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开启左侧

[环评公示] 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复制链接]
惜憬忆 发表于 2012-3-2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惜憬忆 于 2012-3-29 15:50 编辑

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90 KB, 下载次数: 99)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103号
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三月
    1 编制说明
     G205是我国南北向的一条重要通道,北起河北省秦皇岛,途经: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南至广东省深圳,全长2904km。是我国东北至华东、华南方向经由我市的唯一一条普通国道公路。是我市在该方向除长深高速、海滨大道以外最便捷的通道。同时也是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之一。对该路进行改造可以提高该通道的应急通行能力,是完善天津市干线公路网的需要。
    路线起点为津王公路与团唐公路交口,之后路线沿现状津王公路前进与滨石高速相交,上跨滨石高速,后向南前行与港静公路相交,继续向南前进3.2km后新辟路线。新辟路线向南与团王公路相交,之后继续向南跨越马厂减河,从小王庄镇西侧通过,在小王庄镇南端并入津淄公路老线,津淄老线向东侧拓宽,向南前行与徐太公路相交后继续前行,止于港中公路。主线修筑路线全长约28.6km,其中新建段长7.44km,老路拓宽段长21.22km本工程改造段原公路等级为二级,对其提级改造为一级公路标准,一般设计车速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728.5m。同时为方便滨海新区(大港)使用G205,在新线位与既有津淄公路小王庄桥之间修建连接线,连接线位于马厂减河北岸,长1.27km。本项目永久占地2472.7亩,其中既有交通道路用地为800亩,新增征地为1672.7亩,路基挖方50.4m3191.8m3,挖方全部利用,借方141.4m3。工程投资估算总金额10.42亿元。项目拟于20125月开始进行,于20139月底建成,计划工期为17个月。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
    建设单位:天津市公路处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是贯彻交通部“十二五”规划,提高国道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针对目前G205部分路段,特别是省际交界和等级不匹配路段路况水平低,拥堵严重。一些路段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不够,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规范,穿城镇路段脏、乱、差问题突出;路域环境较差,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不足的情况。对G205进行示范性升级改造。同时本项目也是加强环渤海地区乃至我国东部地区间联系,完善天津市干线公路网的需要;是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展示公路文化的需要;是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项目简介
    2.3.1项目总体工程回顾
    本工程为国道改造示范工程,项目工程范围为现状津王公路与团唐公路交口,到现状津淄公路与港中公路交口。对其提级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起点运营桩号为AK320+130,终点运营桩号为AK348+735,路线全长28.6km。包括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桥涵工程、路线交叉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服务及管理设施、绿化工程等。
    (1)改扩建规模
    本次改造工程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7~28.5m。工程起点现状津王公路与团唐公路交口,终点为现状津淄公路与港中公路交口,设计车速采用100km/h
    ①起点(AK320+130)至滨石高速跨线桥(AK327+893)加宽方向为西侧加宽。由现状路基宽度15m,拓宽为28.5m的双向四车道;
    ②滨石高速跨线桥(AK327+893)至津淄公路新建段起点(AK332+556)为东侧加宽,由现状基宽度15m拓宽为路基宽度28.5m的双向四车道;
    ③津淄公路新建段起点(AK332+556)至津淄公路新建段终点(AK340+0007.44km,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与津淄公路拓宽段一致,路基宽度亦采用28.5m的双向四车道;
    ④津淄公路新建段终点(AK340+000)至项目终点现状津淄公路与港中公路交口(AK348+7358.74km为东侧加宽,由现状的路基宽11m的拓宽为27m的双向四车道。
    ⑤本工程在跨越马厂减河处,于马厂减河北侧新建一条通往小王庄桥的1.27km的连接线,连接线为双向2车道,道路路基宽度为13.5m
     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永久占地2472.7亩,其中占有既有道路为800亩,新增征地为1672.7亩。工程路基挖方50.4m3191.8m3,挖方全部利用,借方141.4m3
本项目总投资10.42亿元。
    项目拟于20125月开始进行项目的前期征地、拆迁等工作,并于20139月底建成,计划工期为17个月。
    2.3.2本次环评工程介绍
    (1)本次环评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对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给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3)根据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达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 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
    3.1 环境保护目标
    3.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永久占用耕地、临时占地以及鱼塘。
3.1.2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有马厂减河(根据调查,工程主线跨越马厂减河(跨越桥梁桩号AK336+146),连接线与马厂减河伴行(伴行长度1.27km)。马厂减河为现状农业用水,引黄及规划南水北调输水河道。
3.1.3声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为包括刘家房子、东湾河村、西湾河村、西湾河小学、谢高庄、张高庄等。
3.1.4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为沿线村镇居民点。
3.2 评价标标准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及标准认定函的要求,本工程评价范围及执行的评价标准如下:
1                  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
评价
要素

