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吉林油田公司扶余油田第四批零散井2011年产能建设工程环评简本公示

[复制链接]
bukunu 发表于 2011-8-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林油田公司扶余油田第四批零散井2011年产能建设工程环评简本公示15.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扶余油田扩建工程,位于松原市宁江区境内。本次工程在3个区块共部署新井54口,其中油井41口(水平井1口),水井13口。产能区块主要包括:东94-10区块部署新井13口,东32-28区块部署新井15口,东52-22区块部署新井26口,平均设计单井日产油1.04t/d,建产能1.28×104t,平均井深533m,进尺2.88×104m

本项目不新建联合站和接转站,油水处理均利用扶余采油厂现有东区联合站。新敷设集输、注水管线共计6.6km左右。工程施工期临时占地总面积为11.98hm2;项目永久占地总面积为1.39hm2。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预计生产服务年限为20年。

15.2工程分析结论

1、废气

施工期钻井柴油机排放的烟气,油气集输过程烃类气体挥发,井场烃类气体挥发,以及各种车辆排气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xSO2CO和烟尘等。生产期主要为主要为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联合站加热炉新增烟气、车辆尾气等,影响将比开发期明显减弱。

2、废水

开发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是钻井废水、压裂液返排液和生活污水等;生产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采油废水、井下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

3、固体废物

开发期主要有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生活垃圾等。生产期固体废物主要为修井落地油、油泥(砂)及生活垃圾等。

4、噪声

开发期噪声主要是钻井机械噪声、施工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等。生产期主要为抽油机噪声以及车辆噪声等,影响相对于施工期明显减弱。

5、占地

开发施工期占地主要表现为井场、管线和道路施工等临时占地,临时占地面积11.98hm2;生产期占地主要表现为井场和道路的永久占地,占地面积为1.39hm2

6、事故风险

本项目发生井喷事故的概率极小。集输管线采用复壁管敷设,因腐蚀造成管道泄漏的几率很小,但由于灾害或施工质量造成管线断裂漏油的风险也有可能发生。由于本项目部分区块距离第二松花江较近,区块所处地点的自然特征决定了本项目存在一定的洪水淹没等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因此须建立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

15.3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结论















15.3.1环境空气

1、现状评价

本项目各区块均位于松原市宁江区的农村环境,按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属二类区。由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可知,各监测点位的各污染物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值和非甲烷总烃2.0mg/m3的浓度限值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影响评价

油气集输挥发的烃类气体挥发量在生产期较小,不会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各站场加热炉均采用天然气为热源,其本身属于清洁能源,其排放烟气中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锅炉产生烟气中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量均直接达标排放。车辆排放的尾气为流动线源,影响范围较大,但其污染不集中且扩散能力相对较快,因此对局部地区环境的影响不大。

15.3.2地表水














1、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评价江段内除龙华大桥断面、松林断面、三岔河断面的氨氮超过相应标准外,其余各监测断面的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相应标准。

2、影响评价

施工期钻井废水全部用于配制泥浆,并随泥浆排入泥浆池内自然蒸发,不外排;油田在正常生产时,生产废水全部经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落地油全部回收,对地表水基本无影响。

15.3.3地下水














1、现状评价

从监测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次所选择2个监测点位各项监测指标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监测结果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分别为11.8倍、0.3倍;2个监测点的其它各项指标均可满足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油田开发的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未检出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地下水的潜水层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分析原因是由于区域内有较多工业企业,且农业生产活动频繁,由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共同作用导致。

2、影响评价

钻井废水均排入泥浆池中,通过自然蒸发散失;泥浆池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因此钻井期废水正常情况对地下水环境没有影响;废泥浆采取无害化处理后,对地下水影响较小;修井落地油采取有效的回收措施,避免长期雨水淋渗,则落地油对地下水影响甚微。

15.3.4噪声














1、现状评价

由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田家村的昼、夜间监测值均满足GB3096-20081类区标准要求,龙华寺由于人为活动夜间噪声值略超标。

2、影响评价

根据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可知,钻井井场噪声预测值昼间80m、夜间250m外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本项目部分开发井与周围村屯相距较近,最近处为230m左右,钻井施工噪声将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部分井位进行微调;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组排气管应安装消声器、柴油机组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对于在第一排建筑物距井场150m范围内的钻井井场采用移动式声屏障屏蔽;另外结合经济补偿措施,钻井期间请附近居民暂时避让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在有效降低钻井噪声对村屯居民的影响。本项目井深较浅,平均为533m,平均完钻一口井仅需35天左右,因此钻井噪声影响时间较短;不会造成长期的噪声扰民现象。

