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设项目环评、验收信息公示平台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4082|回复: 0
收起左侧

[环评公示] 潼南县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潼南县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次公示
一、工程概况
潼南县上和镇地处潼南东部,北与桂林街道办事处接壤。上和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运输方式单一,只靠一条四级公路运输,而且路网结构不合理,上和镇到潼南县城需绕行龙形镇,路线长达24公里,且通达能力低,常常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落后的交通条件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上和镇对外交往,影响了该镇的人流、物流和对外形象,已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善交通条件、完善路网结构已势在必行。潼南县委、县政府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提出建设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项目的计划,缓解交通压力,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使上和镇到潼南县城的路线缩短到9公里。拟建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公路的建设是当地政府和沿线群众多年的强烈愿望,能够满足当地交通量急剧上升的需求,方便当地居民出行。项目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上和镇与潼南县城的车程距离,将彻底改变上和镇区位状况,增强县乡之间的交流,完善路网功能,改善交通条件,为项目影响区域内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创造条件。
拟建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工程起点位于潼南县上和镇王水哑村,终点为桂林街道办事处鹭鸶溪,路线起点与现有上和-龙形公路相连,终点与规划建设的桂林街道涪江滨江路相接,路线全长1193.259m。根据项目特点,结合上和镇整体规划及发展需要,拟建路段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幅标准宽度15米,双向车行路面宽度12米,两侧人行道2×1.50m=3.00m,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其余指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现行规范的要求。其中,拟建鹭鸶溪大桥起讫里程桩号为K0+983.321至K1+160.225,上部采用4×4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下部采用双柱式桥墩及重力式U形桥台,桥长176.904 m,桥面宽为15m,地面设计高程为211.24~257.00m,桥墩采用桩基础,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方式。工程总投资为5152.9万元,建设工期为24个月。
本工程施工期土石方挖方量略小于填方量,无专门取土(石)场设置;工程挖方一般就近回填填方路段,不能及时回填的挖方临时堆放于专设的临时堆土场内,用于后期填方利用;项目施工营地、集中式搅拌站均设置在项目区中部区域。
二、工程与有关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拟建工程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农村公路建设”列入目录中“二十四 公路及道路运输”中鼓励类项目。因此,拟建工程属国家鼓励建设项目,其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规划符合性分析
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公路建设不在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内,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拟建鹭鸶溪大桥设计符合防洪规划要求。拟建项目符合潼南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要求。
拟建项目将有效打通潼南县与上和镇之间的交通瓶颈,能进一步开拓潼南与合川间的交通通道,是潼南县骨架公路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改变上和镇交通制约现状,缩短城乡距离,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并进一步推动周边路网完善,是潼南县综合交通规划具体实施步骤之一。因此,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潼南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要求。
拟建项目已取得了潼南县规划局针对本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该用地项目符合潼南县城乡规划要求。项目区位于农村区域,远离城镇规划区,对当地城镇规划无制约影响。
三、工程所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地表水
工程所在鹭鸶溪、涪江河段均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功能区。根据环境现状监测,鹭鸶溪监测断面处水质指标中除COD外其余监测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鹭鸶溪评价河段水质除COD指标外其余指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鹭鸶溪评价河段水质监测COD指标超过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超标率100%,最大超标倍数为0.165倍,根据现场调查,鹭鸶溪评价河段上游均为农村地区,水体中COD超标主要是上游农村面源污染所致。而根据引用的近期涪江水质监测数据,拟建项目区涪江评价段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
(2)环境空气
工程区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功能区。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拟建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等监测因子的监测浓度占标率均远小于10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目前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3)声环境
