且破碎区为密闭状态。本工序产生注塑边角料S2、不合格产品S3、破碎机噪声N3、破碎粉尘G4。 (5)包装 将成品进行人工包装后放入仓库待售。本工序产生包装固废S4。
图5-1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水量平衡 本项目水平衡见下图5-2。
图5-2 水平衡图 单位m3/d 3、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W1。 (2)废气:拌料粉尘G1、投料粉尘G2、注塑废气G3、破碎粉尘G4。 (3)噪声:拌料机、注塑机、破碎机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N1、N2、N3。 (4)固废:废原料包装材料S1、注塑边角料S2、不合格产品S3、包装固废S4、废活性炭S5、生活垃圾S6、除尘灰S7、废机油润滑油S8、含油废物S9。 三、施工期污染物治理及排放 本项目租用已建成厂房,项目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运行。项目施工期主要为设备安装与车间隔离,根据现场调查和建设单位回顾,项目施工期并无遗留环境问题,本次环评不对其进行分析。 四、营运期污染物治理及排放 1、水污染排放及治理达标情况 本项目主要废水为员工生活污水,无生产废水产生。 (1)污(废)水源强分析 本项目员工30人,设置住宿的有15人,就餐均在园区食堂进行就餐。生活用水用水量为3t/d(936t/a),排水量以用水量的80%计,则产生的生活污水为2.4t/d(748.8t/a)。 (2)项目污(废)水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经现有厂区配套的预处理池(20m3)预处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永兴污水处理厂处理达一级A标后排入安昌河。 (3)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废水处理措施有效可行,无需整改。 (4)水污染物排放及治理达标情况小结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现有厂区配套的预处理池(20m3)预处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永兴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一级A标后排入安昌河。天鑫科技园预处理池容积为20m3,现处理总量为15m3/d,本项目排水量为2.4m3/d,预处理池剩余容量可满足本项目要求。 项目废水排放情况见下表5-1。
表 5-1 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 2、废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达标情况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拌料粉尘G1、投料粉尘G2、注塑废气G3、破碎粉尘G4。 (1)废气源强分析 ①拌料粉尘G1 本项目需要将原料放入拌料机搅拌均匀。类比同类型塑料加工企业,拌料粉尘产生量为原料量(153t/a)的0.1‰计。拌料粉尘产生量为0.0153t/a。 ②投料粉尘G2 本项目通过人工将原料加入到注塑机的料斗。类比同类型塑料加工企业,投料粉尘产生量为原料量(153t/a)的0.1‰计。投料粉尘产生量为0.0153t/a。 ③注塑废气G3 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主要是ABS树脂,塑料制品加工温度在100-190℃, ABS树脂热解温度在250℃以上。注塑喷射过程中温度较烘干高,此过程为原料熔融,会产生废气。但注塑一般是在密闭的机器中进行,大部分的废气会在冷却后被重新固定到产品中,脱模的时候由于温度明显下降,只有少量未被固定的残余未聚合单体挥发出来,出口处温度为50~60℃。 故生产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少量物料接触加热时的有机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环评中以VOCs计算。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为新料,不使用废料,注塑过程为封闭作业,且未达到原料的降解温度。参考同行业相关数据及《塑料加工手册》,ABS树脂挥发性物质中残留的挥发性烃类在原料用量的0.01%-0.04%计,本次评价取最高值0.04%。 本项目使用的ABS树脂颗粒共计153t/a,本项目VOCs产生量约为0.0612t/a。 ④破碎粉尘G4 本项目需要对不合格品及边角料进行回收破碎。破碎过程在破碎区进行,破碎区已进行密闭,仅有少量粉尘外逸。不合格品产品及边角料放入粉碎机粉碎,类比同类型塑料加工企业,粉尘产生量为回收塑料(4.5t/a)的0.1‰计,破碎粉尘产生量为0.45kg/a。 (2)项目废气治理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有机废气、粉尘均在厂区内无组织排放。 (3)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有机废气、粉尘均在厂区内无组织排放,不符合相关的规划以及环保要求。 (4)整改措施 ①拌料、破碎粉尘 在破碎区安装有集气罩+脉冲式布袋除尘装置,并做好相应的密闭措施,收集效率按95%计(按最不利情况计),装置处理效率达99.9%以上,处理后通过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集气罩风量为2000m3/h。 ②投料粉尘 由于项目投料点较多,且投料粉尘产生量较小。对于产生的少量投料粉尘采取车间密闭,使投料粉尘在车间内沉降,同时经常清洁地面,降低投料粉尘的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 ③注塑废气 在12台注塑熔化化端位置上方分别设集气罩(风机总风量为20000m3/h),有机废气VOCs收集后经UV光催化+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处理,尾气通过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 (5)废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达标情况小结 在按照环评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后,项目废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完善。 ①拌料、破碎粉尘 在破碎区安装有集气罩+脉冲式布袋除尘装置,并做好相应的密闭措施,收集效率按95%计(按最不利情况计),装置处理效率达99.9%以上,处理后通过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集气罩风量为2000m3/h。 粉尘能够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中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