经预测表明,本项目运营期采油机噪声不会对附近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
















15.3.5生态环境














1、现状评价

评价区内的生态环境主要是以农田、村落、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生态系统。

土壤:本区农业土壤主要类型为黑钙土、冲积土、风沙土和草甸土。评价区内各类土壤养分中全氮较高,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比较适中。总的来看,本区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中CuPbAsZn等重金属含量处于二级土壤限值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农业生产:本区农田均为旱田,主要种植玉米。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中的光、热、水等因素中均可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加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较高,因此本区农业生产水平属中上等水平,主要农作物产量较高。

林地:本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94-10区块附近,主要为善友林场的人工林地,另外还有在田间地头呈小块分布和条状分布的农田防护林。

2、影响评价

本项目为加密工程,油井完钻后直接进入密闭生产流程,不进行试油,施工期不产生落地油,因此,石油类不会对评价区土壤产生影响。

土壤侵蚀:在施工期由于土壤扰动比较强烈,发生的土壤侵蚀量比较大,约为256.4t,与背景土壤侵蚀情况相比增加了约153.84t的流失量;运行期后井场、道路等部位地表植被的破坏依然可能发生土壤侵蚀,但侵蚀量将比施工期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约为18.57t/a,比背景增加土壤侵蚀量约6.19t/a

农业生态:可见本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农业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由于农作物损失仅占评价区内旱田作物玉米生产量的0.27%左右,对区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不明显。

对区域野生动物的影响:本工程为现有区块的加密,由于农村生活噪声及原有区块采油噪声,对区内动物的干扰早已存在。本项目生产期虽然会使区域噪声有所提高,但其影响贡献程度均较低,对附近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噪声干扰相对较轻。但开发施工期钻井噪声对附近鸟类的干扰比较强烈,但施工期较短,且钻井时间更短,因此不会对鸟类等野生动物产生明显的干扰。

15.4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根据清洁生产分析可知,本项目选择的11项清洁生产指标中有10项达到或好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清洁生产(HJ/T××-2003征求意见稿)”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本项目采用的设备、工艺及产排污水平是基本可以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但仍有少数指标不能满足,如油气生产综合能耗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地区所处特点所决定,区块位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加热耗能较高。清洁生产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吉林油田应在今后设计、生产中不断发现清洁生产的机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15.5总量控制














由于本项目生产运行期无废水排放,因此可不对废水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根据工程分析及污染物排放三本账核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运营期造成各集气脱水站加热炉烟气中新增SO2排放量为0.05 t/a NOx排放量1.53t/a。吉林油田公司已委托我单位编制了《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报告》,待其十二五期间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相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本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可由吉林油田公司进行内部调整和分配。

15.6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环保投资约为196.56万元,占总投资的7.28%;其中污染防治措施投资110.84万元,占环保投资的56.4%;生态环境保护投资85.7万元,占环保投资的43.6%。环保投资方案可行,且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5.7公众参与




























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可知,被调查公众对于本项目的建设均表示积极支持,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公众认同性是较高的。同时,公众也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表示了较大关注,认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污染治理力度,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对占地予以合理补偿并加强日常管理。

























15.8环境管理与监测















结合吉林油田环境管理与监测现状,为本项目制定了详细环境管理机构方案,并具体指明了机构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制定了区块开发环境监测计划,同时提出项目开发HSE管理体系及风险应急措施。

15.9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本开发工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面工程规划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具有较高的公众认同性,本工程在采取了各项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生态减缓措施后,工程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或最低程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均在环境可接受范围之内。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15.10综合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扩大吉林油田产能规模、丰富我省能源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符合当前的国家石油战略和中石油对吉林油田加大上产力度的要求,亦符合吉林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发展规划。

该工程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后,可使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工艺,解决落地油和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一系列生态减缓措施后,对区域自然生态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项目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综合效益;项目建设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本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吉林省的环境保护要求,切实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急预案,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luyouzhe 发表于 2012-3-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那您能给我 发一份么? 谢谢!我的邮箱:lvyouzhexx@sohu.com     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2 21:13 , Processed in 0.0659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