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1147|回复: 19
收起左侧

[交流] 关于液氯风险评价几点认识和几个问题,请高手们帮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点认识和几个问题,请高手们帮我解决问题:

(1)
液氯从钢瓶中泄漏,泄漏之前还是液态的,个人觉得是用液相泄漏公式-伯努利方程式的计算。泄漏后按照闪蒸公式计算蒸发量,根据Fv值判定,闪蒸量很大,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全部闪蒸了。有个问题,充装1000kg钢瓶内的压力是多少?

(2)
液氯瞬间泄漏形成的气团主要是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很多,也该是重气团,所以在泄漏初期按重气团考虑,采用重气体扩散模式进行计算;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氯气和空气混合稀释后气团密度变小,从而转换成非重气团,扩散后期是不是考虑使用高斯进行计算?还是只考虑单个分子质量的大小一直按重气体扩散?

(3)
事故风险值:1000kg钢瓶的事故泄漏的风险概率是多少?不会用事故树来计算,也没有什么可参考的值。好像1×10-5
用得多,但是依据是什么,值是怎么来的呢?
可接受风险水平:不知道液氯存储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按当前国内化工、石化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8.33×10-5(《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胡二邦主编),但是这个值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就能作为液氯的判定标准?

(4)
致死量:致死量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暴露时间,也就是致死的剂量。可以算出泄漏后扩散到致死浓度对应的距离、面积、范围以及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但是暴露时间内人员可以撤离,撤离后就不一定造成死亡,那么这个致死量又该怎么定呢?或者怎么简化计算?

(5)
风险值的可接受水平:是按行业接受水平来定,还是按社会背景接受水平来定?因为,环境风险不同于安全评价,项目周边的环境在项目来之前可接受的风险本来就是社会背景值,而不是项目所在行业的风险接受值。个人认为社会背景风险值才是项目建设的应该达到的风险水平,但是现在这一块也没有统一。

请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0-11-1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xhj2008


    谢谢!请教问题如下,请高手解答,在线等,也可发QQ:254403249。不胜感激。1、选 ...
zichen_6 发表于 2010-11-12 10:28

    抱歉,几日在外出差,加之本人计算机出了点小问题,没能及时回复您的问题!

1、怎么确定重气体?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如果您愿意深入研究可看一下如SLBA风险预测模式等国外几个模式中的详细用户手册。但简明来说,可以参照国内的《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烟团初始条件,判断是否为重气体作用扩散的准则主要有:Ri准则法,e准则法,Vf准则等。即分子量大的未必都是重气体,分子量小的未必不是重气体!

2怎样筛选重大危险源和确定最大可信事故?

这是做环境风险评价最基本的功课,希望你能仔细看一下风险导则的规定流程和GB18218-2009规定的方法,学习一下胡二邦先生的二本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分爆炸、火灾、泄漏,分不同生产单元、不同风险物质、不同概率、不同影响程度等,综合确定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

3、甲苯泄漏量的计算问题

3.1你将蒸汽压和大气压搞混了,甲苯储罐属于常压储存,泄漏量计算公式中的容器内压力取大气压力即可!

3.2裂口面积的大小,主要依据你假定的最大可信事故发生的状态和设计建设中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来判断!

4、液氯的泄漏问题

4.1王如建的risk1.2.0.4软件包中没有计算重气体的,吴文军的EIAPRO2008中有但比较简单些,重气体模式有很多商业版的或免费版的,

如DEGADIS、SLAB 、TSCREEN、INPUFF、AFTOX、ADAM、ALOHA、HGSYSTEM、CHARM等等,如你想购买比较好的推荐你找杭州三捷的吴成志先生!

