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枢纽规划概况
(1)客运枢纽布局方案
共包括客运站场4个,即银川综合客运枢纽站、银川汽车客运中心站、银川八里桥汽车客运站和西夏区汽车客运站。客运站场总占地面积为30ha,规划总发送能力为58000人/日。
银川综合客运枢纽站:位于改建银川火车站南侧,距火车站站前广场约150米。该站为新建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7ha,设计日均发送旅客1.5万人次。主要为铁路旅客提供集疏运服务,方便旅客在公、铁两种运输方式间换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综合运输的理念,与高铁站一体化同步建设,承担银川至沿黄城市带各城市的直达快速旅客运输,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承担银川至区内地市的直达、快速中短途旅客运输服务;银川市公众旅游客运平台,旅游信息服务中心,辐射区域内主要旅游景点,服务主城区居民日常出行和休闲旅游。
银川汽车客运中心站:位于六盘山路以南,胜利街与清和南街之间。该站为新建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2ha,设计日均发送旅客量13.7万人次。服务银川市城市人口聚集区——兴庆区,主要承担银川至周边地市的直达、快速中长途专线旅客运输;承担省际长途旅客运输服务;兼顾区域内部分中短途旅客运输服务。
银川八里桥汽车客运站:位于北三环和G109交汇处,该站为新建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5.4ha,设计日均发送旅客量1.3万人次。本站主要功能为承担银川至自治区内各地市的中短途直达、快速专线旅客运输,并为城北片区相对集中的商务、公务出行提供便捷的运输服务;连接周边省市重点景区,提供旅游专线客运服务。兼顾市域内部分中短途运输服务。
银川西夏区汽车客运站:位于文昌路与怀远路交汇处,该站为新建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4ha,设计日均发送旅客量1万人次。西夏文教生活北综合组团分布在西夏区怀远路以北,该站主要服务于西夏区居民日常出行,以及流动人口的中长途运输,配套部分短途客运功能。
(2)货运枢纽布局方案
共包括六个物流园区(中心)6个,分别为银古物流中心、宁夏交通物流园区、公铁联运物流中心、陆港物流中心、宁夏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总占地规模396.3 ha,设计吞吐能力3900万吨/年。
银古物流中心:为新建货运站,位于银川市区东南部,兴庆区银横路向东三公里处,京藏和青银高速公路宁夏段的交汇处,银古立交西北角。规划占地面积23ha,站场吞吐能力300万吨/年,主要承担城市物流配送,服务周边产业园区和批发市场物资的仓储及流通,向北可与石嘴山、向东可与陕西及以远地区加强货运联系。
宁夏交通物流园区:为新建货运站,位于京藏高速公路银川北出口,东临京藏高速,北临贺兰山路,西临友爱中心路。规划占地面积140ha,站场吞吐能力1100万吨/年,主要为高速公路沿线货物配载,中转和区域分拨提供运输服务,同时加强银川枢纽与石嘴山、银川等方向的货运对接。
陆港物流中心:为新建货运站,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北至经天东路,西至文萃南路、南至宝湖西路、东至诚信街。规划占地面积33.3ha,站场吞吐能力500万吨/年,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工商制造企业提升一体化的生产物流服务;为银川及周边区域外贸企业提供国际物流服务。
银川公铁联运中心:为新建货运站,位于银川市西夏区境内,南环城高速路以南,包兰铁路以西、文昌路以东,银川铁路南站西侧。规划占地面积110ha,站场吞吐能力900万吨/年,发展公路集装箱运输,同时发展多式联运,提供公铁联运服务、形成公铁联运型物流中心,有效服务周边产业园区物流需要。
宁夏国际空港物流园区:为新建货运站,位于灵武市临河镇南部,北依银川河东机场,距银川约19公里;南靠太中银铁路,距灵武市约26公里;西临银灵吴一级公路;东靠黄河三级台地。规划占地面积30ha,站场吞吐能力200万吨/年,依托航空口岸功能,服务空港物流和空港工业园区的物流需求,发展航空国际物流,打造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的航空物流服务中心。
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为新建货运站,位于宁东基地北部中心,东南侧与宁东镇仅隔马莲台电厂,西北侧与临河工业园区A区紧邻,与煤化工基地隔青银高速公路正对。规划占地面积60ha,站场吞吐能力900万吨/年,主要服务于煤炭物流以及与煤炭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工业物流,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资料物流以及少量企业职工和居民的生活资料物流。
1.2环境现状
(1)自然现状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海拔大部分在1010~1150m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气温变幅大,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
(2)水环境质量
2009年黄河银古公路桥断面整体水质良好,年均值CODMn2.95mg/L、氨氮0.654mg/L,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水体污染程度较上年持续减轻,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2009年银川市集中式地下水6个饮用水源地主要监测项目结果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级标准,水质达标率一直稳定在100%,无超标项目,属良好水质。
(3)声环境质量
2009年银川市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全市年平均值为53.7dB,属良好水平;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全市年平均值为67.2dB,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良好。
(4)空气环境质量
2009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共计325天,占全年的89.0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2009年银川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分别为0.090mg/m3、0.044mg/m3、0.031mg/m3 ,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3影响分析
(1)土地资源影响分析
本项目货运枢纽共占地396.3ha,银川城市总体规划未包括宁东能源物流基地和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用地,除去这两个货运站场枢纽货运站场共占地306.3ha,小于银川城市总体规划的仓储用地321.8ha;客运枢纽共占地30ha。银川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仓储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共415.3ha。公路运输枢纽规划除宁东能源物流基地和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用地外共占地336.3ha,小于规划仓储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不会超面积占地,不会对银川土地资源造成明显影响,但项目设计、施工时仍应加强措施,减少占用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
