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道路两侧的绿地系统,应合理配置乔、灌、草植被,在与德阳市秦宓村东南、四方碑西至泰山北路段景观整体规划风格一致的情况下,建成多层复合结构、高效的生态系统,并加强边坡绿化生态防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沉沙池的建设和管理。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道路施工环境噪声防治”的有关规定,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严禁高噪声设备在地方规定的作息时间(中午或夜间)作业;并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
施工期间对可能造成扬尘的装卸等施工现场,要有具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较大扬尘蔓延污染。
道路建设过程的施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与油类,应作简单处理后,方能排入市政管网,严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合理安排施工期,雨季时做好防排水工作可大大减少
工程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路基排水通过设置边沟、排水沟及边坡平台截水沟,将水拦截引排至路基范围以外。设计中将路基排水与其它排水设施相连,以求水路通畅,不冲毁周围土地及基础设施。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对永久占用的土地,应尽早进行补偿绿化,道路绿化美化必须与周边建筑物、绿地、山体等景观保持和谐,与德阳市秦宓村东南、四方碑西至泰山北路段规划相符;拆除道路两侧破旧低矮的临时建筑,设置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确保交通畅顺。
通过建设沥青路面、加强绿化和合理规划后,本项目沿线及敏感点噪声均可达标。因此,采取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很小。
道路管理职能部门按照《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等标准,禁止超标机动车通行;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使机动车经常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以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总论
本评价报告对长江西路延长线(一环路-二环路)道路工程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及预测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该项目污染控制重点是控制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噪声、扬尘、污水等对周围敏感点带来的影响,控制营运期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减轻机动车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是道路路肩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居民点、学校等。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长江西路延长线(一环路—二环路)道路工程符合城市规划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尽管其建设期间和建成通车后对道路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建设单位只要合理开发,遵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