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nyan7715 于 2010-10-16 10:07 编辑
四川省万源市白沙河流域水电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十月 项目名称:四川省万源市白沙河流域水电规划 建设单位:达州市宣汉县恒胜煤业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证书号: 国环评证甲字第3105号 如你有任何意见与建议,或者需要索取更加详细的信息,请于公示日10天内与建设单位或评价单位联系,联系方式为: 1、建设单位 名称:达州市宣汉县恒胜煤业有限公司 电话:13558543536 2、环评单位 名称: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电话:0812-3336110 1 规划背景 白沙河是后河左岸一级支流,是后河流域的主要水源,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31°51′~32°06′之间,控制流域集水面积491.2km2,河长67.4km,河道平均坡降6.30‰。发源于万源市境内的黄泥坡一带,海拔高程1960m,由东南流向西北,至曹家乡境内与曹家沟汇合后,折向南流,至关坝、邓家湾一带折向西流,河道蜿延曲折于高山峡谷之间,经白沙镇至水田乡境内折向西南流,经水田、沙滩等乡镇,至长坝乡汇入后河。整个流域地处万源市境内,呈北高南低之势,北部最高点海拔高程2380m,南部分水岭高程多在1500~2000m之间。 白沙河流域内虽有已建成的峡口电站、红河电站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未作过开发规划。同时由于已建的两座电站集水面积小,调节能力低,对白沙河流域径流无明显调蓄影响,除此之外,流域内尚未修建其他引蓄水水利水电工程。为开发白沙河水力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受达州市宣汉县恒胜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达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承担了白沙河干流水电规划工作,并于2009年12月完成了《四川省万源市白沙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2010年1月20日,由万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在万源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达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已通过专家组审查。 本次规划河段为白沙河干流王家寨至白沙河河口段,全长30km,总河道平均比降6.88‰,控制集水面积491.2km2,总落差169m。规划推荐七级开发,从上而下依次为曹家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600KW)、峡口水电站(装机容量3×320KW)、红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KW)、田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1000KW)、栀子园水电站(装机容量2×2000KW)、小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2×2500KW)、大河里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0KW),总装机容量2.19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42万kW·h,工程静态总投资24410.46万元。经综合分析之后,考虑到电网负荷需求、电力输送、交通和施工条件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面情况,本次规划将栀子园电站列为近期工程。 本次开发任务首要是发电,兼顾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灌溉等要求。 2 规划的符合性及一致性关系 (1)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的有关规定。 (2)根据《万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白沙河流域水电规划完全符合万源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3)根据《万源市旅游发展规划》,白沙河干流水电规划位于万源市中部水田乡和沙滩镇境内,根据万源市旅游总体规划,本次规划区域不在万源市旅游规划区内,因此,本规划与万源市旅游发展规划没有矛盾。 (4)根据《万源生态市建设规划》,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利用与节约能源相结合,实施以沼气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生态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因此,白沙河水电开发的实施与万源市生态建设是不冲突的。 (5)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万源市属四川省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根据《万源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项目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属于万源市水土保持类型中的重点预防监督区,但在严格执行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水保措施的前提下,白沙河水电规划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是可以相协调的。 (6)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以及《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本规划各梯级电站在具体的建设中应按《土地总规》的要求充分利用荒地、滩地和灌丛地,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在规划实施后尽可能将占用的耕地进行迹地恢复,把耕地损失减少到最小。因此,白沙河水电规划对土地的占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冲突。 (7)根据《四川省万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程区除有零星小煤矿外,未发现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规划各电站的选址、选线均考虑到煤矿的矿区范围,已避开矿区,不与其发生重叠,因此本次规划与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无矛盾。 3 规划方案概述 (1)规划河段范围的确定 白沙河为后河流域上游的支流,是后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本次规划河段属白沙河中下游段,白沙河干流王家寨至白沙河河口段,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北部,靠近大巴山脉,北高南低。地理座标为东经107°55′~108°22′,北纬31°51′~32°06′,控制流域集水面积491.2km2,河长67.4km,河道平均坡降6.30‰。