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临江市三道沟八级电站工程
性 质:新建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吉林省临江市境内蚂蚁河乡杨家营村,地处三道沟中游,距杨家营村0.5km处的左岸。本项目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491km2,水电站厂房及库区占地为河滩地。河道东西走向,南侧临山,全部为次生林,北侧紧邻农田,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居民区为水电站东侧0.5km处的杨家营村(约70户)。本项目所在区无自然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点,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详见附图2。
本项目库区回水顶托到上游农发过河桥下,回水边缘距贾家营二级电站还有1km左右,对上游电站无影响。八级电站尾水与下游九级西川电站库区相接,设计尾水位比西川电站正常蓄水位高1m,不存在顶托尾水情况。
2、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290.51万元,全部自筹。
3、建设规模、工程任务、工程级别及洪水标准
建设规模:临江市三道沟八级电站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用混凝土拦河坝形成日调节水库,并用1487.439m引水隧洞,引水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60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26.4×104kwh。
工程任务:是一座以引水发电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
工程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本工程等别为Ⅴ等小(2)型工程。该电站的拦河坝、进水口及引水隧洞、电站厂房等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5级。
4、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建设区间为杨家营上游农发桥下至杨家营下游甩弯子处西川电站库区回水区上150m的三道沟河上,为引水径流式水电站。电站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引水系统、发电厂区等三部分组成。拦河坝总长71.5m,坝高5.8m(包括挡水闸门高3.3m),混凝土坝顶高程462.70m,正常蓄水位466.00m,厂房布置在拦河坝下游1500m河道左岸山根处,设计发电水头11m,设计装机960kw(一台160kw、两台400kw)共三台机组。(本项目不设机修车间,检修设备均外运至市区修理,故无机修含油废水产生),电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
(1)拦河坝
拦河坝--布置在河床中部,为堰顶闸门式全断面溢流坝,总长71.50m,最大坝高为5.8m。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下部重力挡水坝,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是上部临时挡水工程,主要是滑动式平板钢闸门,闸门净尺寸10×3.3m(宽×高),采用LQ2×30T双吊点手电两用起闭机起闭。
(2)进水口及引水隧洞
引水建筑物由进水口、引水隧洞、出水口、压力前池等组成。进水口位于坝址左岸附近,隧洞考虑施工支洞位置及躲避深沟而采取了折线布置形式,隧洞的出口和压力前池位于坝址下游1.5km处的河道左岸山根处。引水隧洞全长1487.43939m,洞线上覆盖围岩厚度60-106m。进水口设拦污栅和进水闸门一道,进水口底板底高程463.00m,隧洞开挖断面尺寸3.6×3.6m,一般为不衬砌断面,个别地方据围岩结构采用喷锚处理,隧洞纵坡平均坡降i=0.001。隧洞出口设压力前池和进水闸室。进水闸室通过钢筋混凝土进水管与厂房各机组连接。本项目采用一端开挖方式,从进水口开挖进。
(3)压力前池及进水闸室
布置在洞出口至厂房后墙处,总长44.41m,其中压力前池长32.243m,闸室长12.167m。结构形式为外部浆砌石重力挡土墙内侧衬砌钢筋混凝土挡水防渗结构。前池扩散角为14º/2,池底纵坡I为1:4.417。池内设一道拦污栅,池顶设交通桥,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宽3m,主要是清污和方便当地老百姓上山务农等事宜(农用车仅限两轮牛车通行)。前池闸室及交通桥四周设防护栏,栏高1.2m,不允许无关人员靠近,前池顶部至底部设ø16钢筋爬梯,间距35cm一道,梯宽50cm。压力前池池顶及闸室顶高程467.20m,高于库区(校核洪水位467.03m)0.17m,当发生接近校核洪水时,电站应立即关闭隧洞进水口闸门,停止发电,并放空压力前池水。
(4)电站厂房
该电站厂房为地面厂房,厂房基础位于微风化基岩内,电站尾水管与尾水渠天然河水相连接。主、副厂房基础建于微风化带下限基岩上,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可考虑不设防。
主、副厂房布置在坝址下游1.5km处,厂房后墙与压力引水方涵相接,升压站布置在距副厂房后墙2m处。主副厂房长14.4m,宽5.95m;发电机层以上高度5m, 发电机层以下高度7.8m。副厂房长14.4m,宽4.05m,高3m。升压站平面尺寸为4×4m,布置有S9-500/10.5KV变压器2台,S9-200/10.5KV变压器1台,S9-30/10.5KV厂用变压器1台。
(5)升压站
