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w_loston 于 2009-8-3 09:36 编辑
连界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已完成对连界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本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如下,如对该规划及评价内容有何疑问或建议可咨询规划设计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
一.规划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内江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的提出,按照《威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四大支柱”,着力培育“八大基地”,努力构建“三点三线”的经济格局。基于此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威远县经济腾飞,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威远县政府委托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威远县连界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以及川府发[2007]16号文要求,需要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受连界县委、县政府指示,威远县环保局于2009年7月正式委托中蓝连海设计院承担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任务后,经现场踏勘、收集文献资料和认真分析相关规划,编制了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定位
以川威集团连界区域重点项目的推动和投资聚集为依托,调整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根据规划,工业园区近期将形成300万吨钢铁产业、10万吨矾渣项目,远期最终形成500万吨钢铁产业。在用地指标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匹配的条件下,到规划末期园区将形成钢铁,钒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相关科研产业,配套相应服务设施,预计工业园总产值达到110亿以上。
环评建议:调整工业区产业定位,不发展煤化工,即调整为:以专类工业用地为主的工业区,以钢铁、钒钛产业为支柱,并相应发展为钢铁、钒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相关科研产业,配套相应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
三.规划选址合理性
1、有利因素
(1)区位交通优势
依托紧邻成渝铁路的便利条件,随着新建归连铁路,和成自高速公路的通车区位交通将得到极大改观。
(2)资源优势
威远县是内江地区矿产种类较多的县之一,初步调查已发现有煤、铁、天然气、页岩、盐卤、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寒水石、泥炭、高岭土、陶瓷粘土、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砂岩等16种矿产资源。其中,威远气田分布于曹家坝、新场至越溪一带,含气面积216平方公里,压降储量400亿立方m。煤主要产于须家河组含煤地层,分布于山王、新场、黄荆沟、越溪等地;菱铁矿分布于新场、山王、越溪及镇西、奉龙北部,含铁量一般30-50%;石灰石质纯、性脆、易开采,储量大,主要分布于新场、山王、越溪以及低山与丘陵过渡地带;岩盐广布全县各区,品位高、厚度大、但埋藏较深。此外,铝土质页岩矿、含钾水云母粘土、高岭土、石英砂、白云石、方解石、石膏等均藏量丰富。
2、不利因素
(1)现有水资源缺乏
环评建议:
1)威远县水利环保部门应对船石湖、五指湖、红旗水库取水工程严格控制,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改变地表水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确保宝溪河流量满足其作为连界工业园和连界镇区纳污水体的基本要求。
2)工业区应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排污,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的循环复用率,不仅可大量减少废水排放,有益于地表水的环境保护,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用量,节约水资源。这在本区域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3)对耗水量大的生产工艺,严禁进入工业区。
4)工业区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
5)为了保证率97%的枯水年份工业区供水需求,调整鼻咀水库的总库容到600万m3以上。
6)由于工业园取水将将对长沙坝、葫芦口水库对威远县和自贡市的供水以及农田灌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工业园应与长湖局达成取水协议。
(2)受纳水体宝溪河某些断面cod超标,容量有限
根据对近几年宝溪河连界段的例行监测结果表明,某些断面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容量有限,针对此问题环评建议:
针对工业废水:由于工业区主要为川威集团炼钢以及钒钛项目,针对工业废水,川威集团可以自己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不外排;针对生活废水及其他企业生产废水:一方面可以由工业园区统一新建污水处理厂,上述污水统一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可以回用为川威集团工业用水;另一方面即可工业区新增生活污水及其他企业生产废水统一纳入即将建设的连界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时环评建议加快连界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使其早日投产运营。
(3)大气环境容量有限
根据对连界工业园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的估算,连接工业园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为SO2:2129t/a,不能满足工业区总量要求,针对此问题环评建议:
1)威远县相关部门应积极并适时监督企业实施技能技改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情况;
2)在工业园具体引入单个建设项目时,项目环评应该在满足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划的情况下,充分论述项目入园的可行性。
四.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
《规划》提出连界工业园主体功能大致分为:工业园生产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工业集中区生产区:包括各类工业用地、为工业密切服务的基础设施用地。配套生活服务区:以现状的连界镇生活区为基础,向西北发展。
1、工业园与连界镇的关系
连界镇位于工业区的侧风向,川威老厂区紧邻连界镇。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连界镇将有一定影响;工业区各行业可能涉及使用的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将对连界镇造成一定环境风险隐患。
根据《连界镇总体规划》连界镇现状为是连界镇的政府驻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区生活区是在连界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历史形成的人群聚居区。以现状城镇中心为基础发展集中区配套生活区,有利于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工程量和拆迁量。
环评要求:
(1)限制连界镇的发展规模,连界镇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向西南方向发展,同时要求现有与连界镇临近的川威集团老厂区项目一方面尽快实施技改升级,减少对连界场镇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实施搬迁,以空出与城镇足够的防护绿化隔离带。
(3)工业园在布置拟引入项目时,距离连界镇较近的区域布置一、二类工业,三类工业应布置在距离连界镇较远的区域。同时入园企业项目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行业卫生防护距离及安全防护距离设置要求执行。
(5)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该设置300—500m的绿化隔离带。
(6)在连界镇实施居住区建设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绿地,合理布置小区绿化,同时控制建筑规模,选择适当的居住楼型,最大可能减轻周围企业对居住区入驻居民的影响。
3、工业园与白牛寨森林公园及船石湖风景区的关系
上述风景区均在连界镇方位内,与工业园边界很近,位于工业区下侧风向,但是根据威远县林业局相关证明文件,白牛寨森林公园以及船石湖风景区均不在工业区规划范围内。
环评要求:
(1)集中区在规划建设中,应正确处理与白牛寨森林公园以及船石湖保护区的关系,切实有效地保护上述森林公园及风景区,在不牺牲环境效益的前提下适当、有序地发展。
