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330kV黄陵变扩建工程环评简本公示(第二次)

[复制链接]
fishyu1000 发表于 2011-12-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30kV黄陵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黄陵330kV变电站位于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2000425建成投运,该站现有容量为2150MVA变压器,330kV出线共4回,110kV出线共13回。本期新增一台150MVA主变,对黄陵330kV变进行增容扩建,形成3150MVA主变的规模。本工程在变电站内部扩建不新增占地。静态总投资2321万元,动态总投资237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6万元,占总投资的3.25%

2
环境保护目标

据现场勘查,黄陵变周边2km内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附近也无重要的通讯设施及电磁场敏感设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评价区内的居民点及学校,主要保护目标见表1

表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td][td=1,1,83]

监测点

[/td][td=1,1,95]

行政归属

[/td][td=1,1,90]

方位

[/td][td=1,1,102]

性质/规模

[/td][td=1,1,91]

保护内容

[/td][td=1,1,104]

保护级别

[/td][/tr]

1

[/td][td=1,1,83]

闫林生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西约12m

[/td][td=1,1,102]

两间平房,常住人口三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d=1,8,104]

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电磁环境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

[/td][/tr]

2

[/td][td=1,1,83]

刘虎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23m

[/td][td=1,1,102]

三间平房,常住人口六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3

[/td][td=1,1,83]

刘小江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41m

[/td][td=1,1,102]

两间平房,常住人口四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4

[/td][td=1,1,83]

宋福才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23m

[/td][td=1,1,102]

两间平房,常住人口三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5

[/td][td=1,1,83]

闫有生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19m

[/td][td=1,1,102]

两间平房,常住人口四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6

[/td][td=1,1,83]

宋扬虎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20m

[/td][td=1,1,102]

三间窑洞房,常住人口四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7

[/td][td=1,1,83]

刘书平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16m

[/td][td=1,1,102]

四件窑洞房,常住人口五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8

[/td][td=1,1,83]

刘东北家

[/td][td=1,1,95]

黄陵县桥山镇下翟庄

[/td][td=1,1,90]

黄陵变北约15m

[/td][td=1,1,102]

两间窑洞房,常住人口三人

[/td][td=1,1,91]

人群健康

[/td][/tr]





3
项目对环境主要影响分析

3.1
建设期影响分析

1)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SSBOD5

2)施工过程基础开挖的余土堆放未苫盖或未及时清运,在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施工所用石灰、水泥覆盖不严也会产生扬尘。

3)施工使用车辆、机械设备会产生噪声,对当地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2
运行期影响分析

1)电磁环境影响:变电站的电磁场主要由各种变电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以及高频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无线电干扰影响。

2)声环境影响: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设备电磁噪声及风扇空气动力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水环境影响:变电站运行期的水环境污染主要为生活污水及主变事故油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运行人员产生的粪便污水和食堂洗涤废水,污染因子为BOD5CODSS、油类、总磷、总氮、大肠菌群等。油污水主要来自变压器检修和事故工况,污染因子为油类、SS等。检修时,变压器中的油被抽到储油罐中然后回用,发生的油污水量很少。当突发事故时,产生事故油污水,主变压器下有事故油坑,并与布置在主变附近的事故油池相连通,以贮存突发事故时的漏油及油污水,这部分油污水由专业单位运走处理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电磁环境现状

经调查,变电站站址围墙以外2000m范围内未见易受到电磁干扰的无线电导航台、短波无线电测向台、地球站、微波接力站、短波无线电收信台、对空情报雷达站等电信设施。

根据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现有330kV黄陵变电站站界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9.647164.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90.606μT,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暂以4k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和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在测量气象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场强限值(测试频率为0.5MHz40.2949.21dBmV/m),满足53dBmV/m)的限值要求。

4.2
声环境现状

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现有330kV黄陵变电站站界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昼间值为41.751.7A),夜间为40.348.2dBA),各监测点的昼、夜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即昼间60 dB(A),夜间50 dB(A)

4.3
水环境质量现状

黄陵变站内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站内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浇撒,不外排。

4.4
大气环境现状

黄陵330kV变电站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无大型污染源,大气质量较好。本工程为变电站内扩建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

5
环境影响预测

5.1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类比已运行的同类变电站表明,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围墙外20m处的无线电干扰水平(0.5MHz频率)均满足4kV/m100μT53dB(μV/m)的评价标准要求。并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
本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变电站附近的下翟庄居民区电磁环境主要还是受输电线路的影响,本期扩建主变工程对其没有影响,工频电场强度将基本与目前的背景水平相当,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5.2
声环境影响
预测

经预测变电站扩建后昼间厂界噪声叠加后最大值为51.8dB(A),出现在站区北侧,夜间厂界噪声叠加后最大值为46.9dB(A),出现在站区东侧,东侧夜间厂界噪声已接近《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50dB的要求

经预测变电站扩建完成后各敏感点处的昼间噪声最大值为46.9dB(A)出现在刘书平家,夜间噪声最大值为45.6dB(A)也出现在刘书平家,敏感点处昼间和夜间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级标准要求。


扩建后变电站噪声排放的理论预测显示,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时,昼间和夜间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要求。各敏感点处的噪声预测值也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级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要求。




6
防治对策

6.1
工程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1)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本项目仅扩建一台主变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很小,加之扩建的3号主变压器330kV侧经HGIS断路器直接接到母线上,相比原AIS断路系统,工频电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的强度和噪声大大降低。

(2)防噪措施

3号变选用低噪声主变,同时合理分配负荷,降低一号主变负荷,减少风机开启数量。通过上述措施,扩建后330kV黄陵变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096-2008)中2类区限值要求。

(3)污水防治措施

该站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理想,已计划进行改造,改造前应严格控制污水去向,不得排入站外的沮河,同时应加快改造进度,争取早日改造完工。改造完成后,应切实维护好污水处理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绿化浇撒,不得排入站外的沮河。

6.2
施工期的环保措施

(1)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

(2)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

(3)对于施工噪声,原则上夜间不进行高噪声的施工作业,混凝土需要连续浇捣作业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场地的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到最低限度。

(4)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以使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减至最小。

7
结论

综上分析,通过类比和计算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不大,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建设本工程是可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2 15:44 , Processed in 0.0809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