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拟在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楠木村10组实施天东090-1井钻井工程,项目为勘探开发井。属于新建项目,属于气田开发的施工期,包括钻前工程和钻井工程。主要内容为:钻前工程:新建井场、新建、改建和维修井场公路、新建废水池、岩屑池、放喷坑以及钻井临时房屋、钻井设备基础、给排水、供配电等辅助工程。钻井工程:预计完钻井深为5035m,目的层为石炭系。完钻进行排水测试。
钻前工程由专业施工单位组织当地民工施工,平均每天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工期约45天。钻井工程周期约5个月,其中钻井作业时间约3个月。
本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环保投资165.5万元,占总投资的3.11%,其中风险预防措施投资19万元。
2 项目相关政策、规划符合性
(1)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开采行业,属于鼓励类行业,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该本项目存在环境风险,必须配套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2)环保政策
本项目不在重点保护区,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项目不在禁止开发区,不在重点保护区内,项目建设符合《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修编)要求。
(3)相关规划
根据《梁平县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在梁平县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内,不属于城镇用地。项目不在屏锦镇的城镇规划范围内。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主要发展农业,占地少,无基本农田,项目不违背规划要求。
3 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功能区
根据《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修编),项目所在地属于“II2-1梁平—垫江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评价区为农田生态系统,周边多为农田。
(2)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本项目环境本底监测结果显示,本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大气中的SO2和PM1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8)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中BOD5和COD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总大肠菌群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点位环境质量现状已超标。
(3)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评价区域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单一,结构简单,环境异质性差。区域以人工生境为主,易于恢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洪涝灾害频率较高,森林覆盖率较低。
4 项目自然环境概况及敏感目标调查
(1)自然环境概况
本项目井场位于一山顶缓坡平台上,东西两面地势高,南面地势低,北面为一陡坡,井场所在地和南面多为农田(旱地和水田)。
评价范围大部分为耕地,植被主要农作物,草地零星分布在小块荒坡、田地背坎等能长草的空隙地,与耕地紧密相连,再长能力强,无珍稀保护植物。动物主要为少量鼠类、鸟类等动物及少量家禽,无珍稀保护动物。
(2)环境敏感性调查
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依靠自打井取表层地下水, 200m范围内仅有水井。钻井期间若钻井泥浆、岩屑池、废水池渗漏,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钻井期间对周围群众进行宣讲,并随时加强对周边饮用水井的监测,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处理。
项目井口周边500m范围内有散居农民。钻开产层前应加强对井下作业和的监控和做好周边的安全警戒工作。
评价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文物古迹等。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井口周边500m内为农村分散居民共计约621人。无医院学校等敏感目标。总体选址环境不敏感。
5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钻前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少。施工机械车辆燃油废气量很少,散排。区域内居民分散,井场周边居民在100米外,扬尘、燃料废气对居民生活影响小,只在施工期产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小。
施工队伍在当地居民家中吃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居民家的生活污水系统,如厕所等,基本用于农业灌溉,无排入环境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影响很小。
施工噪声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无大型噪声大的施工机械,预计施工期间道路边和井场场界的噪声值在75 dB(A)左右。居民距离井口100米外,且施工时间短,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很小。
钻前工程总计土石方可场内平衡,设计中考虑将土石方临时堆放在井场东侧场内,完钻后部分用于回填废水池、岩屑池和放喷坑等池体,并作表层的覆土复植用,完钻后对临时堆存场地进行复垦。
通过上述措施,钻前施工对环境影响小,采取的措施可行,起环境影响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试油放喷管线出口位置修建放喷坑。对固化后的废水池,岩屑池表面覆土回填,种植普通杂草绿化恢复生态,应在固化池设置标志,禁止用于种植农作物。
