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枢纽规划概况
(1)
营口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包括6个客运站和5个货运站。 (2)
本规划的基年是2009年,目标年为2020 年,规划特征年是2015和2020年。 (3)
6处客运站分别为营口新汽车客运站(在建)、营口汽车客运北站(改扩建)、营口汽车客运东站(新建)、老边区客运站(改扩建)、鲅鱼圈客运站(在建)和熊岳客运站(在建),均为一级站,共占地281000m2,设计日发送人数为78000人。 (4)
5处货运站分别为营口市交通物流中心(改扩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物流园区(新建)、老边物流中心(新建)、鲅鱼圈物流园区(新建)和仙人岛物流园区(新建);5处货运站共占地1550000m2,设计年理货能力为2100万t。 1.2
环境现状
1.2.1
自然环境(1)
营口地区处长白山千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地势自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低山丘陵向西及西北的辽东湾滨海平原和辽河冲积扇平原倾斜。 (2)
营口地区地处北温带,西临渤海辽东湾,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降水量在304-1150m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4.4mm,年蒸发量1200-1900mm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1597.1mm。 (3)
营口市境内共有有大小河流150 条,其中主要河流有6条,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熊岳河、大旱河和沙河,各河流东源西流,皆入渤海。 1.2.2
生态环境(1)
至“十一五”末期,营口地区有木本植物40科87属181种,草本植物50科124属183种。代表性的建种群有蒙古柞、黑桦、山杨、花曲柳、春榆、山杏等。营口市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人参、黄菠萝、红松、野大豆、紫锻、天麻和水曲柳。 (2)
营口地区土壤以棕壤、草甸土、盐碱土、水稻土等为主,沿海还分布有风沙土。 (3)
营口市有野生动物66科166属280种,其中鸟类48科135属242种,兽类12科23属25种,两栖类3科3属5种,爬行类3科5属8种。营口市濒危野生动物有黑鹅、金雕、丹顶鹤、白头鹤、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额雁、鸳鸯、大天鹅和小天鹅。 1.2.3
环境质量现状(1)
“十一五”期间,营口市6条主要河流中碧流河、大清河上中游水质良好,熊岳河上游水质中度污染,大辽河(营口段)、大旱河、大清河下游、沙河、熊岳河下游水质重度污染。五年期间,大辽河(营口段)末期水质良好,大清河、大旱河、碧流河水质无明显变化,沙河、熊岳河河水水质变差。 (2)
“十一五”期间,营口市声环境质量良好。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全部稳定达标,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但较“十五”期间声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有加重趋势。 (3)
“十一五”期间,营口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明显下降。 (4)
“十一五”末期,营口市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优,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增高。生态环境逐渐变好,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丰富。生态结构功能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向持续改善的方向发展。 1.2.4
重要环境敏感点营口境内共有重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4处,均远离枢纽站场规划;枢纽规划远离水源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远离规划的枢纽站场。 1.3
影响影响评价
(1)
本项目枢纽共占地18100m2,规划期内需增加占地1636287m2。 (2)
本规划涉及市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等重大生态环境敏感点均不在规划区内,距站场很远,站场建设不会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 (3)
枢纽规划的11处站场中,仅1处用地现状为耕地,即仙人岛物流园区,现状农业植被较多,其他站场均为荒草地、居民住宅、厂房用地或已建成,不再砍伐植被,对植被影响较小。 (4)
规划的营口新汽车客运站、营口汽车客运北站、老边区客运站、鲅鱼圈客运站、熊岳客运站、营口市交通物流中心6处位于城市建设区内部,不具备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环境,但会有适应人类生活的鼠类及麻雀等鸟类;营口汽车客运东站、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物流园区2处位于城市规划区内,为正在开发区域,有鸟类及鼠类;仙人岛物流园区为待开发区域,现状为耕地,有鸟类鼠类及蛙类。 (5)
项目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为轻度水力侵蚀,规划站场的营口新汽车客运站和鲅鱼圈客运站已建成,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其他站场均为在建或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会因地表被剥离、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因拆除地表及原有建筑而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其中仙人岛物流园区处位置为耕地,现状为轻度流失,施工过程中会扰动地表土壤,使土地失去了林草植被截留雨量和土壤蓄水保水的功能,若遇到雨水季节将生产大量泥沙,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6)
本规划中各站场周边共有11处声环境敏感点。 (7)
改扩建的3处站场中有2处为城市统一供热,1处即营口市交通物流中心目前为原有检测中心锅炉供热,远期至2020年规划有城市供热管线,在供热管线建成前使用现有锅炉供热;在建的3处站场2处为城市统一供热,1处即鲅鱼圈客运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为自建锅炉供热,已通过环保验收;1处站场即沿海产业基地物流园区位于产业基地范围,供热可使用产业基地统一供暖;4处新建站场在枢纽规划建成期间内均未规划城市供热管线,需自建锅炉供热。使用自建锅炉取暖应安装脱硫除尘设施,需通过环保验收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8)
本规划中的枢纽站场距饮用水源保护区都很远,最近的为熊岳客运站,据水源保护区1.27km,且熊岳客运站场建于熊岳镇城镇化较高区域,周边为城镇建筑,站场与熊岳河之间有城镇建筑相隔,熊岳客运站对熊岳河的水源二级保护区几乎无影响。其他站场周边50m至300m范围内有营柳运河、民兴河、老边河及熊岳河。 (9)
枢纽站场污水均排向城市污水管网。其中4处新建站场,即营口汽车客运东站、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物流园区、鲅鱼圈物流园区和仙人岛物流园区位于规划的污水管道范围之内,污水简单处理后可以排入污水管道,但如果站场建设在前、污水管道尚未建设,则各站场必须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做到出水再次利用。 (10)
11个枢纽站场站址目前无文物遗址,但4处站场所在地周边分别发现有明清遗址或汉墓,其中2处站场为已建成和在建,均未发现文物遗址,另2处站场营口汽车客运东站和仙人岛物流园区为新建站场,建议项目选址时进一步详细勘测。 1.4
规划协调性分析
(1)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179个主枢纽,营口市是其中之一,因此营口公路运输枢纽布局总体规划均符合《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2)
