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块基本情况 地块名称:花果山产业小镇综合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地块 占地面积:11158.67m2 地理位置:广州市越秀区西胜街北侧广州青少年科技馆西侧、广州电视台东侧,中心地理坐标为 113°15′53.86″E,23°8′46.86″N 土地使用权人: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 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公园及停车场 未来规划:调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A2)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单位:广东省昱尚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初步调查、详细调查检测单位:广州竞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调查缘由:调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A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要求: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概况 (一)第一阶段调查污染识别结论 调查地块1989年前为山地,1989年-1995年间,地块平整闲置,1996年-2005年地块南侧区域新建构筑物,根据访谈可知,该构筑物建成后一直空置未投入使用,地块北侧区域硬底化后作为广州电视台停车场使用;2006年-2009年地块南侧构筑物拆除,该区域闲置。2009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南侧闲置区域种植绿植,修建环形道路,改造为公园;2019年调查地块东北侧修建公园栈道,地块内原东北侧停车场区域改造为云道项目部,北侧停车场区域功能不变。2019年3月至今,地块北侧区域仍作为电视台停车场,东北侧为云道项目部,南侧为花果山公园。综上可知地块内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仅停车场内车辆停放及南侧构筑物修建时期场内机械设备使用的油品可能发生跑冒滴漏,引起调查地块内土壤及地下水石油烃(C10-C40)污染。 调查地块东面为公园栈道,隔栈道为广州青少年馆;南面现状为西胜街,西面为花果山产业特色小镇,北面为公园栈道和中国电信(无线网络运营中心),根据调查可知,调查地块周边未存在过工业企业。相邻地块对本地块不存在污染风险。 (二)第二阶段初步调查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土壤采样工作于2024年3月29日-2024年3月30日、2024年10月18日进行,地块外土壤对照点采样工作于2024年3月30日进行,调查地块地下水采样工作于2024年3月31日和2024年7月12日进行。 本次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地块内布设土壤采样点9个,采样深度为0~8米,按照不同分层采集土样37个。检测项目包括pH值、水分、重金属指标(7项,即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有机污染指标(VOCs、SVOCs、石油烃(C10-C40)在内的共48项指标;在地块内共建设3个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地下水样品3组,检测项目包括pH值、浊度、可萃取石油烃(C10-C40)及重金属(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在内的共10项指标。 根据样品检测分析结果: (1)调查地块内土壤样品中:部分点位土壤中砷含量存在超出风险筛选值,需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其余指标均未超相应的风险筛选值。 (2)地块内地下水样品中:除浊度出现超标情况外,其余检测项目均未超筛选值。由于浊度在地下水中不属于毒理学指标,仅为感官指标,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 (三)第二阶段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分3批次于2024年11月、2025年1月和2025年2月开展,详细调查布设的监测点位为30个(不含对初查和详查各批次补层的点位),共采集382组土壤样品,其中:详查第一批次布设了 27个详查点位,另有6个点位是对初查点位补层,采集340组土壤样品;详查第二批次布设3个详查点位,另对详查第一批次1个详查点位补层,采集28组土壤样品;详查第三批次对初查2个点位和第二批次1个详查点位进行补层,采集14组土壤样品,土壤采样深度为0~21m。检测指标包括pH、水分和砷。 根据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详细采样阶段382组土壤样品中的砷超筛选值,含量范围3.72mg/kg~765mg/kg,平均值为61.92mg/kg,31.77%的样品超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最大值765mg/kg为 2S12点位的 6.7-7.0(6.0~8.0)m处,最大超筛倍数为11.75,最大超筛深度为20m。通过梳理各超筛点位各层检测数据,各超筛点位下层均低于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或为岩层。 (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论 本次详细调查工作完成后,花果山产业小镇综合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存在砷超筛情况,须根据地块未来规划开展风险评估,关注污染物为超筛选的土壤污染物砷。 三、风险评估结论 根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论,地块关注污染物为超筛选值的土壤污染物砷。调查地块现行规划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A2)。基于第二类用地方式,土壤砷污染物使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查要点(修订版)》(2024年10月)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7部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DB 4401/T 102.7-2023)中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如下: (一)基于第二类用地性质的危害识别 本次风险评估土壤关注污染物为砷。在计算关注污染物砷的暴露浓度时,根据《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查要点(修订版)》(2024年10月),以超筛污染物浓度最大值作为暴露点浓度进行风险评估。 (二)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 本报告基于第二类用地进行风险评估,敏感受体主要为成人。根据毒性参数,重金属砷常温下不易挥发,需考虑经口摄入表层土壤、皮肤接触表层土壤、吸入表层土壤颗粒物共3种暴露途径。 根据暴露风险贡献率分析,经口摄入表层土壤为地块主要风险暴露途径。 (三)风险表征结果 土壤污染物砷的致癌风险计算值大于10-6,非致癌危害商大于1,故本项目土壤中砷污染物对未来场地作为第二类用地情景下人群健康风险不可接受,需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确定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值,采取必要的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 (四)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值的确定 本地块基于第二类用地的砷土壤风险控制值为1.55mg/kg,风险筛选值为60mg/kg,比较砷的风险控制值与风险筛选值,确定土壤砷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值为60mg/kg。 (五)风险管控/修复范围 根据确定的土壤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值,调查地块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修复最大深度为20m,风险管控/修复的最大投影面积为9841.98m2,风险管控/修复土方量为75521.36m3。 综上,根据风评结果,地块的土壤关注污染物砷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需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控/修复措施。 四、综合结论 本次风险评估是基于地块调查超筛的土壤砷作为关注污染物以及第二类用地的情景下相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了相应分析与评估,结果显示,土壤中砷风险不可接受地块需开展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花果山产业小镇综合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地块污染土壤砷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值为60mg/kg,调查地块内风险管控/修复范围最大深度为20m,风险管控/修复的最大投影面积为9841.98m2,风险管控/修复土方量为75521.36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