为便于出线,升压站布置在主厂房后墙左侧房头,平面尺寸4×4m,站内布置两台主变压器S9—500/10、10.5+0.5/0.4kv、一台主变压器S9—200/10、10.5+0.5/0.4kv和一台S9—30/10、10.5+0.5/0.4kv厂用变压器。升压站四周设有围墙或钢栅栏,栏高1.5m以上,升压站具体布置按主接线图由业主自行衔接电站接入系统单位(临江市水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按其具体要求组织安装并验收。
(6)尾水渠工程
布置在厂房前墙至下游天然河道,总长150m,渠道底部净宽13m,渠道两岸边坡坡比1:1,渠底纵坡I=15‰。上部覆盖层采用1m³挖掘机挖土,5吨自卸汽车运土;下部岩层采用人工手持风钻钻孔爆破,5t自卸汽车运渣。开挖后的渠道边坡如存在不稳定情况,由业主现场提出并经多方认可后在确定工程处理或衬砌方案。
(7)库区护岸工程
库区护岸工程沿河流走势布置在库区三道沟河河道右岸(上游与原有土堤相接,下游与拦河坝右坝头连接),总长620m,浆砌块石外挂钢筋混凝土面板结构,堤顶高程按满足拦河坝校核洪水标准(467.03m)直接确定为467.40m,高出库区校核洪水位0.37m,采用梯形断面,每20m设沥青木板伸缩缝一道,采用PN腻子型止水。基础坐在弱风化岩层下0.3m,C20混凝土垫层厚10CM,迎水面为直立面,背水面为1:0.35斜坡,顶宽0.6m(其中浆砌石宽0.40m,钢筋混凝土宽0.20m),堤后回填土,要求回填不透水介质。浆砌石砌筑砂浆标号M7.5,混凝土面板采用C20细石混凝土。
回水堤位于农发堤防尾端,连接至贾家营公路附近,总长220m,浆砌块石结构,堤顶高程按满足拦河坝校核洪水标准(467.03m)直接确定为467.40m,梯形断面,堤顶宽0.5m,堤防基础埋深平均1.5m。堤后回填土方,回填土方高度高出堤后原有农田地面0.3m。
5、污染防治措施
(1)噪声治理措施
本工程建成后,噪声主要来自于电站的水电机组等,声压级为76—96dB(A),针对不同的噪声源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①采用低噪声设备;
②对各种泵类加减振垫,并度设隔离操作间;
③加强工人个体防护,并增加岗位轮换时间;
④加强厂区绿化,起到防噪降噪功效。
(2)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三道沟八级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运营期基本没有污染物产生,库水由引水系统进入电站发电后排入尾水渠,最后流入下游河道,水质均不发生大的变化,不构成对下游水域的环境污染。
本工程建成后,自身对水环境影响的污染源主要为电站排放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8.4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由于废水排放量较少,污染物浓度较低,故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当地农户定期清掏,用作农田施肥原料,不外排。本项目设2座10m3防渗储水池,冬季生活废水排入防渗水池,待开春融化后由当地农户清掏,用作农田施肥原料,不外排。对环境影响较小。
(3)水资源保护措施
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它的退水过程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水库弃水,由泄洪建筑物排入下游进入原河道;另一部分为发电引用流量,由引水隧洞进入电站发电后排入尾水渠,最后流入河道。
工程的取水及退水要以不改变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为保证该水域水体功能,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保护水源等水利工程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准设置与此类工程无关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建筑物;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和倾倒固体废弃物等可能污染水体的物品;禁止设置油库及各类储油设施;禁止在库周种植农作物、放养禽畜和网箱养鱼等可能污染水体的其它活动。
(4)电磁辐射影响
本项目属于小型水电站,总装机量960KW,不会产生较大辐射影响,且本电站评价区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影响详见辐射篇章。
6、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分区防治
根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项目建设区的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依据各区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同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似或相近等原则,采取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
拦河坝区:主要包括工程的拦河坝等。
引水系统工程区:主要包括引水隧洞、压力前池等。
电站厂房区:主要包括发电厂房、尾水渠等。
施工临时占地区:工程施工临时占地6200m²。主要是施工辅助企业、仓库、临时房屋及施工临时道路等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位于坝区附近河滩地上和厂房处。
弃渣场区:该工程弃渣场位于杨家营村下游吊桥处三道沟河河道左岸。
水库淹没区:电站修建后,需淹没一定数量的河道及河滩地,面积为3.5hm2.
