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西藏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二五”第一期保护性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西藏山南地区风景名胜管理局 (3)建设地点:分布于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约922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包含了桑耶景区、雅江景区、乃东景区、琼结景区等4个区域。 (4)总投资:2988.00万元 (5)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性设施建设两方面的内容等,分布于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约922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包含了桑耶景区、雅江景区、乃东景区、琼结景区等4个区域。 桑耶景区主要建设内容:青朴沟入口处吉忠管理服务站、青朴沟多吉帕停车场综合整治、休整从尼姑庙经莲花生脚印处至多吉帕停车场游不道、维护青朴沟修行洞及其周围景观、整治青朴沟温泽拉康庭院、拆迁桑耶寺旅游环线上的违章建筑1栋以及在桑耶寺区域建设1处垃圾转运站。 雅江景区主要建设内容:拆迁朗赛岭庄园周围影响景观的民房、修建朗赛岭庄园环形车道、建设1处垃圾转运站、修建敏珠林寺景点冲沟带防洪堤。 乃东景区主要建设内容:雍布拉康景点整治(包括修建讲经堂正对入口大门、讲经堂周围观景平台、讲经堂停车场;修建入口至门珠岗游人中心内车道;修建雍布拉康南面停车场;休整雍布拉康南面游步道)、昌珠寺景点综合整治。 琼结景区主要建设内容:在五世达赖故居前院内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包括管理服务房、停车场、售票处等。 其他建设项目:在风景区内建设环境监管中心及配套附属设施;同时建设风景区西入口及东入口大门。 二、主要污染物及排放情况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在各个景区同时进行车行道、游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各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包括拆迁工程、土石方工程、结构工程、装修工程等工序,将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废气等污染物。 (1)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①平整土地、挖填、道路铺浇、建筑材料的装卸、堆存等过程产生的施工粉尘及扬尘; ②材料和取、弃土运输等过程引起的道路运输扬尘; ③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 (2)
施工期废水 ①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日最大排放量估算为41.6 m /d,主要污染物包括COD 、BOD 和NH —N; ②
施工生产废水产生量约为25m /d,含油废水产生约为0.5 m /d,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 (3)
施工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挖土机、打桩机、搅拌机、切割机、装载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噪声源强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统计表 单位dB(A) 机械名称 | 装载机 | 挖土机 | 打桩机 | 搅拌机 | 切割机 | 振动棒 | 源强 | 90 | 96 | 95 | 85-90 | 95-100 | 85-90 |
(4)
施工固废 废弃土石方7104 m 、建筑垃圾1360m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160kg/d。
2、营运期
(1)废气 本项目营运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游人服务中心餐饮油烟和各停车场车辆尾气。 各停车场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 (kg/d) 污染物类别 停车场 | 停车位数 | NO | CO | 总烃 | 青朴沟吉忠停车场 | 60 | 0.12 | 1.82 | 0.77 | 雍布拉康讲经堂停车场 | 40 | 0.08 | 1.22 | 0.51 | 雍布拉康南面停车场 | 70 | 0.14 | 2.13 | 0.90 | 五世达赖故居停车场 | 80 | 0.16 | 2.43 | 1.02 | 合计 | 250 | 0.5 | 7.6 | 3.2 |
(2)废水 运营期主要水环境污染源为风景区游客以及管理服务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青朴沟游人服务中心与五世达赖故居游人服务中心的污水最大产生量分别为90.2 m /d以及23.8m /d,乃东景区(雍布拉康和昌珠寺)的污水最大产生量为92.16 m /d,朗赛岭庄园及敏珠林寺的污水产生量均为20 m /d。 (3)噪声 运营期景区的噪声污染源包括:游客生活娱乐噪声、车辆噪声,其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车辆噪声。据公路交通噪声线源预测模式,结合类比同类型旅游公路,项目建成后旅游公路距公路中心线30m处的交通噪声为45~55dB。 三、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0]1号)中一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级标准。 (3)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水域标准。 (4)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5)水土保持参照执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对施工废气及营运期废气的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污染物排放限值;餐饮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2)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的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标准;当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三级标准。 (3)工程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不同施工阶段场界噪声限值要求; 营运期,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社会生活噪声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的2类标准。 四、环境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景区内的植被、野生动物、景观及地形地貌等造成一定影响,局部新增水土流失,但仅造成常见植被(灌丛、草甸等)物种生物量减少,不会造成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不会导致景区内生物物种多样性发生重大变化,也不会破坏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施工期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对景区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影响也不大。 项目在营运期将呈现一定的生态正效应,主要表现在:景区内游步道的休整、车行道的改造升级,提高路面等级,通过路面硬化、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的完善,将极大减轻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同时,道路情况的改善,将有效防止游人踩踏及车辆乱开乱压对植被的破坏;本项目建成后新增绿化面积3000m ,将增加风景区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2、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由于施工场地、物料堆场、弃渣场等临时占地的设置以及施工活动,可能对自然景观以及人文产生不利影响,破坏景观的整体性与和谐性,不文明的施工行为还可能导致文物古迹的破坏。 本项目在营运期对景观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仅局限于局部施工区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区域景观、景物的防护及观赏性的影响;项目的形态指标、线形指标、色彩指标、质感指标与区域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变化的影响。此外, 游客活动对景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3、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随着项目资金的注入,施工期物资和人员流动,以及施工队伍的消费等因素将直接推动施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施工期会对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并对施工场地附近周围的居民带来一定干扰。 营运期,随着本项目的建成,大规模的游客流,将吸引大量的行、游、住、食、购、娱等消费,还涉及通讯、信息、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并促进农牧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及营运期的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将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施工期,在各施工场地修建建议小型隔油沉淀池,收集施工机械和车辆维护冲洗产生的含油生产废水,降尘去油污后重复利用,油渣定期收集焚烧处理;施工场地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石油类物质,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等)吸附后焚烧处理。在青朴沟施工区域、敏珠林寺施工区域各建设1个旱厕,收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并用作各施工区域附近农业、林业灌溉,禁止排入地表水体;乃东景区施工区域、琼结景区施工区域以及朗赛岭庄园施工区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均可依托已有环卫设施进行收集、处理。