拟建项目区各现状监测点位均于2类声功能区,因此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区标准。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区各监测点处环境噪声值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当地目前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4)生态环境
工程所在区域属农业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较大,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农用地为主,通过现场调查结果,占地范围内的植物物种主要为当地常见植物,以农作物为主,未发现名木古树和各级保护植物,建设地附近也无珍稀野生动、植物,无原生天然林地和自然保护区。
四、自然环境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拟建工程位于上和镇与桂林街道办事处交际处,涪江北岸,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周边也无文物保护古迹。拟建公路占地以一般农田为主,地表植被均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和次生人工林地,无天然林地、珍稀保护物种。
拟建公路路段沿线分布有少量散居居民,均为当地散居农户,民房建筑以1~2层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拟建公路占地拟定搬迁居民约5户。
项目区水系为涪江水系,附近主要的地表水体包括涪江、鹭鸶溪(涪江支流)。项目区内居民为当地农户,饮用水源为山泉水和民房附近水井供水。项目区周边50m范围内有水井约3口,均为当地居民主要生活饮水水源,其中两口井较深,约10~12m,井水来源于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裂隙水;另外一口水井为浅井,井水来源于第四系(Q)松散层孔隙水,井深约1.5m。拟建鹭鸶溪大桥横跨鹭鸶溪上方,项目区鹭鸶溪河段无饮用水源取水口,也无航运规划,项目建设受该河道制约影响较小。拟建项目沿涪江北岸布设,拟建道路沿线距离涪江江边平均距离约150m,该涪江河段划定有金滩子产卵场,该产卵场面积约500亩,产卵种类包括鲤、鲫、鲇、大鳍鳠(石扁头)、鳜、黄颡(黄腊丁)、中华倒刺鲃(青勃)、赤眼鳟(红眼棒)、翘嘴鲌(翘口)、青梢鲌(红梢)、鱼央(水蜂子)等;拟建项目附近的涪江河段无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下游上和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项目区(最东端)最近约1000m。拟建项目不侵占涪江河道,对金滩子鱼类产卵场及其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无直接影响,拟建项目施工期微量排污及水土流失对涪江河道内产卵场和下游远距离饮水保护区总体影响小。
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
①对沿线陆生动植物影响
工程沿线占地主要为人工次生林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无天然林草地分布。工程建设破坏的植物物种均为当地常见人工栽种植物,工程区无名木古树和各级保护植物分布,不会造成物种在当地显著减少或濒危、甚至灭绝,因此工程的建设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甚微。施工结束后,通过对施工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和沿线的绿化建设,工程因施工破坏植被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补偿和恢复。
拟建工程区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活动频繁,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无天然林地分布,野生动物主要为重庆农村一些常见的蛇、鼠、飞鸟、昆虫等,数量较少,无大型哺乳动物和珍稀保护动物分布。工程施工范围有限,不会大面积改变原有地形地貌,不会造成整个区域内动物种群及数量的明显减少。
②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拟建项目沿涪江北岸布设,距离涪江北侧岸边平均距离约150m,工程建设不侵占涪江河道,工程最低标高高于涪江该区段最高洪水位线,处于涪江洪泛区之外,工程建设对涪江河道无任何破坏行为,不会对涪江水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直接影响。本项目建设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鹭鸶溪大桥建设对鹭鸶溪河道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而间接的对桥位区下游约200m的涪江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细微的间接影响。
桥梁施工引起鹭鸶溪河水体浊度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体溶解氧产生量有一定的下降,但该效应仅发生在小范围水体中,对整个鹭鸶溪河道水体影响不大;加上水生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工程施工期结束后,一般在较短时间内都能得到恢复。
同样,桥梁施工过程可造成鹭鸶溪河道局部小范围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繁殖发育起抑制作用,使河道中水生浮游植物种群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生物链关系,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会进而导致浮游动物跟着发生变化。由于项目施工严格采取相应的水保措施,是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水体受工程建设造成的浑浊范围及程度均较小,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因本项目造成的轻微变化不会明显改变鹭鸶溪水体浮游生物种群的整体数量,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生物链底层生态结构。
