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qiansu 于 2012-4-5 10:34 编辑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1、项目名称: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项目。
2、项目概要: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两路组团F标准分区空港新城辅助区F130-1/01号地块(原双龙湖街道黄山3、4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建设项目定位为办公建筑,总用地面积34666.68㎡,总建筑面积1740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3000㎡(由主、副两栋高层及裙楼组成),地下建筑面积61000㎡(由地下车库及配套用房组成)。
二、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联系方式:张四川 63911332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项目在施工期会有施工粉尘、施工噪声以及建筑垃圾,会对大气环境、声环境、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序号
项目
主要控制措施
1
废气
工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m的硬质密闭围挡;设洒水抑尘装置;设置汽车冲洗点;施工场地出口道路硬化;施工弃土采用加盖车辆运输;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等。
2
废水
施工人员利用附近公厕;施工废水设沉砂池,机具、车辆冲洗废水设隔油、沉砂池处理,达一级标准排放。
3
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设在远离住宅区的位置;中、高考期间禁止夜间施工;24h连续作业需提出申请,征得主管环保局的同意,并张贴公布,场外的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等。
4
固体废弃物
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送指定渣场处理。属危险废物的废弃材料包装送重庆市危废中心处置。
5
生态
有组织地结合工区施工计划,预先修建沉砂池、排水沟、堡坎、挡土墙;分期和分区开挖;对松散的表土层和施工材料在暴雨季节用塑料布覆盖;工地周围应设围栏,使凌乱的建筑工地与外界相分隔等。
营运期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序号
项目
主要控制措施
1
餐饮厨房废气
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专用烟道升顶排放。
柴油发电机尾气
通过建筑物内部竖井高空排放。
车辆汽车废气
废气经机械通风系统由专用管道至竖井高空排放
化粪池、生化池臭气
臭气拟接入就近楼房经专用管道升顶排放
2
生活污水
近期,进入生化池处理,达一级标准排放。远期,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餐饮废水和商业废水
餐饮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处商业废水一起进入生化池处理,达一级标准排放。
车库擦车废水
废水经隔油、沉砂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停车场禁止洗车。
3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垃圾处理场处置。废油交专业公司处置。
4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减振
5
生态
加强绿化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施工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影响会降低,环境可以接受,且影响是暂时,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在项目建成后,配有完整的环保配套设施,项目区的环境将得到全面的改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1、查阅地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施工现场办公室
2、期限:2012年4月5日~ 2012年4月30日
六、公众向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与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电话联系
联系方式见九、十。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范围:拟建项目周边的居民。
主要事项: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对您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对周围居民或单位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对本项目建设的综合意见。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采用发放公众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进行公众调查。
九、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十、承担环评工作的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1、环境影响评价单位:重庆国咨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2、联系方式:13983372527
十一、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12年3月7日~2007年4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