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为了打造四平市的红色旅游精品区,四平市烈士陵园拟筹集资金280万元建设“四平市烈士陵园马仁兴纪念广场建设项目”。工程主要内容为:建设一座4000m2马仁兴纪念广场。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面硬化、树立石雕像、建造浮雕、配备照明设施、供游人使用的石桌、石凳和绿化等。工程建设期为2年,拟于2012年12月竣工验收。 2、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结论 (1)施工期: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施工废水的性质和化学组成来看,其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悬浮物和极少量的油类等。排放的废水由于重力沉降、吸附作用,它会很快的进入沉积相中,几乎不会对地面水和地下水环境构成任何形式的危害。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使用商品混凝土,对粉状物料采取洒水、覆盖,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等措施,经有效措施治理后,项目产生的扬尘对环境影响有限。 3)声环境影响分析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在施工场四周设置围墙,设备做基础减振处理,并加强管理,可有效降低噪声影响。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无毒无害,经妥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不大。 5)水土流失: 通过上表水土流失侵蚀预测分析,现状水土流失产生土壤侵蚀量为2t/a,施工期线路施工可能产生土壤侵蚀量为8t/a,则施工期水土流失侵蚀量是现状值的4倍,分析原因主要是施工挖土和堆土的表土较为疏松,降雨过程很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当施工期结束,地面恢复硬面化,水土流失的影响将消失。 (2)营运期: 1)废水:根据污染源调查及分析,在运营期排放的污水约83.3t/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250mg/L、NH3-N:20mg/L,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入污水处理厂三级排放标准要求。 2)固体废弃物:游客生活垃圾可设置垃圾箱收集,排放量为5t/a。 2、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方案 (1)施工期: 1)地表水:施工工人均采用市区内常住人口,施工过程不设临时工棚,工人可使用工地附近公厕,减少污水排放。另外设专门的设备维护小组,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有跑、冒、滴、漏现象应及时处理,设沉淀池,避免污染扩大。压力试验采用自来水,属于清洁下水,可重复循环使用。 2)大气环境:减少露天堆放并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项目应避免在大风、干燥天气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洒水和覆盖并在下风向设置防护栏以降低扬尘。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到指定的地点,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3)声环境:控制对产生高噪声设备使用,尽量安排在白天使用,深夜(22:00--6:00)不得使用强噪声设备。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此外,应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处理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围障措施,在围障最好敷以吸声材料,以便提高降噪效果。 4)固体废弃物:弃土可作为陵园区低洼地填方,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职工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5)水土流失保持方案 1)雨季应急水保措施:施工单位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例如用一定数量的现成防护物如草席、稻草覆盖等。 2)完善排水设施:根据工程地势的不同情况,需要设置导流洞或导排水沟渠, 以起到消能防冲的作用。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4、总结论
本工程建设属公益事业,环境影响较小。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并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后,本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相应的环境标准要求,其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从环境方面来看,本项目是合理可行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部门应诸项落实本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强化环境管理,规范安全操作制度和措施,使得该项目建设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