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595681348 发表于 2010-10-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为了迅速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必须加快毛滩河流域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促进利川市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毛滩河流域水能丰富,可提供大量清洁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尽早进行开发建设,可节约大量的煤炭、大大减少CO、SO2等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有效促进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且在经济上优于火电电源。毛滩河流域水电开发后,可以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为居民生活提供廉价的电能,有利于减少毁林破坏,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毛滩河流域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加快利川市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对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规划的概述与分析
1.1 规划区地理位置
    毛滩河为郁江下游右岸一级支流,流经重庆、湖北两省市,中上游段位于重庆市境内,下游段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境内。毛滩河发源于齐跃山脉南端尾部利川市境内的神山堡(海拔高程1800m),向南流经乾溪口进入重庆市石柱县境内的高洞子、杨家坝、金岭坝。后由凶泉偏东流至人头山与二层岩之间再次进入湖北省利川市境内于文斗乡龙口处汇入郁江干流。
1.2 规划开发任务
    本规划河段的开发任务主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要求,结合河流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研究确定。
    本次规划根据毛滩河流域的特点、社会发展要求等综合考虑,拟定毛毯河流与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
    毛滩河流域干流河段总长约29.5km,天然落差1400m左右,流域面积287.2km2,其中利川市境内为下游,下游段长约6.7km(含共用界河1.7km),可利用落差约138m(其中利川市境内落差92.0m、两县市共用落差为30.0m、重庆市境内落差为16.0m,利川市境内河流起点高程为500.0m)。毛滩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淹没损失不大,交通方便,建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好,合理开发毛毯河流域水力资源对促进利川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滩河流域水电站规模适中,电站可在满足当地用电需求后,多余电能送至恩施州电网。
1.3 推荐规划方案组成
    月亮岩拱坝(低坝)方案:大坝坝址距龙口约3.6km,坝址处河床高程460m,设计采用砼拱坝,坝高53.3m,控制流域面积255.5km2;引水线路长度约2.0km,该方案装机容量1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480万kW•h。月亮岩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于500m,采用有压隧洞引水至河坝子电站厂房,电站尾水位为408m(与下游长顺电站正常蓄水位衔接)。该方案设计水头92m,全部为利川市境内水头。是考虑两县市水能无法协商一致的替代方案之一。

第二章        规划流域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1.1 植物资源现状评价结论
    (1)评价区种子植物比较丰富。有种子植物109科418属927种(含亚种、变种及重要栽培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0属24种,被子植物101科398属903种。
    (2)评价区有片状或者带状林地覆盖,但河谷两岸山势陡峭地带以稀树灌丛及藤蔓植物为主,其开阔地由于人为因素,细圆齿火棘+马桑灌丛覆盖范围较为广泛。
    (3)评价区植被类型较为丰富。自然植被共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8个群系,栽培植被类型有3个群系。典型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钩栲林、曼椆+川桂杂木林、多脉青冈+枫香+水青冈林、细圆齿火棘+马桑灌丛、芒草丛、白茅草丛和臭牡丹草丛。
    (4)评价区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1.2 动物资源现状评价结论
    (1)两栖类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区共有两栖动物1目3科9种,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有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
    (2)爬行类动物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区共有爬行动物1目6科14种,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有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
    (3)鸟类动物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区的鸟类有65种,隶属于7目16科。没有发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即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鹰鸮、红角鸮、领角鸮和雕鸮;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
    (4)兽类动物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区的兽类有6目9科14种,没有发现国家级保护兽类,有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种。
    (5)关键敏感种评价结论
    评价区没有发现国家Ⅰ级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国家Ⅱ级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种,都为鸟类,即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鹰鸮、红角鸮、领角鸮和雕鸮。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野生动物24种,即两栖类6种,爬行类4种,鸟类13种,兽类1种。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感观性状指标:根据现场调查及监测,规划河段水体中无令感观不快的物质,如:漂浮物、色、臭、味等。水能规划河段水质感观性状良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对感观的要求。
    (2)一般化学指标:pH值在6~9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有机污染物指标和营养学指标:DO、BOD5、氨氮、、总磷、挥发酚等指标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总氮、粪大肠菌群两项指标超标。
    由于郁江流域居住人口密集,总氮和粪大肠杆菌群存在超标现象,而毛滩河流域居住人口极其稀少,不存在生活污水排放问题。通过计算分析,郁江各项水质参数指标标准指数(除总氮和粪大肠菌群外)均小于1.0,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要求。
2.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毛滩河流域无工矿企业,无工业噪声污染源,沿河各乡村居民点噪声以河流水流背景噪声和沿河泥结碎石道路上少量车辆通行时的交通噪声为主,现状声环境质量良好。
