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鹏林钢构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00吨H型钢构件 生产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重庆鹏林钢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重庆宏伟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年产10000吨H型钢构件生产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接受委托后,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了报告书的初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内容。有关公告内容如下: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1、项目名称:年产10000吨H型钢构件生产线扩建项目 2、建设性质:扩建 3、建设单位:重庆鹏林钢构有限责任公司 4、建设地点: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区 5、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6、工程内容和规模:本次扩建主要是将原厂房向东侧扩展,增大厂房面积,以满足新增设备的设置,扩建项目占地6114m2,建筑面积6114 m2。生产线包括下料切割、焊接组对、抛丸、上漆等工序。其产品主要是钢柱、吊车梁和屋面梁等,主要以大型工件为主。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废气: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废气包括焊接烟尘、抛丸粉尘、喷涂有机废气、食堂油烟等; 2、废水: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 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零部件机械加工产生的废渣、废乳化液、废棉纱、废过滤棉、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等以及生活垃圾; 4、噪声:建设项目噪声主要为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设备运行噪声,如矫正机、剪切机、焊机、冲床、抛丸机等; 5、施工期污染:本项目施工将会产生施工机械噪声、废水、扬尘、固废、废气等污染,若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6、生态影响:项目建设或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废水:建设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厌氧+接触氧化(好氧)”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项目西面的排水沟,最终收纳水体为支溪河。 2、废气:抛丸工序产生的粉尘经设置在生产车间北面的抛丸机后面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再经水池除尘后排放,排气筒的高度为20米;喷漆室为全封闭干式喷漆室,喷漆有机废气采用玻璃纤维过滤棉过滤后经在排风口处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的废气经排20m高的排气筒排放;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屋顶集中排放。 3、噪声:购置较先进的设备,积极采取必要的减震、消声和隔声措施,以降低噪声源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4、固废:废乳化液、废棉纱、废油漆桶、废过滤棉、废活性炭、废显影液和定影液、废片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抛丸废气处理系统沉淀主要为统沉淀、废包装材料、废弃边角料等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 5、施工期:针对施工机械噪声污染采取控制噪声源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环境管理等措施;针对扬尘污染采取洒水、围挡、围护、及时清运、定点堆放等措施;针对废水污染采取沉淀收集回用、建设临时卫生设施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针对固废污染采取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用于筑路、填坑、定点堆放、即产即清等措施; 6、生态环境影响:针对施工期的特点,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营运期制定严密的生态防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1、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建设所在地环境质量良好,各项指标均基本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污染防治对策: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措施后,各项污染物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4、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将得到有效控制。。 五、总体结论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在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项目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可达标排放,固废能够得到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且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若要查阅重庆鹏林钢构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00吨H型钢构件生产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众认为必要时需索取有关补充信息,请于即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评价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机构地址:渝中区石桥铺歇台子 邮 编:400016 联 系 人:陈青玉 电话与传真:67570891 邮 箱:cqhwhp@163.com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范围:建设项目周围居民、关心本项目的相关人员; 2、主要事项: (1)如何减少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 (2)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环境管理上有何具体意见或建议? (3)本项目上的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环境?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书信和填写问卷调查等形式提供意见。 九、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即日起十个工作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