4.21000kg的液氯钢瓶阀门的管径是多少呢?还有储罐配套的阀门和管道的管径哪里可查?这些数据都应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否则你的风险评价就没有针对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1 收起 理由
zichen_6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充装1000kg钢瓶内的压力是多少?必须符合GB 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的的有关规定,压力不超过1.1MPa,一般取设计的0.6--0.8MPa,充装系数不大于1.25kg/L。
    (2)问题的前半部分理解基本正确,但还非完善的重气体模式理论。
    重力扩散模式:比空气密度大的烟云将下沉而造成危害,在初始阶段如不考虑重力影响,将会使预测的地面浓度明显偏低,从而低估源近距离范围的环境风险后果。此时,需用高密度气体扩散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可近似地假定瞬间泄漏的烟云,为一半径为R、高为h的圆柱体,在重力作用下扩散,烟雾从中心向半径方向扩散,同时其中心又随风向移动,又在夹卷作用和热力传递作用下改变烟云的体积。
    瞬时泄漏的重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重力扩散作用逐渐减弱,大气湍流的影响逐渐加强,最后大气湍流扩散占主导地位,即大气湍流引起的扩散速度超过重力引起的扩散速度,计算模式由重气体扩散模式转变为高斯扩散模式。
    (3)事故风险值都取10-5是不合理的,应参照风险导则修订稿的“数据分别来源于DNV、Crossthwaite et al和COVO Study等统计结果,按泄漏类型事故如容器泄漏、整体破裂,管道泄漏、全管径泄漏,泵体泄漏、破裂,压缩机泄漏、破裂,阀门泄漏等分别取值。如对容器,泄漏孔径1mm应取为5.00×10-4/年。
    可接受风险水平:一般情况下,就按当前国内化工、石化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为8.33×10-5(《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胡二邦主编)来取吧。
    (4)最大可信事故,是假定人员静态、敏感目标静态,而大气风险物质随风向、风速扩散的模拟计算,至于撤离那是应急措施里必须分析和落实的方案,能不致死那是最理想的了!致死量是指致死浓度,具体详细参见《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胡二邦主编。
    (5)风险值的可接受水平是指评价项目的,所以风险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的行业接受水平来定!而社会背景接受水平是可以根据项目的可接受水平,实施敏感目标搬迁、远离风险源、实施风险防范和应急来避免或减轻的。对核电等重大项目,是双重考虑的,因为核扩散的范围可以达到80-150Km。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zichen_6 + 1
mellow + 50 多谢W老师指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方法去考虑,不能处理方法单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环评工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理论如果不能搬到实际应用中,研究的再合理也是枉然。
环评也需要经济、技术可行的评价方案和模型。

2楼对泄漏气体扩散过程分析的很到位,可是,这么一分析,环评还能做吗?是不是要撒一次示踪剂,找出一种模型?完全做不到……

如果,这么教条或者这么严格地遵循理论,那么有几个污染因子能用高斯?SO2、NOX等等,哪个不比空气分子量大?

个人理解:
风险重点关心点是后果,而不是过程。如果保证不利条件下风险可接受,那就足以;
建议楼主看看重庆天元的事故记录,事故中是有液池的(未蒸发的液态氯);
同意2楼的,没有更可靠的资料时,参考导则征求意见稿里的数据,风险值完全可以不考虑,形而上的东西,并且这个数据完全地无厘头(其科学性、含义更不用多说)!
关于致死量,我不太同意2楼的意见。死亡与否,绝对与浓度、时间有关系,不可能划上等号。直接拿浓度和LC50、IDLH值比较的,是个绝对错误的方法。
风险水平:没有死几个人就能接受风险的定论,风险要做到的是不能让人白死。概率再低,也是剥夺人的生命权,那就是谋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最近狂补风险,看的越多思考的越深越觉得这东西虚的没边。但是风险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影响很大,责任很大。正在整理,好了就发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重气体模式,并非是一泄漏物质的单体分子量比空气平均分子量大或者小来确定的,请4#楼千万注意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chen_6 于 2010-12-1 15:43 编辑

回复 6# qxhj2008


   

谢谢!请教问题如下,请高手解答。不胜感激。

1、选定了两个风险预测因子:液氯和甲苯。要是按照分子量的大小来定是否重气体,那么甲苯的分子量比液氯的还大,但是一般的液氯的泄漏时作为重气体预测,甲苯准备采用多段烟羽预测;所以有和4#一样的困惑,怎么来定重气体呢?