2.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毛滩河流域规划河段及其附近区域没有工业大气污染源;流域内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生活燃料产生的大气烟尘污染量较小;沿毛滩河有公路通过,现状车流量较少,因此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第三章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1.1 对陆生植物影响分析
    (1)水库淹没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水库蓄水将直接淹没部分灌丛、落叶阔叶林、灌草丛等植被类型;据现场调查,库坝式电站位于淹没线以下大多为常见物种,在规划流域的其余地区均有分布,不存在因淹没而导致物种或特有植被类型的灭绝或消失。部分植物的资源量,特别是沿河谷地带生长的一些植物资源量将受到损失。因此,水电开发将降低自然植被第一净生产力,但相对于整个区域来说影响有限。
    (2)气候改变对植被影响
    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将略有增加,热容量也将随之增大,年温差有所减少,无霜期也会有一定的延长。水、热量的增加,有利于库区周围一定范围内植被的生长,植被群落中喜湿的群落将增多。另外,库区小气候的改变对发展经济林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库区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夏季平均气温降低,湿度增大,这种局地气候的改善有利于植物和经济林的生长。进行水电开发建设后,库周群众可充分利用这一气候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林。
3.1.2 对陆生脊椎动物影响分析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陆生动物栖息地缩小,河道两侧动物的通道受到阻隔影响,不利于动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下泻水量的减少,影响河流生产力,对湿地动物造成不利的间接影响。有利影响主要有:水库栖息地范围扩大,有利于提高水禽等野生动物的环境容量,这些湿地动物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可能增加;水库水面的增加有利于野生脊椎动物的饮水。
毛滩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建设,水库蓄水将直接淹没部分灌丛、落叶阔叶林、灌草丛等植被类型,但面积较小;规划实施对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影响较小,不会对其生存、种群的繁衍构成威胁。
3.1.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1)对藻类及无脊椎动物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区和下游减水段急流藻类将被缓流种类所代替,会对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绿藻类、硅藻类等种类的数量将比建电站前明显增多。但规划所涉及水域中的水生生物都是附近其它相似环境中分布比较普遍的种类,因此,即便会造成局部水域某些水生生物种群的更替或消失,但物种资源不会遭到严重破坏,也不会影响到物种的保存。
    (2)浮游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影响
    建库蓄水后,库区和下游减水段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增加,适应急流的优势种群—蜉蝣目类群逐渐减少,而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以及适应于深水和缺氧的摇蚊幼虫等的数量逐渐增加,成为水体的优势种群。如果下游河段长时间干枯,底栖无脊椎动物将会消失,从而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3)对鱼类影响
    由于梯级规划实施,河流必然受大坝阻隔、水量减少和流速降低的影响,对原来适于急流、低温、多氧、洁净水体的鱼类,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这些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一些洄游鱼类,大坝修建阻断了坝上下游河段亲鱼的洄游路径,对其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河道生境转变为水库后,鱼类资源由于水库栖息调节、饵料生物和产卵场等条件变化,库区鱼类资源亦会发生相应转变。从栖息生境条件分析,总的趋势表现为适应缓流水和静水种生活的种类增加,对生境选择性不强、适应区域广泛的种类在库区继续存在,并有增加的趋势。
3.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3.2.1 对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质的影响
    目前,规划流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面污染少,水质环境本底状况较好,居民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文斗乡龙口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镇规模将逐渐扩大,但预计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未来污染负荷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1)建设施工期对毛滩河水质的影响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中梯级水电站在建设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两大部分: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以及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和pH,可能伴有少量的石油类;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总磷等。各种废水如果直接进入毛滩河,将会造成毛滩河水质下降,导致部分时段内局部水域不能满足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但考虑到整个规划实施期间将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措施,且废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不外排毛滩河。因此,梯级电站在建设施工期不会对毛滩河水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坝基开挖,围堰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扰动毛滩河水体,导致水体中的SS升高,但整个过程中由于无外来污染物进入,水质与毛滩河水体水质基本一致,仅为底泥翻动导致SS升高,经过一段距离后这些悬浮物自然沉淀后便可恢复,影响范围约为1~2km。
    (2)规划实施后对毛滩河水质的影响
    水电开发属于清洁能源,在发电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水污染物,不会对毛滩河水质造成不良影响。梯级水电站在运行期间主要的水污染来源于职工的生活污水。由于梯级水电站在运行期间工作人员人数较少,生活污水水量较小,且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电站内部绿化,不外排毛滩河,因此,不会对毛滩河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在电站检修期间,可能会有少量废机油、含油废水进入毛滩河,这些污染物水量小,对毛滩河影响轻微,由于毛滩河属于Ⅱ类水体,因此要求这些机修废水应在检修期间尽量进行收集,避免其进入毛滩河。
3.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由于施工作业点比较分散,气体的排放易于稀释、扩散,梯级电站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均局限在小范围内,加上各施工场地相距较远,其对环境空气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不存在叠加重合区域,因此不会存在累积影响。规划实施期间,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
