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矿物油无害化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告
广大公众朋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同时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建设单位大庆市顺兴龙经贸有限公司现向广大公众就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信息公告如下:
现根据国家及黑龙江法规及规定,大庆市顺兴龙经贸有限公司就废矿物油无害化处理项目情况向公众进行信息发布。对现阶段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一、项目情况简述
大庆市顺兴龙经贸有限公司拟在大庆市龙凤区光明养鸡场院内扩建废矿物油无害化处理项目,在原有厂区内建设,无新增占地。总投资1200万,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建设周期3个月;劳动定员10人,本次无新增;企业年运行4000h,每天运行22h,工作180d。建设规模:本次扩建新增含油污泥处理规模4万吨/年,处理原料为含油污泥。新增含油防渗布的设计规模为1万吨/年。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0t/h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一套,位于厂区西侧,采用离心分离工艺,包括预处理装置、调质装置、离心机、油水分离装置等;新建1万t/a含油防渗布等含矿物油废物处理装置1套,包括破碎机、清洗槽、造粒机等。
本项目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 | | |
| |
| | 处理量200t/a,采用沉淀分离工艺。250 m3反应罐2个。 | 处理量200t/a,采用沉淀分离工艺。250 m3反应罐2个。 | |
| 处理废矿物油量为20000t/a,采用沉淀分离+精馏工艺。250 m3反应罐2个(和锅炉燃料油处理装置共用一套反应罐)。 | 处理废矿物油量为20000t/a,采用沉淀分离+精馏工艺。250 m3反应罐2个(和锅炉燃料油处理装置共用一套反应罐)。 | |
| | 处理规模40000t/a,新建10t/h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一套,位于厂区西侧。采用离心分离工艺,包括预处理装置、调质装置、离心机、油水分离装置等。 | |
| | 新建1万t/a含油防渗布等含矿物油废物处理装置1套。包括破碎机、清洗槽、造粒机等 | |
| | | 新建含油污泥暂存池一座,位于厂区西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54m×20m×2.0m,地上0.2m,地下1.8m。油泥池有效容积:2160m3。池上设有可移动式罩棚,罩棚下边缘距池子顶部1.5m。油泥池伴热来自导热油炉(电加热)。含油污泥暂存池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基础做防渗,采用2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 | |
| 250 m3立式原料罐2个; 250 m3立式废水储罐2个; 100 m3卧式储罐3个; 250 m3立式储罐1个。罐区有防渗地面和围堰。 | | |
| 250 m3立式产品储罐1个;罐区有防渗地面和围堰。 | 罐区新建产品油罐一个,用于储存本项目产品。位于厂区东北侧,地上卧式固定顶常压罐。罐尺寸:φ3.0m×9.6m,有效容积:64.2m3,满足项目一天存储量。四周设置围堰。 | |
| | 本项目设置危险废物储存场一座,半封闭结构,尺寸:10×8m,储存场底部设置防渗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基础做防渗,采用2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 | |
| | 尺寸:6m×3m×2.3m,占地18m2,板房结构。 | |
| | 所有原料和产品均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原料运输由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企业进行运输 | |
| | 二层楼房建筑面积800 m2,包括办公室、宿舍、车库和库房。一层平房180m2,为食堂和锅炉房,食堂设有油烟净化器 | | |
| 锅炉房占地100 m2,1.0 t/h导热油炉,旋风除尘效率86.5%,15 m高排气筒 | | |
| 化验室占地约20m2,位于锅炉房西侧,一层板房结构,检测处理后的含油污泥。 | | |
| | 企业厂区内现有一口深井,配套的供水管线和供水储池,深井出水量10t/h | 本项目生产用水一次量为0.003t/h,现有深水井可满足本项目供水要求。生活用水外购,用水量0.8t/d。 | |
| 现有工程生产装置产生的工艺废水排放量为56t/d,采用槽罐车送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64t/d,排入防渗旱厕。循环冷却水排水、锅炉排污水排入污水暂存池,由罐车拉运至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 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无新增排放量。本项目生产废水含油污水产生量为375.2m3/d、67600m3/a,其中118.4m3/d、21312m3/a的生产废水作为回掺水回用到生产工艺中;6.67m3/d、1200m3/a的生产废水经地上管线排入污水暂存池,含油防渗布生产废水产生量8940m3/a,排入污水暂存池。本项目含油污水、防渗布废水由罐车拉运至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 |
| 供电由电网供应,用电量为15900kw·h/a,厂内设置有高低压配电设备。 | 供电由电网供应,新增用电量为78500kw·h/a,现有电网可满足新增负荷的供电要求。 | |
| 锅炉房内设置0.1t/h导热油炉锅炉1台,旋风除尘效率86.5%,15m排气筒。 | | |
| | | 本项目产生的含油污水排放量为1200t/a,经地上管线排入污水暂存池,由罐车拉运至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 |
| 锅炉烟气采用旋风除尘器进行处理,除尘效率86.5%,排气筒高度15n。项目冷凝器产生的不凝气体,主要污染物为低碳烃类有机物,该废气采用导管送入锅炉燃烧后排放。食堂安装净化效率不小于60%的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油烟经屋顶的排气筒排放。 | ①产品油罐新建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效率95%以上。 ②污油泥池设有可移动式罩棚,进料时罩棚打开,罩棚下边缘距污油泥池顶部1.5m。 ③管线的吹扫接头不使用时均用管帽堵死,防止气体泄漏。同时加强管理,定期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建立LDAR标准化工作流程。 | |
| 罐区设置围堰高度1.2m,罐底做防渗层,重新做防渗层,防渗性能不应低于等效黏土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并保留防渗层施工影像 | | |
| | | |
| | | |
| 生产装置区、罐区、事故储池、防渗旱厕、废油泥渣存储罐等区域地面已做防渗、设有雨水疏导系统。设有雨水收集池(废水储罐)、围堰。废油泥渣存储罐和事故储水池均为铁罐,埋于地下。 |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将装置区和含油污泥暂存池等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渗区和重点污染防渗区两个类型区,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重点污染防治区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并保留防渗层施工影像。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布设4口跟踪监测井。 | |
| | | |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本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为施工期废水、扬尘、固废等;运营期主要对环境的影响来自于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具体源强核算见表2-表5