(2)严格控制集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工业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合理水平。加强“十一五总量减排方案”的实施,通过对川威集团现有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为工业园建设腾出总量;在工业园具体引入单个建设项目时,项目环评应该在满足区域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划的情况下,充分论述项目入园的可行性。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其他相关政策法规。
(4)严格执行工业园规划的对森林公园及船石湖的绿地保护计划,保留至少800m的防护隔离绿化带。
五.工业园准入和禁入限制
连界工业园禁止入区项目首先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可能造成较大风险的制造业。
工业园管理部门应按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环评要求:对拟入园企业在进行项目环评时应充分论证与连界工业园产业定位的符合性。
六.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超标,CODcr、氟化物、高锰酸钾和氟化物无法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主要是由于连界镇居民生活污水未到达有效处理排入宝溪河导致,导致氟化物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川威集团生产废水漏排入河流所致。总体而言,宝溪河水质一般。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结果表明,各点的监测指标中,pH、CODMn、氨氮、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汞、铬(六价)均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工业园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TSP、SO2、NO2、氟化物、氨、HCl日均值污染指数均小于1,未有超标现象,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只有在工业园及威刚老厂区PM10略超标,则该地区受威刚老厂粉尘污染。
(4)声环境质量现状
所有监测点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类标准,规划工业集中区声学环境现状良好。
(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通过对土壤监测,pH、镉与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余各监测项目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三级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内土壤本底环境状况一般。
(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工业集中区属城镇近郊,受人为活动影响深远,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
七.影响预测 (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将变威远县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新型经济结构和布局结构,发挥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规划的实施带动城市地域功能的分化演替,利于城区的合理规划发展,推动工业集中区周围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水环境影响预测
假设在连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下游1000米处CODCr超标与NH3-N的浓度贡献值分别为1.8038mg/l和0.2706mg/l;与背景值叠加后的浓度预测值CODCr为20.1338mg/l,NH3-N为0.6606mg/l,CODCr不能满足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工业园规划,集中区主要是以燃煤为主。区域废气正常排放时,对区域大气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小,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能够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划功能标准。特殊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与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
工业固废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进入项目区的企业自行处置。进入企业应本着“三化”的原则(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从产品的源头及生产过程中控制固废的产生量,加强固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固废的处置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严禁随意倾倒。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后,工业集中区固体废物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6)声环境影响预测
对入区的工业企业,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确保厂界达标的情况下,项目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距干道中心线30m内的区域。
(7)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工业集中区属城市近郊,受人为活动影响深远,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由于多为农业用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使得区域成片高大乔木稀少、人工种植树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简单,导致区域内自然组分的调控能力弱。总体而言,工业集中区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甚微。
在工业集中区土建过程中,将会破坏地表覆盖因子,造成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加剧。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的建设后,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相对较小。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增强原来的土壤侵蚀强度,大部分地点因地表覆盖物变为建筑物或水泥地面后,还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
(8)对移民搬迁的影响
连界工业园内共共涉及需搬迁720户,约人口2160人。工业园将按照“滚动发展”模式,区域内的农村居民按照分期分批就近拆迁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业集中区规划的拆迁安置区内定居。在区域移民安置问题已纳入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之中后,项目区移民生活安置是有保障的,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只要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政策落实,拆迁会顺利进行,拆迁户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
(9)环境风险分析
规划产业各产业可能涉及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可能存在着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并且生产工艺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种类繁多,环境风险始终存在。规划实施后,工业集中区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灼伤与腐蚀、机械损伤等风险事故。
只要工业集中区在规划建设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搞好安全设施配套设建设,入区企业必须按有关行业或国家标准、规范及条例的要求建设生产厂区及工艺装置,加强对重点源、工艺装置、贮运区进行监控和管理。在认真落实规划和下一步企业安全评价中拟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评价所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对策后,该规划实施后,事故对周围影响是基本可以接受的。
环评建议:
(1)在下一步项目环评中,对具体项目生产工艺的成熟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对“三废”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充分分析。对工艺过程、生产单元及易发生泄漏的重要设施设备进行辨识,分析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事故池的有效容积在项目环评中必须明确,并在企业平面布置图中标识,入区化工企业初期雨水必须进行收集处理。
