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3022|回复: 2
收起左侧

[动态] [2008-1-4]绿色信贷机制 收紧污染医药企业融资关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矛盾都可以转移,唯有污染转移不了,因为大家都生长在一个地球。”这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外电采访时对目前生态文明所表达的遗憾。在能源、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各国抢夺焦点的今天,是像发达国家一样将污染转移出去,还是不惜代价地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已经迫在眉睫。
  一场针对污染的抄底行动将在新的一年里徐徐展开。

  全国普查:86项不良记录

  据国家环保总局一位负责人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透露,2008年初,我国将启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准确了解全国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而早在一年前,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即已开始着手整理“中国水污染地图”,上千家污染水环境的企业榜上有名。据“地图”的制作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介绍,目前这份“污染地图”所公布的污染企业信息未必能真正反映污染的现状,因为目前有限的污染信息渠道几乎都来自于现有的公开资料:一方面是来自环保系统及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污染企业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来自媒体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报道。

  记者日前在该中心网站上发现,尽管有像石药集团、华北制药、海正药业这样在环保投入上已经花费上亿元的企业,以及像东北制药、鲁抗医药、新华制药等每年环保运行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但从2004年开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统计的相关制药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案例已经达到302条记录,其中截至2007年12月27日,就有86条药业排污记录。而在这86条药业超标排放或事故说明中,环评未获批、污水设施不正常使用、偷排、外排废水超标等是目前药业环保问题的主要标志。

  绿色信贷机制:收紧污染药企融资关口

  目前,在民间组织高度关注药业污染问题的同时,国家环保总局亦正着手开展《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的编制工作,该项工作将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进而对行业和企业在市场准入、发展规划、金融信贷、税收、保险、进出口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双高名录”已经发布了一批。2007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提供第一批“双高名录”,含26个商品编码,5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被列入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均被取消出口退税。今年,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再出台一批“双高名录”,为发改委、财政、税务等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提供基础。

  对于申报“双高”目录,企业方面表现得相当谨慎。“如果产品列入了‘双高’目录,对企业来说,最不愿意看到是贷款难度加大、税收压力加大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制约。”东北制药总厂生产技术部部长王远航表示。

  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介绍,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牵头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开展编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以下简称“双高”产品)名录。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希望行业内骨干企业全力配合,对照列入“双高产品”的条件从行业的角度提出“双高”产品的建议名单。因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布置这项工作进度很紧,工作正在展开,企业建议的“双高”名单可不限于本企业产品,并注明产品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中的哪一类或两者兼有。

  “我国政府正在考虑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环境政策处赖晓东表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

  今年7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据了解,“绿色贷款”或“绿色政策性贷款”政策,即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低利率,而对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

  与此同时,为督促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上市企业因环境污染问题带来投资的风险,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对上市公司进行环境审查,禁止具有环境不良行为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今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跨省从事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或再融资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

  目前,很多准备上市或者再融资的企业更加重视的是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并将其放置在首要的位置,而环保核查并没有引起企业应有的重视。而据证监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后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将与财务审计同等重要,因为这两项审核的结果同样具有否决性。

  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核查有特定的工作程序,即使企业其他各方面都优秀,也不会让他们免除环保核查程序。凡属于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必须委托具有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相关环境保护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机构,编制企业9个方面的环境技术报告,如实反映企业在此前36个月的环保表现,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可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分别是:企业新、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执行情况;企业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并领取排污许可证,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并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得到落实;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依法处理处置情况;企业的环保设施稳定运转情况;企业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不含有或使用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禁用的物质;企业有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企业模范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限制项目规模:控制污染出口转移

  时近年关,是像发达国家一样将污染转移出去,还是不惜代价地坚决走新工业化道路,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选择。




  12月14日,发改委网站上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将维生素C和青霉素这两个中国大宗原料药再度被划入限制发展类项目,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参照今年下半年商务部与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的通知》中“被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企业将被中止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期限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规定,表明在政策上,就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现就推动出口企业率先提高环保水平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由于合成类原料药和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是医药行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已经执行两年的2005版产业调整目录已经对维生素C、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药作了限制。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的117家药品生产企业,主要就是合成类原料药和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

  而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于占据医药工业污染大户的合成类原料药和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亦将产生不小冲击。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平鸽认为,到2010年,《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过渡期之后,药企的环保投入可能翻番。这一变化将大大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行业竞争格局将有较大改善。

  “2008年,将会是环保政策调整较为集中的一年,可以称为环保政策调整年。”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如是说。

  记者有感

  亦应“酷冷生活”