表2 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表3 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表4 噪声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表5 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污油泥处理工艺产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无新增。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处理后污水产生量为375.2m3/d、67600m3/a,其中118.4m3/d、21312m3/a的生产废水作为回掺水回用到生产工艺中;6.67m3/d、1200m3/a的生产废水经地上管线排入污水暂存池,由罐车拉运至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排入原有200m3的事故池。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油气回收装置
本项目产品油罐新建油气回收装置,回收效率95%以上。经处理后产品油罐非甲烷总烃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排放限值要求(120mg/m3,10kg/h)。
2)无组织排放治理措施
本项目含油污泥暂存池设有可移动式罩棚,罩棚下边缘距含油污泥暂存池顶部1.5m。对经常使用的放水口、采样口均装设双阀。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管线、法兰和垫片,管线的吹扫接头不使用时均用管帽堵死,防止气体泄漏。同时加强管理,定期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建立LDAR标准化工作流程,对生产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等经常存在物料泄漏的地方,使用专门的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泄漏检测,筛查出发生泄漏的位置,确认泄漏的设备,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和更换,通过修理降低无组织排放。
造粒工段无组织非甲烷总烃通过在装置四周设置封闭操作间以减少无组织的排放。
企业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3要求。本评价提出的废气治理措施是可行的。
3)粉碎机、造粒机粉尘
粉碎机、造粒机粉尘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0.2t/a,通过在装置四周设置封闭操作间以减少无组织的排放后,经预测,粉碎机、造粒机粉尘无组织粉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645mg/m3、出现距离为50m,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经计算,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类比同类项目,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本项目防护距离内无敏感保护目标。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以及距离衰减后,本项目昼间、夜间厂界噪声排放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3)2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无新增生活垃圾。
1)预处理装置筛分固废
预处理装置筛分固废主要为杂质、砂石和防渗布,根据物料平衡,砂石产生量16t/a,防渗布产生量8t/a,属于危险废物,杂质、砂石破碎后返回到生产工艺中处理,防渗布返回到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中处置。
2)离心机污泥
本项目离心机污泥排放量为26832t/a,暂存于危险废物储存场。离心机污泥满足《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要求的外运用作通井路,不满足标准要求的回到系统前端再次处置。
3)含油防渗布装置污泥
含油防渗布装置污泥产生量241t/a,返回到含油污泥处理装置中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需要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
1)污染源头控制措施
源头控制主要包括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废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废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优化排水系统设计;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综合废水、雨水等走地下管道。
2)分区防渗控制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11.2.2.1条的要求,拟建项目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渗要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或防渗技术规范,本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及措施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 -2013)进行确定。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1.5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重点污染防治区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3)制定地下水跟踪监测与信息公开计划
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对建设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实施有效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要求,对于一、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跟踪监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上、下游各布设一个,因此本项目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布点如下:
厂区地下水上游设置监测井,获取地下水背景值;在西北侧厂界设置对比监测井;在下游厂界设置2口监测井作为污染扩散监测点;共布设4口监测井。同时,制定信息公开计划,将建设项目监测因子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值向公众公开,以便公众及时了解情况。
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定期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对生产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压缩机、开口阀等地方进行定期巡检、维修和更换。
本项目需要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
7、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发生生产事故时,所有污油泥直接进入污油泥储池;事故废水进入200m3的事故储池,待事故排除后重新进入生产装置进行处置;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污油泥、原油、污泥砂的泄漏、抛洒。对事故周边的土壤构成一定的危害。