该段河谷狭窄,水流湍急,两岸山势陡峭,植被较好,河流右岸有公路通过,沿河人口相对较多。 白沙河流域内虽有已建成的峡口电站、红河电站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未作过开发规划。同时由于已建的两座电站集水面积小,调节能力低,对白沙河流域径流无明显调蓄影响,除此之外,流域内尚未修建其他引蓄水水利水电工程。为开发白沙河水力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受达州市宣汉县恒胜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达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承担了白沙河干流水电规划工作,并于2009年12月完成了《四川省万源市白沙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2010年1月20日,由万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在万源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达州市水利水电建筑勘察设计院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已通过专家组审查。 本次规划河段为白沙河干流王家寨至白沙河河口段,全长30km,总河道平均比降6.88‰,控制集水面积491.2km2,总落差169m。规划推荐七级开发,从上而下依次为曹家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600KW)、峡口水电站(装机容量3×320KW)、红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KW)、田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1000KW)、栀子园水电站(装机容量2×2000KW)、小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2×2500KW)、大河里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0KW),总装机容量2.19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42万kW·h,工程静态总投资24410.46万元。 本次规划河段为白沙河干流王家寨至白沙河河口段,全长30km,总河道平均比降6.88‰,控制集水面积491.2km2,总落差169m。 (2)梯级布置 根据白沙河干流坡降变化小,各大支流汇入点以下,干流流量有所增加,水能资源产生突变的特点,并结合河段地形特征,考虑河段引水“截弯取直”的条件,故拟以曹家河坝、唐木溪、峡口、田家坝、栀子园、小河口、白沙河大桥为界将规划河段分为七段,王家寨~曹家河坝为第一段,曹家河坝~唐木溪为第二段,唐木溪~峡口为第三段,峡口~田家坝为第四段,田家坝~栀子园为第五段,栀子园~小河口为第六段,小河口~白沙河大桥为第七段。 (3)规划方案拟定 通过对白沙河的实地踏勘,初步选择了各梯级坝、厂址位置,根据河流水系、地形、地质等基本开发条件及以军工基地为限,可拟定了以下梯级开发方案: 方案Ⅰ 七级开发方案 该方案自上而下规划电站为曹家河水电站、峡口水电站、红河水电站、田家坝水电站、栀子园水电站、小河口水电站、大河里水电站。 方案Ⅱ 八级开发方案 该方案自上而下规划电站为曹家河水电站、峡口水电站、红河水电站、田家坝水电站、栀子园水电站、小河口水电站、麻柳滩水电站、王家咀水电站。 由于两方案中只有小河口~白沙河大桥段上存在方案上的比较,因此,只是将方案Ⅰ、Ⅱ中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两方案经济比较详见表2-1。 最终为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有效减小项目开发对河段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快白沙河水力资源的开发,从有利于工程的开发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的角度,经综合比较本次规划推荐方案Ⅰ,也就是将主河道分为七级径流式电站开发,从上而下各梯级电站分别为曹家河水电站、峡口水电站、红河水电站、田家坝水电站、栀子园水电站、小河口水电站、大河里水电站。 4 评价过程 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结合本规划及涉及区域环境的特点,评价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规划方案分析——现场调查、资料收集——规划方案的进一步分析——主要环境因子识别与筛选——确定评价指标——补充收集相关资料、现状监测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按不同方案分析其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得出评价结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推荐方案——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 5 评价结论 5.1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万源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加之地貌复杂及区域气候差异,因而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155种,中药材品种有1206种,其中萼山尖贝、巴山天麻、皮窝桔梗驰名中外。饲草有300多个品种。植被因地域分异而呈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带;海拔1400米为常绿阔叶林及落叶林及落叶林混生带;海拔1400~1800米为针落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为高山针叶林带。此外,植被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东北部立体气候差异大,药材资源较丰富,全市中草药收购品种160个,东北山区就占140多个品种,其中巴山青岗林闻名中外。万源市被国家、省列为速生丰产林及“三木”药材基地县,也是全国174个退耕还林重点县和全国天保工程重点县之一。1999年全市实现基本绿化,200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9.3%,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初步调查,调查区域内的植物有54种,主要以壳斗科、杉科、松科、蔷薇科、槭树科、忍冬科、禾本科、桑科、杨柳科、樟科的植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相关文件,项目评价区域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按《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白沙河干流属华西区之川西南区。水生生物群落简单,生长缓慢,鱼类铒料生物贫脊。河道比降虽不大,但水流湍急,泥沙含量较高,鱼类资源量小。规划流域内主要经济鱼类是裂腹鱼类、鮡类和鳅类,流域内无专业渔民。根据万源市水利局的证明文件,白沙河干流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 规划河段除零星煤矿外无工矿企业分布,没有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极小;生活污染源分散,污水排放无地表径流形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白沙河干流规划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较好。 