井场表面铺一层碎石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场地周场围修临时排水沟,井场挡土墙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堆放弃土应该覆盖土工布或砂浆抹面减少水土流失。土方临时堆放场位于废水池南面地势低洼处,设置挡土墙减少水土流失。完钻后部分弃土用于回填、复垦,然后弃土堆放平整,夯实,需要改良土壤达到复垦要求。本项目占地无基本农田和天然林地。植被稀少,野生动物很少,区域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工程建设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本项目占地无基本农田,永久性占地减少区域的耕地面积,但征地占区域农业用地面积比例小,不会对区域农业生产产生大的影响。土方临时堆放场随降雨有一定的水土流失。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钻井废水、洗井废水废水共计约582.8m3,通过罐车运至的天浅1井气田水回注站处理回注,通过该措施可以其消除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钻井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小,共计约318.75m3,厕所粪便废水由当地农民用作肥料,不外排;洗浴及食堂废水通过隔油处理后用于农灌,不外排。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钻井300m就采用了套管固封地表流冲击土层,通过表层套管下到地层以下,固井时水泥套管应上返至地表井口,可有效防止地下水串层,套管稳定后钻井液不能进入地下水,避免钻井液影响表层地下水。同时表层(0~300m)钻井液采用聚合物钻井液,主要为水和膨润土,较清洁,污染物少,无重金属都有毒有害物质,对主要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小。
井场内采取防渗措施,废水渗透进入表层冲击土的量很少,本项目废水池,岩屑池均采用了防渗措施,废水外运回注,不会长期渗透进入地下水含水层。对表层冲击土含水层影响很小。岩屑池及废水池固化后覆土回填恢复植被,大大减少了雨水淋洗后渗透。
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依靠自打井取表层地下水,井口周边200m范围内有居民饮用水井。钻井期间,若钻井泥浆、岩屑池、废水池渗漏,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钻井期间对周围群众进行宣讲,并随时加强对周边饮用水井的监测,一旦发现水井水质和水量有异常,及时停止饮用,并及时寻找水井污染的源头,及时处理。对于周边受影响的居民,由钻井队对周边居民配送生活饮用水,并寻找新饮用水源,最终彻底解决受影响居民的饮水问题。正常情况下,本项目对周边取水井水质无影响。
总体来说,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采取的措施可行,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钻井作业期间柴油机和发电机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SO2、颗粒物排放浓度和速率达标,由于功率大,持续时间长,排放量较大。柴油机自带排气筒距离地面约6m,根据预测结果,柴油废气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
总体来说,项目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采取的措施可行,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6)声环境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钻井期间夜间噪声主要对井场外200m范围的居民约产生影响。井场公路运输车辆少,为农村区域,夜间一般不运输,道路周边居民少,交通噪声的影响小。由于钻井设备分散,噪声源多,进行噪声达标治理技术经济难度大,钻井工程作业期短,噪声影响是临时的。评价提出针对夜间影响突出的问题,应对井口外200m噪声超标的居民协商或补偿来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取得居民谅解,避免环保纠纷。同时公众调查反应的意见居民更倾向于协调补偿方式。
总体来说,项目对当地声环境影响范围小,采取的措施可行,由于本项目仅为施工期环境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其声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7)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岩屑约416m3,堆放在岩屑池中,完钻后对岩屑进行压实(压实系数0.9)、固化、覆土回填处理。通过上述处理措施对钻井岩屑进行治理后,不会因雨水冲刷对环境造成危害,钻井岩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在钻井废水回用处理中,废水的沉砂以及混凝沉淀出废弃钻井泥浆约200m3,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完钻后利用废水池水泥固化填埋、覆土回填处理,进入废水池固化后作防渗深埋,符合《四川油气田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环境影响小。
生活垃圾约3.75t,井场和生活区分别采用挖坑堆放,生活垃圾存放在垃圾坑内,完工后统一收集汽车外运龙门镇生活垃堆放场统一处置。对环境影响轻微。
油罐及材料区各设1座4m3的污水隔油池,废水池隔油渣统一收集。站内设置废油桶集中收集,交南充炼油厂回收利用。废油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总体来说,采取的上述措施是可行的,固废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8)环境风险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影响结论
评价确定井喷失控后含硫化氢天然气的扩散引起居民中毒为最大可信事故,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低,约1.25×10-4。虽然在严格按照井喷失控15min后及时点火的原则,15min内泄漏的硫化氢浓度不会危及井场周边农民的生命和健康。但为了确保周围居民的健康,应立即撤离周边井口500m范围内621人,至作业完成。
井喷后,应立即组织首先撤离井口周边500m的居民,根据现场情况,如有需要则撤离井口500~1000m的居民。井喷失控后,在15min内完成井口点火燃烧泄漏天然气。将剧毒气体硫化氢燃烧转化为SO2和H2O。
本项目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下的风险值较大,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事故概率和减小影响,通过点火和撤离居民等措施,可以避免环境居民死亡,风险值可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钻井目的层天然气含硫化氢较低,井喷失控后通过采取15min内点火措施,硫化氢的危害较小,对居民健康影响小。井喷失控后井口500m外定为安全距离,500m居民全部撤离。
综上所述,本项目风险事故发生机率低,但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重大,工程主管部门通过完善井控、防火、防爆安全以及硫化氢安全防护等措施,尤其是井喷失控后按《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失控井口点火时间规定》(AQ2016-2008)15min内点火、撤离居民等关键措施。制定详尽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充分提高队伍的事故防范能力,严格按照钻井设计和行业规范作业,强化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HSE),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值会大大的降低。通过按行业规范要求和环评要求进行风险防范和制定应急措施,将本项目环境风险机率和风险影响降低,天东090-1井钻井工程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6 清洁生产