拟建鹭鸶溪大桥需在河道中架设桥墩,桥墩建设对施工河床的扰动会对底栖生物生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本项目桥梁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围堰方式,是各种施工法中对河床影响最小的一种,施工期间对河床扰动面积小,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底栖生物在河床中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底栖生物批量迁徙或死亡。因此本项目桥梁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在短期内可以恢复。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结果,由于涪江受上下游各水利水电工程阻断、分割,涪江项目区段鱼类洄游通道的功能已经几近消失,本项目桥梁施工对涪江、鹭鸶溪鱼类洄游不存在明显影响。桥梁工程施工产生噪声、振动对河道中鱼类会产生惊吓作用,使河道中的鱼类本能地远离施工区域,从而对施工河段鱼类原有生存状态造成一定的干扰。总体来看,受鹭鸶溪大桥建设施工影响的鹭鸶溪河段鱼类资源以经济型鱼类为主,其来源主要是鹭鸶溪上游人工养殖逃逸或放养而来,少部分由下游涪江鱼群逆流而来,涉及特殊保护性鱼类可能性小,且该鹭鸶溪河段不涉及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拟建桥梁短期施工不会造成鱼类整体外迁或死亡,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鹭鸶溪河内鱼类总体生存环境。拟建鹭鸶溪大桥位于涪江小支流—鹭鸶溪河道上方,不处于涪江河道区域,桥位区距离下游涪江河道约200m,距离较远,桥梁的建设不会明显改变鹭鸶溪及其下游涪江水质,对涪江项目区段地表水流向、水位、水体流速无影响,对涪江现有鱼类生存环境无明显改变,不会改变涪江河道现有水生生态系统,对涪江河道无明显影响。涪江项目区段分布有金滩子鱼类产卵场,距离上游拟建鹭鸶溪大桥桥位区最近超过400m,距离较远,受鹭鸶溪大桥施工建设影响极其轻微,鹭鸶溪大桥建设不会改变该产卵场鱼类繁殖总体水生环境,不会影响产卵场内鱼类生存繁衍。项目区附近涪江评价河段无索饵场、越冬场分布,因此,鹭鸶溪大桥的建设施工对涪江鱼类生存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项目施工期对当地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在施工期总体较短的情况下,河流水生生态环境能够在短期内自身恢复。
③景观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山体开挖、沟堑和凹坑充填、桥梁架设等活动,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破坏,对区域景观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好在施工期较短,工程完工后通过对工程区进行平整,种植树木、花草等恢复其自然景观,使得工程建设完工初期对景观影响达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④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大量土石方松散堆放等,大气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水冲刷,会加大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预计为1624.7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1407.8t。水土保持措施坚持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永久工程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统筹布局各类水保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在具体的防治措施配置中,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水保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
⑤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拟建工程在桩号K0+983.321至K1+160.225之间跨越鹭鸶溪河道,新建鹭鸶溪大桥连接,大桥共建设3排桥墩和2座桥台,采用双柱式桥墩,墩身为分段式直径为2.2米的圆形结构,中间设置横系梁;其中平水期涉水桥墩有2排,每排桥墩均采用双柱圆形墩,以减少水流阻力。总体来看,桥梁建设考虑了洪水位超高设计,对河道正常行洪、排水影响小。
拟建公路路段还将覆盖部分冲沟、农业引水沟渠、低洼农田区,工程施工在在道路路基施工前预修过水涵洞,确保路基充填不堵塞冲沟,不影响农业引水和冲沟正常泄洪。
拟建项目大致平行于涪江走向,不侵占涪江河道;项目区涪江河段最高洪水位为242.50m,而拟建路段最低标高为257m,高于涪江最高洪水位线14.5m,不会影响涪江河道行洪。因此,在落实工程沿线水土保持措施、特别是项目区堆填挡护措施的前提下,拟建项目建设对涪江河流正常行洪、排水无明显影响。
⑥对当地居民饮水设施的影响
项目区周边农户饮用水来自民房周边水井和项目区北侧山林区山泉接引水。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项目区周边水井要么距离工程占地区较远(约40m),要么为较深井(水源为深层地下水),总体受拟建项目影响小,接引至项目区北侧山林区的山泉距离更是超过了200m,因此拟建项目建设对周边居民饮用水源影响很小。工程占地区域存在一些当地农户自设的饮用水引水管道,工程建设期间应根据规范对横穿拟建公路的引水管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区周边居民饮水保障。
(2)营运期
营运期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逐步得以恢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得到控制。工程实施后,道路沿线进行覆土绿化,增加行道树487棵,绿化面积达9820m2,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拟建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
①施工废水
施工期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搅拌废水、养护废水和施工机械的机修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搅拌站混凝土搅拌废水产生量约10m3/d,路基工程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量共计约10m3/d,主要污染物均为SS,分别采用沉淀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混凝土搅拌、养护用水,基本可做到无外排废水;机修废水和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共计约20m3/d,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通过隔油沉淀工艺处理后循环利用,部分用作场地防降尘洒水。施工期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少,经处理后能够得到有效回用,一般不会外排至地表水体,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②桥梁施工废水
