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fuu 于 2010-12-11 20:09 编辑
重庆市沙坪坝区马房湾“Y”字形干道工程公示材料第二次公示
建设单位名称: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建设开发公司 评价机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工程内容
重庆市沙坪坝区马房湾“Y”字形干道工程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的西侧,按照重庆市主城区及沙坪坝区道路系统规划,项目为沙区道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路网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的建设符合重庆市的总体规划。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地缓解该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极大地降低全社会的出行成本,缩短出行时间,地改善主城区南北(纵)向的交通联系,使马房湾区域的交通出行将获得便捷的交通走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马房湾片区"Y"字形干道包括三条道路,北临磁器口古镇,南至杨公桥立交,分别与渝碚路、磁童路及沙磁路相接,建成后将成为马房湾片区的主要构成道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对于今后片区路网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其中1号道路全长286.657米,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32米;2号道路全长1267.729米,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米;3号道路全长637.014米,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米。工程内容包括全线的道路建设,还包括1座跨清水溪桥梁,以及交通监控、景观绿化、照明、交通标志标线、综合管网等配套设施工程。 2环境质量现状
拟建工程沿线区域属于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敏感,用地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工程沿线区域环境具有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工商业、居民区交叉分布、学校分布其间的特点,是一个已经比较完备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10个监测点中,4#、5#、6#、7#、8#监测点噪声值昼间在49.7~59.5dB(A)之间,夜间在37.9~48.2dB(A)之间,昼、夜均满足2类区环境质量标准;而1#、2#、3#、10#监测点均出现昼间或夜间超标的情况,不能满足2类区环境质量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监测点附近施工和交通噪声的影响。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一般。 环境空气:目前项目所在地SO2、NO2、PM10指标完全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 水环境:拟建工程涉及的地表水主要是清水溪。根据沙坪坝区环境监测站对清水溪例行监测公报资料,2009年11月清水溪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超标项目3项(按Ⅴ类标准评价): 溶解氧、BOD5和氨氮。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溶解氧和BOD5。 3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1)环境噪声影响及保护对策 ①施工期噪声 工程建设期施工噪声昼间达标距离约80m,夜间为200m,施工活动的噪声将会给局部地区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夜间影响更为明显。 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用新技术文明施工,合理布置施工器械和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不得在居民点和学校等路段进行施工作业,沿线学校附近高考、中考期间禁止施工作业。 ②运行期交通噪声 (1)昼间 由表8-5可知,在距离行车道边线10m处,1号路口至“Y”字型交叉口所有预测年的高峰小时各路段噪声级均超过70dB(A),不能满足4a类标准(≤70dB(A)),最大为72.3dB(A)。对4a类标准区以外区域,按2类标准衡量,全线达标距离分别为:2011年约90m、2015年约120m、2020年约140m。 (2)夜间 按夜间标准衡量,2011年,60m可达4a类标准,120m可达2类标准;2015年,80m可达4a类标准,200m可达2类标准;2020年,100m可达4a类标准,280m可达2类标准。 由预测可知,工程建成后由于道路建设,昼间路沿10m处的最大噪声值约为72.3dB(A),交通噪声明显增加。 根据预测结果,评价提出:若邻路要规划建设对声环境敏感的学校、医院等,则必须自行采取措施确保自身满足相应的噪声标准要求。 通过设置隔声屏障及绿化等措施,降低噪声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全路段设置禁鸣标识,禁止鸣笛。 (2)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对策
①施工期 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其次为燃料废气。 工程所需混凝土应全部购买商品混凝土,砂石料也应采用外购或按环保要求生产的材料的形式。从材料源头上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应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合理降低各种污染设备的同时使用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湿式作业,在施工场地设洒水装置,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对施工场地进入交通干道的车辆进行清扫或清洗;运输车辆应当密闭运输,以避免运输沿途的洒落,以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②运行期 预测结果表明, 2011年,各点小时最大影响值为1.02mg/m3,最大超标4.26倍;2015年,各点小时最大值影响为1.38mg/m3,最大超标5.6倍;到了2020年,各点小时最大值影响为1.78 mg/m3,最大超标7.44倍。但个敏感点长期平均影响浓度均可达标,由此可见,NO2对敏感点的一次值影响较明显,长期影响浓度不明显。 通过加强道路管理与维护、采取清洁措施、城市绿地调节、交通系统优化、限制尾气超标汽车上路和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综合治理下,有望有效缓解和改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另外,工程建成后路面为沥青路面,道路产生的扬尘会显著减少,道路扬尘对环境的影响会显著降低,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大气环境的改善。 (3)振动影响
项目建设的主要振动影响是在施工爆破产生的振动。根据设计提供的施工方案,隧道爆破采用微差爆破方式。在控制炸药量、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 (4)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及防治对策
工程施工中将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占地区树木的移栽,减少对植被的影响,对道路两侧征地区及公路边坡等进行绿化。加强渣场和料场的绿化恢复措施,维护公路两侧生态环境。工程建成后,通过植树种草等进行绿化,可使工程影响区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将改变城市郊区、边缘的混乱秩序,改善当地脏、乱、差的局面;工程的建设将形成新的景观带和观景走廊,增加新的城市风景线;工程建设对城市的整体格局产生影响,对城市的空间结构重新划分,对局部景观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建设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总体上,工程建设对城市景观呈正效应,对重庆城区的山型地势、水体景观无不良影响。 (5)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自然地貌的扰动,以及挖填方作业,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量约为1500t/a。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工程建成后水土流失强度可控制在500t/km·a以下。采取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在弃渣场、公路边坡设挡土墙、排水沟等水保工程措施,对公路边坡以及渣场斜坡进行整治。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通过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 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结果表明,沿线绝大部分群众及有关单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关注的是拆迁安置条件和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扬尘污染和噪声,营运期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污染)。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精心设计,重点路段建设隔声措施、精心绿化,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拆迁补偿严格按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拆迁户安置后生活水平好于安置前的生活水平。 5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针对运输事故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实际经验,事故概率是比较低的;在严格管理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下,风险是可以降低到很低水平的。 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评价确认或建议的生态环境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可以降低至较低合理水平,各项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 结论:重庆市沙坪坝区马房湾“Y”字形干道工程工程建设符合重庆市的总体规划。工程的建设对于推动重庆城市和沙坪坝区的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交通路网的完善、优化城市格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景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建设期的环境问题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有效解决;工程营运期的环境问题,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上看,该工程是可行的,工程选址(线)是合理的。 2建议
(1)建设方应尽快完善工程设计方案,明细土石方调配处置方案;落实相关的渣场及料场位置;确定施工营地和施工人员数量;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容量。 (2)建设方应积极宣传拆迁方案法和相关法规,做好市民的拆迁安置工作。 公众查阅环评简本的方式和期限:在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均可查阅,期限为2010年12月9日至2010年12月24日。 建设单位名称: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建设开发公司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023-65304489 联系人:巫老师 评价机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评价机构联系方式:1322228682559 zwhghks@126.com 联系人:张老师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可能受到本项目影响的所有公众,以及对本项目建设或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宝贵意见的所有公众。 主要事项:请公众对环评报告书中的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提出意见;特别是本报告书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倘若公众对本项目还有其它更好的建设性建议恳切及时提出,我们将积极采纳并衷表谢意。 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采取在项目所在地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网上发布环境信息的方式让公众充分了解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将采取现场走访和询问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广泛的交流。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起止时间:2010年12月9日至2010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