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勐先河一、二级水电站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简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而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公众参与的目的就是在让公众了解项目概况、项目实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治理措施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并落实到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保项目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现将该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公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概况 勐先河一、二级电站位于宁洱县勐先河中下游河段,一级电站坝址位于会崩家脚西南方向1.8km处,发电厂房位于勐先河与回弄河交汇口上游300处,水库正常蓄水位1198m,总库容368.5万m3,电站装机容量1×6300+1×8000kw。二级电站取水坝位于勐先河与回弄河交汇口下游150m处,发电站厂房位于麻栗树梁子脚大沙坝,水库正常蓄水位1109.2m,总库容25万m3,电站装机容量1×6300+1×8000kw。 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单一目的,无农业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要求。二级电站于2011年5月建成, 2011年6月投入运营。一级还未开工建设。 电站永久工程包括:首部枢纽工程、引水系统、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及升压站、场内永久公路。二级施工临建设施、导流工程已拆除,渣场已停止使用。一级施工沿用二级料场。 二、项目环境影响 1、对生态影响 (1)对植被及植物的影响 ①施工期 一级电站工程施工占地所占用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稀疏灌木草丛,人工植被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人工种植的巨尾桉。这些植被类型在评价区乃至附近区域广为分布,且植被群落结构较简单,物种组成相对单一,工程建设占地对其造成的损失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完整性影响较小,因工程施工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 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及回顾性分析,二级电站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没有造成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完整性的破坏,目前大部分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植物种植,植被逐渐恢复。厂区已进行绿化,形成新的景观格局。 评价区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1)董棕(Caryota urens)1株,位于一级站至二级站河谷中,不在施工区域。(2)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4株,分布在会崩村附近的公路边,不在电站回水淹没区域区内;(3)裂果金花(Schizomussaenda dehiscens)数量较多,自然分布于公路边,不受工程影响;(4)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4株,自然分布在二级站取水坝至二级站厂房之间的公路路基以上区域,不受工程影响;(5)红椿(Toona ciliata)在勐先河流域内自然分布较多,是当地较常见的物种。其中有6株分布在即将建设的一级电站取水坝至引水隧洞之间的河道右岸,已经告知业主方具体的分布位置,施工时应尽量避让,以免对其造成毁伤,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就地就近迁移。 通过走访,二级电站施工期没有影响到评价区内的保护植物。 ②运行期 一级电站淹没区没有国家、省级保护物种,也没有珍惜濒危物种,被淹没的物种均为广布种,电站淹没不会对该区域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走访,二级电站淹没占地33.93亩,没有破坏国家、省级保护物种及珍惜濒危物种,没有造成物种的绝灭和物种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蓄水淹没对植物资源的影响较小。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对于评价区内的保护动物猛禽、兽类(蛇雕、普通鵟、冠斑犀鸟、白鹇、褐翅鸦鹃、猕猴、黑熊,豹猫、赤麂、巨松鼠、豪猪、野猪)来说,它们的运动能力很强,活动范围较广,因此,拟建电站施工不会造成它们的直接伤亡;对于爬行类的蟒蛇、眼镜蛇和红瘰疣螈来说,它们的野外种群数量较为稀少,对人类活动也较为敏感,会主动逃离人类干扰区。 通过走访、回顾性分析,二级电站施工期施工人员没有对项目区的动物进行捕杀、猎杀等。评价区动物构成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施工建设对动物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坝址的修建和隧洞的开挖没有导致评价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消失。项目的建设运行也没有破坏当地野生动物。 (3)对鱼类的影响 拟建电站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较小;运行期对鱼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由于评价河段的鱼类多样性不丰富,且均为广布种,没有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洄游物种,因此,这种不利影响不显著。 二级电站已通过生态放流孔下泄1.1m3/s生态流量,拦河蓄水没有对评价区河段的鱼类产生明显影响,没有导致评价区原有鱼类种群的消失。 2、水环境影响 拟建以及电站砂石料加工系统与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生产废水、和其它生产废水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 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或周围绿化。 一级水电站蓄水池建成后不会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不会出现水库水温分层现象,也不会有下泄低温水的影响。水库下闸蓄水到正常蓄水位的时间约4h。在这一时段,如果不采取放流措施,下游水量将大幅减少,将严重阻碍下游河段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在下阶段工作和设计中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的要求,为保证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取适当的下泄措施,保证至少将下泄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生态流量,即0.907m3/s。 电站运行取水后,会形成2km减水河段,电站在保证下放生态流量的情况下,可减小对下游水生生态的影响。 经实测,二级电站水库蓄水没有发生富营养化现象,没有下泄低温水现象,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小。