(2)矿产资源影响分析
公路运输枢纽分布于市内,无矿产资源分布,运输枢纽的规划及建设不会对矿产资源造成影响,相反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引进新的矿业人才及新的开发技术,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枢纽站场无生态制约因素,但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绿化,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加强枢纽站场的外型设计及绿化设计,与城市景观环境相一致。枢纽建设对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影响较小。
(4)水环境影响分析
路运输所在地与水源地均有一定距离,站场的建设与营运对水源地无影响。
规划区内的各枢纽站场均远离地表水体,规划范围之外的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远离地表水体,对地表水体基本无影响。
规划各站场建成运营后,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123.5t/d,污染物源强分别为SS:0.027t/d、COD:0.049t/d、BOD5:0.025t/d。银川排水工程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的污水总量为每日57.6万m3,规划6座污水处理厂,包括扩建第二、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新建第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较大。各枢纽站场均位于城市规划范围之内,有相对应的城市污水处理管网规划,各枢纽站场可将产生的污水引入银川市政污水管网,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5)空气、声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范围之内的8处站场均位于道路两侧的4类声环境功能规划区,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的主要对外道路一边,属于4a类噪声区域。枢纽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相一致。
城市规划范围的8处枢纽站场均位于二类环境功能区划区,位置较合理。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范围之内,非一类环境功能区划区。枢纽规划在空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的位置合理。
在合理布局和适当防护的前提下,公路运输枢纽站场本身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银川的垃圾填埋场为为河东垃圾填埋场,拟改造建设银川八里桥垃圾转运场、西夏区垃圾转运场进行改造,两个垃圾转运站每天可转运垃圾共计1600吨。根据预测,枢纽站场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为银川垃圾处理能力的0.03%,对银川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不会造成压力。城市规划范围内的8处站场无危险垃圾产生,各枢纽站场建设过程产生的垃圾可以运至垃圾填埋场,垃圾坚决制止随意丢弃。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范围之内,垃圾可随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的垃圾一并处理。银川河东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规模较大,可以满足银川市固体垃圾处理的需要。运输枢纽规划产生的固体废物对银川城市环境影响较小。
(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银川枢纽站场建成后促进银川产业布局的快速形成,提高银川就业率,对银川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风险分析
城市规划范围内的8处站场均位于城市疏散救护通道上,便于事故发生后的逃离及救护,同样规划范围之外的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园区主要对外道路一侧,便于事故发生后的逃离及救护。风险事故影响较小。
1.4协调性分析
(1)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协调性分析
银川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的196个城市之一,因此银川公路运输枢纽布局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与之相协调。
(2)与市域交通系统规划协调性分析
运输枢纽的布局靠近公路、城市主要干道、铁路站场附近,充分利用公路、铁路的交通便利,站场具备良好的进出通道及中转条件,注重与站外城市道路的衔接和交通组织,使车辆便利进出、快速疏导,减少对城市的交通影响。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分别属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的一部分,园区分别有各自完善的交通系统方便车辆进出。银川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与银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相协调。
(3)与银川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
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为客运站场,规划的枢纽客运站场均位于银川城市规划范围之内,为银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运输基础设施,为银川旅游走向宁夏乃至全国进一步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运营设施,极大地促进银川市的旅游业发展。枢纽规划与银川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
(4)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性分析
货运站场占地均为仓储用地,客运站场银川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银川汽车客运中心站占地为对外交通用地,与规划土地类型相一致。银川八里桥汽车客运站占地为未规划用地,西夏区汽车客运站为二类工业用地,下一步枢纽站场场址确认时须与相关部门进一步协商,确保枢纽用地与其他用地不冲突。枢纽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相协调。
(5)与给水规划协调性分析
市规划区内的8处站场均位于给水管网与中水管网附近,站场用水可以满足,同时冲厕用水可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供给的中水,减少水资源利用。另外两处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站场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相应的的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范围之内,有其相应配套的供水设施。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与城市给水规划相协调。