表5-2 拌料、破碎粉尘处理及排放情况表 污染物 | | | | | | | | | | | 集气罩+脉冲式布袋除尘装置+1个15m高的排气筒排放,集气罩收集效率95%,去除效率99.9% | | | | | | | | | | | 注: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 中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标准 ②投料粉尘 少量投料粉尘采取车间密闭,清洁地面等措施。粉尘产生量为0.0153t/a,产生速率为0.0021kg/h。投料粉尘的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③注塑废气 在12台注塑熔化端位置上方分别设集气罩(风机总风量为20000m3/h),有机废气VOCs收集后经UV光催化+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处理,尾气通过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废气处理系统废气收集率按90%计,治理设施处理率按90%计(本次处理效率按最不利情况计,UV光催化处理效率按40%计,活性炭吸附效率按84%计)。 本项目年生产312天,每天工作时间约24h,则项目有机废气VOCs产生情况见下表5-3。 表5-3 项目有机废气产生情况 本项目有机废气VOCs产生及排放量见下表5-4。 表5-4 项目有机废气产生及排放量 污染物 | | | | | | | | | | | 集气罩+ UV光催化+活性炭吸附装置+1个15m高的排气筒排放,集气罩收集效率90%,总去除效率90% | | | | | | | | | | | 项目注塑废气处理风量为20000m3/h,则经处理后VOCs经15m高的排气筒达《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51/2377-2017)中表3标准排放。 因此,按环评提出的措施进行整改后,本项目营运期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是拌料机(N1)、注塑机(N2)和破碎机(N3)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声源强度在75~85dB(A)。 项目噪声产生源强见表5-5。 表5-5 项目噪声产生源强表单位:(dB) 声源 | | | | | | | | |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震垫,隔离削弱噪声,合理布局 | | | | | |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震垫,车间削弱噪声,合理布局 | | | | | |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减震垫,隔离削弱噪声,合理布局 | | | 项目采取以下降噪措施: (1)项目按照工业设备安装的有关规范,合理布局: (2)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生产设备安装减震垫,采取减振、消声措施; (3)加强公司人员管理,正确规范操作设备; (4)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源发生。 项目运营期噪声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的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级标准的要求,且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无居民等敏感点,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废原料包装材料S1、注塑边角料S2、不合格产品S3、包装固废S4、废活性炭S5、生活垃圾S6、除尘灰S7、废机油润滑油S8、含油废物S9。 (1)固废产量及治理措施 1)一般固废: ①废原料包装材料S1、包装固废S4;项目搅拌、包装过程将产生废原料包装材料、包装固废,产生量约为0.05t/a,属于一般性固体废弃物,本项目通过统一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②注塑边角料S2、不合格产品S3:项目注塑成型、修整检验过程将产生少量的边角料、不合格产品,产生量按3%计,约为4.5t/a,属于一般性固体废弃物,本项目通过统一收集后由破碎机破碎后重新注塑,不外排。 ③生活垃圾S6:项目员工人数30人,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以0.5kg/d计,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68t/a,厂区收集后送至园区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④除尘灰S7:经布袋除尘器收集产生除尘灰,产生量为14.985kg/a,收集后回用于注塑生产。 2)危险固体废物: ①废活性炭S5:活性炭吸附能力为1t活性炭可吸附200kg有机废气(VOCs),本项目产生VOCs为61.2kg/a,经集气罩收集的VOCs为54kg/a,经UV光催化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的VOCs约为32.4kg/a,经活性炭处理后排入大气中的VOCs约为5.4kg/a。因此,活性炭对VOCs的处理量约为27kg/a。本项目活性炭用量约为135kg/a,则产生废活性炭量为164kg/a。活性炭每半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活性炭量为67.5kg。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9号令)的内容,危废类别为HW49(其他),废物代码为900-039-49,废活性炭的产生量估算为164kg/a。分类收集后、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②废机油润滑油S8 本项目设备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等,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9号令)的内容,危废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14-08,废润滑油等的产生量估算为0.1t/a。采用专桶分类收集后,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③含油废物S9 本项目设备维护和保养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物主要为含油废手套、含油废棉纱等,约0.03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第39号令)的内容,危废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分类收集后、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2)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未设置危废暂存间。 (3)整改措施 评价要求,项目按要求新建危废暂存间1处,并完善“防雨、防风、防晒、防渗漏”四防措施。 此外,环评要求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 ①储存危废的金属桶质量应完整无损、无锈蚀、不泄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标准的标签; ②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储存危险废物,同时禁止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③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能够避免太阳直晒和雨水冲刷,储存地面应作防渗处理; ④项目建设单位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⑤一般废物储存场所和危险废弃物储存场所应保持5米以上距离。 此外,业主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防治法》规定要求,产生的危险废物应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五联单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处置之前厂内临时储存和运输也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相关要求进行。根据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有关规定,危险废物在厂内存放期间,应使用完好无损容器盛装;用以存放装置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痕。 (4)固废排放及治理达标情况小结 本项目固体废物统计表见下表5-6。 表5-6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表 综上,企业经过按相应的要求整改后项目固体废弃物均得到了合理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5、地下水污染防治 本项目涉及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构筑物为危废暂存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类表,本项目属于Ⅳ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分区防控措施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提出防渗技术要求,详见下表。 表5-7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参照表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 | | | 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 | | 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 | | 表5-8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 分级 | | | |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项目所在地出露地层属第四系上更新统,场地地下基 础之下第一岩(土)层为黄褐色-浅黄色粉砂质粘土、粉质砂土、中、细砂,递变成砂砾卵石层, 厚4-5m,且分布连续、稳定,渗透系数1.2×10-6~6.0×10-5cm/s。因此,确定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 |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10-6cm/s<K≤1×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 | 表5-9 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 防渗分区 | | | | | | | | | 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 执行 | | | | | | | | | 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 执行 | | | | | | | | | | | | | 非正常情况下,本项目产生的危废等可能会污染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不可逆,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恢复。因此企业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完善的环保措施,严格管理,施工时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保证施工质量,防范可能对区域浅层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同时,在营运期,应做好地下水定期监测工作,保护好当地的地下水资源。 针对不同生产环节的的污染防治要求,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防腐、防渗工程措施,具体如下: 重点防渗区防渗措施为:危废暂存间采取上层铺设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并铺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者设置不锈钢钢制托盘。通过上述措施可使重点污染区各单元防渗技术要求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 一般防渗区防渗措施为:其他车间地面采取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通过上述措施可使一般污染区各单元防渗技术要求达到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 项目在严格落实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和防渗措施,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并加强维护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不会对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污染影响。 五、项目三废排放统计表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5-10。 表5-10 项目污染物排放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