在引水隧洞3m处埋设了生态放流管,通过该生态放流管下放生态流量,对下游水资源利用影响较小。 3、环境空气影响 拟建电站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局部增加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大的影响,施工期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通过走访,二级电站施工期没有发生环境纠纷事件。 电站运营期间基本无废气产生,对空气环境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 4、声环境影响 拟建电站施工期受噪声影响较大的是处于噪声源旁的施工人员,施工期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电站离居民点较远,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影响甚微,通过走访,二级电站,运行期噪声对居民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也没有受到居民的投诉。 三、主要环保措施 主要保护措施有: (1)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做好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破坏工程区植被,严禁砍伐森林,严禁施工人员进入非工程占地区;做好预防森林防火,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等活动;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禁止电鱼、炸鱼、闹鱼等。 运行期应做好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宣传与管理工作,严禁盗伐和盗猎行为。加强渔政管理措施,禁止一些毁灭性的渔具渔法;控制外来鱼种的引进行为。保证下泄一级0.907m3/s、二级1.1m3/s的生态流量,以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植物的措施配置方面尽量选择本地植物,避免树种单一,以提高植物措施的防护效果。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通过隔油池、调节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由于施工降尘和绿化。 运行期生活污水采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用于厂区绿化。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凿岩、钻孔采用湿法作业,砂石骨料加工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作业,人工骨料加工厂的砾石料粗碎采用闭路循环作业后,再进入主筛分楼,钻机安装除尘装置,运用生产粉尘较少的爆破技术,施工区配置一台洒水车采取早、中、晚定期对道路洒水等制度。对施工人员采取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和防尘帽等防护措施。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 (4)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对于噪声大于100dB的固定噪声源如砂石料加工系统的破碎车间,可以在值班室或操作室建隔声间,不在夜间进行运输、大噪声作业,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振动大的噪声设备使用减振底座等。 (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产生的弃渣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进行分级,能回收的部分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部分选择适当地点集中填埋。 通过走访及回顾性分析,二级项目施工期没有发生环境纠纷事件,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本次环评提出以下补充措施: (1)按照水保方案对渣场进行覆土,并加强植物种植、管理,严格控制水土流失。 (2)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厂区或周围山林绿化。同时,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蓄水池及下游河段水质状况。 (3)对公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保持道路运行正常,已保护项目区环境空气。 (4)进场道路、场内道路两旁和生活区加强绿化管理,以尽可能降低交通噪声。 (5)生活垃圾禁止随意丢弃,应统一收集后,选择远离河道的凹地进行填埋。 四、结论 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属于清洁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水电建设产业。电站建设符合流域开发规划,符合产业政策,对培育普洱市电力支柱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走访、回顾性分析,结合现场踏勘,二级施工期已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没有造成重大环境破坏,没有发生环境纠纷事件,没有受到环境投诉。运行期对生态、水、空气、噪声的影响都较小,针对渣场现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情况,本评价已提出改进措施,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是可以控制的,能够达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勐先河一、二级电站的建设,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五、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宁洱伟业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宁洱县宁洱镇东山路43号 邮政编码:665100 联系人:应雄伟 联系电话:0879-3201871 六、环评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云南大学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邮政编码:650000 联系人:王铎 联系电话:15911618607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阐明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所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及遗留环境问题,针对遗留环境问题及环境现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为听取社会各界对有关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将本项目环境评价进行公示,征求公众宝贵的想法和建议。 (1)公众对于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是否认可; (2)公众就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意见; (3)公众对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听取参考。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信息公开后10个工作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