2、一个危险化学品仓库项目,中间涉及的物料总计有70来种,主要包括有:第6.1类毒害品(氰化物和敌敌畏等)、第2.3类有毒气体(液氯)、第3类易燃液体(甲苯、二甲苯、甲醇等)、第4类遇水易燃固体(磷化锌、磷化铝等)、第5类氧化剂(重铬酸钠、重铬酸钾等)、第8类碱腐蚀品(胺类等);选择了液氯和甲苯预测评价,但是专家需要依据。那么怎样来筛选呢?考虑的通过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进入环境的难易程度、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小来筛选,但是涉及的物料很多,而且筛选的标准(比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很难通过对每种物料进行预测计算来比较;请详尽点解答,这个专家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希望能给他个比较完整的解释。

3、甲苯泄漏量的计算问题

3.1甲苯储罐采用的固定立式+氮封,1000m3。查了很多的资料,氮封情况下储罐液面以上的蒸汽压力应该是甲苯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即20时为4888.76Pa,应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时,将这个蒸气压作为容器内压力加上1000m3储罐的裂口之上液体高度(10m)的在裂口产生的压力,但是这个压力远小于大气压力(101325Pa),计算时发现没有泄露了。这是什么问题呢?如果不是蒸汽压力作为容器内压力,那这个压力通过什么标准来定呢?

3.2裂口面积的大小:按导则的修订版附录A中提供的数据,阀门处发生的泄漏概率(5.50×10^-2)比容器破损发生的概率(5.00×10^-4)高很多,那么按那种情况来确定泄漏量呢?不同的泄漏孔径泄漏量不同,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同,比如容器泄漏:泄漏孔径1mm的概率为5.50×10^-4,泄漏孔径50mm的概率为5.50×10^-6,是不是需要按照泄漏量计算影响范围和程度,再计算风险值,然后比较风险值的大小来确定按哪种泄漏孔径来计算?;

4、液氯的泄漏问题

4.1如问题1,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重气体模式,甲苯的分子量比液氯的还大,是不是也要考虑使用重气体。重气体扩散稀释后考虑使用多烟团模式,扩散至什么程度采用多烟团模式计算?用的risk1.2.0.4中没有计算重气体的,请问用哪个软件有这个模式的?

4.2按导则的修订版附录中提供的数据很多设计到阀门和管道的管径,这个资料在哪里找,有无设计规范可查。1000kg的液氯钢瓶阀门的管径是多少呢?还有储罐配套的阀门和管道的管径哪里可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risk1.2.0.4中没有计算重气体的,请问用哪个软件有这个模式的?
——重汽云模式可以使用EiaProA免费版,该功能可正常使用,不受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chen_6 于 2010-11-17 11:17 编辑

回复 9# qxhj2008


感谢你一直对我的帮助,稿子昨天送上去了。已经理解了重气体;筛选了因子,虽然还是不满意;甲苯的压力按常压算的;重气体是根据EIAPROA2008算了下,再按RiskSystem1.2.0.4多烟团了,很不满意。
风险比环评难做,思维模式都不一样,基础资料太缺,要独立出来做,不能放到环评里。新老导则做的太毛糙,只知道提一些要求,但是现在的基础研究根本就没跟上来,想得到做不到,审批部门说按导则做,实际操作起来很大的问题……纠结无奈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告诉我怎么给老师加分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做化工类的环评,发现风险好难啊。不知道楼主可否给个甲苯和氯气风评的模板参考下,先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qxhj2008


    谢谢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qxhj2008 指点,最近狂补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ttnina


    客气,谢谢交流,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19 11:31 , Processed in 0.09754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