3.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梯级水电站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爆破、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过程,爆破噪声为瞬间噪声,运输噪声为不连续性噪声,施工场地及材料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
    由于地处峡谷地带,居民分布少,水电站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较小,除交通噪声和爆破噪声一定范围内的居民造成影响较显著外,施工期噪声主要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
3.5 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分析
3.5.1 规划梯级电站施工期影响
    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废弃土石方和部分生活垃圾,梯级电站建成后运行后,电站工作人员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
电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随意堆弃,也可能对施工场地及其周围的环境空气、毛滩河水环境、施工人员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建设单位按时收集和清运生活垃圾的条件下,施工期生活垃圾不会对项目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5.2 规划梯级电站运行期影响
    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电站职工及其家属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该部分生活垃圾如果随意堆弃,可能对电站及其周围的环境空气、毛滩河水环境、职工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电站运行期间,应在电站工作区和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转运装置,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清运处理。
3.6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规划梯级电站在建设期由于施工人员进驻,短期内人员增多,人口密度增加,使肝炎、痢疾和流感等当地常发病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电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等如果处理不善,容易引起鼠蚊蝇的孳生,造成环境卫生质量下降和疾病传播。同时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高强度噪声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随着工程的完工,影响将自行消失。
规划方案中的水库在蓄水初期水库淹没区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个人卫生习惯和饮用水源卫生问题,短时间内可能导致库区周围居民中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发病率上升,但因库区周边人口分布稀疏,其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轻微。
同时,规划实施后,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当地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资金来源,改变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
3.7 水库淹没和移民环境影响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推荐规划方案坝址水库淹没不涉及搬迁人口,仅在电站厂房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搬迁2户共8人,搬迁面积500m2。毛滩河流域梯级开发方案中实施移民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后,不会对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第四章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4.1 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4.1.1 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措施
    (1)在施工区、临时居住区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划出可生火范围、巡回检查、搞好消防队伍及设施的建设等,以预防森林火灾。同时,由利川市人民政府与施工单位签定防火工作责任书,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此措施的实施阶段为:规划实施期和规划完成期;责任单位:建设单位;监督部门:利川市人民政府。
    (2)对工程影响区实行封山育林。对树种组成合理,生长良好,郁闭度0.3~0.5的天然次生林和长势良好的疏林地,以及目前每公顷有幼树1500株以上的山地或每公顷散生母树60株以上的灌木林,实行封山育林,其方式以全面封禁为主,使其尽快恢复森林植被。
    此措施的实施阶段为:规划完成期;责任单位:利川市林业局、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本工程临时性的占地可以通过复垦进行补偿,永久性的占地要采用异地种植的方法进行补偿。对生产生活区及场区等进行绿化时,应选择生长快、树形美观,能反映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以不规划、不等距、三五成组、多树种搭配种植为宜,可配植一定数量的花、灌木、果树。
    此措施的实施阶段为:规划完成期;责任单位:建设单位;监管部门: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川市林业局和农业局。
    (4)施工中装载机、运输车辆等大型调备由进场道路进入施工区时,运行中若不小心可能会对沿途的植被造成破坏。因此在这些大型调备进入施工区时,应派专人沿途指挥,提醒司机小心驾驶,避免碾压植被和破坏珍稀植物的生境,在施工现场施工时,也应派专人现场指挥,避免碾压植被和破坏林地。
    此措施的实施阶段为:规划实施期;责任单位:建设单位;监管部门:利川市林业局、利川市林业局。
    (5)在移民点安置生产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不要在有林地上建房。为减少林地的破坏,移民建房时,建议在充分利用现有木材的前提下,在森林蓄积量较高的县内其他地区及外地购进解决,以保护安置区生态环境。移民安置时,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不要在有林地上建房。房前屋后要植树造林,积极推广庭院生态,绿化环境,调整种植结构,使移民在短期内恢复和提高现有的生活水平。
    此措施的实施阶段为:规划完成期;责任单位:忠路镇、文斗乡人民政府。
4.1.2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1)对藻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保护措施
    加强环境监测,严禁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流失、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2)对鱼类的保护措施
    a、由于生态用水比例为10%的流量覆盖了60%的底质,这一流量是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临界点或最低流量限值点,比例为30%到100%时的流量,会使湿润底质增加40%,这是水生生物需求的从较好到最佳的生存条件范围。
    b、为减小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引水量,引水发电时保证坝下游水生生物和幼鱼有合适的生境。
