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liqiang 于 2011-2-28 15:33 编辑
卡伦生态新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总结(报告书结论简本公示)
1.1规划概述 本次卡伦生态新城是在结合九台经济开发区卡伦工业区及卡论镇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在长吉图规划得到审批的大环境下,依托区域资源及环境优势实施的规划。规划新城建设面积60km2。规划人口30万人。 生态新城建设遵循“生态、活力、示范、宜居、和谐”的理念,推进产业集群化、新区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打造成新型工业城、空港服务城、现代商务城、金领寓所城、生态景观城。新城按空间结构布局,主要规划两区、两轴、两带。两区即以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分割的城市工业片区和生活片区;两轴即沿雾开河向北发展的产业发展轴和生活服务轴;两带即沿雾开河打造滨水风光带,以及沿卡伦湖大街打造流绿公建带,是城市发展的两条重要景观廊道。新城按功能规划建设四个功能区,即新兴工业区、现代商服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环湖滨河生态区。 按生态新城规划,给水源取自石头口门水库地表水,区域内自建给水厂,供整个区域生产生活用水,供水规模为15万m3/d。区内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在规划区的东北部自建污水处理厂,规划近期近期设计规模为2.5万m3/d,规划中期(即2015年)规模达到10万m3/d,规划期末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5万m3/d,可以承接区内所有生产生活污水。按照规划整个区域实施集中供热,规划共建五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总装机容量达到1554MW。
1.2区域环境及生态新城开发现状
1.2.1生态新城开发现状 本次卡伦生态新城规划是以现有卡伦镇镇区及九台经济开发区卡伦工业区为基础进行的规划。卡伦镇镇区即为卡伦镇中心城区。卡伦镇原为规模不大的农业型集镇,居民住户集中在老101省道和长图铁路两侧。镇区最早沿铁路北侧、老101省道两侧发展,呈西北东南走向。截止2008年末,卡伦镇区城市建设用地11.57km2,总人口19488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594m2。 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在卡伦镇规划了卡伦综合工业园区,分工业南区及北区,目前,工业北区(一、二期)已完成了环境评价,总规划开发面积14.5km2。 规划区内目前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工业、新型建材工业、机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几大支柱工业产业。已有入区投入企业200余家。 目前区内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区内主要道路有两条,卡伦湖大街和101省道。给水目前以地下水为主,依靠镇区内深水井曲水,目前镇区内有净水厂一座,设计供水能力为3万m3/d。排水系统不完善,镇区没有污水处理厂,目前各企业生活污水及镇区内的生活污水均未采取治理措施。区内现有集中供热锅炉房1座,少数入区企业仍有自建锅炉房供暖。 1.2.2区域环境质量 通过对区内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可见: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各监测点位中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相对于二级标准而言,尚有较大环境容量。由雾开河现状监测结果可见,各断面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已经不能满足相应的水体类别要求,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分析主要超标原因是雾开河受到卡伦镇及卡伦工业区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的污染影响。而卡伦湖大坝及库中两个点位中BOD5也有一定的超标现象,可能是由于区域面源污染造成的。内地下水现状监测点的8项监测指标均不超标,只有氟化物在监测点位的标准指数均达到0.5以上,说明该区域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较高。其他多项指标均远低于标准值,说明评价区内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地下水能够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中Ⅲ类水体功能要求。区内声环境质量尚好,各监测点均能满足相应的声环境功能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以农业生态及城镇生态系统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目标,属于生态环境非敏感区。 1.2.3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 结合区域开发现状、污染治理现状及环境状况,总结区内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为区域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规划滞后,目前区内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少量生产废水也未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放。区内未完全实现集中供热,还存在小锅炉供暖。 根据现状调查可知,雾开河规划生态新城下游段已不能满足相应的水体功能要求,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COD、氨氮已无环境容量可言,这是本生态新城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1.3评价结论
1.3.1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⑴ 大气环境影响 规划生态新城采用区域集中供热,共建五座集中供热热源,燃料为煤,5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均为高架点源,通过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各锅炉房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贡献量比较小,不会改变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不会使大气环境功能区发生改变。少量排放工艺废气的入区企业,均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根据同类企业类比,工艺废气通过治理后,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很小。总体而言,生态新城规划实施后,虽然形成一定规模城市规模,也会发展一定的工业,但总体而言,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⑵ 水环境影响 生态新城规划水源为地表水(石头口门水库),经分析规划区水资源可满足规划的需求,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带来负面影响,用地表水源取代现状的地下水水源,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 生态新城规划自建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接纳区域产生的污水,根据受纳水体雾开河的水体类别(Ⅲ类水域),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指标为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后的污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贡献很小,由于现状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虽然将来污水排放量比现状有所增加,但从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程度而言,将会有所减轻,雾开河水质会比现状会有所好转。