评价范围

评价标准

排放标准


生态
环境

路中心线两侧300m及施工营地等。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地表水环境

路中心线两侧200m及跨河桥梁上游200m,下游1000m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输水期)、Ⅴ类标准(非输水期)。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不许排放和二级标准。


空气
环境

路中心线两侧200m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及国环[2000]1号文。

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声环境

主线路中心线两侧200m

公路红线外30m范围以内的居住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红线外30m范围以外的居住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学校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社会
环境

工可报告中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


                                                                                                                                       4                              环境现状评价
4.1 自然环境现状
4.1.1 地形地貌
本项目路线走廊位于天津东部的广大冲积平原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
沿线地貌的主要构成是海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境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为0.53米),地下水参与了整个成土过程。所以境内土壤多发育为潮土。随着地势的高低变化,依次分布为普通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地势低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 5米以下,坡降小于 1/6000,地表沉积物以粘亚粘土为主,河床及古河道穿过地区有粉细砂。由于地势坦荡低平,地下水及地表水排泄不畅。
区域内地貌是在地壳构造下沉基底上,由河流与海洋两种动力共同塑造而成的。
4.1.2 气象气候
本区域主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温度适宜,日差较小,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势力明显衰退,气温回升较快,且冷暖多变,降水量较少,空气干燥,风速大,蒸发强。夏季:气候闷热,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湿热多雨,雨量比较集中。秋季:秋季气爽,冷暖适宜,降水量比夏季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空气干燥寒冷,晴朗少雪。全市累年平均风速3.1m/s,春秋两季多为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24.0/秒,出现在1月份。
4.2 生态环境现状
1)本项目路线位于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属于天津西南部海积平原区。该地区地势较平坦,沟渠纵横、洼淀鱼塘较多,主要地貌类型有农田、洼地、湿地、河堤、渠堤及河道、沟渠等。地貌的基本特征是以松散沉积物不断加厚的典型堆积平原为特征,主要以粘土,亚粘土为主。
2)评价区域沿线主要的植被类型为人工林和农作物。其中人工林包括人工杨树林、柳树林、行道树和果园。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蔬菜。评价区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良好,种植类型多样化,主要类型为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农林间作等,不同群落类型镶嵌形成了农林网生态系统即农业生态系统。农地复种指数较高。评价区内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农业生产水平良好。
3)本工程沿线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和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城镇生态系统。本项目所经区域自然植被稀少,人工植被较多,主要是农田植被;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植物及原始森林,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比较单一。由于本地区土壤肥沃、人工管理精细,使农业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本项目沿线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较好。
4.2水环境现状
马厂减河为现状农业用水,引黄及规划南水北调输水河道;执行标准为输水期间Ⅲ类,其余时段Ⅴ类。根据调查,最近几年(2009-至今)马厂减河没有进行过输水。
根据相关资料,非输水期间马厂减河各项污染因子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标准要求,水质较好。
4.3 声环境现状
本次环评对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原因为受到现状津王、津淄公路交通噪声影响。
4.4 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收集区域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的方法,本工程沿线经过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结果表明:2010年静海县大气污染物中,PM10NO2SO2的年均值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的要求。冬季采暖燃煤排放及春季非采暖期风沙尘、施工尘等加重SO2NO2PM10等污染物的污染,故冬季采暖期及春季风沙期间污染相对较重。2010年滨海新区(大港)PM10年均值在采暖期、非采暖区均值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除了SO2采暖期以及非采暖期有一定变化外,NO2PM10采暖期以及非采暖期监测数据相差很小。
                                                                                                                                       5                              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永久占地2472.7亩,其中占有既有道路为800亩,新增征地为1672.7亩,其中占用耕地676亩、鱼塘768.5亩、林地(经济林)36亩、非耕地192.2亩。本工程占地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本工程在静海和滨海新区(大港)内通过,通过严格落实对沿线动植物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沿线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影响是有限的。
通过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本工程建设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上是可接受的。
5.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沿线跨越并伴行马厂减河。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该影响将消失。本工程施工不会对沿线水体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人员驻地的生活污水分散,而且仅限于施工期,在严格采取一定处理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区污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主要通过采取禁止直接排入水体等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来减少其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全线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发生量共计9.28t/d,建议1处道班继续采用化粪池处理,同时定期清运化粪池。2处停车区可分别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站区绿地浇灌。公路设施产生的污水均不直接排入沿线水体,不会对周围河流水质产生影响。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
1)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超过施工场地边界距声源的距离。施工期敏感点处噪声已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围挡,合理安置施工机械,避免高噪声作业同时进行,建议敏感点附近路段(AK339+700~ AK341+000AK345+800~ AK347+400)夜间停止施工。
2)本次环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导则进行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沿线6处敏感点有超标现象,公路全线需采用降噪措施。