鹭鸶溪大桥上部桥体施工一般产生污水量很少,一般不会对地表水产生污染影响。鹭鸶溪大桥下部桥墩桩基位于鹭鸶溪河道内,水下桩基采用在河道内钢板围堰、钻孔灌注的方式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桩基施工与河流流水接触,减轻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桥墩桩基施工产生钻孔泥浆、灌注混凝土渗水全本采用泥浆泵抽送至河岸设置的沉淀池达标处理,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引至沉淀池中达标处理,避免直接外排,污染地表水环境。
③生活污水
拟建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施工营地内产生,由于项目总体施工期较短,建议在施工营地内设一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 m3/d,出水达标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施工人员粪便利用施工营地内修建的旱厕收集,由当地农户挑走用于农肥。
(2)营运期
拟建项目未设置收费站、公交车站和生活服务设施,营运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是路面径流污染物,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为保持路面清洁,组织养护人员及时清理积聚在路面的粉尘和其他污染物,杜绝因雨水冲刷使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废气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气。对施工扬尘问题,应采取施工区洒水降尘措施,加强施工便道保洁工作,加强运输车辆装载、运输管理,严禁乱堆乱放渣土、建材,对各种临时堆体采取围挡、遮盖措施,加强运输车辆出场清洗工作,混凝土只能在专设搅拌站集中搅拌和制,加强搅拌站洒水降尘措施,以减轻施工区扬尘影响。对于燃油废气,应选用环保机具、车辆进行施工,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避免超标排放。施工人员生活以液化气作为能源,属清洁能源,项目施工现场不设沥青熬制场、预制场、石料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轻。
施工单位应参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2010-2013年)》(渝府发[2010]5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2)的通知》(渝府 [2007]224号)和《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渝府令第188号)的相关要求,采取严格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施工扬尘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营运期
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和CO。经预测,拟建项目各预测年对环境敏感点处NO2和CO浓度贡献值小,不会影响区域环境功能的达标,环境可以承受。
为减少营运期废气影响,在道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树、种草,工程沿线的边坡整治工程中也应加强绿化,加强对公路路基、路面的养护,保持路面平整度,禁止交通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
4、声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施工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施工机械运行时声级范围为80~90dB(A);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的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较大。为防止噪声扰民,应加强施工区施工机械运作管理,通过合理布置高噪声施工机具的作业区,尽量布置在远离居民点的区域,同时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居民休息时间作业,如需作业应提前告知施工场地周边居民。合理安排运输计划,避开敏感点较多的路线和行车高峰时间。
(2)营运期
根据导则推荐的预测模式和拟建道路设计的交通环境参数,本项目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如下: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评价,运营初期(2017年)昼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12m,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35m,高峰时段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17m;运营中期(2022年)昼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21m,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64m,高峰时段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27m;运营远期(2032年)昼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26m,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87m,高峰时段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35m;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评价,运营初期(2017年)高峰时段、昼间道路两侧边线外交通噪声排放均满足达标要求,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16m;运营中期(2022年)高峰时段、昼间道路两侧边线外交通噪声排放均满足达标要求,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26m;运营远期(2032年)昼间道路两侧边线外交通噪声排放满足达标要求,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34m,高峰时段达标距离为道路两侧边线外4m。