(5)与排水规划协调性分析
,城市规划区内的8处站场均位于排水管网附近,站场生活污水可直接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洗车废水等不达标废水可自行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另外两处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站场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物流园区均位于相应的的宁夏空港物流中心和宁东能源基地范围之内,有其相应配套的污水处理管道设施。公路运输枢纽规划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
从重大环境保护敏感点和各规划的协调性来看,均不存在环境保护制约因素,各规划之间较协调,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枢纽规划布局合理。
1.5环境保护措施
(1)土地资源减缓措施
根据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周边城市客流和物流的需求,确定与银川市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运输枢纽占地规模,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认真恢复。
(2)自然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认真调查,各站场尽量避开破坏生态植被;采取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措施,即通过制订各项优先权和优惠待遇的政策弥补生态补偿资金的不足。
施工期间各站场取、弃土场的治理尽量与当地农田整治相结合,对有条件的情况,将取弃土场恢复为耕地,对站场周边加强绿化。在各站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根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要求,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同时验收生态保护设施。
(3)城市生态环境减缓措施
枢纽站场设计时应贯彻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原则,以生态平衡为主导,着眼于整体城市生态环境,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得枢纽站与绿地系统融为一体。
根据城市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应选择一些抗污染、吸尘能力强、抗干旱、耐贫瘠、耐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
合理设置施工活动场所,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枢纽运输造成景观环境不协调事件发生。
站场建筑尽量少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时充分考虑节能和使用低反射率的建筑材料,减少对周边环境光、热方面的污染,在合理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物外形的新意,与区域景观总体相协调。
(4)水环境减缓措施
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施工期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材料运输,尽量不经过沿清水河路段或跨清水河路段;车辆运输时加盖篷布,避免材料撒落后经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运营期间排放污水尽量简易处理后用于站内洗车、冲厕等。无法回用的经站场内部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管网统一处理。
(5)声环境减缓措施
各站场施工时应提前公告与周边居民,听取周边居民意见与建议,取得周边居民支持。必要时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和空气环境保护措施以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便道应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工人接触高噪音的时间,并给施工人员发放防声耳塞等劳保措施;施工及营运过程选用先进的机械与高效的工作流程,降低装卸作业噪声;建议对各站场做绿化专项设计,采用立体绿化方式,多维度进行绿化,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影响。
(6)空气环境减缓措施
对于货运站场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规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除尘、防尘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排放量。客运站场周围以后会发展起来一些居民住宅,建议对这客运站场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督管理,及时撒水抑尘,降低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尽量减少车辆在场站内频繁加速或减速次数,减少场内停车怠速运行时间,以减少尾气的排放;切实加强运输车辆的年检监督管理,及时淘汰尾气超标车;加强营运车辆的保养维护工作,确保车辆发动机正常运行。
(7)固体废物减缓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站,并及时回收、清运垃圾及工程废土;建筑垃圾的堆放不准超出场地围挡范围,施工场地内不准堆放生活垃圾;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
营运期各站场必须配置垃圾收集装置,并配备专用垃圾车或委托相关的环卫部门将一般的垃圾运至银川河东垃圾填埋场处理。
(8)环境风险防范
各站场依据实际情况编制风险应急预案。
(9)节能措施
新站场的建设和现有站场的功能调整,应优化站场布局,尽可能减少车辆的迂回和折返运输要求,保证运输线路顺畅;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减少单车单放空时现象,降低设备的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应逐步更新改造能耗高、效率低的老旧设备,提高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减少能耗及废气排放,提高作业效率。
1.6“零”方案比选分析
“零”方案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但不能解决目前杂乱无章的客、货运站场而产生的声环境、大气环境负面影响。枢纽规划方案对于改善银川地区声、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促进银川经济的发展。推荐枢纽规划方案。
1.7评价结论
从重大环境保护敏感点和各规划的协调性来看,对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各规划之间较协调。从对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城市生态、水、气、声的影响分析来看,枢纽规划对环境影响较小,采取本报告提的相关措施及建议后,枢纽规划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