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客、货运站场的一部分,协调性较好。 (3)
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划:6处客运站场共有3处在建,2处改扩建占地为客运站场,剩余1处新建的营口汽车客运东站占地为对外交通用地;5处货运站场占地为仓储用地,其中1处仙人岛物流园区在仙人岛用地规划中已明确留出站场所在地为综合物流用地。运输枢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性质一致。 (4)
客、货运站场规划:除在建的熊岳客运站外的其他10处站场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客、货运站均有相对应的站场。熊岳客运站为在建站场,于2009年1月已做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审批通过。可以看处,枢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客、货运战场规划相一致。 (5)
对外交通规划:站场均处于主要对外交通道路附近,方便进出,与对外交通规划协调性较好。 (6)
给水工程规划:各枢纽站场直接使用城市统一供水,枢纽站场用水为城市供水能力的0.96%,占用比例较小,两者协调性好。 (7)
排水工程规划:站场污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网进入处理厂,枢纽站场污水排放量占城市污水处理规模的0.06%,比例很小,两者协调性好。 (8)
供热工程规划:5处集中供暖,6处自建锅炉取暖,协调性一般。 (9)
环卫设施规划:不论是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物垃圾,还是危险品均有接受、处置的场所,各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能满足本规划中垃圾处理要求。 (10)
绿地规划:枢纽规划不占用规划的城市绿地,协调性较好。 1.5
规划完善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
1.5.1
规划调整建议本规划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协调,不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各站场规划布局不需要调整,但仍需与城市规划部门加强衔接。 1.5.2
总图布局建议在各站场总图布设时,应结合内部建筑结构及周边环境保护敏感点的环境保护要求优化总图布设。 通过站场建筑群的合理布局,降低站场交通噪声影响。 声源及大气污染源应布设在远离敏感点的位置,污水排放出口靠近距城市污水管道一侧。 1.5.3
土地资源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1)可行性研究阶段措施 合理确定各公路运输枢纽占地规模,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 (2)施工阶段 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少占用耕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 1.5.4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可行性研究阶段 各站场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认真调查,避开自然保护区等重大环境敏感点。 (2)施工阶段 严禁在基本农田集中取土、弃渣;绿化设计应委托专业单位设计、施工,树种的选择尽量以乡土树种和归化植物为主。绿化设计尽量采用下洼式绿地,以便利用雨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5.5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1)可行性研究阶段 图们客运总站、延边聚星物流中心及朝阳川物流中心3处站场评价500m范围内有3条河流,尽量避让。 (2)施工及营运阶段 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 各处站场的洗手、厕所等用水设施使用节水器具,节约水资源,降低单位货/客运送量的水耗指标。 规划的各处站场排水系统设计应实行雨污分流。 7处在建和改扩建站场均未设置污水前期处理设施,建议客运站需建设化粪池,货运站应增加隔油池、沉淀池、化粪池,产生污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进入化粪池。4处站场位于规划的污水管网范围,,如果站场先于污水管网建设,则需要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设施,推荐采用LBL工艺处理,出水用于冲厕及绿化,如果站场建设时,配套污水管网已建好,则只需建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客运站需建设化粪池,最后排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1.5.6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1)可行性研究阶段 站场布设尽可能远离人口密集的居住用地。对停车区、进出口、仓储区和装卸货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在站场出、入口处设置引导标牌,减少因车辆滞留而加剧的噪声污染影响。 加高站场围墙设计高度,在站场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 (2)施工及营运阶段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 1.5.7
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1)可行性研究阶段 客运站场布设尽可能远离人口密集的居住用地,货运站场应尽量布设在工业区下风向。 (2)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要针对扬尘产生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轻扬尘产生,最大限度地防止扬尘扩散,降低施工区域和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尘污染。 (5)
营运阶段 1处需要在建国路的鲅鱼圈客运站自建锅炉已通过环保验收并投入使用;4处新建站场,即营口汽车客运东站、老边物流中心、鲅鱼圈物流园区和仙人岛物流园区,在枢纽规划建成期间内均未规划城市供热管线,需自建锅炉供热。使用自建锅炉取暖应安装脱硫除尘设施,烟囱高度至少8m以上,同时要高处半径200m以内建筑物3m,需通过环保验收方可投入生产使用。建议尽早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实施计划中,避免单独设置取暖锅炉。 对于汽车尾气及少量停车场扬尘等,加强车辆监管,加强营运车辆的保养维护工作,确保车辆发动机正常运行;保持车站停车场内地面的清洁,经常进行洒水清扫。对于煤炭等散货,应在其装卸、运输、堆存等环节中采取必要的粉尘防护措施。货运场站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为300m。 1.5.8
固体废弃物减缓措施与建议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站,并及时回收、清运垃圾及工程废土;建筑垃圾的堆放不准超出场地围挡范围,施工场地内不准堆放生活垃圾;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 各站场必须配置垃圾收集装置并定期就近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必须由已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收集、贮存和处置。 1.6
规划合理性分析及评价总结论
本规划不存在法律制约性因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区土地资源及水资源对规划实施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虽然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项目区环境质量可达标,且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社会经济等行业的发展规划协调性好,本规划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