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改建铁路南宁至昆明线南宁至那厘段增建第二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复制链接]
liuyd 发表于 2011-1-2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宁至昆明线

南宁至那厘段增建第二线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工程勘察证书     综合甲级 220011-kj

工程设计证书  综合甲级 151000179

O一一年一月  成都



改建铁路南宁至昆明线南宁至那厘段增建二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起自既有江西村车站,途经南宁市江南区、西乡塘区、隆安县、百色市平果县,止于那厘站,沿既有线增建第二线。本次评价范围为新建江西村(不含)至那厘(含)正线长93.437km、改建既有线2.014km、南宁枢纽工程。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为:新征用地203.68hm2,临时用地72.11hm2,回收用地58.43hm2,土石方总量701.34×104m3、填方334.30×104m3、挖方357.04×104m3,取方167.13×104m3,弃方179.87×104m3新建桥梁24/8980.80m新建隧道5/1660m,改建车站6座;工程总投资30.87亿元,总工期为3年。



南昆铁路扩能改造是提高西南至华南地区铁路通道能力的需要;是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和泛珠三角地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滇、黔煤炭外运通道能力、北部湾港口集疏能力的需要;是进一步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南昆铁路扩能改造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根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的工作安排,本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承担。20105月中铁二院完成本工程预可性研究(送审稿),201012月完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的编制工作。

本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属于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项铁路行业的第2小项既有线路提速及扩能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根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的委托,中铁二院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相关工作。评价单位于2010年对现场进行了踏勘、调查、监测和公众参与,按照评价导则、技术规范,于201012月编制完成了《改建铁路南宁至昆明线南宁至那厘段增建第二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审版)》。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1
生态环境现状

既有南昆线建成多年,通过多年运营、维护及多次技术改造,路基已基本稳定。既有铁路用地界外多为农田,局部地段为城镇、林地、河流等。既有铁路除部分深路堑、高路堤进行了防护外,大部分的既有路基边坡未经防护,经过多年运营且当地气候条件较好,边坡多已长满杂草、灌木及乔木,植被生长茂盛,线路两侧难以觅到裸地,水土流失轻微,生态环境处于稳定、正常的发展态势。既有铁路隧道仰坡及顶部植被茂盛,隧道的修建未影响顶部植被的生长。既有铁路桥梁满足行洪、通航要求,设置了数量众多的涵洞,满足当地的灌溉要求。

1.2生态环境影响

1、本工程共占用耕地188.91hm2共影响粮食产量170.02t/a对评价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2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分布,工程砍伐树木种类均为常见树种,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3、在项目施工期间,野生动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大多数会通过迁移及飞翔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而当项目施工期结束后,迁移出项目区的动物中的一部分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如果栖息地未被破坏)。大部分会在项目区周围的临近区域重新分布,因此项目施工结束后在整个这一区域动物的多样性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主要采取边坡骨架护坡、喷混植生、喷播植草、乔灌草绿化、复垦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合理调配土石方;施工管理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

2
声环境影响评价

2.1声环境现状

南昆铁路建于20世纪90年代。本铁路经过的路段大部分为农村地区;在农村地段,既有及新建建铁路两侧分布有较少的村庄,建筑物多为12层的泥墙瓦房或砖房;泥墙瓦房多在80年代建成,砖房多在80年代至今建成。农村建筑物在建设时一般未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振措施。

城镇地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将铁路包围于城市中,大量的居民自建房、商品房、办公用房等沿铁路两侧近距离分布。

既有铁路已基本铺设了60kg/m的无缝钢轨,有效的降低了铁路轮轨噪声。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距既有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的等效声级昼间为54.265.9dBA,夜间为51.465.2dBA,满足GB12525-90中昼、夜70dBA的标准要求;但30m以外区域环境噪声已不能满足所属功能区的要求。

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含30m处)的铁路振动值为61.481.7dB,基本满足GB10070-88中昼、夜80dB的限值;但30m内区域分布有居民建筑物。既有铁路已基本铺设了60kg/m的无缝钢轨,有效的降低了铁路振动;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既有铁路基本未对两侧的建筑物造成影响。

2.2声环境影响

有声环境敏感点20处,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的铁路噪声预测值满足GB12525-90昼间70dB、夜间70 dB的标准要求;30~60m区域昼间满足GB3096-20084类区标准,夜间不能满足;60m以外区域昼间部分地段不能满足GB3096-20082类区标准,夜间不能满足。