但由于雾开河属于小河,其环境容量有限,因此,区域污水必须做到达标排放,且在有条件回用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到深度处理后回用,一方面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虽然雾开河自身稀释能力较小,但下游饮马河稀释扩散能力较大,因此在做到废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生态新城规划实施后,对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 ⑶ 声环境影响 规划工业区入区企业生产设备噪声在采取隔声、吸声、减振等措施后,可以保证厂界噪声达标,不会对区域声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区域一般在道路近距离的两侧,40m范围内无法完全满足2类区标准;快速路达标距离要更远,因此在主干路心线两侧两侧40m范围内,快速路中心线两侧100m范围内不宜规划住宅、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建筑物。 ⑷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根据规划,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及一般工业固废可进入自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而对于可能产生的危险废物可委托吉林省蓝天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处置。在采取相应有效的处置措施后,区内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⑸ 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规划区域为人类长期活动的区域,无特定环境敏感点,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度不高,由于将规划建设近20km2的环湖滨河生态景观区,对区域生态环境将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总之,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对本规划实施无明显制约因素。 ⑹ 规划的环境影响时续分析 规划初期的环境影响表现为水土流失、施工废水、噪声、建筑固废等。 规划的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将表现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噪声、汽车噪声及工业区的废气、污水及固废。随着规划的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将得到有效治理,有燃煤产生的废气污染物量可降低。 总之,严格按规划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实施,区域内的大气环境不会恶化,雾开河的水质可得到改善,固废得到合理处置,区域经绿化等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将会有一定的改善。 1.3.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⑴ 规划新城全部生活污水及与预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全部进入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规划污水处理厂排水的受纳水体雾开河为河段为Ⅲ类水体功能,且属于松花江流域,因此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指标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即:COD<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5(8)mg/L。处理后污水应尽量回用做工业用水、绿化景观用水,及农田灌溉水,不能回用的污水经排入雾开河。 规划污水处理厂位于生态新城的东北部,雾开河西岸,设计规模为近期2.5万m3/d,规划中期(即2015年)规模达到10万m3/d,规划期末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5万m3/d。 ⑵ 生态新城规划采用集中供热供热,燃料为煤,通过集中供热,可以使能源利用率提高,且有利于污染物集中处置,锅炉排放的烟尘、NOX和SO2排放浓度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治理后达标排放的锅炉大气污染物通过烟囱高空排放,可有效的减缓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⑶ 在生态新城规划中,将充分考虑交通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一些对声环境较敏感的建筑物将近量远离交通干道,同时,道路两侧将栽植枝叶繁茂的树木,可有效地保护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另外,入区企业将认真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尽量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并采取隔声、吸声、减振等综合防噪措施,对降低生产噪声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⑷ 生态新城规划在北部区域(区外)建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近期占地面积8.4hm2,容量280万m3,可容纳垃圾250万吨,来处理整个生态新城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可填埋浓缩脱水后达到一定含水率的污水处理厂污泥。 1.3.3总量控制 生态新城实行集中供热、废水集中处理,可使总量控制污染物COD、NH3-N、SO2、NOX得到最大限度的削减。根据计算,至规划期末,就大气环境而言,所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未超过区域环境,而由于雾开河属小河,其环境容量有限,因此需要确保水污染物COD、NH3-N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其排放浓度尽量低,特别是加大NH3-N的处理力度,在考虑下游环境容量较大的饮马河联合稀释调节的作用下,区域所排放的废水污染物不会对地表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本评价建议以本次环评预测的排放量作为总量控制目标。具体指标值为NOX为5263t/a、SO2为1580.7t/a、COD 2190t/a,NH3-N 252t/a。为了实现“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九台市在制定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时,既考虑规划建成区的污染物总量核算,也应该把规划的经济发展新增的污染物总量考虑在内,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1.3.4公众参与 从调查可知,本生态新城建设公众参与的认同性好,绝大多数公众对生态新城的开发建设持积极支持态度,认为生态新城的建设会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对居民个体长远利益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无反对意见。 但对于涉及居民搬迁和土地征用问题的,一定要尊重群众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被偿标准给予补偿,不应损害群众利益。 