由此可见,拟建项目运营期交通噪声将对道路沿线外环境及声敏感点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针对本工程噪声影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噪声源控制方面措施有加强道路车辆监控,全线限速行驶,严禁噪声超标或已报废的车辆上路,加强交通疏导、保持道路路面平整、畅通,合理规划减速带设置等;传播途径控制方面措施有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乔、灌、草合理搭配密植,道路两侧控制规划,道路两侧30m范围内尽量不要建设学校、医院、办公楼等敏感建筑;敏感点防护措施有在受噪声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安装或更换隔声门窗,调整敏感点内部功能布局,在道路与建筑之间种植高大乔、灌木。采取以上措施后,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缓解。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工程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拟建项目路基施工填方量稍大于挖方量,开挖土石方几乎能够做到全部回填,无多余土石方外运排放。工程施工期设有专用临时堆土场用于不能及时回填的挖方集中临时堆存,便于水保管理和方便路基填充统一取土。
拟建工程占地涉及拆迁建筑物面积约1500m2,预计本工程建筑物拆迁产生建筑垃圾1800t,送当地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此外,路面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如混凝土块类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少,集中清理后同样送当地政府制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21.9t。在施工营地设垃圾集中堆放点,垃圾定期清运纳入上和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统一处置。
施工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项目营运期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只要加强道路卫生管理,可以确保道路路面的整洁与卫生,避免垃圾产生。
6、环境振动影响及防护措施
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车辆作业,由于施工机具施工作业时振动强度不大,并对空压机、钻机作业时产生的振动影响分别采用间接隔振和对地基进行减振处理等方式加以削减,同时主要设备距离道路两侧建筑物尚有一定的距离,经衰减后对建筑物等影响小。振动影响因施工期较短而影响时间也短,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7、社会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采取各项管理和设置转换道等措施后可有效保证交通的顺畅,避免新增施工车流量对现有交通造成影响;工程建成后,区域交通系统的优化和格局的改变,有利于区域交通畅通,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拟建项目征地、拆迁由当地政府统一进行实施,费用纳入项目概算。本工程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征地、拆迁量相对较小,采用就近安置和货币补偿的形式,能做到妥善安置。
8、运输事故环境风险
拟建公路上运输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类危险品是不可避免,缓解措施主要包括设备和管理两个方面,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通常通过制定应急计划来规定风险减缓措施和对策。
拟建项目营运期应加强危险品的运输管理,落实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通过的保证措施;在全路段设限速标志,限制车速,以防止和降低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同时编制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建设单位应将拟建项目环境风险情况提交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使其纳入区域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在采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工程道路运输的环境风险可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9、地下水环境影响
拟建道路的工程施工,无隧道穿越,区域地下水环境不敏感,项目自身无污废水排放,线路区岩性以侏罗系泥岩为主,地下水不丰富,该地层气包带岩的渗透性中等,地层易污染特性为不易;项目区地下水总体贫乏,地下水位远离地表,因此,拟建道路工程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六、公众参与
目前,项目第一次环评公示已结束,当地公告和网上第一次公示(http://www.eiafans.com)期间未收到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通过现场走访和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公众均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
七、选址选线合理性
(1)工程选线合理性
拟建路段选线充分考虑到了道路功能和技术规范要求、道路设计景观和区域特色、环境保护、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引道路线起于上和镇王水哑,与上和-龙形公路相接,沿涪江北岸延伸,止于桂林街道鹭鸶溪,与规划的涪江滨江路顺接,该项目的建设使上和镇与潼南县城间的距离大大减少,并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出行条件,对当地交通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所选线路沿线无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较为敏感的环境敏感点,减轻了交通噪声危害,也减少了居民拆迁;线路最近距离涪江河道超过70m,有效避开了河道北岸斜坡保护地带,并尽量布置在远离涪江北岸斜坡的平坦区域,充分考虑了道路稳定和河道保护因素,从而减轻了道路施工期间涪江沿岸因植被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景观影响;道路经过区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尽量减少优质农田占用,路基建设挖填总体较为平衡,减少了土石方运输,避免了新设取土(石)场、弃土场所带来的进一步生态破坏。道路两侧护坡设计了大量绿化带,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拟建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适宜本项目建设;拟建道路沿线除散居农户和农林地外,无其他重要的环境敏感点。
