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若尔盖县崇尔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若尔盖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委托西南交通大学环境评价中心编制《若尔盖县崇尔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现分别将“若尔盖县崇尔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信息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一、工程基本情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有2条道路,全长1660米,道路红线宽分别为9米和10米,设计道路的道路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安全工程及绿化工程,配套配水管为DN150PE管,总长1965米及高位清水池一座,容积300m3;污水管线为d300双壁波纹管,总长2050米;雨水管线为d300~d500双壁波纹管,总长2064米及两处公共活动广场。 道路分别为崇尔街以及滨河街。崇尔街全长950米,道路红线宽10米;滨河街全长710米,道路红线宽9米。 本工程在崇尔乡东北侧设置高位清水池一座,容积300m3,以满足居民饮水安全要求。因崇尔乡乡镇用地均较为平坦,房屋均修建于2543.00米至2547.00米高程附近,考虑预留24米自由水头,及考虑局部水头损失后将高位水池地面标高定于2575.00米。建于崇尔乡东北侧山坡上。高位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L×B×H=13.9m×6.9m×3.5m,有效水深3.3m。高位水池占地18m×20m,设置管理房一座。 本工程在东西入乡口设置各一处公共活动广场,西侧一处面积800m2,东侧一处面积600m2,按原状压实后上铺彩色方砖面层处理,并各设置一套健身器具。 二、环境影响信息公示 1、社会经济影响 本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崇儿乡现有的交通条件,促进崇儿乡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极大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项目影响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可以解决设计范围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问题,减少拥挤及疲劳程度,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
2、主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区内无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以及无名木古树,虽然新建道路占用了一定的林地和耕地,但是道路的修建在道路两边增加绿化带并在此绿化带内大量栽种树木,因此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对当地的环境起到了生态正效应作用。 声环境影响 由于本工程是新建工程,使用大型机械及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工点、需要的作业时间均较多,施工期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工期间需要重点考虑距离道路中心线60m范围内的施工期噪声污染影响及防护管理措施,夜间施工必须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并公告周围群众,施工营地应设置在远离敏感点路段,在中、高考期间不得施工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期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防止施工期噪声污染。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昼间、夜间施工对当地的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工程结束后随之消失 营运近期(2012年)沿线昼间等效声级为57.27~58.11dBA,沿线敏感点无超标;夜间效等声级为51.83~52.75dBA,沿线敏感点有超标,超标值介于1.83~2.73dB(A)之间;营运中期(2020年)沿线等效声级为58.04~58.96dBA,敏感点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为52.67~53.51dBA,沿线敏感点有超标;营运远期(2030年)沿线昼间等效声级为58.12~59.08dBA,沿线敏感点无超标;夜间效等声级为55.14~56.13dBA,沿线敏感点有超标。 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施工生活污水主要为租用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租用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则利用现有旱厕进行处理后农用,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本项目不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产生影响。 本项目无涉水施工内容,因此,项目施工对水体的不利影响很小。项目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或出现事故等时,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升高。 大气环境影响: 拟建公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土方开挖、路堤填筑和人工构造物挖基、材料运输、搅拌、摊铺等工程工序中都会产生污染,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在公路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沥青烟、扬尘和粉尘。 预测评价年2012、2020、2030年,由于交通量的增大,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但即使是营运期高峰时段,拟建公路沿线CO、NO2浓度值在距路肩10米处也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限值,满足该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营地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再由环卫工人统一清运至绵阳市垃圾填埋厂进行填埋处理。 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的防护措施 ①公路工程建设,材料堆放场及大临工程等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对路基等公路建设工程无法避开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按照法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履行报批手续,以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②对工程用地界内受征地影响的树木,将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树木进行移栽。 ③切实落实设计的各项绿化工程。 (2)水土保持措施 ①重大土石方工程施工应尽量安排在11月~次年4月进行,并在雨季来临前清理场地并采取防护措施。 ②工程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路基两侧同步修建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路基边坡采用浆砌石、骨架护坡。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骨架内撒播草籽、绿化带种植灌木、乔木。 ③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堆料场等,除及时进行清理外,应进行绿化或恢复为耕地,种植农作物。 (3)施工期其他环保措施与建议 ①禁止在沿线河流两侧堆放任何固体废弃物和直接排放任何废水;不设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通过农户的旱厕进行收集,由当地农民作回田处理。 ②洒水降低扬尘污染;加强对工程运输车辆的管理,严格按规范进行文明施工,减少扬尘污染。 ③施工部门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一些建筑构件应预制好再运往现场装配。同时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及施工场所,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严禁夜间在居民集中区进行机械施工。 ④工程拆迁及安置应制定安置计划。安置工作遵循从社会经济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协调,妥善安置,不留后患。 4、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降低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①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公路两侧50m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如必须在噪声防护距离之内新建居民住宅、学校等敏感点时,应按《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由建设单位考虑优化建筑布局或对临近公路的前几排住宅采取隔声治理措施,致使室内环境能达到相应的使用功能噪声标准要求。 ②对超标严重的噪声敏感点采取降噪措施,建议安装通风式隔声窗,措施后基本能室内声环境要求。 (2)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营运期公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 (3)运营期减缓空气污染的对策措施建议 ①加强绿化措施,有针对性地优化绿化树种、绿化结构和层次,提高绿化防治效果,减少气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②加强交通管理,规定车速范围,减少事故发生。 ③加装汽车排气净化装置,降低各类污染物的单车排放量。 三、意见收集与投诉监督 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如果在本公告发布后一周内有意见和建议,请问询编制单位、建设业主,以便于及时修改、完善。在建设中或建成后,如果有意见和建议,也可向我们提出。 建设单位:若尔盖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联 系 人:肖利
电话:15281546978 环评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评价中心 联系人:唐宏智
电话:13881793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