1.3.5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本次规划的生态新城对外交通发达,依托区位优势,为生态新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煤炭、燃气等资源能源,地表水资源丰富,为卡伦生态新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区域生态环境相对单一,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雾开河及下游的饮马河联合考虑,有足够的环境容量足以支撑生态城发展至规划规模;水资源比较充足,能够保证新城建成后的用水需求。 总之,规划区域具有一定的资源承载力,可满足生态城的持续发展要求。 1.3.6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次规划的卡伦生态新城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水、煤、电等充足,为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吉经济一体化战略出台,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长东北先导区是长吉图的起步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卡伦生态新城位于先导区范围内。卡伦生态新城的开发建设将促进长东北先导区发展。本区为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及地表水环境非敏感区,新城选址与上层规划相协调,从环保角度,其基本合理 1.3.7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从规划占地类型看,本规划区占地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要求,土地占用基本合理。规划卡伦生态新城居住区规模是以人口预测规模确定的,而工业区及仓储区规模依据原卡伦镇工业区、九台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工业区(包括南区、北区)而确定的,而上述规划的规模充分考虑了区域土地及资源的承载能力。总之,从土地资源及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和供水能力角度来看,卡伦生态新城区域的资源环境能够承受新城发展的需求。其规划规模合理。 1.3.8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卡伦生态新城20km2的工业建设用地(含建成区)规划为农机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木制品加工产业园和综合工业园四个特色产业园,同类企业集中摆放,使上下游产品相接,生产要素就地流动,形成产业集聚、区域集中、集约开发、能量集合的发展格局。从环保角度看,机械加工业、农机产业园及木制品园均属于轻污染行业,医药产业园也是高新制药企业,规划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原则,耗能较低、污染治理相对容易,可以实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在生态新城的开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区域环境质量。总之规划生态新城的产业布局规划是合理可行的。 1.3.9功能布局合理性分析 整体而言,卡伦生态新城的规划充分依托了已形成的现有城镇系统格局,以至于工业区处于居住区的上风向,这种布局结构欠合理。但区域污水集中治理、区域采用集中供热,可以对这种布局不合理的结构起到较大的弥补作用。而从各分区内部布局而言,规划各类建设密度及生活与就业设施相对平衡处理,使得人口相对均衡布局,各功能区布局基本合理。 针对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上风向这种欠合理的布局,本评价提出设置防护带、合理布局工业企业等措施,以弥补这种布局的不足。
1.4优化发展建议
1.4.1产业发展建议 ⑴ 要求引进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污染治理技术,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及资源利用率须达同行业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确保符合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工业性质。 ⑵ 鼓励引进有利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禁止高毒性、高危险性、高污染性等建设项目入园。 1.4.2用地布局优化建议 鉴于规划居住区位于工业区下风向的欠合理布局,在工业区布局时应予以充分考虑,除了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足够宽的防护带外,而对于靠近居住区一侧的工业区,在入区企业布局时,尽量安排不排放工艺废气的企业。对于区内排放工艺废气的企业,必须要做到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双达标,且保证有足够的排气筒,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轻对下风向居住区的影响。 1.4.3其他建议 ⑴ 由于雾开河是小河,环境容量有限,因此必须保证生态新城自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COD排放浓度小于50mg/L以下,污水处理所采用工艺里必须要有脱氮工艺,以便使NH3-N排放浓度低于一级A标准要求的同时,使外排浓度尽量低。 ⑵ 由于规划区面积较大,区内现有较多的村屯,因此对于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居民搬迁和土地征用问题的,一定要尊重群众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被偿标准给予补偿,不应损害群众利益。 1.5总结论 依托九台经济开发区及卡伦镇规划的卡伦生态新城,其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城乡布局、产业布局、产业构建、环境整治等方面均与《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九台市总体规划》、《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九台市卡伦镇总体规划》《长吉图规划纲要》等相符合。在生态新城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时,突出的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优化,使生态新城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新城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在区域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均将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可实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的“双达标”,规划的实施,不可避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在按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应急措施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生态新城开发建设的公众参与认同性较好。
综上,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九台卡伦生态新城选址合理,规划实施可行。
您可根据初步规划环评结论,对卡伦生态新城实施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意见,征求意见方式如下: 建设单位: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李鸿军 电话:0431-82563133 环评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评价部) 马广庆 电话:0431-85542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