拟建工程选线已获得潼南县规划局规划用地许可,拟建工程符合潼南县城乡规划要求,选线线路较合理。
(2)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选址合理性
拟设施工场地位于拟建线路桩号K0+400~K0+440段南侧,临时占地面积700 m2,占地类型为旱地和少量灌草地、次生林地,植被以旱作农作物、蔬菜为主,另有少量竹林、桉树、柏树等,均为人工次生常见植被,不涉及珍稀保护物种,后期易于生态恢复。该施工场地地质稳定,不涉及重大环境敏感目标;紧邻施工便道(五岩村乡村公路)和拟建公路线路,运输路线短且利用现有道路运输,不需设置临时公路;拟设场地西侧50m外有散居农村住户约7户,受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运输、混凝土搅拌等机械噪声影响和扬尘影响,但居民点不位于拟设场地主导风险下风向,总体影响相对较小,在严格采取管理控制、隔声降噪、洒水降尘等措施的条件下,施工期短暂的影响基本能够被当地散居居民点所接受;施工场地内产生的生产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施工营地少量生活污水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场地产生的少量污废水经有效处置后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污染影响。总体来看,项目拟设施工场地选址基本合理。
拟设临时堆土场位于拟建线路桩号K0+520~ K0+600段南侧,临时占地面积3000m2,堆场有效容量约25000m3。拟设堆土场位于沟谷地带,紧邻道路路基填充填充段,占地类型为旱地、农田和灌木林地,均为人工次生常见植被,不涉及珍稀保护物种,后期易于生态恢复。该场地地质稳定,周边不涉及重大环境敏感目标,远离涪江河岸线;紧邻施工便道(五岩村乡村公路)和拟建公路线路,运输路线短且利用现有道路运输,不需设置临时公路。总体来看,项目临时堆土场在做好挡土墙挡护、截排水沟疏导雨季地表径流、临时遮挡、洒水防降尘等水保、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选址基本合理。
八、环境监测与管理
项目施工期实行环境监理制度,建设方应落实1~2名专人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根据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及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实施计划,结合工程特点将环保计划落实到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生态破坏情况。同时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施工与环境监理合同中,加强环境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将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时间、频率、效果、费用、污染投诉等逐一登记归档。
工程建成后,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搞好工程竣工验收及整改、移交工作,建立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与管理档案,以指导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九、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工程总投资估算为5152.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3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48%。工程建成后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十、环评结论
潼南县鹭鸶溪大桥及其引道工程的建设,符合《潼南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07—2020年)》、潼南县城乡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潼南县上和镇的交通状况,促进潼南县交通事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拟建项目区无制约工程建设的重大环境问题,在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恢复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降低到最低限度,能被当地环境所接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评价认为本工程选址选线较为合理,建设可行。
十一、建议
(1)加强环保措施落实,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沿线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联系,将环保措施纳入设计与施工中,使环保措施与公路建设同时完工验收。
(2)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对交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境意识;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3)确保落实环保资金,保证环保设施和环保工程的建设。
各位公众可以在本公示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便利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交书面意见。报告书简本可往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处进行查阅。欢迎各位公众朋友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建设单位:潼南县交通委员会
通讯地址:重庆市潼南县桂林街道办事处奋进大道368  邮编402660
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15923988355
环境评价机构: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177-9  邮编400042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023-88316311
传真:023-88316315
Emailjimozxc1108@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15 02:24 , Processed in 0.0766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