    c、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强化渔政管理,运行期不提倡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鱼,防止水体污染。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其毒、电、炸等毁灭性的捕捞方式应坚决取缔。
    d、严格保护好毛滩河流域现有鱼类资源,做好鱼类资源监测工作。在鱼类繁殖期,严禁电站施工及管理人员或当地居民对鱼类的捕捞。非繁殖期严格规定捕捞强度,确定捕捞鱼类的最小规格,禁止使用对鱼类有害的渔具。
4.2 水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推荐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规划河段水质的影响和实施后水库形成以及减水河段水文情势的改变等方面。梯级规划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水电开发而言,在电站设计使用期的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可避免且不可逆的,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2.1 梯级规划实施过程中
    规划梯级实施过程中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其次为机修系统含油污水。类比同类工程的施工废水处理,可以通过细砂回收、自然沉淀、混凝沉淀、机械加速澄清以及成套设备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并尽可能使废水循环利用,或回用于林灌和道路洒水,禁止直接排入规划流域河道。
4.2.2 梯级规划实施后
    (1)水库库区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推荐方案中梯级电站为日调节功能的水库,需要在水库蓄水前按照《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5381-2007)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库底清理。
    加强水库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及森林管理,严禁毁林开荒,大于25°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减少泥沙入库和面源污染。控制氮、磷养份入库量,避免库区局部水域出现富营养化,防止浮游植物过量繁殖。
    (2)减水河段
    梯级规划实施后,减水河段内无工业污染源,区间居民较少,居住较分散,无集中式生活污水排放,目前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质良好。规划电站运行后,减水河段水量由区间来水和闸(坝)下泄生态流量组成,水量和水环境容量减小,需加强对减水河段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理,严禁直接排入毛滩河;电站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化粪池或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隔油沉淀池等处理后回用,禁止直接排入规划流域河道。
4.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工艺措施、钻孔及爆破提倡湿法作业,降低粉尘量;
    (2)工程露天爆破时,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
    (3)梯级电站施工场地内应配备洒水装置,在开挖、爆破集中的首部及料场、各工区、施工公路等地,非雨日的早、中、晚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污染的影响时段,缩小污染范围;
    (4)水泥和粉煤灰等物料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粉尘传播途径;
    (5)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使其排放的废气达到有关标准。
4.4 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3)避免夜间爆破;
    (4)为防止交通混乱造成的人为噪声污染,夜间应减少施工车流量。
4.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工程弃渣:工程弃渣堆放至规划的弃渣场内;便道施工弃渣严禁顺坡沿线倾倒,集中清运至弃渣场;以土质为主的弃渣集中堆放,后期用作渣场、料场或其他区域表层用土;根据渣场防护要求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边坡处理和顶面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初步考虑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各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采用小型垃圾清运车运至规划的垃圾填埋场。
第五章        公众参与结论
5.1 个人调查结果
    (1)受调查公众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1~49岁的青壮年,其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广大民众的意向;
    (2)86.7%的公众知道该水电开发规划;
    (3)83.3%的公众认为该规划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
    (4)绝大多数受访公众认为该规划在实施过程和实施后中的污染对环境影响一般或小,仅10%公众认为在规划实施期间对水环境影响大,3.3%的公众认为本规划实施期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大,3.3%的公众认为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大,16.7%的公众认为规划实施后对水环境影响大,3.3%的公众认为规划实施后对声环境影响大。
    (5)100%的公众赞成项目的建设。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公众未对该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综上所述,该规划受到当地普遍公众的支持。
5.2 网上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环评在网上公示的10个工作日内,无流域区域居民来电咨询,且无人反对。
第六章        总体评价结论
    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符合国家电力发展和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电开发规划符合恩施州电力发展规划,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电开发规划符合利川市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
    本规划推荐方案不涉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影响区域为毛滩河河谷地区,该区域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相对较大,动植物资源分布较少。实施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站建设期各种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和对地貌再塑,在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这种影响可以减缓或恢复。总体来说,本规划影响区域内环境敏感对象分布较少,在落实环保措施并规范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基础上,推荐规划方案无制约性环境限制因素。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毛滩河流域(利川段)水能规划在选定的地址上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2 11:30 , Processed in 0.0709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