2.3噪声防护措施及建议

全线共设置声屏障12980m2,通风隔声窗2600m2;其中路基声屏障长11580m2,桥梁声屏障1400m2

建议采取合理规划及建筑物布局、控制铁路两侧用地、加强铁路管理、提高铁路装备技术含量、加强铁路两侧绿化、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等措施进一步减低铁路噪声。

3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3.1振动环境影响

有振动环境敏感点17处,虽然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的铁路振动预测值基本能达标,但30m内铁路振动预测值较高,并且30m内分布有部分敏感建筑,为减轻运营期铁路振动对沿线敏感建筑的影响,建议超标路段采用减振垫等措施,以降低振动值。

3.2振动防护措施及建议

为防止铁路运营期振动对近距离敏感建筑物产生影响,预留运营期振动防护费。

建议采取规划与管理、机车车辆选型、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运营期管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铁路振动。

4
水环境影响评价

4.1水环境质量现状

既有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沿线南宁站技术整备所,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COD,生产废水采取措施通过排污沟排入市政管网。既有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沿线各站段,主要污染物为SSCOD,一般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农灌沟渠、水体。工程涉及的既有站段生活污水排放量300m3/d,生产废水排放量220m3/d

4.2水环境影响分析

沿线各站、段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4.3水污染防护措施及建议

沿线各站、段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5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电力牵引,生产、生活均采用电力,不设燃煤、燃油锅炉,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没有影响。

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工程后全线新增职工生活垃圾排放量为2.64t/a;近期新增旅客列车垃圾排放量为14.6t/a。新增职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地方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或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新增旅客垃圾在南宁站等站点定点投放。

7
电磁环境影响

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会使沿线采用天线收看电视的用户接收信噪比下降,收看质量明显变差。对评价范围内采用天线收看,且接收信噪比因受本工程影响而小于35dB的电视用户预留一次性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一户预留500/户。

8
施工期环境影响

8.1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对声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及施工固体废物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短暂的,在采取了报告书中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8.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1、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施工中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干扰。夜间禁止进行打桩等高噪声施工作业。

施工场所平面布置中应考虑到噪声振动影响,将高噪声振动设备的布置应远离敏感点侧,而将施工人员住房、材料等库房布置在近敏感点侧。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满足表控制距离,满足施工场界等效声级限值要求。

在距离人群集中地段采取加防振垫、隔声板、隔声罩等临时减振降噪措施,减轻噪声和振动污染。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提前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并公告附近居民和单位。

2、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本线区间施工点应选择距工点较近、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充分的当地民房,其厨房污水、洗浴废水可利用既有排水设施排放;对于无排水设施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需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地形条件和排放去向采用自建简易化粪池对其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当地农灌沟渠。

对跨河桥梁的桥墩基础开挖产生的弃渣,应及时运出,远离水域范围,并进行适当的防护处理,避免淤塞河道。

桥梁水中墩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作业产生的泥浆溢入水体产生污染,钻孔桩作业中的泥浆应循环使用,滤渣收集后运至陆地处理;桥墩基础开挖产生的弃渣应运至陆地进行处理,并进行适当的防护处理,避免淤塞河道。

控制施工机械车辆冲洗污水的污染影响,应根据工点分布情况定点设置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点以便污水定点排放。建议在施工阶段根据施工单位所承担的施工标段划分具体设置施工机械及车辆洗刷维修点,原则上选取重点工程所在地段,以保证冲洗污水定点排放。

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和车辆要加强检修,尽量杜绝跑、冒、滴漏。施工设备和车辆实行定点维修,维修点含油废水通过集油池油水分离后排放,回收浮油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

3、施工期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为减少施工扬尘,取、弃土场和高边坡地段要尽快进行绿化,避免表土长时间裸露;施工车辆和机械经过路段,要经常性采取洒水降尘措施;运土车辆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编织布或无纺布覆盖;对运输车辆要合理选取和组织行车路线。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文明施工。

对于施工现场食堂,燃煤尽量选用低硫份的优质煤。限制工地食堂、工地饭馆和单独小灶的数量,以减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4、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施工队伍首先树立文明施工的思想,对产生的建筑废料,要尽量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废物送到当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或作妥善处置,严禁乱堆乱放。

要在施工现场和施工营地合理、统一、分散、适量地设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期送到当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不得随意倾倒,以免污染当地环境和影响景观。

综上所述,改建铁路南宁至昆明线南宁至那厘段增建第二线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技术政策,该项目建设对改善沿线交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实施铁路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工程的实施会给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环境破坏和污染影响,但是在采用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方案是可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5 01:54 , Processed in 0.0751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