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项目名称和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230辅道城市道路化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吴江市东太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吴江市松陵镇顾家荡路至学院路段。 投资总额:5000万元; 项目规模和内容:道路长度约1600米,在原省道红线宽度基础上两侧各增加10米。辅设雨水管线、综合管线及绿化带。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建设项目施工期重要的环境问题是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水土流失。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设计阶段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化施工图设计,尽量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缓至最低限度。 2、施工阶段 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考核指标,教育工人做到文明施工。通过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粉尘污染;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和物资运输线路防止噪声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含有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过程中防止水土流失,注意对沿线动植物的保护;施工中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倾倒弃土和弃渣。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大气环境:道路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扬尘、粉尘和机械设备尾气污染,但道路建成后车辆尾气排放对道路沿线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比较轻微,不会改变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级别。 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时间短,施工期的各类废水均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轻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面径流影响,工程在路面布设了完整的排水系统,路面径流经收集后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然后排入附近的河流,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轻微。 声环境:施工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 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期下,其他环境要素(固废、生态等)对环境影响较小。 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所处区域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在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建设单位按 “三同时”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加强环境管理前提下,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证书等级:交通运输乙级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12号 联系人:王工 电子信箱:mervin1009@163.com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范围:建设项目周围居民、关心本项目建设的相关人员。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①您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②您对目前环境现状的满意程度;③您认为本工程对您的生活有何意义;④您认为环境问题是否重要;⑤您所生活的地区环境现状;⑥您认为项目建设所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⑦您认为采取哪种措施能减轻影响;⑧项目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⑨您认为工程对本人经济的影响;⑩如果项目建设给您造成损失,您持何种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 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环评单位提交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