营运期,在五世达赖故居服务中心建设1个地埋式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站,购置成套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备,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的一级标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在青朴沟游人服务中心设置化粪池,收集生活污水,用于附近人工林地浇灌。雍布拉康及昌珠寺景点区域的生活污水依托以有环卫设施收集,然后运送至泽当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朗赛岭庄园与敏珠林寺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用作附近农田或林地的灌溉,禁止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5、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对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扬尘。施工扬尘对下风向100m范围以内影响比较突出,基本局限在施工场界200m范围内。本项目桑青路叉口居民拆迁、桑耶游人服务中心建设、雍布拉康入口至门珠岗游人中心车行道建设、雍布拉康南面游步道建设、五世达赖故居前游客中心建设、朗赛岭庄园车行道建设等施工点附近100m范围以内均有居民,易受扬尘影响。 营运期,空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停车场汽车尾气以及游客中心餐饮油烟。根据预测,汽车尾气中各污染因子下风向的最大浓度均远远低于标准限值:NO 小时平均浓度0.12
mg/m3,CO小时平均浓度10
mg/m3,总烃无具体要求。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能维持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运送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防散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水泥、灰土、砂等粉状材料的运输,应尽量封闭或遮盖,以减少扬尘产生; ②工程挖填方、钻孔、路面铺筑等作业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适当洒水,防治粉尘飞扬; ③物料堆场、弃渣场、砂石拌合场等应设置在上风向,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200m范围内严禁灰土或混凝土拌合; ④加强弃渣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 ⑤游客服务中心的餐厅厨房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通过专用排气筒排放。 6、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根据预测,施工期昼间达标距离为56.2 m,夜间最大达标距离为177.8 m。因此,施工机械的场界噪声昼间、夜间均超标,尤其在夜间超标程度很大,务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禁夜间施工,减轻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运营期,景区的噪声污染源包括:游客生活娱乐噪声、车辆噪声,其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车辆噪声。根据公路交通噪声线源预测模式,结合类比同类型旅游公路,项目建成后旅游公路距公路中心线30m处的交通噪声为40~50dB,只要控制车辆鸣笛,能基本满足风景区内1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 拟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合理施工布局,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使用;尽量增加噪声源与周围敏感点的距离。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晚22点至次日凌晨8点),力争做到施工噪声不扰民。 ③施工中注意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修养护和正确使用,使之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水平,可视情况给强噪声设备安装隔声罩,如工地发电机要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控制施工噪声源强,减轻其对沿线声学环境质量的影响。 ④在景区内车行道以及停车场设置禁止鸣笛的标志,并且控制车辆在车行道上的行驶速度。 ⑤在各景点树立宣传标语和警示标志,加强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行为管理,严禁高声喧哗,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息环境。 7、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若乱扔乱堆,不仅破坏景观,而且易滋生蚊蝇,产生臭味,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地表土壤,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传播疾病。因此,必须对固体废物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
施工期,废弃土石方在弃渣场暂存,用于渣场及其他回填,剩余废弃土石方运往城市规划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在施工场地设置若干垃圾收集桶,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各景点所在地的生活垃圾处置中心。
营运期,在桑耶寺和朗赛岭庄园2处分别设置1个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青朴沟景区、朗赛岭庄园及附近村庄、敏珠林寺及附近村庄的生活垃圾,然后定期送至附近泽当镇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乃东景区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泽当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琼结景区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琼结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五、评价结论 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十二五”第一期保护性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西藏及山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符合山南地区城市总体规划。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虽然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产生一定破坏和污染,但是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和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消除,项目区环境质量不会有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本项目的建成,景区内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绿化更加完善,旅游活动更加规范,将更有利于景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因此,只要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切实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对策以及针对性建议,则从环境保护角度讲,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范围为项目建设范围内及附近的居民、干部、教师、农牧民、学生等,相关领域的其他专家和对本项目感兴趣的人员均可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如下: (1)您对项目区环境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2)您关心的项目建设可能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 (3)您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4)其它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5)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如果反对,请提出反对的主要理由。 七、意见反馈形式及联系方式 如果您有意见,请向环境评价单位或建设单位反馈,可以以传真、信件、邮件等形式反映。
环境评价单位——西藏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吕女士 联系电话:13398002929 传真:0891—6322929 联系地址:西藏拉萨市城关区仙足岛花园小区4号门
邮编:850000 邮箱:akidwen@126.com 建设单位:西藏山南地区风景名胜管理局 联系人:更增 联系电话:13908931155 八、公示期限 您可以在2011年8月20日起至2011年8月30日期间按上述方式反馈意见。
二O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