规划河段地处山区,无工业大气污染源和固定噪声污染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白沙河干流规划河段附近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各规划方案其他梯级均采用低闸引水式开发,除推荐方案中的大河里电站具有日调节功能外其他电站均不具备调节性能,闸前水文情势较天然状况下变化较小。 推荐方案各闸、厂址之间将形成减水河段(长约12.64km),与水电开发前的天然状况相比,河道内水量将大幅度减少,枯期减水河段流量将主要取决于闸址下泄的生态流量及区间支沟流量的大小,减水河段水文情势较原天然情况有较大的改变。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根据现状分析,评价区内的植被主要为为马尾松、柏树、水杉、栎类、桉树、杨槐、香樟、楠木等,以马尾松为主的混交林面积最大等,农田作物及经济林地在评价区的平缓河谷及山坡也广泛分布。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各梯级永久建筑物施工、料场开采、弃渣活动、施工人员的出入和物资搬运工作等会对这些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部分植物的栖息地减少,造成一部份植株的死亡。但由于影响范围有限,因此不会对区内植被种群和数量造成较大影响。 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不会减少珍稀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各种施工活动的干扰以及施工占地破坏栖息环境,但由于动物具有较强迁移能力,且规划河段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较多,因此,规划实施仅减少施工范围内的动物数量,不会影响区内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将逐渐消失。 根据现状分析,规划流域珍稀野生动物大多分布在距离规划流域海拔较高、距离较远的高山地带,评价范围内没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因此本次规划对珍稀保护动物基本无影响。 3)对鱼类的影响 规划河段鱼类组成简单,有短须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和黄石爬鮡等6种鱼类。 从流域鱼类分布的具体情况来看,白沙河干流鱼类分布不均匀,同时由于流域已建峡口、红河电站,对河道进行筑坝拦截,因此鱼类基本均分布于下游河口地带;规划河段内仅分布有少量裂腹鱼类、鮡科鱼类和鳅类。因此,本规划实施对鱼类区系、种群的影响有限,不会引起流域鱼类种群的消失。 但由于白沙河规划河段减水,将造成该流域流水性鱼类的适宜生境河段长度减少,同时各级电站将天然河道分割阻隔,也将导致下游鱼类上溯通道被阻隔,使鱼类的生存空间再度被压缩,鱼类资源量有所下降。 4)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白沙河干流生态系统主要有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村落生态系统。 规划实施不会造成栖息地的隔离和破碎化,对动植物的迁移和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也不会造成影响,仅使河流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减小,村落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但不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对景观协调性的影响 1)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工程区的植被,由于整个规划河段两岸均有公路通过,植被的破坏势必导致景观破坏,造成对过往人群的视觉景观破坏。 各梯级电站施工期间,闸址、厂房、施工支洞等开挖形成裸露面以及堆渣场裸露,将形成与周围环境的反差,造成景观不协调。 2)规划实施后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由于各梯级闸坝、厂房以及减水河段的形成,与区域良好的植被景观形成反差,造成景观协调性影响。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规划实施将为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为地方实现“以电代柴”创造必要条件,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对当地的人群健康、交通条件、居民用水等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5.3 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 通过分析各梯级开发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水力资源利用程度、及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经济指标、对环境敏感对象的影响等因素,从降低工程技术难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等综合角度考虑,推荐方案Ⅰ的七级开发,自上而下分别为从上而下依次为曹家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600KW)、峡口水电站(装机容量3×320KW)、红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KW)、田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1000KW)、栀子园水电站(装机容量2×2000KW)、小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2×2500KW)、大河里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0KW),总装机容量2.19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42万kW·h,工程静态总投资24410.46万元。 主要不利影响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规划实施工程中的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防火管理等。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各影响的特点,分别采取预防、削减和恢复措施。 1)为减轻施工人员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应明确划定施工界限,严禁超界限布置施工项目。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其他区域活动,在施工河段进行捕鱼或者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2)建议各梯级项目阶段研究施工支洞采取索道出渣的可行性,减少施工道路修建对现有植被的破坏。 3)对料场、施工公路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4)为保护规划河段的水生生物、减缓规划实施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初拟在各梯级分别下泄闸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生态流量。 