①污油泥抛洒会污染路面和周边环境,还可能会阻碍交通。在抛洒处的道路前后方应设警示标志,防止撒落地面的污油泥被过往车辆碾压而难以清除,或者附着在车轮上随车带走,造成危险废物的扩散。污油泥的运输由各油区等单位负责运输到本项目处理装置区。因此,油区等单位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运制度,严格做好污染防范措施。
②当原油泄漏时,应迅速封锁隔离事故区,立即报告事故应急小组,请求交警和环保部门的协助。随车人员对溢出原油迅速用锯末、吸附棉等吸力较强的吸附剂覆盖吸收,使用后的吸附剂作危险废物处理。同时还应注意切断火源,随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同时对受污染的土壤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扩大。
③当处理后含油污泥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泄露事故,对沿途的居民造成影响。由于含油污泥中含油量较小(小于2%),且运输采用封闭性较好的槽车运输,环境风险为可接受水平。在转移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运管理作业流程,按照危险废物作业要求对相关的危险废物进行规范装卸、分装、运输、贮存及中转操作;做好防污染、防中毒、防水、防火、防爆、防盗的预防措施等安全措施。同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由危险废物运送人员、本项目管理人员和接收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
对污油泥进行回收原油处理的过程中,设备泄漏下渗易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厂区距离地表水较远,主要是防止对地下水污染。各装置均采用混凝土+钢制结构的防渗设施,以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为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企业应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
①确保所购设备及设施的安全性,根据生产工艺选用合理材质的设备、设施。
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及环保意识,防患于未然。
③对生产装置中的重要参数设置超限报警,以防事故发生。
④采用封闭操作,控制有害物质泄漏,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⑤在危险地点和危险设备处,设立安全标志或涂刷相应的安全色。
⑥各生产班组应设有安全生产监督员,专门负责安全方面的检查监督工作,能处理。突发事故,由监督员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⑦企业必须设置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根据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生产责任制,制定并教育全体职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程》。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1、大气环境
油气回收装置有组织排放污染物非甲烷总烃最大地面浓度为0.005817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0.29%,出现在距源中心下风向69m处。无组织非甲烷总烃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143mg/m3,占标率为7.15%,出现距离为62m。粉碎机、造粒机无组织扬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645mg/m3、出现距离为50m。本项目产生非甲烷总烃在各个敏感点的落地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中P244中推荐的质量标准值2mg/m3。无组织颗粒物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要求。
针对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经预测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为无超标点,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为50m。参照同类项目防护距离设置情况,本项目设置500m卫生防护距离。从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结果来看,本项目防护距离内无敏感保护目标。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生产废水产生量为375.2m3/d、67600m3/a,其中118.4m3/d、21312m3/a的生产废水作为回掺水回用到生产工艺中;6.67m3/d、1200m3/a的生产废水经地上管线排入污水暂存池,由罐车拉运至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水排入200m3的事故储池,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地下水环境
区域地下水流动缓慢,如污染物渗入地下水,污染物随地下水迁移速度较慢,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5、声环境
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从声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6、环境风险
本次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本工程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经过重大危险源辨识发现,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急防范措施,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使事故对厂区内人员及各关心点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综上所述,只要企业能够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加强管理,杜绝违章操作,完善各类安全设备、设施,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遵守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保证本项目生产装置区及罐区的环境风险防范水平,满足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使本项目的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1、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2、公众可在网站查看本项目报告书的简本或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工程建设单位或承担环评的单位进行联系。如需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公众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工程建设单位或承担环评的单位进行联系。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公众意见的范围:项目所在区域直接或间接受影响人群。
主要事项:主要征求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包括项目选址、环境保护措施、对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环评工作内容有关的意见或建议,请在10日内与工程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工程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项目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建设单位:大庆市顺兴龙经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