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污染源及处理措施
(1)粉尘
项目在爆破、破碎、筛分、装车、运输等过程中以及堆场、排土场均有粉尘产生。
①爆破作业及凿岩钻孔产生的废气
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炮烟,为少量CO、NOX。岩石爆破及凿岩钻孔会产生扬尘,根据现场调查可知,在采矿作业以及湿式凿岩作业时,还是会产生少量的粉尘和炮烟。评价建议设置喷雾洒水设施,加大对爆破、堆场等作业环节进行洒水降尘,从而极大地降低废气中的粉尘浓度。
②装卸及汽车运输道路扬尘
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气型污染物主要为粉尘,属无组织排放,通过洒水抑尘、防止运输过程中物料的洒落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扬尘。在运输路程中运输路面将产生扬尘,其排放量取决于道路的湿润程度、道路平整度、路面类型、载重量等。运输线路敏感点主要为沿边居民,可在干旱季节采用洒水抑尘、减速通行、限制载重量(严禁超载),用雨布覆盖等措施来减少扬尘产生量,降低扬尘污染。
③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
在整个石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粉尘的环节主要是破碎、筛分,建设单位拟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
a在筛分机进料口、破碎机进料口设置喷淋装置,在产污环节抑制粉尘产生,以减轻粉尘污染。
b将破碎、筛分车间全封闭,以减少粉尘的扩散。
c在破碎机、筛分机出料口处设置喷淋装置。
项目通过洒水抑尘、厂房封闭、除尘治理后,98%的粉尘可得到有效收集,同时为减少石料加工过程粉尘对操作工人的健康影响,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操作工人的防护,如配带口罩等。
④堆场、排土场扬尘
本项目产品堆场及排土场大风天气会产生扬尘,项目采取洒水降尘措施进行控制其粉尘排放量能减少70%,项目将剥离的表土堆存于排土场内,项目矿区开采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工艺,表土表面压实后植树种草进行绿化,扬尘产生量较小。为防止项目产品堆场及排土场在大风干燥天气下,出现大量粉尘逸散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现象,建设单位除采取洒水措施外,还对产品堆场和排土场采取防尘密目网遮盖措施。
⑤运输扬尘
道路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装运石灰岩产品的汽车经过进场道路产生的粉尘,及时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后,粉尘可减少约90%,建设单位对车辆进行篷布覆盖、路面及时洒水降尘、路边设置防尘围挡等措施,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撒落的物料和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餐饮油烟废气
项目办公综合楼设置在项目场区北面。项目设有1个小食堂,1个灶头。厨房油烟通过处理效率为60%的抽油烟机对油烟进行收集后,通过屋顶排气筒排放。
(3)燃油废气
机械和运输车辆使用汽油和柴油作为能源,外排尾气中主要含有NOX、CO等污染物,由于本项目使用的设备和运输车辆少,产生的尾气量也较少,且作业范围相对较大,通过距离衰减和大气扩散后,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4)含油废气
本项目挖掘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此部分废气为无组织排放。经大气扩散后,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2、废水污染源及处理措施
生产用水为湿式凿岩用水和洒水降尘用水,由于用量少,可以通过蒸发和下渗消耗掉,基本不存在外排废水,不会对地表水产生污染。产生的主要废水为地表径流水和生活污水。
项目建设隔油池对厨房废水预处理后排至沉淀池用作厂区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农肥,项目周边有大片农田和林地,足以消纳项目产生的农肥,用作农灌可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初期雨水:初期雨水主要为下雨前 15min 冲刷采区和加工场、排土场形成废水,初期雨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污染物大致浓度为 SS:400~600mg/l。建设单位在项目办公楼西侧设置沉淀池,初期雨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采区凿岩用水和无组织扬尘的洒水。
3、噪声及其处理措施
矿山爆破、矿石开采、石料破碎、交通运输等过程均会产生噪声,噪声源强为70~120dB(A)。矿山爆破期间为安全考虑,暂停其他生产活动,因此,爆破噪声与其他生产活动产生的噪声具有不同时段性。
开采初期爆破点海拔较高,产生的噪声较大,爆破期间产生噪声对远距离的居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爆破时间短,且为瞬时性噪声,其影响为短时影响,可以为群众所接受。爆破环节产生的噪声值较大,厂区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使用塑胶炸药,从源头减少噪声值;
②采石场爆破时采用固定时段,尽量避开人员休息时间,集中爆破的方式进行;
③对工人采取佩戴耳塞等个人防护措施。
其他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相对爆破噪声要小,噪声源分布较为分散,且布置在地势低处,噪声通过距离衰减、山体阻隔后运距离的村民影响不大,为减小影响,厂区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选用功能好、噪音低的生产设备;
②加强生产机械的日常维护,潜孔钻机、空压机等生产设备要注意润滑,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磨擦,减小噪声强度;
③破碎机、筛分机安装减振垫、隔板,减小噪声源强;
④尽量避免在人们休息时间进行采矿作业。
⑤噪声对岗位操作工人影响较大,应给施工人员佩戴耳塞,以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碎石料外售运输车辆会对进场道路两边200m范围内居民产生一定噪声影响,为减少交通运输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建设单位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管理,禁止鸣笛,限速限载。
4、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措施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生产固废和生活垃圾,生产固废其主要成分为地表残积物、剥离表土、生产废渣和沉淀池废渣,堆放于排土场进行妥善保存,用于日后复垦及生态修复。排土场占地面积约3000m2,设计堆高5m,容量不小于15000 m3,可满足本项目废土堆存量要求。员工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统一收集后运至石江镇政府指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5、生态影响及其处理措施
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另外,矿石堆场施工也会对植被占压和覆盖,造成局部植被覆盖率下降。项目在生产中通过厂区绿化、开采过程中分区边开采边复垦和开采结束后合理的搭配不同种类的土著植物覆土恢复植被,可以恢复到项目区域原生植被覆盖率,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区域内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6、水土流失影响及其处理措施
项目建设和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地表植被、土体的剥离和扰动,土壤可蚀性相应增加,抗侵蚀能力降低,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矿山地面景观。临时堆放弃土在降雨时会产生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矿山开掘或地表剥离会破坏岩石应力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引起滑坡和边坡失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项目采用以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①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措施,加强生物防治措施,结合矿山开采时间和开采方位,采用阶段性复垦措施,利用前期剥离产生的表土进行覆土,及时采取播撒草籽和覆盖防尘布等措施;
②在开采区顶部、开采境界以外的合适位置设置截洪沟,将雨水及高处汇水排离开采区以防止雨水渗透、冲刷边坡,在开采区内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汇集的雨水排至沉淀池;
③在排土场外围设置挡土墙、护坡、排水沟等设施,并播种草种防止雨水冲刷。
④矿山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完毕后,随着开采进展及时开展土地复垦和复土植被工作,加强道路两侧和其它空地进行植被恢复。
⑤加强安全管理,定时监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确保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