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发布环保竣工验收公示|发布环评公示
建设项目环评费用在线计算|收费标准
环评师招聘与应聘| 行业信息|预评审会
2024年环评工程师备考全程指导|报名时间汇总
2024年环评师考试交流|资料下载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培训!
低价环评考试用书教材|环评图书免运费
考前培训|继续教育
发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应急预案公示
查看: 1057|回复: 0
收起左侧

[动态] 历史的跨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栏的话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全面深入发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报开设“辉煌六十年——历史性转变系列报道”栏目,以“大转变”为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案例,反映建国60年来,我国从忽视环境保护到坚持环境优先,从环境与经济相对立走向高度融合,从被动保护环境到主动改善环境,从生产至上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展现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琦
  1972年,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环境问题对人们来说,无疑是陌生的。人们普遍认为污染和公害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属于社会主义。但环境问题还是不期然地来到人们面前。
  1971年冬到1972年初,北京有市民发现市场出售的淡水鱼有异味,有些人吃了这些鱼后出现中毒症状;官厅水库下游发现有大量鱼类死亡。经有关部门调查,主要是由于一个农药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官厅水库的水源。放眼全国,在当时,官厅水库污染不是个案。
  1972年6月,我国派出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回国后的总结汇报说:中国城市和江河污染程度不比西方国家轻,而在自然生态某些方面破坏的程度甚至在西方国家之上。
  这次会议不仅给了我国一次正视自身环境问题严重性的机会,同时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环境保护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环境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
  2008年3月27日,挂了十年的“国家环保总局”旧牌被换成了“环境保护部”新牌。
  “从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到2008年国家组建环境保护部,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完成了30年‘三级跳’、10年‘一大跳’,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
  我国环保机构的数次沿革,不仅印证了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体现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
  在环保事业发展之初,一些人认为保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我国首家地方环保局——重庆市环保局的创始人之一曾宇石老人说:“1975年,四川省召开全省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会上一位领导说,全省一定要加大对工厂污染的监管治理。但是,我也希望环保部门对这些企业高抬贵手,不要妨碍经济发展。”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直到80年代,“环境保护只会拖经济建设的后腿”,“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再来保护环境”,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并不少见。为了发展,牺牲了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渐加重。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成为立国之本、治国之策,初步奠定了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随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并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保大会重点强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是环保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转变。我国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的新阶段。
  2007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了政治报告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党和国家的意志,真正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为了落实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而对于武汉城市圈和与2007年底已被批准成立综改区的长株潭城市群来说,建设改革实验区,不仅是其在中部崛起中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支点,也将为整个中国探索未来的新型发展道路。
  环境保护更深入地参与综合决策,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世纪90年代,1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们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一点,曾经风光一时的一些资源型城市体会最深。
  甘肃省金昌市政府广场上至今高耸着一座“金娃娃”塑像,它不仅见证了这座戈壁城市曾经的荣耀,也见证了这座城市承受的污染之痛。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导向下,金昌和全国其他众多工矿型城市一起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期。金昌市委书记郑玉生回忆说:“当年,哪里的烟囱多,就能证明哪里的发展快,现在这些烟囱倒成了大麻烦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金昌遭遇到了资源环境危机,曾两次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名单,“金娃娃”戴了顶“黑帽子”。
  类似金昌这样的发展现象普遍存在,它给了人们深刻的思考:环境问题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行解决,相反,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在经济与环境之间必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平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十条方针之一,并在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上提出“坚决制止环境污染的加剧,并使重点地区的环境有所改善”的明确要求;环境保护在“六五”计划中单列一章。这是环境保护首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后,环境保护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占的内容越来越多,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步融合到经济发展的计划和行动中。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努力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各地积极推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例如,吉林省成立了综合决策咨询委员会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预审制、咨询、联合会审、公众参与等9项制度。
  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制度。从初期单纯的建设项目环评,扩展到对各类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的环评,在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009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防火墙”,对总投资1348.1亿元的32个项目环评报告书作出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对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以及山东省钢铁行业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暂停审批,并责令有关违法建设项目停止建设。
  从2005年起,原国家环保总局选择有关典型行政区、重点行业、重要专项规划开展了规划环评试点工作。2006年,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环评,内蒙古自治区规划环评核心部分——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环评通过高端评审。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次进入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纲要。
  当前,规划环评正在向法制化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刚刚修改并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则创设了政策环评制度,要求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单位应当组织进行环评,并把环评结果作为制订政策的重要依据。这些新规都为环保部门进一步参与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提高了环保参与综合决策的层次,加大了环保参与综合决策的力度。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正在逐步渗透到经济政策的各个方面,环境经济政策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拓展到对外贸易领域。
  环境保护成为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杀出了一条血路”,那么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正试图闯出一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200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中,“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成为8个约束性指标之一。
  各地积极推进减排,把污染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各地充分借助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通过减排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在2009年上半年关停小火电机组3382台、装机容量1989万千瓦,累计关闭5407万千瓦,已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一五”计划关停目标。同时还停产关闭了一批炼铁、有色、建材、焦化、造纸、印染、化工等落后产能。减排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与此同时,我国着力利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2007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与有关部门合作陆续推出“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政策,促进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体系的形成。
  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各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万多条环保信息进入银行征信机构,1.3万条企业环境信息被转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据此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限贷、停贷、收回贷款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将重点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4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近年来,在河北、辽宁、四川等地均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动其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此后,环保部门积极主动联合有关经济部门,在保险、贸易、证券、税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这些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推进了环境保护,而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央领导多次强调毫不放松狠抓节能减排,把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中央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中,2100亿元投入节能环保和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方面。
  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不再是势如水火,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实行严格问责制,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清洁环保的创新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绿色发展已形成了“共识”,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09-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点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

联系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Archiver|环评爱好者 ( 鄂ICP备0601659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293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6 15:55 , Processed in 0.0646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