5)加强渔政管理,保护鱼类资源。 (2)景观保护措施 为保护规划河段沿线的景观协调性,除落实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外,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1)规划方案各梯级项目设计阶段,各施工工区布置、施工支洞选择、渣场选择等施工活动尽量利用左岸公路沿线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将施工工区特别是开挖裸露面尽可能布置在屏障后,避开过往人群的视觉范围; 2)对无法利用天然植被做绿色屏障的工作面、开挖裸露面,采取栅栏挡护,并种植当地适生的绿色藤蔓植被作为人工绿色屏障,使开挖裸露面尽可能避开人群的视觉范围; 3)规划实施后,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应尽量选用当地物种,与区域景观相协调; 4)建议项目实施阶段,优化施工布置,尽量不在引水线路侧修建施工便道,避免施工便道修建对植被的破坏; 5)建议各梯级闸坝、厂房等建筑物风格尽量与当地居民建筑物风格保持一致,与区域人文景观相协调。 (3)水土保持措施 要求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规划方案中的各个建设项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各项目须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然后,报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规划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分为临时防护、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分别采取上述措施或者综合措施处理。 (4)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 做淹没占地的补偿工作,同时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以保证移民人口生活稳定,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沿线公路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主要是在道路交叉点加强交通管制,在工程路段设置汇车点,及时清楚障碍等。 (5)规划实施过程中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产生生产废水采取沉淀、隔油等措施处理后循环使用,多余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当地林灌或农灌。 根据施工组织特点,分别对开挖、爆破粉尘、砂石骨料加工与混凝土拌和系统粉尘、燃油废气及交通运输粉尘采取相应的削减和控制措施。 根据施工噪声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分别对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对象分别采取控制和防护措施。 (6)防火管理 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施工区森林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制。一旦出现火情,立即向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协同当地群众积极灭火,以确保施工区域森林资源的安全。 5.4 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 本次规划将为万源市以及白沙河沿岸地区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并且对当地社会经济将产生推动作用,对规划河段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将有较大改善。 同时,公众也提出了一些关心和忧虑的问题:施工“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工程河段鱼类的影响以及运行期河段减水的影响。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对公众意见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基本回答了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5.5 综合评价结论 白沙河流域水电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生态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均相协调。水电规划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万源市电力的供需矛盾,还将极大地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状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白沙河规划河段水资源较集中,不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内,涉及珍稀保护动植物少,鱼类区系组成简单、种群较少;干流规划减水河段内无工、农生产用水要求,为满足规划河段景观用水流量及鱼类基本生存需要,本规划已初步拟定各梯级下泄生态流量,可减轻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各规划方案均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 梯级电站开发不可避免的将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是电站建设对水文情势、陆生生态、水生生态、地质环境、移民安置、社会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均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得到减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规划拟定的各方案与规划环境目标均有较好的符合性。通过对各方案环境影响的比较,二个方案均不可避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各方案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仅方案Ⅰ略优于方案Ⅱ;但通过各专业综合比较,方案Ⅰ在经济、技术指标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因此本规划环评推荐经济、技术指标相对较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方案Ⅰ:七级开发”。 该推荐方案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规划实施后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均可通过方案优化及采取相应措施得到减缓,规划实施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处于环境可接受水平,不会造成该流域环境质量下降。 总的来说,在采纳本环评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白沙河流域水电规划的推荐方案从环保角度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