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五路居11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
建设地点:玲珑路与京密引水渠交叉口西北侧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工程由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两部分组成,总投资约11780万元。其中变电站占地约为6607m2,建筑面积约为6403m2;输电线路由八里庄变电站出线电缆线路双回,新建电缆线路路径长度约1171m。具体工程规模见表1。
表1 五路居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表
工程组成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变电站
工程 新建五路居110kV全户内、半地下变电站。
安装50MVA主变压器2台(电压等级110/10.5kV),终期110kV电缆进出线4回,10kV出线56回。 占地面积6607m2
建筑面积6403m2
输电线路工程 八里庄220kV变电站出线双回110kV电缆线路至五路居110kV变电站 起点:八里庄220kV变电站。
终点:五路居110kV变电站。 该段电缆路径长度约为1171m ,在恩济东街西侧和玲珑路南侧利用现状电力沟道
2.建设必要性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地铁6号始于西四环的五路居站,地铁10号线二期沿三环路至一期工程万柳巴沟车站,门头沟S1线为通往西部郊区的铁路干线,线路在市区的首站选择在五路居,因此为上述轨道交通线路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十分必要。
同时五路居地区现状供电电源来自八里庄220kV变电站以及蓝靛厂110kV变电站、紫竹院110kV变电站和甘家口11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线路,上述变电站内主变均维持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急需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来缓解地区供电压力。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地区电网供电结构,缓解八里庄220kV变电站以及蓝靛厂、紫竹院、甘家口110kV变电站的10kV供电压力,满足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以及轨道交通6号线、10号线二期以及门头沟S1线外电源的接入需求,在五路居地区建设五路居110kV输变电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3.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变电站位于玲珑路北侧,经现场踏勘确定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保护级别
编号 环境敏感点 与变电站方位关系
与变电站厂界最近距离(m) 使用功能 层数
○1
八里庄北里住宅小区 南侧 90 住宅区 16层住宅楼
保护级别
电磁环境: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HJ/T24-1998)规定的以4kV/m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0.1mT为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
声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处执行《声环境质量》(GB3096-2008)中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4.环境质量现状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通知单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1年1月空气质量月报,1月份,北京市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其中一级18天,二级13天,比去年同期多6天,距全年274天(75%)的目标还差243天。全月空气质量天天达标,是北京市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
1月份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充分说明北京市多年来防治大气污染尤其是治理冬季燃煤污染取得了明显成效。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与本工程变电站站址距离最近的地表水体为站址东侧约430m处的京密引水渠,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北运河水系,主要地表水体为京密引水渠,该段水体功能分类为III类,根据2010年12月北京市河流水质状况调查,京密引水渠现状水质为II类。
4.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各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处监测值昼间为51.6~63.6dB(A),夜间为40.3~52.8dB(A),由于项目区有玲珑路和恩济东街等交通干线,同时玲珑路北侧有地铁6号线施工工地,项目区现状受交通噪声及施工噪声影响比较显著。
4.4电磁环境现状
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各环境保护目标处进行现状监测,监测因子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周边区域各监测因子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规定的居民区4kV/m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限值,0.1mT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限值。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前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及时清扫,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驶离施工场地后需清洗尘土,施工场地不设混凝土搅拌站,采用商购混凝土,施工渣土需用帆布覆盖,抑制扬尘。
5.2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严禁以渗坑、渗井或无组织方式进行排放,施工场地内需设置废水沉淀池,并做防渗处理,废水经沉淀后的上层清液经组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沉淀物质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安置。施工人员生活充分利用市政公共卫生设施或者设置移动式公侧,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5.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并及时清运。弃土弃方均集中外运,并运输至指定地点。
5.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严禁夜间作业;施工过程尽量采用低噪设备,加强日常施工机械的维修和养护,避免由于施工设备老化或者养护不到位而引起施工机械噪声增大,施工作业场地内产噪设备应进行合理布置,尽量远离对噪声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施工车辆尽量选择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运输道路进、出施工场地。
