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古城110kV站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
建设地点:古城西路与古城五街交叉口东南侧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工程总投资约1025万元。其中变电站占地约为7296m2,本期工程将在站内新增2#主变,新增2#主变容量为50MVA。
2.建设必要性
现状古城110kV变电站为古城地区、八角地区、北辛安地区、苹果园地区及锅炉厂提供电源。根据石景山地区发展规划及首钢搬迁居民改造规划,近期首钢居民负荷将接入地区电网,古城南、古城西、十万平等地区的首钢居民负荷将由古城110kV变电站提供电源,负荷总量约10MW。同时考虑负荷的自然增长,届时古城110kV变电站总负荷将达到80MW,古城110kV变电站内现状2台50MVA主变已经无法满足地区负荷增长及首钢居民负荷接入地区电网的需求。
综合考虑,为解决地区负荷增长的需求,配合首钢搬迁居民负荷接入地区电网,提高地区供电可靠性,实施古城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3.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变电站位于现状古城大街西侧,古城西路南侧,经现场踏勘确定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如表2所示。
表1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保护级别
序号 环境敏感点 与变电站方位关系 与变电站厂界
最近距离 建筑功能
1 如意小区 东北侧 37 6层住宅楼
2 站东北角民房 站区东北测 贴建 住宅
保护级别:
电磁环境: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HJ/T24-1998)规定的以4kV/m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0.1mT为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
声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处执行《声环境质量》(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4.环境质量现状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通知单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1年1月空气质量月报,1月份,北京市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其中一级18天,二级13天,比去年同期多6天,距全年274天(75%)的目标还差243天。全月空气质量天天达标,是北京市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
1月份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充分说明北京市多年来防治大气污染尤其是治理冬季燃煤污染取得了明显成效。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永定河河水系,主要地表水体为站址东南方向相距约2.3km处的永定河,永定河平原段水体功能分类为III类,根据2011年2月北京市河流水质状况调查,永定河平原段现状无水。
4.3声环境质量现状
在各个监测点处测得的昼间噪声现状值为52.6~56.6dB(A),夜间噪声现状值为47.2~49.8dB(A),各监测点处昼、夜噪声现状值均达到所在区域噪声功能区划标准要求,变电站所在区域声环境昼间主要受站址西侧施工噪声影响比较显著。
4.4电磁环境现状
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各环境保护目标处进行现状监测,监测因子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周边区域各监测因子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规定的居民区4kV/m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限值,0.1mT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限值。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前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及时清扫,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驶离施工场地后需清洗尘土,施工场地不设混凝土搅拌站,采用商购混凝土,施工渣土需用帆布覆盖,抑制扬尘。
5.2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严禁以渗坑、渗井或无组织方式进行排放,施工场地内需设置废水沉淀池,并做防渗处理,废水经沉淀后的上层清液经组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沉淀物质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安置。施工人员生活充分利用现有站内配套设施,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5.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并及时清运。弃土弃方均集中外运,并运输至指定地点。
5.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严禁夜间作业;施工过程尽量采用低噪设备,加强日常施工机械的维修和养护,避免由于施工设备老化或者养护不到位而引起施工机械噪声增大,施工作业场地内产噪设备应进行合理布置,尽量远离对噪声影响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施工车辆尽量选择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运输道路进、出施工场地。
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水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废水只有2名值守人员正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本工程不会增加站内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站内的生活污水原日排放量为0.08m3/d,年排放量为29.2.2m3/a,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经站区内化粪池一级处理后进入吴家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6.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值守人员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本次工程不增加站内生活垃圾产生量,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365t/a,由环卫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理,不直接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6.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将采取隔声减振等降噪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设备噪声向外环境的传播,具体措施为:主变压器、通风设备等主要噪声设备将选用低噪音设备,在订货时向设备制造厂家提出严格的降噪要求;主变间进行封闭,采取主变减振基础、主变压室内贴吸声板,选用隔声门,隔声门在检修时可开启,平时封闭,主变室所有百叶窗安装为消声百叶;主变室室内墙面贴吸声板;排风风机出口加装可拆卸隔音板,散热器室设隔声屏。在变电站地上部分结合商业建设制定绿化降噪措施。综上可见,本工程经过加强噪声防治措施,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6.4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对现运行的六里桥110kV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变电站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垂直分量在距地表1.5m和0m高度处实测的最大值为0.0437kV/m,位于变电站围墙外5m、距地表1.5m高度处,是《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1.093%,随着与变电站围墙距离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逐步降低,但在距变电站围墙25m、50m处,距地0m、1.5m工频电场强度垂直分量产生波动,主要是受现状低压线影响,之后,工频电场强度继续衰减,在距变电站围墙外100m处,距地1.5m和0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分别衰减至0.00324kV/m和0.00178kV/m,分别是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0.081%和0.0445%,已远低于评价标准限值。
六里桥110kV变电站外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在距地表0m和1.5m高度处实测的最大值为0.000781mT,位于变电站围墙外15m、距地1.5m高度处,是《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公众全天候辐射时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0.1mT评价标准的0.781%;随着与变电站围墙距离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度逐步衰减,期间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仍逐步衰减。在距变电站围墙100m处,距地1.5m和0m高度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000078mT和0.000066mT,分别是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0.078%和0.066%,已远低于评价标准限值。
在六里桥110kV变电站外类比测量路径上实测的无线电干扰场强数据最大值为45.8dB(μV/m),位于变电站外0m处,随着与变电站围墙距离的增大,无线电干扰场强值逐渐降低,在距变电站围墙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44.5dB(μV/m),低于《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标准中110kV变电站外20m距离处、0.5MHz频率应执行的46dB(μV/m) 评价标准限值。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可以预测,拟建古城110kV站扩建工程建成后,在变电站厂界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4kV/m标准限值要求,在变电站厂界外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0.1mT标准限值要求,在变电站厂界外20m处、0.5MHz频率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满足46dB(μV/m)标准限值要求。
7.评价结论
本工程在贯彻环评报告中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能够达到相应标准排放,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古城110kV站扩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