  “Cooler living”也即酷冷生活,恐怕是目前最热门的环保名词。我的一名同事,宣布将在2008年选择“酷冷生活”方式,开始尽量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塑胶袋购物,而使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另一个也表示,今后不用一次性筷子,而在自己的手提包里放了一双环保筷。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生态学范围,众多的环保非政府组织(NGO)和各种公益基金组织正悄悄进入中国,生态运动已经成为集环保、和平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随着倡导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公众所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酷冷生活”这种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在最近一项关于“酷冷生活”的调查中显示,政府已经首当其冲成为公众最为期待的示范其进入“酷冷生活”的重要指导员,与此同时,调查中有78%的公众将治理环境的责任寄托于政府身上,并将企业与商家认定为环保责任的主体。

  然而,在涉及到企业环保问题时,利润集团阻力因素就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无限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内在地决定它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酷冷生活”方式,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不可能实际操作到位。

  显而易见,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层面,对环境资源保护需求的现实状况,亦已经不能单纯在制药行业单一的产业环境下进行考量,怎样才能设计一个科技性的且能够成为润滑利润集团阻力的完善的“酷冷生活”方案,无疑是众多深陷利润与可持续发展这对矛盾泥淖的企业的唯美期待。

  尽管限制污染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规定不断出台,尽管税收与再融资体系亦套上了环保关卡,尽管跨国集团向中国“转移”污染限制越来越紧,但在以往的污染事件当中,仍能看到屡见不鲜的违法成本与处罚力度的PK,以及时时涌现的连续数年偷排漏排行为。而对于那些同样渴望以“绿色”示人的医药制造工业企业而言,什么才是它们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始终抱持一种怀疑态度,所谓“绿色”可能仅是企业的又一种营销手段?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再将污染转移出去,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来为我们的资源环境买单。(王海洋)

  大事回放

  ——今年3月26日至3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建设部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吉林、黑龙江两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乌苏里江佳大制药有限公司、依兰力强药业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污水超标排放。

  ——5月,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推出聚焦节能减排、探寻科学发展的“长江行动”。前方记者顺江而下,对沿江排污口追源溯流,展开明查暗访。5月24日,前方记者侯丰发现湖南洞庭湖区的岳阳同联制药厂存在偷排污水的现象,经过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船的检测,排污口水样中COD的检测结果是每升861毫克,超出国家标准的7.6倍。

  ——5月23日,“长江行动”进入第二天。医药类上市公司重庆西南合成制药厂污水直排长江被曝光。经“长江行动”监测船,对在制药厂排污口取到的水样进行检验:重庆西南合成制药厂排污口氨氮超标10倍,化学蓄氧量(COD)达到了每升3200毫克,同样按照国家允许往三类地表水体排放的标准,每升100毫克来看的话,它已经超标达30多倍。

  ——6月初,又一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排污问题曝光,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业检测人员在排污口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污染物常用衡量指标COD超标18倍。

  ——11月,在国家环保总局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下,以及业界和舆论的监督下,上述各污染单位正在各方督办下积极解决环保问题。

  核心链接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是环保非政府组织(NGO),致力于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信息公开,在2006年9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并发布了“中国水污染地图”。通过“水污染地图”,可以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还列出了超过2500家污染企业,其中包括若干跨国公司。

  近期,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有超过4000家的企业因曾经或者正在损害空气质量的事实,被收集在 “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上,其中既有中石化、海螺等大公司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有APP、巴斯夫、米其林等知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据介绍,在第一期“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上,老百姓点击数字地图,就可以检索全国15个南方省级行政区和超过150个地市级行政区的空气质量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火电厂信息。

  作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马军,因曾目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和华北地区河流尤其是黄河的污染,而从此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1999年,他编著了《中国水危机》;2006年5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2007年3月22日,联合其他20家环保组织,发出“绿色选择”的倡议,希望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用自己的购买权利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入选《人物》杂志的2007年度中国人物影响力调查。

  忽视环保,所付出的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代价。是像发达国家一样将污染转移出去,还是不惜代价地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自然环境已经无声地送上了答案。

  在2007年里相继登台的各项政策,犹如记忆重锤砸向制药企业。大调整的硝烟扑面而来。

来源:医药经济报  2008年01月03日

[ 本帖最后由 xuehetao 于 2008-1-7 08: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收起 理由
xuehetao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
发表于 2008-1-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er living”也即酷冷生活,恐怕是目前最热门的环保名词。我的一名同事,宣布将在2008年选择“酷冷生活”方式,开始尽量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塑胶袋购物,而使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另一个也表示,今后不用一次性筷子,而在自己的手提包里放了一双环保筷。
要从自己做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uehetao + 10 积极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9 22:21 , Processed in 0.22754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