该项目在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的利用、生产工艺和设备、清洁生产措施、清洁生产技术指标、环境管理等方面基本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建议主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途径为废弃钻井泥浆的再利用、回收,减少废弃量,建议废弃钻井泥浆用于周边其他新钻井工程。
7 总量控制
由于钻井属于油气田开发的施工期,时间短,根据项目不涉及运营期的特点,在该项目在满足达标排放和环境功能区划达标的前提下,建议不核定总量指标,但可以将钻井期间产生的总量指标作为施工期环境管理的依据。
8 选址合理性
评价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文物古迹等。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井口周边500m内为农村分散居民共计约621人,无医院学校等敏感目标。总体选址环境不敏感。
井场位置沿南北方向布置,废水池不会污染周边水井水质,最高洪水位低于废水池底,通过加强风险防范,布置在该处总体可行的。岩屑池位于站场南侧,地势比废水池高,周边环境敏感程度较低。洪水不会漫过池体导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影响小。主要噪声设备柴油机、发电机在敏感点较少的井口西北侧集中布置。总体项目平面布置从环保上可行。
根据《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众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计算,本项目危害程度等级为三级,井场选址应符合《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众安全防护距离》三级公众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井口距民宅应不小于100m;距铁路及高速公路应不小于200m;距公共设施及城镇中心应不小于500m”。本项目居民距井口在100m外,周边无铁路及高速公路,选址符合要求。
通过采取评价提出的技术经济可行的环保措施,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与分析,本项目不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小,环境影响可接受。
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应急措施主要根据相关行业规范、环评导则要求以及在同行业类似项目采取的措施提出,能够满足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应急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将风险事故的环境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总体有效。
综上所述,从环保角度,本项目选址可行。
9 环境监测与管理
根据项目的特点,环境监测重点为场界及周边H2S、SO2浓度,以及井场场界噪声值和最近居民点的噪声值。在钻入气层后根据钻井出现井喷、井漏、井涌、气侵等情况检测H2S浓度,事故放喷时监测H2S、SO2浓度。监测点位设在井场场界和事故放喷口周围以及最近居民点处。噪声监测设在场界处和最近居民点处,钻井期间监测昼间、夜间各1次。环境监测可委托有法定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建立转移联单制度,防止偷排,对运输车辆司机进行监管,设置运出与运入的转移联单制度,进行检查并进行奖惩。
本项目业主重庆气矿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并设置了质量安全环保科以及直接管理的分公司的HSE办公室负责环境管理,管理体系较完善。业主单位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监督施工单位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钻井队应设立现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小组,在钻井承包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钻井队环境监督实行承包商派出制或业主聘任的监督机制。各班组应设置1名兼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员。
1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环境效益系数为0.37,其他环境效益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风险防范避免重大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生态环境改善等,这部分无法定量。本项目为了保护环境,达到环境目标的要求,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其度合适,企业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所支付的环保费用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环保投资占本项目总投资比例系数为3.11%,这在目前国内天然气开采钻井中建设属中上水平。所以从环境经济分析来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符合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1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井口周边居民。主要事项:本次公众意见主要调查当地居民结合周边其他区域天然气开采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对居民的影响,结合本次评价初稿,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
12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次主要采取在网上公示和现场张贴公告,然后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公众也可以向环评单位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13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名称:重庆大学;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E-mail:kehua6541@163.com; 联系联系人:王老师 (023-89056071);
电话:023-89056071 ;
传真:89056046;
公众可来电、来函索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4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南桥寺龙山路542号;
联系人:王老师 (023-67313724);
15公示期限
公示时间:2011年11月17-2011年11月30日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2011年11月17-201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