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6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动态] [2008-1-16]环境新闻如何走出“负面”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新闻是从“曝光”起步的,特别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华环保世纪行”和各地组织的“环保行”等活动,以及从2005年起连续刮起的三场“环保风暴”,媒体在揭露一些地方政府玩忽职守和企业违法排污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同时,促进了一些环境问题的解决,显示了新闻报道的力量,但也给受众留下了环境新闻多是“负面”的误区。

  如何走出环境新闻的“负面”误区,让更多的环境新闻在与受众亲密接触的同时,既能反映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为了“蓝天碧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又能促进基层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力度,成为环境新闻报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归理性:走出浅层次道德义愤

  众所周知,当前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由于前些年发展经济的急切性,以及环境意识的淡漠和环境治理技术的落后,各地都先后上马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这些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这并不完全是企业的错。大多数企业在奠基、开工之时,也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的本身就是当地引资来的大项目。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这些企业中因为种种原因有的由合法逐渐变为“不合法”,有的合法但“不守法”,致使一些地方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环境事件时有发生。这与媒体关注民生的焦点不谋而合,故也产生了环境新闻“负面”的印象。

  为此,我们在进行环境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必须实事求是,分析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舆论监督与引导并重。如在报道今年初吕梁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时,绝对不能出现一窝蜂式的“炒作”,在报道中,既要报道被区域限批的事实,也要客观报道近年来当地环保工作的进展和社会各界为此而做出的努力,同时深入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

  认清历史:看到环境问题艰巨性

  上世纪70年代,大多数国人对环境保护还比较陌生,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膨胀,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趋于科学。

  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非常严峻,从总体上讲,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国际贸易和形象的战略性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性、复合性、压缩性的特点”,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环境治理与反弹的矛盾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未来十五年,将是我国环境安全最危险的时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从事环境新闻报道,就不能对具体的环境新闻报道就事论事,而要从历史的、全局的和长远的高度,以点看面,从面看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放眼世界:环境污染已具国际性

  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有害废物跨境转移等已是影响和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协作。

  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给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给邻国俄罗斯松花江流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国家环保总局与有关地方和部门联合行动,及时监测和预测污染迁移变化情况,同时与俄方专家积极协作,联合开展水质监测,通过媒体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信息,主动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一事件充分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和影响国家对外形象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是国际合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报道上,既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又要坚持原则和立场。

  近年来,国际双边和多边环境合作发展迅速,南北双方围绕环境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分担、环境与发展援助和技术转让以及贸易的环境规则标准等问题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进展,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竟然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给问题进程蒙上了阴影,受到世界各国环境保护者的谴责。

  着眼未来:以人为本做到科学性

  滞后性是环境问题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很多环境问题已经发生,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容易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以土壤污染为例,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它不同于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无法通过感官立刻发现,而是要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作农残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

  滞后性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性、严肃性。众所周知,环境学体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环境污染严重时期,目前已经成长为包括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如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法学等。所以,环境记者应该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写作上的深入浅出能力。

  此外,环境保护是在科学认识和总结环境问题产生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这就要求环境新闻报道不仅技术、数据、专业名词准确,报道内容符合环境科学,而且要求新闻采访、调查、报道的方法讲究科学。对同一环境问题还要多方求证,听取不同意见,对存在分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注重科学探讨,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妄下结论,更不能为了追求独家新闻或轰动而猎奇、哗众取宠。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
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8年01月16日

[ 本帖最后由 xuehetao 于 2008-1-17 09: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uehetao + 10 多谢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5 07:49 , Processed in 0.1164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