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汪洋镇汪洋循环经济园区物流通道公路工程(Ⅰ标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公告(第二次) 仁寿县汪洋镇汪洋循环经济园区物流通道公路工程(Ⅰ标段)的环评工作已开展至今,在完成前期的公众调查和初次公示,并进行了环境本底监测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环评报告书的初稿。 在前期的公众调查中,受调查的公众均对本项目持支持态度,并对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诸如建议合理选址、加强施工管理、建立隔声屏障等措施。 初次公示截至到今日,尚未收到有公众提出的反对意见。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本次环评进行第二次公示。 现将本次环评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工程基本情况 1、项目业主:仁寿县交通运输局 2、项目总投资:6981.5万元 3、建设工期:15个月 4、 建设规模: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m和15m。本次设计范围,起点为成自泸连接线大洪乡附近既有道路,经汪洋镇、红阳水库,终于越溪河观音沱附近既有道路,全线总长9.055Km,其中Ⅰ标段全长4.828km。 5、工程实施方案 (1)新建道路工程 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本项目在四川省以及该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有关规定,拟定了本项目按二级公路进行建设。 本项目属于起点接大洪乡附近既有道路,K0+000~K3+420段采用12米路基宽度,K3+420~K9+030采用15米路基宽度,全线按二级公路60km/h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本项目路基宽度采用12m宽和15m宽相结合能满足路网需求。本工程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推荐采用值 | 备注 | 1 | 道路类别 | | 二级公路 | | 2 | 设计速度 | km/h | 60 |
| 3 | 路基全宽 | m | 12、15 |
| 4 | 行车道宽度 | m | 2×3.5 | | 5 | 最小平曲线半径 | m | 300 | | 7 | 最大纵坡 | % | 4.45% | | 8 | 最小坡长 | m | 200 | | 9 |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 m | 5000 | | 10 |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 m | 4000 | | 11 | 竖曲线最小长度 | m | 170 | | 12 |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 | 公路—I级 | | 13 | 路面结构类型 | | 水泥混凝土 | | 14 | 桥梁宽度 | m | 15 | | 15 | 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 | 1/100 | |
6、工程特性表 本项目工程数量及估算表 序号 | 项 目 | 单 位 | K方案对应段 | AK方案 | 备 注 | 1 | 路线长度 | km | 1.820 | 1.687 | | 2 | 最小平曲线半径 | 米/个 | 300/1 | 400/1 | | 3 | 最大纵坡 | %/处 | 3.5/1 | 4.98/2 | | 4 | 最短纵坡长度 | 米/处 | 400/1 | 460/1 | | 5 | 路基挖方 | m3 | 113048 | 551098 | | 其中:挖土方 | m3 | 20348 | 110220 | | 挖石方 | m3 | 92700 | 440878 | | 路基填方 | m3 | 86354 | 45558 | | 6 | 排水及挡护圬工 | m3 | 11515 | 13200 | | 其中:排水圬工 | m3 | 2402 | 2762 | | 挡护圬工 | m3 | 9113 | 10438 | | 7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m2 | 22650 | 20856 | | 8 | 涵 洞 | m/座 | 86/4 | 97/4 | | 9 | 拆迁房屋 | m2 | 5180 | 2260 | | 10 | 拆迁电力线 | m | 420 | 1270 | | 11 | 用 地 | 亩 | 98.2 | 111.0 | | 12 | 估算主要工程费 | 万元 | 2791 | 4888 | | 13 | 推荐意见 | | 推荐 | 比较 | |
二、环境影响信息公示 本次环评工作由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按照国家规定,现将环评结果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示如下: 1、有利影响方面 (1)尽快恢复当地交通运输的需要 (2)满足未来通道内交通增长的需要 (3)完善城区路网的需要 (4)满足汪洋镇循环经济园区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5)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6)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带动汪洋镇及仁寿县经济发展和物资交流,提高循环经济园区的形象,扩大内需,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社会效益 本项目是国道108中的重要一段,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实施后,不仅恢复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强利州区内部联系,改善受地震影响带来的交通路况,而且还将恢复广元地区各个县之间的连接,最终促进广元交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本项目的建成还将有利于发展地区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缩短城乡距离,改善投资环境和加速招商引资,为项目直接影响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提供可靠保障。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使城乡之间各类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通讯、娱乐等事业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就医更加方便,文化教育事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B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复杂,涉及面广,公路建设后的噪声、扬尘、水污染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对道路沿线农作物、植被有负面影响,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公路建设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这些不利影响,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环保措施主要为合理处置污水、配备事故应急设施、恢复工程临时占地植被等。主体工程中设置涵洞、护坡、排水设施等作为环保间接投资。 (1)施工期沿线气、水、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沿线幼儿园、居民等敏感点的正常秩序,保持和恢复农田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2)公路绿化:保持水土,稳定路基,美化公路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驾驶人员的视觉环境。 (3)营运期噪声治理:防止公路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干扰,保护学校、居民的正常秩序。 (4)营运期水环境防治和治理:保护地表水,维护其原有功能。 (5)环境管理监控:掌握沿线区域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环保措施和应急措施,保持本地区环境质量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6)项目的建设将提高本地区公路等级,缩短这一区域由公路绕行距离,减少车辆从现有道路行驶造成的车辆燃烧大气污染负荷。 2、施工期不利影响 施工车辆进出,将占用沿线现有道路,影响沿线居民出行;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产生的噪声和激起的扬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学校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施工废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当地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征地拆迁对当地居民现有生活状况带来影响,且是永久性的;施工期带来新增水土流失,对当地植被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现场调查,施工期受影响的主要是拟建公路两侧距离公路较近的居民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严格措施加以防治。 3、营运期不利影响 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交通噪声将对沿线的居民点造成影响,如佳洪幼儿园、新华移民点及汪洋镇居民等。此外还有运输危化品车辆的事故风险隐患。 4、环境保护措施 本次评价针对施工期及营运期产生的各项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水土流失、拆迁安置、环境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结合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特点,提出了施工期文明施工,严禁在居民区进行夜间机械施工,保持洒水降尘,施工废水收集回用,施工废油采用专用容器收集严禁外排,加强生态保护措施,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营运期的交通噪声超标的敏感点(如佳洪幼儿园、新华移民点及汪洋镇居民等)采取安装隔声窗、设置空心装墙等措施。 2)在环境风险方面,本项目运营期要求禁止危险品运输。减小危化品运输泄露造成的风险影响。 三、意见收集和投诉监督 对本次环评成果有何异议,请在一周内联系环评编制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业主(仁寿县交通运输局),便于及时修改完善。在该项目建设及建成后,有任何意见和建议,也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如下: 环评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繁超(电话:13880367690); 项目业主:仁寿县交通运输局王植威(电话:13678218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