5.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施工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与沥青烟尘污染,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工程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物集中收集,送沿线城镇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沿线服务设施以及道路上过往车辆以及行人可能洒落的固体废物。沿线服务设施的垃圾产生量约为244kg/d。服务设施均应配备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后,就近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外运处理。公路上过往车辆以及行人可能洒落的固体废物,主要由公路所在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6                              环保对策及措施
6.1 减缓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村镇道路网,减少新增用地。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政府有关政策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规定,对占用的耕地、林地和鱼塘进行补偿。建设单位应配合沿线县(市)、乡镇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和复垦及补偿工作。
临时用地尽可能利用本项目的永久占地和荒地,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恢复植被和复耕,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6.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主要环保措施:禁止在马厂减河河道两侧堤防及背水坡脚以外30m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堆放杂物;废水禁止排入马厂减河;车辆及场地冲洗水可通过修建防渗蒸发池进行处理或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抑尘,施工营地内可设置旱厕,粪便由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马厂减河桥梁尽量选择在非输水期的枯水季节施工,其下部结构施工应采用对水流、河床扰动小的施工方法。
营运期主要环保措施:对西湾河道班采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对2处停车区分别设置1套处理能力为1t/h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分别配套建设2座容量20m3的储水池。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地浇灌,余量外排。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对马厂减河桥桥面排水系统作特殊设计,桥头两侧边沟应进行防渗处理,并加设危险废液应急储存池,桥梁两侧护栏要进行加高加固的设计,并加装防落网;对于与马厂减河伴行路段,按照公路纵坡坡度为2%、单侧倾斜设计,同时在路面邻河一侧加装防撞护栏,对远离河处的单侧边沟进行防渗处理等措施,尽量避免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路侧要设置防撞护拦、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公路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公路风险应急预案,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立即通知该单位,保证供水安全。
6.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主要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施工营地、料场、材料制备场地应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不扰民,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注意保养维修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营运期主要环保措施:为了减轻交通噪声的影响,必须作长远的规划,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科学数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公路沿线应合理规划拟建新城镇区,建议设置主线防护距离为500m(营运近期),连接线为75m(营运近期)。再次规划时,此范围内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建议路面采用多孔隙沥青混合料面层的低噪声路面,强化路两侧的绿化设施,加强交通职能化管理,减少车辆鸣笛。针对沿线居民点实际情况采用隔声窗、绿化等降噪措施。
6.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拌和站应设在开阔、空旷的地方,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对拌合站操作人员实行卫生防护。施工现场、出入料场的道路、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禁止散装运输粉状材料;堆放应有篷布遮盖;施工工作人员炊事和取暖灶等设施应设立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应使用太阳能、自带的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禁止砍伐当地植物做燃料;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
加强互通立交区域和公路两侧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停车区等沿线设施主要使用电采暖,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营地应配备垃圾收集装置,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在沿线城镇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针对原有旧路面清表固体废物,即本次现状路面均采用中修挖补罩面、衬拱后做5cmAC-13SBS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工程设计中对挖除的粒料用来作为路基处理或作为路面基层来使用,不废弃。施工期产生的其它固体废物应采用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减量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集中收集后运至沿线城镇垃圾填埋场地进行处理。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废油、废沥青和其他固体废物不得堆放在水体旁,应及时清运。
本工程对沿线服务设施为2处停车区、1处道班。服务设施均应配备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后,就近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外运处理。对于沿途运输车辆和游人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沿途随意丢弃垃圾,并对公路两侧垃圾及时进行清理。为防止杂物弃入沿线河流,桥梁两侧应设置防护网。
                                                                                                                                                  7                              评价结论
G205天津段(团唐公路-港中公路)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的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期将对大气、水、声环境及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取措施后可将环境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大部分也将消除;运营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预留安装隔声窗、绿化、加强交通职能化管理和合理进行规划等措施后,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yangtreesea 发表于 2012-3-3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惜憬忆 发表于 2012-7-11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treesea 发表于 2012-3-30 09:04
看看人家道路项目怎么写

你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treesea 发表于 2012-7-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惜憬忆 发表于 2012-7-11 08:54
你是?什么意思?

我是说看看你的报告时怎么写的,有让你误解的地方表示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关注官方抖音号

GMT+8, 2025-5-14 19:31 , Processed in 0.0717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