(3)集中区应设置运输危化品通道,危化品运输路线不得经过人群聚居区;
(4)在单项项目环评中,应将危化品贮存和运输的环境风险纳入环评内容,对危险品的贮存、运输的环境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集中区内物流、仓储项目应开展环评工作,重点分析危化品的贮存及水路运输的环境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八.减缓措施
(1)工业集中区废气由入区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经中转送威远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工业固体废物送内江市工业固废处理厂处置。
(2)环境监管措施
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政府职能。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准入。实施跟踪监测制度。
(3)施工期的环保措施
在建设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具体化施工期和发展期的三废防治措施。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应加强对施工期的监督管理。
(4)入区企业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工业企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厂界及区域环境噪声达标,使工业集中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到90%。工业集中区内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入园项目实施污废分流,生产废水在厂内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排放工业废(污)水的企业均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水池,杜绝废水事故排放。入区企业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逐步替代现有燃煤。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为手段,在企业内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工业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对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和可燃性气体,应当充分回收利用,作为工业的燃料和热源。
(5)工业集中区工业节水措施
工业集中区制定工业节水政策,建立工业节水机制,规范企业用水行为,鼓励工业节水,将工业节水纳入法制化管理。适时适度地提高水价、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促进工业节水;建立工业水价预警机制,完善工业节水投融资机制,加速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6)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根据工业集中区的近远期建设及功能区划,合理设施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贯彻“资源利用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的原则,实现“共建共享”,节省资源,提高效能,为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连界工业园的原料及产品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集中区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相关要求,对危险化学品和监控、化学品的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严加管理,制订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制度。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化工企业有关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具体卫生防护距离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明确给出,在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设置居住性建筑物,并宜绿化,对现有人居应实施搬迁。
环评要求:连界镇处于工业园主导风向侧风向,除采取设置生产防护绿地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措施隔离生产区和生活服务区外,还应限制对大气污染较严重、环境风险大的工业入驻连界镇片区;由于宝溪河水环境容量有限,应控制废水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工业入驻。
(8)绿化措施
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内不可建山体、水体、陡岩作为生态和防护绿地,既使工业集中区内绿地系统成片、连带,又使功能各异的工业集聚区间有绿地隔离。同时在隔离绿带中布置高压输电、输气管线,节省用地。对工业集中区内水库、山地和生态用地及其他不可建用地,如金竹岩,水库及周边湿地,东西两侧陡壁等,应保持原生态,严禁开发利用。
(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好临时取弃土场,作好临时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在破土开挖段应采用水土流失防护栏(网),以防止水土流入河道和随机械设备带入道路及城区,进而污染区域大气环境。
(10)移民搬迁对策措施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制定有利于移民安置的优惠政策,通过农民新村建设和帮助移民重新就业,使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1)饮用水源保护措施
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优化和调整集中式用水取水方案,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九.公众参与公众调查
结果表明,本规划受到公众的良好反应,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根据公众意见,公众对工业集中区建设最担忧的问题是水污染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对能源工业集中区用地进行合理规划。
十.评价结论
《威远县连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国家关于实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符合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和内江市“十一五”规划中的有关工业发展思路,与威远县“十一五”规划做到了较好的衔接,与威远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规划实施后将变威远县域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新型经济结构和布局结构,有利于推动全县产业升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威远县连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总体上是合理的,选址基本可行。
在认真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规划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能有效减缓因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造成区域环境不良影响,有效的节约资源、能源,有利于“三废”的集中治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在认真落实环评对规划提出的各项调整要求前提下,总体上而言,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十一、简本公示时间及意见反馈方式
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如对本环评报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发表意见及看法。
以下为建设单位及环评编制单位联系方式:
1、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邱军
联系方式:0813-2404076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机构: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王江川
联系方式:028-87311248
公示有效期限为:本公示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
二00九年八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