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为变电站值守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56m3/d,934.4m3/a,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和SS,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浓度分别为:CODCr 400mg/L、BOD5 200mg/L、SS 300mg/L,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即CODCr 500mg/L、BOD5 300mg/L、SS 400mg/L。
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卢沟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6.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变电站每日有工作人员32人,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5kg计,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5.84t/a。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理。
变电站事故时产生的固废为变压器事故废油,最大排油量约30t/a。变电站地下三层设有事故油池,事故产生的废油由厂家回收或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6.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将采取隔声减振等降噪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设备噪声向外环境的传播,具体措施为:主变压器、通风设备等主要噪声设备将选用低噪音设备,在订货时向设备制造厂家提出严格的降噪要求;主变间进行封闭,采取主变减振基础、主变压室内贴吸声板,选用隔声门,隔声门在检修时可开启,平时封闭,主变室所有百叶窗安装为消声百叶;主变室室内墙面贴吸声板;排风风机出口加装可拆卸隔音板,散热器室设隔声屏。在变电站地上部分结合商业建设制定绿化降噪措施。综上可见,本工程经过加强噪声防治措施,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6.4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对现运行的六郎庄110kV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类比六郎庄110kV变电站进线侧厂界外0~40m范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值在0.000297~0.001286kV/m之间,满足4kV/m评价标准限值得要求,呈衰减趋势。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出现在变电站北侧厂界5m处为0.001286kV/m,为4kV/m评价标准限值的0.0322%,远低于标准限值。
根据对现运行的六郎庄110kV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类比六郎庄110kV变电站进线侧厂界外0~40m范围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在0.000027~0.00076mT之间,满足0.1mT评价标准限值得要求,呈衰减趋势。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出现在变电站北侧厂界外0m处为0.00076mT,为0.1mT评价标准限值的0.76%,远低于标准限值。
根据对现运行的六郎庄110kV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类比六郎庄110kV变电站进线侧厂界外0~32m范围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在43.7~44.5dB (μV/m)之间,呈衰减趋势,其中20m处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为44.1dB(μV/m),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6dB(μV/m)的要求。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拟建五路居110kV变电站建成后,在变电站厂界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4kV/m标准限值要求,在变电站厂界外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0.1mT标准限值要求,在变电站厂界外20m处、0.5MHz频率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满足46dB(μV/m)标准限值要求。
输电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对宣武门110kV站进线电缆线路进行的实际监测结果可知,距类比电缆线路沟道地表处中心线0~40m范围内,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值在0.000018~0.000146mT之间,随着与走廊中心线距离的增大呈衰减趋势。其中,在距地表0m和1.5m高度处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均位于电力沟道地表走廊中心线处,分别为0.000146mT和0.000089mT,分别为0.1mT评价标准限值的0.146%和0.089%,满足0.1mT标准限值要求。在距电力沟道对应地表走廊中心线垂直距离10m处,在地表0m及1.5m处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已经衰减到现状环境值。
本工程理论计算范围由电力沟道地表中心线至中心线外40m处,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工频磁感应强度随与电力沟道地表处中心线距离的增大成衰减趋势,在地表0m和1.5m处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分别为0.0007018mT和0.0004686mT,均位于电力沟道线路走廊地表中心线处,满足0.1mT的评价标准限值的要求,分别为0.1mT评价标准的0.7018%和0.4686%,在电力沟道走廊外30m处在距地表0m和1.5m高度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降为0.0000287mT和0.0000281mT,分别为为0.1mT评价标准的0.0287%和0.0281%,在本次预测的电力沟道地表中心线外40m处,在地表0m和1.5m高度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衰减至0.0000186mT和0.0000184mT。
在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类比监测数据为0.000367kV/m,远低于工频电场强度4kV/m标准限值要求,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磁感应强度类比监测数据为0.00003mT,也远低于工频磁场0.1mT评价标准限值;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现状监测值均较低,可以预测本工程变电站投运后对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分析可见,本工程变电站投入运营后,在各环境保护目标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远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变电站对周边环境的电磁影响是轻微的。
7.评价结论
本工程在贯彻环评报告中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能够达到相应标准排放,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五路居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