(3)临时工程占地水土流失防治
本方案设计临时排水沟,减少周边雨水冲刷和受降雨径流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周边地区,排水沟断面设计为梯形上口宽1.2m、下底宽为0.4m、深0.4m、边坡比为1:1,开挖土方均匀平放于沟边两侧的3m区域内,根据设计每延长米截水沟土方开挖量0.32m3。排水沟需设置总长度320m,土方开挖总量102.4m3。排水沟沟底比降一般根据原地面比降而定。防止水土流失。
(4)临时工程占地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堆料占地以及施工仓库等临时占地6400m2,原地表皆为河滩地,为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工程竣工之前应予以恢复植被,将废弃物清理干净,平整地面,采取植物绿化措施。工程完工后,需对原荒地及河滩地进行生态恢复,清理地表垃圾、平整地表、植树2100株,并在林下洒土生草籽。
(5)弃土、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
本项目设临时排水沟,减少周边雨水冲刷和受降雨径流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周边地区,排水沟断面设计为梯形上口宽1.2m、下底宽为0.4m、深0.4m、边坡比为1:1,开挖土方均匀平放于沟边两侧的3m区域内,根据设计每延长米截水沟土方开挖量0.32m3。排水沟需设置总长度450m,土方开挖总量144m3。排水沟沟底比降一般根据原地面比降而定。
工程所产生弃土弃石运于弃渣场堆放,而后用于堤防建设,在此期间,为防治弃渣的堆放造成水土流失,需要对弃渣采取拦挡措施。要先设置编织袋拦挡措施,编织袋土拦挡堆砌断面成梯形,梯形上底宽0.5m、下底宽1.5m、高1.0m、边坡比1:0.5,编织袋规格为0.5m×0.3m×0.2m,共需编织袋土450m3。
(6)拦河坝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为保障场区内地表水、生产用水及时排出,防止径流对施工区的影响,设计中在拦河坝区周边及径流汇集区域设置土质排水沟。
本项目建设临时排水沟,减少周边雨水冲刷和受降雨径流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周边地区,排水沟断面设计为梯形上口宽1.2m、下底宽为0.4m、深0.4m、边坡比为1:1,开挖土方均匀平放于沟边两侧的3m区域内,根据设计每延长米截水沟土方开挖量0.32m3。排水沟需设置总长度140m,土方开挖总量44.8m3。排水沟沟底比降一般根据原地面比降而定。
(7)引水系统工程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为保障场区内地表水、生产用水及时排出,防止径流对施工区的影响,设计中在引水系统工程区设置土质排水沟。
本项目建设临时排水沟,减少周边雨水冲刷和受降雨径流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周边地区,排水沟断面设计为梯形上口宽1.2m、下底宽为0.4m、深0.4m、边坡比为1:1,开挖土方均匀平放于沟边两侧的3m区域内,根据设计每延长米截水沟土方开挖量0.32m3。排水沟需设置总长度90m,土方开挖总量28.8m3。排水沟沟底比降一般根据原地面比降而定。
(8)电站厂房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为保障场区内地表水、生产用水及时排出,防止坡面径流对厂区的影响,主体工程设计中在主体工程区周边及径流汇集区域设置浆砌石排水沟。
根据现场勘测,设计浆砌石排水沟断面为梯形,浆砌石排水沟顶宽1.20 m、底宽0.7m、深0.50m、边坡比1:0.5,排水沟浆砌石厚度为0.3m,浆砌石下铺设0.1m厚反滤层,砌筑时每10.00延长米留0.02m宽伸缩缝。
本区域开挖排水沟总长度为150m,根据设计每延长米排水沟土方开挖量1.31m3,需要浆砌石量为0.59m3, 需要反滤层量为0.27m3。
(9)各分区新增防治措施
①坝址区:修筑土质排水沟150m。
②电站厂房区:修筑浆砌石排水沟140m。
③引水工程区:修筑土质排水沟90m。
④弃渣场区:修筑土质排水沟450m,编织袋450m3。
⑤施工临时占地区:修筑土质排水沟320m。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52.972万元.
评价单位:吉林省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陈新明
联系电话:0431-85913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